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5 03: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志榮
研究生(外文):Jerry Chen
論文名稱:我國運輸類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相關性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Relation Between the Equity Structure and Firm Performance for Transportation Public Companies in Taiwan
指導教授:劉金鳳劉金鳳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航運管理學系
學門:運輸服務學門
學類:運輸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4
中文關鍵詞:股權結構經營績效運輸航運上市公司因素分析迴歸分析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2
  • 點閱點閱:4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論文摘要
本研究探討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之相關性。以我國十五家運輸類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期間為民國八十四年到八十八年檢定八種投資者之投資比率與經營績效的相關性。並在研究過程中建立一套運輸類上市公司之經營績效評估模式。如下所示:
Y=0.3151F1+0.2298F2+0.1580F3+0.1311F4+0.0994F5+0.0666F6
研究發現:經營績效指標與所選取之股權結構變數 ( 包含:監事持股比率、本國金融機構持股比率、本國證券信託投資公司持股比率、公司法人持股比率、僑外法人持股比率、僑外證券投資信託持股比率、本國自然人持股比率、本國自然人大股東持股比率 ) 無論是線性迴歸模式檢定或皮爾森氏相關係數檢定皆無顯著相關。
依吾人推測運輸類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無顯著相關性存在之原因為:
1.以獲利層面而言,運輸業為傳統產業,獲利成長性相對不佳。所以,政府機關持股比例與本國金融機構持股比例,應該不會為該公司的財務經營績效,而大幅度改變其持股比例,因為其主要投資目的不在利潤。如果我們測度政府機關持股比例與上市電子類公司的財務經營績效之相關性,則很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
由相關資料中獲知,政府機關與我國金融機構持有運輸類公司股權的變動性並不大,其大多是政策性持有,而非投機性持有。
2.長期觀察我國信託基金法人的市場操作行為,我們發現:在景氣相對好的時候,投資於電子類與金融類股的預期獲利性要遠高於傳統產業類股。但在景氣相對不佳之時,投資於傳統產業與波動性較小的債券市場則會有避險之功能。景氣佳時,運輸類公司的獲利能力相對較佳,但由於資金排擠的效果,信託基金投資於運輸類公司的持股比率反而低,這也許可以說明我國投資信託基金持股比率與財務經營績效呈現負向關係的原因,但關係並不顯著。
3. 公司法人與僑外法人持有公司股份的目的,大多為握有公司特定權利。所以公司法人會依照章程或是相關法規來調整其股權比率,短期內公司的經營績效較不會引起法人持股的大幅度變動。在相關的文獻中,我們發現,這個現象各類股皆同。因此,公司法人持股比率、僑外法人持股比率與公司經營績效之相關性並不顯著。
4. 我國證券市場的成交金額散戶約占了90%以上的比例。而一般散戶的投資特質,為消息面與技術面的資訊價值高於基本面的價值。由此可知,本國自然人、本國自然人大股東與公司經營績效雖呈現正相關,但相關性並不顯著。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3.
第三節研究架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理論探討…………………………6.
第二節國內外實證研究…………………………………………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21.
第一節研究問題…………………………………………………21.
第二節研究假設…………………………………………………24.
第三節研究變數之定義與衡量…………………………………27.
第四節研究樣本…………………………………………………33.
第五節統計分析方法……………………………………………35.
第四章 實證研究……………………………………………………41.
第一節因素分析…………………………………………………41.
第二節迴歸分析…………………………………………………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1.
第一節研究結論…………………………………………………61.
第二節研究建議…………………………………………………69.
第三節研究限制…………………………………………………70.
參考文獻………………………………………………………………7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吳宗正,迴歸分析─理論與應用,復文書局,民國八十二年十月修定十二版,第三十二至七十三頁。
2.周文賢,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多變量分析方法,第五十四頁至六十六頁。
3.林玲圓,台灣地區船舶運送業經營績效之評估,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
4.林淑芬,董監事持股比例、多角化策略型態與財務績效關係之研究─上市公司實證分析,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
5.林榮照,股權結構、董事會組成對企業財務經營績效之影響,國裡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
6.林蕙如,以財務比率分析財務特性之研究─台灣地區航運業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
7.姚介泰,航空公司財務比率與獲利能力之關聯性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
8.俞海琴,內部人士持股比率與融資策略關係之實證研究,管理評論,第13卷,第2期,民國八十三年七月,第109-131頁。
9.張訓華,股權結構、董事會組成與企業當年財務績效,東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八十年。
10.陳佩吟,企業股權結構與企業經營決策、經營績效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
11.陳金鈴,台灣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之研究分析,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12.陳肇榮,運用財務比率預測企業財務危機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博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
13.陳隆麒,現代財務管理,第四版,華泰書局,民國七十七年八月。
14.郭健順,建築業財務評估因子之初步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15.黃俊英,多變量分析,華泰書局,民國八十七年八月六版。
16.黃博信,經營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塑膠業上市公司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17.楊浩二,多變量統計分析,華泰書局,民國八十四年五月修訂版。
18.楊蕉宴,所有權結構與公司價值間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
19.劉宴辰,從代理理論觀點探討股權結構、董事會組成對企業財務績效之研究─上市公司之實證分析,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
20.鍾卓冀,台灣地區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及其在航運業的應用,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21.戴淵明,公司控制型態其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台灣地區上市公司之實證分析,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二、英文部分
1.Alchian, A.A. and H. Demetz, 1972,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pp.777-795.
2.Aeward I.Altman, “Financial Ratio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a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September 1968.pp159-162.
3.Agrawal , A., 1990, “Large shareholders and the monitoring of managers : the case of antitakeover charter amendment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5.pp.143-161.
4. Barnhart, Scott W. and Stuart Rosenstein, "Board Composition, Manag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nalysis," The Financial Review, Vol.33 (1998), pp.1-16.
5.Chaganti, R. and Damanpour, F.,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Capital Structure, and Firm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2(1991), pp.479-491
6.Demsetz, H. and K. Lehn,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Cause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3, no.6(1985), pp.1155-1177.
7.Friend, I. L. and H. P. Lang,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Impact of Management Self-interest on Coo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e, (1988), pp.271-281.
8.Kim, W. S. and E. H. Sorensen,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the agency cost of debt on corporate debt policy,"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86), pp.131-144.
9.Leland, H. E. and D. H. Pyle,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or,"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7), pp.371-387.
10.Morck, R.,A. Shleifer, &R.W.Vishny,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arket Valu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20(1988),pp.293-315.
11.Myers, S. C.,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5(1977), pp.147-176.
12.Oviatt, B. M., "Agency and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s on the manager shareholder Relationship: Incentive for Congruent Interes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13(1988), pp.214-225.
13.Stuart, R. and S. W. Barnhart, "Board Composition,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An Empiricial Analysis," The Financial Review, Vol.33(1998), pp.1-16.
14.Zahra, S. A., and J. A. Pearce Ⅱ, .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 A review and Integrated model,"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15(1989), pp.29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