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01: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潘聖明
研究生(外文):Sheng-Ming Pan
論文名稱:國小學生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權認知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Cognitions of Parental Choice by Parents and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張慶勳張慶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Shiun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2
中文關鍵詞:國民小學家長教育選擇權家長學校選擇權
外文關鍵詞:Elementary SchoolParental ChoiceSchool Choi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3
  • 點閱點閱:76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生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權的認知,並比較其差異情形,具體目的在於瞭解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權意涵的認識與了解情形、對家長教育選擇權理念觀點的認同,以及對實施家長學校選擇權的意見。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以高雄市、高雄縣,以及屏東縣市的公立國小學生家長與教師為研究對象,以分層隨機方式,抽取有效樣本816位,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卡方考驗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並獲致下列的結果:
一、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權」意涵的現況了解程度偏低
二、「家長教育選擇權」的賦予以學校選擇權接受度較高。
三、「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理念,國內外均為一爭議性議題,其首要爭議在於卓越品質的追求下有教育機會不均等之疑慮。
四、「家長學校選擇」仍須有學區之規範,此規範以不超過一鄉鎮(縣轄市)(區)為原則。
五、家長選擇的學校類型應包括公、私立學校間的註冊入學,且各類型學校宜朝多元化發展。
六、學校選擇的監督,以及資訊系統的建立,有賴成立專責單位加以督導負責。
七、教育補助得用於鼓勵家長選擇私校行為,對於選擇離家遠學校的家庭之交通費補助,則有待商榷。
八、家長與教師對國小實施「家長學校選擇權」持正向贊同之態度,而今後首要努力的重點在於均衡城鄉教育資源。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ognitions of Parental Choice by parents and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o compare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memberships. The cognitions of Parental Choice in this study included:the meaning of Parental Choice, the theory of Parental Choi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Choice.
To achieve these purposes, this study compiled a questionnaire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 total of 1102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to parents and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Kaohsiung and Pingtung counties.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retrieved were 816 copies. Thes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through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and chi-square tes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included as follows:
1. Parents and teachers don’t quite understand Parental Choice now.
2. The most acceptable right in Parental Choice is School Choice.
3. The theory of Parental Choice is full of disputations no matter in foreign or our country, and the strongest disputation is about the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4. The most feasible range of school district for School Choice is the range of villages or towns.
5. Parents can choose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 for their children under the right of School Choice, and all schools should be multi-developed.
6. The supervi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Choic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arent Information Center should be applied to special agency.
7. The subsidies can be given to parents who choose private schools for their children, but parents who choose school far away from home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it.
8. Parents and teachers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School Choice, and what we should do from now on is to balance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in urban and suburban areas.
目 次
摘 要I
圖 次IV
表 次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6
第五節 研究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家長教育選擇權的意義與特性9
第二節 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理論基礎15
第三節 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發展與實施27
第四節 教育鬆綁與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展望5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70
