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專書
二劃:
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世界書局,
1972年﹚。
三劃:
孔恩﹙Thomas Kuhn﹚著,程樹德、傅大為、王道還、
錢永祥譯《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允晨文
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小野川秀美《晚清政治思想研究》,﹙台北:時報文化出
版企業有限公司,1985年﹚。
大衛.麥克里蘭﹙David McLellan﹚著.施忠連譯《意
識形態》﹙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1年﹚。
四劃:
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1868-1919﹚及其對儒學傳統
的衝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1985年﹚。
王汎森《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台
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王俊義、黃愛平著《清代學術文化史論》﹙台北:文津
出版社,1999年﹚。
王晴佳、古偉瀛著《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台
北:巨流圖書公司,2000年﹚。
王陽明《傳習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王鑒平、胡偉希《傳播與超越》﹙台北:博遠書局,1993
年﹚。
亓冰峰《清末革命與君憲的論爭》﹙台北: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專刊,1980年﹚。
方東樹《漢學商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五劃:
史華慈﹙Benjamin Schwartz﹚著.葉鳳美譯《尋求富
強──嚴復與西方》﹙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6年﹚。
史華慈﹙Benjamin Schwartz﹚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
物論──自由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
業有限公司,1985年﹚。
卡耳﹙Carr,Edward H.﹚,王任光譯《歷史論集》﹙台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
卡爾.巴伯﹙karl Popper﹚著,李豐斌譯《歷史定論
主義的窮困》﹙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
年﹚。
六劃: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
書店,1926年﹚
李良玉《動盪時代的知識份子》﹙台北:南天出版社,1996
年﹚。
李紀祥《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年﹚。
李國祁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民族主義》﹙台
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0年﹚。
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
司,1990年版﹚。
李澤厚《當代思潮與中國智慧》﹙台北:風雲時代出版
公司,1989年版﹚。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
牟宗三《道德理想主義的重建》﹙北京:中國廣播電視
出版社,1993年﹚。
全祖望《鮚埼亭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七劃:
狄培瑞﹙W.T. de Bary﹚《儒家思想與實踐》﹙台北:台
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吳天任《清黃公度先生遵憲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1985年﹚。
吳銘能《梁啟超研究叢稿》﹙台北:學生書局,2001年﹚。
呂克爾﹙Paul Ricoeur﹚《解釋學與人文科學》﹙石家
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
呂克爾《詮釋的衝突》﹙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
呂實強《儒家傳統與維新》﹙台北:教育部社教司,1976
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
年)。
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
事業公司,1992年﹚。
余英時《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台北:三民書局,1992
年﹚。
余英時《現代儒學論》﹙台北: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6
年﹚。
余英時《五四新論──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
沈清松《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台北:牛頓出版
社,1991年﹚。
沈衛威《胡適傳》﹙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0年﹚。
沈衛威《升起與失落》﹙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00
年6月﹚。
杜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台北:華
世出版社,1979年)。
八劃:
孟祥才《梁啟超傳﹙學術篇﹚》﹙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1990年﹚。
周昌龍《新思潮與傳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
限公司,1995年﹚。
周質平《胡適叢論》,﹙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
周策縱《五四運動史﹙上﹚》﹙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3
年﹚。
帕瑪著﹙Richard E. Palmer﹚嚴平譯《詮釋學》﹙台
北: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
林毓生《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
義》﹙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
林聰舜《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台北:學
生書局,1990年﹚。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
限公司,1997年﹚。
九劃:
侯外盧《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年﹚。
胡宏《胡宏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胡昌智《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
司,1992年﹚。
胡頌平編著《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聯經出
版事業公司,1989年﹚。
胡適《胡適的日記》﹙手稿本﹚﹙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1989年﹚。
胡適《科學玄學論戰集》﹙台北:帕米爾書店,1980年﹚。
胡適《胡適文存》﹙台北:遠東圖書,1983年﹚。
胡適著,歐陽哲生編《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
版社,1998年﹚。
胡適《四十自述》﹙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
胡適《胡適演講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
年﹚。
胡適《清章實齋先生學誠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
館,1987年﹚。
胡適《胡適的日記》﹙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年﹚。
胡適等著.徐高阮譯《胡適與中西文化》﹙台北:水牛出
版社,1992年﹚。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8
年﹚。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續編》﹙台北:學生書局,1994
年﹚。
段昌國‧張永堂.劉紉尼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台
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
柯文﹙Paul A. Cohen﹚著,林同奇譯《在中國發現歷
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北京:中華書
局,1989年﹚。
柯林烏 ﹙R.G.Collingwood﹚陳明福譯《歷史的理念》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7年﹚。
孫廣德《晚清傳統與西化的爭論》﹙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1995年﹚。
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信仰的動力》﹙台北:
桂冠圖書公司,1994﹚。
十劃
陸九淵《陸象山全集》﹙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
陳少明《被解釋的傳統──近代思想史新論》﹙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1995年﹚。
陳祖武《清初學術思辨錄》﹙河北省盧龍縣: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1992年﹚。
陳平原《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
