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04: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龍銓
研究生(外文):TSAI LUNG CHUAN
論文名稱:由擋土變位趨勢評估隆起的安全性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Heaving Tendency of Soil Structure and the Controlling Mechanism
指導教授:陳俶季陳俶季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河海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河海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6
中文關鍵詞:潛變隆起
外文關鍵詞:creepheav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2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 要
建築物於施工的過程中,產生擋土失敗的比例相當高,其主要原因為設計分析的可靠度較低,土壤本身的均勻性不佳及變動性大,施工及環境所產生的衝擊等。因此為避免產生預期外的災變,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測是絕對必要的,而經由此檢測及回饋將可先期了解所處危險狀況,並提供擬定有效策略的數據。以台北市之區域地質而言,因屬沖積而成,除山坡地區域外,多屬高水位之鬆砂地層或為粉質粘土,以近十年來所產生的重大災變而言,均屬此性質。於這些案例中,有六案為砂性土層,而另有4案則屬粘性土層。
粘性土壤於開挖的過程中常見的災變主要有二,一為土壤的抵抗不足,二為產生隆起災變。而其中以土壤的隆起破壞影響規模最大,且於趨勢產生至破壞的時間較常,本研究探討的目地即於對粘性土層於產生危害前,能先期了解並採取有效的妨制策略。

ABSTRACT
Failure of steadying the soil structure during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might happen due to some causes such as low reliability of designing analysis,unevenness and fluctuation of soil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and construct impacts. In order to avoid the unexpected disasters,continuous monitoring during construction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feedback procedures, one can get precautionary date and make preventious strategies. In Taipei Basin,except for some mountain are as,the soil is almost composed. Of rush sediments. The levels of ground water here are high,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oil is sandy or mealy,that is the real cause of disasters occurred in late ten year. We surveyed the causes of disaster and found six cases in Taipei were caused by sandy soil structure ,and another four cases by mealy soil structure .In case of mealy soil ,the disasters might be the results of (1).weak resistance of soil and (2).heaving of soil. The heaving might be a large scale one and take long time from threshold to being obviou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technigues for monitoring the changes of mealy soil structure and to prevent heaving disasters in advance.

目 錄
內 容 頁次
第一章.緒 論1
1.1.研究動機及目的3
1.2.研究的方法9
1.3.論文內容10
第二章.文獻回顧11
2.1.擋土開挖的土壤受力狀況12
2.2.土壤隆起的安全分析模式14
2.3.安全管理值之定義:19
2.4.土壤瞬間變位22
2.5.單軸壓縮之土壤壓密變位24
2.6.單軸壓縮之土壤潛變行為25
第三章.開挖之安全管制模式28
3.1.分析與實際的比較28
3.2.壁體變位與觀測值校正29
3.3.基樁延遲變位與一般土壤潛變之比較34
3.4.開挖中土壤延遲變位之模式檢討35
3.5.土壤變位之安全與破壞評估39
3.6.開挖中土壤與雙曲線關係44
第四章.隆起的變位趨勢安全管制46
4.1.隆起的傾度管延遲變位46
4.2.隆起的先期指標及落後指標47
4.3.不定因素及不均勻性之影響51
4.4.趨勢管理與管理值管制之比較56
第五章.分析成果與討論58
5.1.傾度管之變位58
5.2.設計分析之差異60
5.3.開挖土壤之變位特性60
5.4.隆起的先期指標61
5.5.開挖延遲變位的安全評估62
5.6.案例應用與檢討64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72
6.1.結論72
6.2.建議73