第一節 研究架構70
第二節 研究對象72
第三節 研究工具76
第四節 研究實施進度78
第五節 資料處理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81
第一節 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 權」意涵的認識與了解 之分析81
第二節 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權」理論觀點的認同之分析85
第三節 家長與教師對實施「家長學校選擇權」的意見之分析90
第四節 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115
第五節 綜合討論12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7
第一節 結論147
第二節 建議152
參考書目 158
一、中文部分158
二、英文部份165
附錄一:建立專家效度指導教授推薦涵169
附錄二:專家意見統計表170
附錄三:家長教育選擇權之調查問卷172
附錄四:問卷施測指導教授推薦涵178
附錄五:正式問卷(家長用)179
附錄六:正式問卷(教師用)186
圖 次
圖2-1 家長教育選擇權意涵概念圖12
圖2-2 成功的家長學校選擇方案要素47
圖3-1 研究架構圖70
圖3-2 研究進度甘梯圖79
表 次
表2-1 家長教育選擇權各學科理論觀點歸納表26
表2-2 美國地方學區在義務教育階段之學校選擇類型34
表2-3 美國學校選擇模式與學校類型35
表2-4 贊成與反對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理由53
表2-5 家長教育選擇權相關研究一覽表69
表3-1 高、高屏地區國民小學學校數及抽樣比例表73
表3-2 抽樣學校一覽表73
表3-3 分層隨機抽樣下各層有效樣本回收比率表74
表3-4 家長各背景變項有效樣本人數分配表75
表3-5 教師各背景變項有效樣本人數分配表76
表3-6 參與問卷審查的專家學者名單(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77
表3-7 問卷題目內容及題號分配表78
表4-1 家長與教師整體對「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現況認識」分析表82
表4-2 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現況認識」之差異分析表83
表4-3 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的權利範疇的意見分析表84
表4-4 家長與教師整體對「家長教育選擇權」理論觀點的認同分析表86
表4-5 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權」理論觀點的認同差異分析表87
表4-6 家長與教師整體對「學校選擇的權限」的意見分析表91
表4-7 家長與教師對「學校選擇的權限」的意見差異分析表91
表4-8 家長與教師整體對「擴大學區範圍」的意見分析表92
表4-9 家長與教師對「擴大目前學區範圍」的意見差異分析93
表4-10 家長與教師整體對「公私立學校類型選擇」的意見分析表94
表4-11 家長與教師對「公私立學校類型選擇」的意見差異分析表95
表4-12 家長與教師對「不同類型的教育辦理方式」的意見分析表96
表4-13 家長與教師整體對「學校選擇監督單位設置」的意見分析表97
表4-14 家長與教師對「學校選擇監督單位設置」的意見差異分析表98
表4-15 家長與教師整體對「學校經營不善的處置」的意見分析表99
表4-16 家長與教師對「學校經營不善的處置」的意見差異分析表99
表4-17 家長與教師對「學校可自主管理的項目」的意見分析表100
表4-18 家長與教師對「學校招生方式」的意見分析表101
表4-19 家長與教師對「學校招生方式」的意見差異分析表102
表4-20 家長與教師整體對「學校選擇資訊中心的設置」的意見分析表103
表4-21 家長與教師對「學校選擇資訊中心的設置」的意見差異分析表104
表4-22 家長與教師對「學校選擇資訊中心提供資訊項目」意見分析表105
表4-23 家長與教師對「資訊中心提供資訊的方式」的意見分析表106
表4-24 家長與教師整體對「選擇私立學校的家庭補助」的意見分析表108
表4-25 家長與教師對「選擇私立學校家庭補助」的意見差異分析表108
表4-26 家長與教師整體對「選擇離家遠學校之家庭補助」意見分析表109
表4-27 家長與教師對「選擇離家遠學校家庭補助」的意見差異分析表110
表4-28 家長與教師對「實施家長學校選擇權的困境」的意見分析表111
表4-29家長與教師對「實施學校選擇現階段努力的重點」的意見分析表112
表4-30 家長與教師整體對「實施家長學校選擇權的贊同程度」分析表113
表4-31 家長與教師對「實施學校選擇權的贊同程度」的差異分析表113
表4-32 研究目的、問題與結果整合表142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如哲(民88)。外國教育改革與政策啟示。理論與政策,第13卷,第2期。頁57-83。
王俊民(民86)。台北市小學教育民營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 萍(民88)。美國特許學校及其在我國設立可行性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鳳鸞(民89)。義務教育階段私立學校政策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石偉平(民87)。國際與比較教育專題研究。台北:商鼎文化。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朱敬一、葉家興(民83)。台灣的私人興學。收於羊憶蓉、林全等主編(民83)。台灣的教育改革。台北:前衛出版。頁106-159。
朱敬一、戴華(民85a)。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朱敬一、戴華(民85b)。教育鬆綁。台北:遠流。
羊憶蓉(民83)。教育的權利與義務。收於羊憶蓉、林全等主編(民83)。台灣的教育改革。台北:前衛出版。頁31-75。
李希揚(民87)。我國教育事業民營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希揚、鄭勝耀(民87)。台灣地區的教育選擇。教育資料文摘,第250期。頁104-123。
李伯佳(民89)。民間興學的捷徑─談公立中小委託民營。刊載於教育基本法與教育革新研討會手冊。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主辦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承辦。頁171-179。
李英毅(民83)。父母教育權的確立。收於薛化元、周志宏主編(民83)。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稻鄉。頁35-40。
李奉儒(民84)。英國教育改革機構法案與影響─中小學教育階段。北縣教育,第8期。頁56-63。
李奉儒(民85)。英國教育改革機構、法案與報告書。收於黃政傑主編(民85)。各國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師大書苑。頁77-105。
但昭偉(民88)。父權主義、兒童義務與強迫教育。收於簡成熙主編(民88)。哲學和教育─20世紀末的教育哲學。高雄:復文。頁105-125。
何希皓(民83)父母在兒童教育中之憲法上的地位。收於薛化元、周志宏主編(民83)。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稻鄉。頁109-134。
吳明清(民86)。選擇與控制:學校教育改革的理念與爭議。收於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民86)。現代教育論壇(二)。頁43-52。
吳知賢(民86)。台灣地區公私立國中國小學校選擇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吳清山、江愛華、張世平、黃旭均、張正霖、鄭望崢等(民89)。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吳清山、林天祐(民86)。教育選擇權。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6期。頁82。