中心》﹙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陳榮華《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詮釋》﹙台北:明文
書局,1998年﹚。
陳萬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香港:三聯書店,1992
年﹚。
海登.懷特﹙Hayden White﹚著,劉安世譯《史元》﹙台
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特雷西﹙David Tracy﹚著,馮川譯《詮釋學、宗教、
希望》﹙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5
年﹚。
耿雲志、歐陽哲生編《胡適書信集》﹙北京:北京大學
出版社,1996年﹚。
高達美著﹙H.G.Gadamer﹚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第一
卷》﹙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
年﹚。
高達美著﹙H.G.Gadamer﹚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第二
卷》﹙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
年﹚。
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香港:龍門書店印行,
1965年﹚。
郭穎頤著,雷頤譯《中國現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
﹙1900-1950﹚》﹙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9
年﹚。
十一劃
章太炎《太炎先生自訂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7年﹚。
章太炎《訄書》﹙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
黃克武《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1994
年﹚。
黃克武《自由的所以然──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
認識與批判》﹙台北:允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
黃宗羲《南雷文定》﹙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黃宗羲《宋元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黃宗羲《黃宗羲全集》(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
黃宗羲《明儒學案》,﹙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
張朋園《梁啟超與清季革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
史研究所專刊,1964年﹚。
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台北:食貨,1981年﹚。
張豈之主編,王宇信、方光華、李健超撰述《中國近代
史學學術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6年﹚。
張椿年《從信仰到理性》﹙台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
張錫輝《清代漢宋之爭的主要問題及其檢討》,東海大
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張灝《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
張灝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台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0年﹚。
張麗珠《清代義理學新貌》﹙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
許冠三《新史學九十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6
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管館,
1985年﹚。
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台北:台灣中
華書局,1989年﹚。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五種》﹙台北:里仁書局,1982
年﹚。
十二劃
湯志鈞編《章太炎政論選集》﹙北京:中華書局,1977
年﹚。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凱斯.詹京斯﹙Keith Jenkins﹚著,江政寬譯《後現
代歷史學──從卡耳和艾爾頓到羅逖與懷特》
﹙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舒衡哲﹙Vera Schwarcz﹚《中國啟蒙運動──知識份子
與五四遺產》﹙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0年﹚。
葉德輝《翼教叢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
十三劃
楊永乾《張君勱傳》﹙台北:唐山出版社,1993年﹚。
楊國榮《實證主義與中國近代哲學》﹙台北:五南圖書
出版公司,1995年﹚。
愛德華‧希爾斯﹙Edward Shils﹚著,傅鏗,呂樂譯《論
傳統》﹙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 年﹚。
傅樂詩﹙Charlotte Furth﹚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
論──保守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
限公司,1980年﹚。
十四劃
潘德榮《詮釋學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
年﹚。
鄭師渠《國粹、國學、國魂──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
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十五劃
劉青峰編《胡適與現代中國文化轉型》﹙香港:中文大
學出版社,1994年﹚。
劉紀曜《梁啟超與儒家傳統》﹙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5年﹚。
十六劃
謝大寧《儒家圓教底再詮釋》﹙台北:學生書局,1996
年﹚。
諾曼‧漢普生﹙Norman Hampson﹚著,李豐斌譯《啟蒙
運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
霍伊著,陳玉蓉譯《批評的循環》﹙台北:南方叢書出
版社,1988年﹚。
歐陽哲生編校《嚴復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
錢穆《國學概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7年﹚。
十八劃
顏元《四存編》,﹙台北:廣文書局,1991年﹚。
十九劃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2年﹚。
蕭公權《康有為思想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8年﹚。
二十劃
嚴平《高達美》﹙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
嚴復《嚴幾道詩文鈔》﹙上海:國華書局排印本,1922
年﹚。
二十一劃
顧炎武《日知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顧炎武《亭林文集》﹙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顧昕《中國啟蒙的歷史圖像》﹙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2年﹚。
二、期刊:
王汎森〈傅斯年對胡適文史觀點的影響〉《漢學研究》,第14卷1期,1996年6月。
王家檢〈由漢宋調和到中體西用──試論晚清儒家思想
的演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2
期,1984年6月。
成復旺〈返回經典,走向實學──略論明清之際學術思
想的轉變〉《第四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1995年﹚。
丘為君〈清代思想史「研究典範」的形成、特質與義涵〉
《清華學報》,新24卷第4期,1994年12 月。
丘為君〈梁啟超的戴震研究──動機、方法與意義〉《東
海學報》第35卷,1994年7月。
沈松橋〈五四時期章士釗的保守思想〉《中研院近代史
研究所集刊》,第75卷15期下,1986年12月。
周質平〈胡適與梁漱平〉《漢學研究》第12卷1期,1994年6月。
海登.懷特﹙Hayden White﹚著,王宇根譯〈當代歷史
理論中的敘事問題〉《歷史:理論與批評》,第1
期,1999年3月。
郭正昭〈社會達爾文主義與晚清學會運動〉《中研院近
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期,1972年。
黃克武〈梁啟超的學術思想:以墨子學為中心之分析〉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6期,1996
年12月。
黃克武〈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以嚴譯《群
己權界論》﹙OnLiberty﹚為中心之考察〉《中央
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4期,1995年6
月。
黃進興〈梁啟超的終極關懷〉《史學評論》第2期,1980年7月。
張朋園〈胡適與梁啟超──兩代知識份子的親和與排
拒〉,《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5
期,1986年12月。
張錫輝〈北宋思想史上的義利之辨及其意涵〉《鵝湖月刊》,第299期,2000年5月。
張錫輝〈論中國近代儒學復興運動發展的內在邏輯〉《中
國學術年刊》第21期,2000年3月。
楊宗翰〈文學史的未來╱未來的文學史〉《文訊》,第183期,2001年1月。
傅斯年〈新潮發刊旨趣書〉《新潮》一卷一號,1919 年。
鄧 實〈古學復興論〉《國粹學報》,第9期,1905年10
月。
蕭義玲﹤從方法論的發展論清代諸子學的興起﹥《孔孟
學報》75期,1998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