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23: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姿蘭
研究生(外文):Tze-lan Chen
論文名稱:一位幼稚園老師實施卷宗評量之研究
指導教授:廖鳳瑞廖鳳瑞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ong-ruey Laiw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家政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3
中文關鍵詞:卷宗評量表現評量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0
  • 點閱點閱:83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瞭解卷宗評量,並配合研究對象欲改善現有評量方式的需求,探討卷宗評量在幼稚園實施的可能性,包括卷宗評量的文獻探討、幼稚園老師瞭解及實施卷宗評量的歷程、在實施上窒礙難行之處與解決方法以及實施的成果。
本研究以參與觀察的方式,進入林林國小附幼小樹班進行觀察。過程中以「錄音」、「文件蒐集」、「訪談」等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工作。最後將所蒐集的資料加以分析與呈現,並以評分者信度進行卷宗的信度考驗。
綜合本研究資料,獲得以下結論:
一、 卷宗評量可以解決教師改善大部分原有評量的需求
卷宗評量解決莉莉老師使用舊有評量所產生的問題,包括:「評量與教學相關」、「不用另闢評量時段」、「教學與評量可以同時兼顧」以及「較客觀」;但「較不能協助教師檢視教學」的問題仍然存在。
二、 教師實施卷宗評量的歷程
(一) 教師轉變的階段:莉莉老師轉變的歷程可歸納為三個階段:1.是 衝擊、疑惑;2.是反省、探索;3.為轉變、熟練。
(二) 促使教師轉變的因素:在莉莉老師轉變的過程,當「願景」、「技巧」、「外在誘因」、「資源」及「行動計畫」五項要素都具足時,轉變於是產生。
(三) 教師成功實施卷宗評量的條件:1.教師要先有改革的動機;2.重視教師關鍵地位;3.預作充分準備;4.合理的期待;5.給予支持與輔導的機會。
三、 卷宗評量實施的成果與功能
(一) 卷宗的內容:本研究的卷宗收集兩個領域、四個學習指標的核心項目與可以呈現幼兒最佳能力的個人項目。由卷宗的分析可發現,幼兒皆已達到學習指標的期望,但核心項目並未呈現出幼兒在每個學習指標上的進步。
(二) 老師分析卷宗的能力有進步:作品取樣系統的作品收集和分析的程序,解決了莉莉老師在分析時「專業能力不足」與「主觀問題」的困難。而且莉莉老師由開始的缺乏信心、倚賴專家「權威」到熟練分析的技巧、脫離專家「權威」並對自己的分析有信心。
(三) 幼兒具有自評反省能力:研究發現,即使是幼稚園的幼兒,也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此外,幼兒自評的能力會隨著時間與練習機會的增加而增進。
(四) 卷宗達到的功能:研究對象的卷宗發揮了「展現幼兒進步與成長的情形」、「讓幼兒參與評量」並「與自己比較」、「展現幼兒的最佳能力與獨特特質」、「提供質性資料」以及「反映老師的教學與教室活動」的功能。
(五) 卷宗未達到的功能:本研究卷宗未達到的功能包括「較少協助教師檢視教學」、「家長未參與評量」以及「未能全面呈現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六) 有系統地收集與分析作品:當採用作品取樣系統的實施程序,在分析時老師會有較清楚的分析方向,並能比較幼兒的進步,且也不會因作品過多而有眼花潦亂之虞。
(七) 卷宗具有良好的信度:本研究採評分者一致性來檢驗卷宗的信度,發現當老師依據卷宗評量的實施與分析程序來進行時,評分者信度相當高(大於.85)。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表現評量------------------------ 5
第二節 卷宗評量----------------------- 11
第三節 卷宗評量的相關研究------------- 36
第三章 研究歷程
第一節 進入研究現場------------------- 40
第二節 「我」的角色與影響------------- 46
第三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4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原有評量的問題----------------- 65
第二節 教師的轉變--------------------- 70
第三節 卷宗的成果--------------------- 96
第四節 卷宗的功能-------------------- 1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39
第二節 給未來研究的建議-------------- 142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144
英文部分----------------------------- 146
附錄--------------------------------- 150
幼兒的卷宗--------------------------- 173
壹、 中文部分
江文慈(民87)。一個新評量理念的探討:多元智力取向的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0期,頁6-12。
江雪齡(民87)。檔案評量法。中等教育,第49卷,第4期,頁79-84。
朱則剛(民85)。建構主義對教學設計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第26期,頁3-12。
吳芝穎、李奉儒譯(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
吳欣黛(民87)。實作評量在效度上的真實性與真接性。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毓瑩(民84)。評量的蛻變與突破---從哲學思潮與效度理論思考起。文發表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八十四學年度教育論壇第六場。
吳毓瑩(民87)。我看、我畫、我說、我演、我想、我是誰啊?─卷宗評量之概念、理論、與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0期,頁13-17。
何縕琪(民86)。卷宗評量在教學上的應用。測驗與輔導,第143期,頁2957-2959。
何釐琦譯(民89)。與兒童一起探索。台北:光佑。
辛慶偉(民87)。國小自然科卷宗評量建構效度之探討。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幸曼玲(民83)。從情境認知看幼兒教育。初等教育學刊,第3期,頁165-188,市立臺北師範學院。
林惠娟(民88)。有意義的評量活動─評幼兒真實評量。教育實習輔導季刊,第5卷,第1期,頁37-42。
施婉菁(民88)。卷宗評量中師生觀點的展露─以或小自然科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信誼(民90)。行動研究論文集。台北:信誼。
高敬文(民65)。開收的教育─中國化之展望─。屏東:東益。
高敬文(民77)。質的研究派典之理論分析與實際應用。屏東:東益。