吳清山、黃久芬(民84)。美國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第4期。頁1-24。
吳靖國(民84)。「民間教育改革」意識型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姍姍(民83)。英國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改革─一九八八年以來之變革與紛擾。比較教育通訊,第34期。頁32-40。
沈姍姍(民86)。教育選擇與控制理念的另類思考。收於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民86)。現代教育論壇(二)。頁43-52。
沈姍姍(民89)。教育基本法的社會學分析。刊載於教育基本法與教育革新研討會手冊。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主辦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承辦。頁51-69。
周志宏(民83)。兒童的學習權與受教權之權利。收於薛化元、周志宏主編(民83)。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稻鄉。頁31-33。
周志宏(民86)。私人興學。收於林本炫主編(民86)。教育改革的民間觀點。台北:業強。頁475-540。
周志宏(民87)。憲法保障教育權的真義。人本教育札記,第107期。頁62-67。
周志宏(民89)。民間興辦教育事業的鼓勵─教育基本法第七條之解析。刊載於教育基本法與教育革新研討會手冊。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主辦台北市立師範學員國民教育研究所承辦。頁209-238。
林天祐(民88)。在家教育的理念與策略。國教新知,第46卷,第1期。頁93-99。
林生傳(民77)。社會階層及其影響教育成就的理論與例證。收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民77)。教育學研究。台北:偉文。
林美玲(民87)。英國教育改革新觀念─家長是學校的消費者。教育資料文摘,第248期。頁110-114。
林孟皇(民89)。家長之公立學校選擇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建平(民86)。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清江(民70)。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
林鴻彰(民89)。台北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管理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麗雪(民89)。北市部分國中小明年試辦大學區。民生報(民89.10.18)。檢索日期:89.10.18。取自 WorldWide Web:http://
www.udnnews.com/LIFESTYLE/FOCUSNEWS/ 709250.htm。
邱春堂(民87)。從微觀執行面來看教育選擇權與教育機會均等。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1期。頁11-13。
馬信行、于倬民、歐進士、周志宏(民85)。國民教育公辦民營之可行性研究。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八十四會計年度委託研究報告。
高強華(民86)。鼓勵民間參與學校經營的有效途徑。中等教育,第48卷,第1期。頁40-47。
高強華(民87)。教育與社會變遷。收於陳奎主編(民87)。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頁315-333。
高新建(民88)。不均等的學習機會與學校選擇權。收於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民88)。現代教育論壇(四)。頁72-77。
高樹藩(民78)。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台北:正中書局。
秦夢群(民87)。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五南。
孫志麟(民83)。台灣地區各縣市國民小學資源分配的比較。教育心理研究,第17期,頁175-202。
孫志麟。(民87)。美國教育改革的新趨勢:柯林頓的三大目標與十項行動計畫。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3期。頁51-54。
郭明堂、羅瑞玉(民84)。教育機會均等與城鄉差異問題之探討: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城鄉差異之比較。教育學刊,第11期。頁245-277。
張志明(民89)。家長教育選擇權之評析。刊載於教育基本法與教育改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教育研討委員會主辦花蓮師範學院承辦。頁81-101。
張明輝(民87)。學校行政革新專輯。台北:國立師範大學。
張炳煌(民87)。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林清山(民7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民79)。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建勛(民80)。我國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分析。台北:正中。
張鈿富(民86)。1997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第1卷,第1期。頁1-23。
張鈿富(民88)。1999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第3卷,第1期。頁1-25。
張煌熙(民85)。九十年代美國聯邦的教育政策。收於黃政傑主編(民85)。各國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民88)。教育選擇權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收於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民88)。現代教育論壇(四)。頁46-53。
張德銳(民89a)。美國學校選擇政策的實施經驗與啟示。載於楊思偉:家長學校選擇權。台北:商鼎文化。頁39-57。
張德銳(民89b)。我國中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可行途徑與具體措施。刊載於教育基本法與教育革新研討會手冊。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主辦台北市立師範學員國民教育研究所承辦。頁209-238。
張鐸嚴(民83)。功績主義教育選擇之評析。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木子(民89)。網路教育資訊。教育資料與研究,第33期。頁119-121。
陳明印(民88)。從教育行政的觀點看國民教育法的修正精神及內涵。國民教育,第39卷,第6期。頁26-31。
陳明德(民89)。國民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可行性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郁仁(民86)。小留學生家長教育選擇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奎(民79)。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溫明麗(民89)。歐洲教育改革啟示錄。台北:師大書苑。
陳靜蟬(民89a)。美國委辦學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靜蟬(民89b)。美國家長的另一項選擇─委辦學校運動之研究。載於楊思偉:家長學校選擇權。台北:商鼎文化。頁79-156。
陳麗珠(民89)。美國教育財政改革。台北:五南。