參考文獻
1. 陳新全 (1988),國泰人壽大樓新建工程 施工技術與管理pp160-189。
2. 鼎祐工程(2001) 觀測報告。
3. 內政部(2000年修訂),基礎開挖之防止隆起,建築技術規則,詹氏書局,Pp151-152。
4. 王建智,詹勳山(1999),黏土層深開挖支撐延遲架設之影響分析,土木工程技術第三卷第四期,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Pp91-109。
5. 張有恆(2000),基樁品質檢測方法之監督與適用性,基樁施工與監造,pp151---184。
6. 玉野治光,佐藤多喜彥,田邊昌昭,吉田佳佑(昭和48年),安定計算,圓弧破壞檢討,地下架設構造物之設計計算例,山海堂,Pp174-177。
7. 陳俶季(2000),土壤應力分析,土壤力學,五南書局,Pp82-105。
8. 張有恆(1995),淺談基樁之承載力試驗,地工技術雜誌,第52期,pp71-83。
9. 土木技師公會(1994),損鄰修復賠償費用鑑定報告估算基準,鑑定手冊,Pp21-22。
10. 陳黃銘(1986),黏土層初始沉陷之預估方法,地工技術雜誌,第13期,地工技術雜誌社,Pp5-12。
11. 姚錫齡(1988),全自動基樁載重試驗,地工技術,第65期,地工技術雜誌社,Pp70-71。
12. 蔡錦松(1994),軟弱地盤深開挖工程之案例檢討--台北基河路經驗,地工技術,第45期,地工技術雜誌社,Pp5-12。
13. 鄭兆鴻(1993),力霸百老匯基地災變之沉思,工程技術世界,第5期,Pp52-61。
14. 蔡錦松(1994),軟弱地盤深開挖之穩定性分析,地工技術,第45期,地工技術雜誌社,Pp13-22。
15. 陳柏序、蘇鼎鈞、陳明山(1994),基礎開挖之鄰房保護及安全堅測結果評估實例,地工技術,第45期,地工技術雜誌,Pp23-38。
16. 顏東利、張貴才(1991,3月),建築物容許沉陷量之探討,地工技術,第34期,地工技術雜誌社,Pp78-96。
17. 謝敬意、傅重焌、高呈毅(1980),邊坡滑動、山崩,工程地質學,中國工程師學會,Pp164-167。
18. 林耀煌(1983),開挖中所產生的沉陷、隆起及隆起檢討,高層建築基礎開挖施工法與設計實例,長松出版社,Pp60-61、pp313-317、pp382-383Pp752-755。
19. 張達德,陳國龍,傅業誠(1985),地工織物潛變行為與應力鬆弛之研究,土木工程技術,第3期,地工技術雜誌社,Pp87-104。
20. 王建智,林宏達,曾國鴻(1999),雙曲線模式之黏土依時勁度分析,土木工程技術 ,第3卷 第1期,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Pp107-125。
21. 姓名不祥(1978年 3月),開挖深度的界限,土木工程施工手冊,中國市專土木工程學會,Pp136-147。
22. 林耀煌(1983),擋土工法,高層建築基礎開挖施工法與設計實例,長松出版社,Pp344-351。
23. 李延恭(1985),沉陷理論研討及容許沉陷值之考慮,地下工程實務二,現代營建雜誌社,Pp57-65。
24. 王戟衡(1985),開挖與鄰近地面下陷,地下工程實務(二),現代營建雜誌社,Pp295-300。
25. 梁明德(1985),土壓力造成地下結構物之事故與對策,地下工程實務(二),現代營建雜誌社,pp301-324。
26. 昭宏工程顧問有限公司(87年8月),台勤建設特殊結構審查,擋土牆部份報告地質分佈圖,P10-13。
27. 內政部(1990),隆起防止,建築技術規則,詹氏書局,Pp152-153。
28. BRAJA‧DAS(),LATERAL EARTN PRESSURE,Soil Mechanics,
The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Ame, Iowa 50010,Pp154-202。
29. 林宏達,白朝金(1995),台北粉質黏土之潛變特性探討,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刊,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Pp35-44。
30. 林宏達(1992),土壤潛變與深開挖工程,地工技術雜誌,第40期,地工技術雜誌社,Pp25-34。
31. 林宏達,王建智,蘇炳源(1994),深開挖旁黏土在不同潛變路徑下之潛變特性,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地工技術,Pp1-6。
32. 張登貴,林宏達(1998),K0壓密之粘土不排水潛變分析模式,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PP1-106。
33. 吳明峰(1999),軟弱黏土深開挖地表沉陷之分析與探討,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PP64-100。
34. 李咸亨(1995),GIS在公路及鐵路施工科技之應用,地工技術在公路及鐵路之應用,PP1-60。
35. 李咸亨,卓政宏,江福源(1995),GIS在台北市敏感土壤分區之應用,中華地理資訊學會第一屆學術檢討會論文集,PP297-309。
36. 倪至寬,薛博允(1993),基樁承載重的評估及CPT和載重試驗,工程技術世界,PP75-87。
37. 白朝金,林宏達(1992),台北沉泥質粘土之應力--應變--時間行為,台灣工業技術學院 碩士論文,PP57-157。
38. 蘇柄源,林宏達(1993),深開挖之粘土潛變特性之研究,台灣工業技術學院 碩士論文,PP71-132。
39. 謝百鈞(1993),考慮異向性行為之有限元素法深開挖分析,台灣工業技術學院 碩士論文,PP3-45,PP106-141。
40.林三賢、鄭安(1998),基樁於黏彈性土壤之潛變挫曲初步分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碩士論文,Pp44-6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