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張天津,(民90),我國技職教育的發展與挑戰。台灣教育,601,pp.6-9。
張錦弘,(民89),聯合報民國89年9月16日第6版。
何政廣,(民86),歐美現代美術二版,pp.91-96,台北:雄師美術。
邱皓政,(民8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p.2-21,台北:五南圖書。
何慧芬,(民84年),視覺藝術的象徵性-象徵之意義與表現。藝術學報,56,pp.103-112。何慧芬,(民85年),中國早期藝術的象徵表現。藝術學報,58,pp.185-202。總統府公報,(民82),中華民國商標法修正草案。
林品章,(民89),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與實踐,p.65、p.78、p.84,台北:全華科技。
林陽助,(民80),如何建立CIS企業識別系統,台北:遠流出版社、萬里書店。
顏元叔,(民75),最新實用英漢、英英雙解辭典,p.109,台北:歐亞書局。
劉文毅,(民82),美國與亞洲商標概論,p.15、pp.189-190,台北:松江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由男,(民81),商標的形狀和創作構想,高雄市:古印出版社。
陳綬祥,(民77),中國的龍,p.5,廣西:新華書局。
陳慧霞,(民87),視覺識別中影響標誌與吉祥物之造形意象、題材選定和表現形式之要素分析研究,P.9,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璟,(民64),商標設計全集,台北:五洲出版社。
習嘉,(民81),商標設計1000,p.9,台北:台灣珠海出版有限公司。
李澤厚,(民73),美的歷程,p.7,台北:蒲公英出版社。
何新,(民76),諸神的故事,pp.85-89,台北:木鐸出版社。
陳俊宏、楊東民編著,(民87),視覺傳達設計概論,pp.94-97,台北:全華科技。
鍾錦榮,(民75),商業廣告設計,p.46,台北:美工圖書社。
林磐聳,(民84),企業識別系統-CIS,修訂再版,pp.54-58,台北:藝風堂。
林品章,(民84),商業設計,pp.218-220,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陳孝銘,(民77),商業美術設計‧平面應用篇,台北:北星圖書出版社。
林昌樹,(民85),中國造形風格之產品特徵研究,p.11,國立台灣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技術學程碩士論文。潘重規,(民79),中國文字學,台北:東大圖書。
李薦宏,(民84),形、生活與設計,台北:亞太圖書。
柯志偉譯,(民78),模式與形態,台北:六和書局。
丘永福,(民79),設計基礎,p,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陳慧霞,(民87),視覺識別中影響標誌與吉祥物之造形意象、題材選定和表現形式之要素分析研究,p.11,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丘永福,(民76),造形原理,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林岳儒,(民85),形成產品識別造形因素之探討-以小家電產品為例,p.5,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清田,(民83),造形的意義、內涵及其形成之研究。藝術學報,55,pp.115-136。林書堯,(民64),視覺藝術,p.18,台北:維新書局。
王無邪,(民77),平面設計原理,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呂清夫,(民76),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青木正夫,(民80),平面設計構成研究,台北:武陵出版社。
林品章,(民79),基礎設計教育‧造形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藝術家。
朝倉直巳,(民79),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北星圖書。
譚維漢,(民52),心理學,台北:孟氏教育基金會。
八卷俊雄,編輯部編譯,(民77),企業形象戰略,台北:藝風堂。
加藤邦宏,編輯部編譯,(民77),企業形象革命,台北:藝風堂。
李淙柏,(民71),從印象的觀點談企業視覺識別的基礎-商標。台中商專學報,142,pp.71-79。
鄭昭明,(民82),認知心裡學-理論與實踐,pp.140-166,台北:桂冠。
鄭麗玉,(民82),認知心裡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馬永川,(民87),產品意象語彙與造形呈現對應關係之研究,p.11,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廖崇仁,(民87),訊息接收者對視覺符號的形象辨識研究,p.19,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黃鈴池,(民85),標誌設計中表達行業特性之色彩與造形要素之探討,p.26,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邱迺懿,(民84),企業識別系統中標誌意象之造形特徽的探討,pp.47-48,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月琴,(民86),國家形象設計視覺識別符號之研究,p.41,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肇杰,(民82),產品造形評價語彙之研究,pp.41-48,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榮泰、莊明振,(民80),CAD系統人機介面圖像視認性的研究與設計,p.18,教育部專科學校教師應用性專題研究報告。
袁之琦、游恆山,(民79),心理學名詞辭典,p.113,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品章,(民84),四十年來台灣地區美術設計史研究,p.54,台灣省立美術館專題研究計畫。
蘇宗雄,(民71),談標誌的象徵意義,設計,71,pp.62-69。林月盛,(民83),國民小學公共關係、教師參與程度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張桂芳,(民83),員工對推動企業識別系統之態度研究-以電信事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曾燦燈,(民71),公共關係與地方教育行政。高雄市教育學會承辦:地方教育行政國際學術研討會資料。pp.25-44。
林清山,(民74),群聚分析的理論和統計方法以及應用群聚分析的實徵性研究,中國測驗學會年刊,32,pp.155-179。
林清山,(民76),ALPHA因素分析的理論、統計方法和實徵性研究,中國測驗學會年刊,34,pp.159-173。
外文部分:
Abraham A. Moles,(1989),The legibility of the world: A project of graphic design, In Victor Margolin(Ed.),Design Discouse,London: The University Chicago Press,pp.119-129.
Shriffrin,R.M.,&Atkinson,R.C,(1969),“Storage and Retrieval Processes in Long-term Memory”,Psychology Review,Vol.56,pp.179-193.
Shigenobu Hobayashi,(1981),“The Aim and Method of the Color Image”,Color Research & Application,pp.93-107.
Guido Rosignoli,(1986),Army Badges and Insignia of World War 2,pp.12-25.
Philip,Babcock.Gove,(1977),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G.&C. Merriam Company,p.161、p.739
Carter,D.E.(1990),World Corporate Identity 1,New York:Art direction Book Company.
Osgood,C.E.,Suci,G.H.,&Tannenbaum,P.H.(1957),The measurement of meaning.Urbana,IL: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吉成勇,(1978),日本紋章入門-日本紋章大圖鑑,日本:百年社。
網站部分:
http://www.gov.sg/新加坡國家網站
http://www.mnd.gov.tw/國防部網站
http://www.ox.ac.uk/牛津大學網站
http://www.cam.ac.uk/劍橋大學網站
http://www.harvard.edu/哈佛大學網站
http://www.yale.edu/耶魯大學網站
http://www.pku.edu.cn/北京大学檔案館技術編採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