符碧真(民88)。從美國教育券之實施論我國教育券政策。教育研究集刊,第42期。頁202-231。
程昺麟(民84)。國中教育選擇和社會化功能與學生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以能力分班為探究焦點。台灣師範大學公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乃熒(民89)。父母選擇的教育改革意義。收於於楊思偉主編(民89)。家長學校選擇權。台北:商鼎文化。頁3-36。
黃信君(民89)。彰化縣國小學生家長對學校選擇權的認知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雪菲(84)。台灣學校教育管制的經濟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公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榮村、胡家祥(民85)。民間興學與辦學的政策環境:以中小學為例。
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黃嘉雄(民87)。學校本位管理政策下的教育機會均等策略─以英國為例。收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協會、中國教育協會主編(民87)。社會變中的教育機會均等。台北:楊智。頁143-180。
湯象譯(民73)。Fred.M.&Grace.H.(1984)原著。美國教育的演進(Growing Up in America)。香港:今日世界。
湯堯(民86)。教育市場導向探討與省思─市場模型建立與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第5卷,第3期。頁74-85。
葉家興(民83)。台灣私人興學─現況檢討與政策建議。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思偉(民89)。父母教育選擇的教育改革意義。收於楊思偉主編(民89)。家長學校選擇權。台北:商鼎文化。
楊瑩(民85)。一九八八年後英國的教育改革。載於黃政傑主編:各國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師大書苑
蓋浙生(民82)。教育經濟與計劃。台北:五南。
鄭新輝(民86)。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可行性分析。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第10期。頁389-415。
鄭勝耀(民88)。香港教育選擇機制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美宏(民89)。學校選擇權之政策模擬。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慶仁(民89)。美國教育改革研究。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
薛化元(83)。教育權的理論與爭議。收於薛化元、周志宏主編(83)。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稻鄉。頁1-8。
薛化元、周夢如(民86)。父母教育參與的權利與限制─以國民教育階段為中心。國民教育,第37卷,第6期。頁20-29。
薛曉華(民85)。台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台北:前衛出版。
謝文全(民65)。美國變通學校的發展。中等教育,第27卷,第5期。頁58-61。
謝瑞智(民81)。教育法學。台北:文笙書局。
譚光鼎(民81)。中等學校選擇功能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份
Bacharach,S.B.(1990).Education reform.Needham Heights,Massachusetts:Allyn
and Bacon.
Bierlein,L.A.(1993).Controversial Issues in Educational Policy.Newbury
Park,CA:Sage.
Bradley,H.(1996).Parental Choice of Schools in an Area Containing Grant
Maintained Schools.School Organization, 16(1), 59-70.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ering(1992). School
Choice.New Jersy:Carnegie Foundation.
Chubb, J. & Moe, T.(1990). Politics, Markets and American’s School.
Washington, DC:Brookings.
Coleman, J.S.(1992). Some Point on Choice in Educati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5, 260-262.
Cookson, P.W.Jr.(1994). School Choice: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American Education. Binghamton, NY.:Yale University Press.
Cookson, P. W. Jr.(1996). School Choice in the United States:Possessive
Individualism, Educational Deregulation, and the Public Good. Oxford
Studies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6(1), 95-110.
Coons, J.E & Sugarman, S.D.(1978). Education by Choice:the Case for Family
Control. Berkeley,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ooper, B. S.(1990). Local School Reform in Great Britain and United States:
Points of Comparison─Point of Departure. Educational Review, 42(2), 134。
David, M. E.(1993). Parents, Gender and Education reform.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ugherty K. J., & Sostre.L(1992). Minerva and the Market: The
Sources of the Movement for School Choice. Educational Policy, 6(2), 160-170.
Dronkers, J.(1995). The Existence of Parental Choice in the Netherlands.
Education Policy, 9(3), 227-235.
Elmore, R.(1990). Choice as an Instrument of Public Policy:Evidence from
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In Clune, W. & Witte, J.(Eds.)(1990). Choice
and Control in American Education. Volume 1. The Theory of Choice and
Control in American Education. Philadelphia:Falmer.
Friedman, M.(1962). Capitalism and Freedo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Glenn, C. L. & Others(1993). Parent Information for School Choice:The
Case of Massachusetts. Report No. 19.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4316).