莊明貞(民85)。國小社會科教學評量的改進途徑─從「真實性評量」實施談起。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3期,頁36-40。
莊明貞(民87)。真實性評量在教育改革中的相關論題─一個多元文化教育觀點的思考。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0期,頁19-23。
莊明貞(民88)。變通性評量---發展與改進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NSC86-2413-H152-002。
夏林清譯(民86)。行動研究方法導論。臺北:遠流。
陳秀宜(民87)。國小啟智班學生自我概念成長之歷程分析---透過卷宗評量的方式。國立壹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品華(民86)。從認知觀點談情境學習與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5期,頁53-59。
陳啟明(民88)。另類的教學評量─「卷宗評量」。教育實習輔導季刊,第5卷,第1期,頁78-84。
教育部(民76)。幼稚園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張美玉(民85)。歷程檔案評量在建樣教學之應用:一個科學的實徵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第27期,頁31-46。
張美玉(民84)。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和歷程檔案評量在自然科教學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NSC84-2511-S134-003。
張美玉(民88)。歷程檔案評量應用在國小自然科概念學習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NSC87-2511-S134-001。
張敏雪(民87)。教室內的實作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0期,頁24-27。
張振成(民86)。實作評量與檔檔案評量。中等教育,第48卷,第6期,頁90-94。
單文經(民87)。評介二種多元評量:真實性與實作評量。北縣教育,第25期,頁46-52。
黃政傑(民76)。課程評鑑。臺北:師大書苑。
黃淑苓(民84)。幼兒教學評量。嘉義師院學報,第9期,頁667-694。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意舒(民88)。幼兒教育課程發展─教師的省思與深思。台北:五南。
楊順南(民86)。情境認知教學觀的衝擊與啟示。教育研究雙月刊,第56期,頁51-63。
熊召弟(民85)。真實的科學認知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第29期,頁3-12。
廖鳳瑞、陳姿蘭譯。發展檢核表發展指引。台北:心理出版社。(待出版)
劉淑雯(民85)。溶解刻板印象:兩性角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國立壹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慈惠、王莉玲、林青青合譯(民82)。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台北:五南。
盧美貴(民83)。台北市幼稚園與國小一年級教學銜接研究蝌蚪變青蛙手冊。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盧美貴(民88)。幼稚園的真實性評量─常被忽略的家長參與。教師天地,第99期,頁46-53。
盧雪梅(民87)。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與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0期,頁1-5。
歐滄和(民87)。談學習歷程檔案法的點點滴滴。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0期,頁28-30。
Meisels, S.J. (幸曼玲、廖鳳瑞譯,民84)。表現評量。家政教育,第13卷,第二期,頁19-23。
Meisels, S.J. (廖鳳瑞譯,民84)。工作取樣系統。家政教育,第13卷,第二期,頁24-42。
貳、 英文部分
Alber, K.K. (1998). Full-day kindergarten vs. half-day kindergarten: The outcome of first grader reading achievement. (Eric Document Service No. ED417380).
Bergan, J.R. & Feld J. (1993). Developmental assessment new direction. Young Children, 48(5), pp.41-47.
Bergen, D. (1993/1994). Authent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Childhood Education, 70(2), pp.99-102.
Bergman, A.B. (1993).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or early childhood. What could be more natural? Science and Children, 30(5), pp.20-22.
Benson, T.R. & Smith, L.J (1998). Portfolio in first grade: Four teachers learning to use alternative assessmen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5(3), pp.173-180.
Balm, Sally, St.M. (1995). Using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a kindergarten classroom. Teaching & Chang, 2(2). Pp.141-151.
Brown, J.S., Collions, A., & Duguid, P.(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pp.32-42.
Collins, A., Brown, J.S., & Newman, S.E.(1989). Cognition apprenticeship: Reaching the craft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In L. B. Resnick (Ed.), Known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Essays in honor of Robert Glaser. Hillsdale, NJ:LEA.
Choi & Hannafin(1995). 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 Roles, structures, and implications for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43(2), pp.53-69.
Dichtelmiller, M.L., Jablon, J.R., Dorfman, A.B., Marsden, D.B., & Meisels, S.J. (1997). Work sampling in the classroom. Michigan:Rebus Inc.
Eisner, E.W. (1999). The uses and limits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hi Delta Kappan, 80(9), pp.568-570.
Elliott, S.N. (1995). Creating meaningfu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Eric Document Service No. ED381985).
Gullo, D.F. (1994). Understand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Gelfer, J.I. & Perkins, P.G (1996). A model for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ogram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4(1), pp.5-10.
Grace, C. (1992). The portfolio and its use: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young children. (Eric Document Service No. ED351150).
Gronlund, G. (1995). Bringing the DAP message to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teachers. Young Children, 50(5), pp.4-13.
Hanson, M.F. & Gilkerson, D. (1999). Portfolio assessment: More than ABCs and 123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7(2), pp.81-86.
Lincoln, Y.S. & Guba, E.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Newbury Park, CA: Sage.
Linn, R.L. & Gronlund, N.E. (1995).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 New Jersey:Prentice-Hall.
Meisels, S.J. (1989). High-stakes testing in kindergarte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7), pp.16-21.
Meisels, S.J. (1993). Remaking classroom assessment with the working sampling system. Young Children, 48(5), pp.34-40.
Meisels, S.J. (1995).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working sampling system.(Eric Document Service No. ED382407).
Meisels, S. J., Liaw, F., Dorfman, A., & Nelson, R. F. (1995). The work sampling system: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or young children.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0, pp.277-296.
Morrison, R. (1999). Picture this! Using portfolios to facilitate the inclusion of children in preschool sett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7(1), pp.45-48.
Paulson, F., Paulson, P., & Meyer, C. (1991). What makes a portfolio a portfolio.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 pp.60-63.
Pierson, C.A. & Beck, S.S.(1993).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he realities that will influence the reward. Childhood Education, 70(1), pp.29-32.
Puckett, M.B. & Black, J.K (1994). Authentic assessment of the young child: Celebrating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New York: Macmillan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
Smith, A.F. (2000). Reflective portfolio─preschool possibilities. Childhood Education, 76(4), pp.204-208.
Tombari, M.L. & Borich, G.D. (1999). Authentic 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 Applications and practice. N.J.: Merrill.
Vavurs, L. (1990). Put portfolio to test. Instructor, 100(1), pp48-53.
Weldin, D.J. & Tumarkin, S.R. (1998/1999). Parent involvement: More power in the portfolio process. Childhood Education, 75(2), pp.90-95.
Wiggins, G. (1989). A true test: Toward more authentic and equitable assessment. Phi Delta Kappan, 79, pp.703-713.
Williams, P. & Lundsteen, S.W. (1997). Home literacy portfolios: Cooperative tools for assessing parents’ involvement in their prekindergarten child’s literacy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Service No. ED408360).
Wortham, S.C. (1995).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2nd ed). New Jersey: Merrill/Prentice-Hall, Inc.
Wortham, S.C., Barbour, A., & Desjean-Perrotta, B. (1998). Portfolio assessment: A handbook for preschool and elementary educators. Georgia Ave.: Association for Childhoo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歐滄和(民87)。談學習歷程檔案法的點點滴滴。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0期,頁28-30。
2. 盧雪梅(民87)。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與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0期,頁1-5。
3. 盧美貴(民88)。幼稚園的真實性評量─常被忽略的家長參與。教師天地,第99期,頁46-53。
4. 熊召弟(民85)。真實的科學認知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第29期,頁3-12。
5. 楊順南(民86)。情境認知教學觀的衝擊與啟示。教育研究雙月刊,第56期,頁51-63。
6. 黃淑苓(民84)。幼兒教學評量。嘉義師院學報,第9期,頁667-694。
7. 單文經(民87)。評介二種多元評量:真實性與實作評量。北縣教育,第25期,頁46-52。
8. 張敏雪(民87)。教室內的實作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0期,頁24-27。
9. 張美玉(民85)。歷程檔案評量在建樣教學之應用:一個科學的實徵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第27期,頁31-46。
10. 陳啟明(民88)。另類的教學評量─「卷宗評量」。教育實習輔導季刊,第5卷,第1期,頁78-84。
11. 陳品華(民86)。從認知觀點談情境學習與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5期,頁53-59。
12. 莊明貞(民87)。真實性評量在教育改革中的相關論題─一個多元文化教育觀點的思考。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0期,頁19-23。
13. 莊明貞(民85)。國小社會科教學評量的改進途徑─從「真實性評量」實施談起。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3期,頁36-40。
14. 林惠娟(民88)。有意義的評量活動─評幼兒真實評量。教育實習輔導季刊,第5卷,第1期,頁37-42。
15. 何縕琪(民86)。卷宗評量在教學上的應用。測驗與輔導,第143期,頁2957-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