Goldwire, C. R.(1995). An Analysis of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 School Choice in Selected Georgia Schoo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South Carolina.
Haslstead, J.M.(1994). Parental Choice:An Overview. In M. J. Halstead(Ed.),
Parental Choice and Education. London:Kogan.
Hargreaves, D.(1996). Diversity and Choice in School Education:a modified
libertarian approach.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2(2), pp.729-733.
Hirschman, A. O.(1970). Exit, Voice, and Loyalty:Response to Decline in
Firms, Organizations, and States.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olemes,M.(1992). Education Policy for the Pluralist Democracy:The
Common School, Choice and Diversity. Washington D.C.:Falmer.
Levin, H.(1990). The Theory of Choice Applied to Education. In Clune, W. &
Witte, J.(Eds.)(1990). Choice and Control in American Education.
Volume 1. The Theory of Choice and Control in American Education.
Philadelphia:Falmer.
Manno, B.V, Finn, C.E., Bierlein, L.A. & Vanourek,G.(1997).Charter
schools in action project:Final Report, partⅥ. Retrieved September 1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edexcellence.net/chart/chart4.htm.
Margonis, F. & Parker, L.(1995). Choice, Privatization, and Unspoken
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 Education Policy, 9(4), 375-403.
Quicke, J.(1988). The New Right and Educ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36(1), 5-20.
Rees, N. S.(2000)。School Choice 2000 Annual Report。The Heritage
Foundation Background,1354。Retrieved November 10,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heritage.org/library/backgrounder/bg1354.html
Rinehart, J. B. & Lee, J. F.(1991). American educa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choice. New York, NY:Praeger.
Rose,L.C. & Gallup,A.M.(1999).The 31st Annual Phi Delta Kappa/Gallup
Poll of the Public’s Attitudes Toward the Public Schools.Phi Delta
Kappa,81(1),41-55.
Schneider, B. , Schiller, K. & Coleman, J.(1996). Public School Choice:Some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1988.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8(1), 19-29.
Tan, N.(1990). The Cambridge Controlled Choice Program:Improving
Education Equity and Integration, Education Policy Paper No. 4. New York:
Manhattan Institute for Policy Research, Center for Educational Innovation,
1990. 32 page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27 925).
Teelken, C. (1999). Market Mechanisms in Education: School Choice in The
Netherlands, England and Scotland in a…. Comparative Education, 35(3),
283-303.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1). No child left behind. Retrieved
February 0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
http://www.ed.gov/inits/nclb/index.html.
Walford, G.(1994). Choice and Equity in Education. London:Cassell.
Walford, G(1996). School choice and Quasi-market. Qxford Studies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6(1),7-16.
Wells, A. S.(1990). Public School Choice:Issues and Concerns for Urban Educators. ERIC Clearninghouse on Urban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22275).
Wilson, W. C.and Others(1991). Attitude toward School Choice in South Carolina. In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rn Regional Council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4115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符碧真(民88)。從美國教育券之實施論我國教育券政策。教育研究集刊,第42期。頁202-231。
2. 陳明印(民88)。從教育行政的觀點看國民教育法的修正精神及內涵。國民教育,第39卷,第6期。頁26-31。
3. 張鈿富(民88)。1999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第3卷,第1期。頁1-25。
4. 張鈿富(民86)。1997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第1卷,第1期。頁1-23。
5. 郭明堂、羅瑞玉(民84)。教育機會均等與城鄉差異問題之探討: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城鄉差異之比較。教育學刊,第11期。頁245-277。
6. 孫志麟。(民87)。美國教育改革的新趨勢:柯林頓的三大目標與十項行動計畫。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3期。頁51-54。
7. 邱春堂(民87)。從微觀執行面來看教育選擇權與教育機會均等。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1期。頁11-13。
8. 林天祐(民88)。在家教育的理念與策略。國教新知,第46卷,第1期。頁93-99。
9. 李奉儒(民84)。英國教育改革機構法案與影響─中小學教育階段。北縣教育,第8期。頁56-63。
10. 李希揚、鄭勝耀(民87)。台灣地區的教育選擇。教育資料文摘,第250期。頁104-123。
11. 薛化元、周夢如(民86)。父母教育參與的權利與限制─以國民教育階段為中心。國民教育,第37卷,第6期。頁20-29。
12. 湯堯(民86)。教育市場導向探討與省思─市場模型建立與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第5卷,第3期。頁74-85。
13. 王如哲(民88)。外國教育改革與政策啟示。理論與政策,第13卷,第2期。頁5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