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芬(民80):自然科錯誤概念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2,367-400。
王淑琴、郭重吉(民83):利用DOE晤談探究大學生電學方面的另有架構。科學教育,5,117-138。全中平(民81):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非數理系學生對概念圖學習態度之研究。臺北師院學報,5,299-318。全中平(民83):師範學院學生對學習物理力學概念之分析研究。臺北師院學報,7,481-506。全中平(民85):國民小學五年級生對學習力與運動概念之分析研究。臺北師院學報,9,405-426。何寶珠(民78):心理學與哲學在科學教育上的應用----概念圖與V圖的理論、製作與應用。科學教育月刊,120,16-24。余民寧(民86):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市:商鼎文化。
余民寧,陳嘉成,潘雅芳(民85):概念構圖法在測驗教學上的應用。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3,195-212。吳幸宜譯(民83):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台北市:心理(Margaret E. Gredler,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 theory into practice, 2nd ed.)
李秀芬(民84):高中學生氣壓概念另有架構之研究。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李秀娟,張永達,黃達三(民87):概念圖應用於國中生物教材之分析與評論---以神經系統為例。科學教育月刊,213,14-26。林生傳(民87):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1-14。林清山譯(民86):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第三版)。台北市:遠流。(Richard E. Mayer 著)
林清山(民8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市:台灣東華。
邱上真(民78):知識結構的評量-概念構圖技巧的發展與試用。國立台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學系暨研究所特殊教育學報,4,215-244。邱旻昇(民88):從期望地位的觀點探討學生在科學小組討論中互動的平等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耀德、耿正屏(民83):國二學生之人體循環系統另有架構之探究。科學教育,5,53-72。洪振方(民83):從孔恩毅力的認知與論證探討科學知識的重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洪瑞英(民87):高中生的「化學平衡」概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耿筱曾(民86):為什麼概念構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9,76-79。
國立編譯館(民88a):國民中學理化科第一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民88b):國民中學理化科第一冊教師手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張美玉(民87):歷程檔案評量在概念學習的應用。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60-72。
許榮富,黃芳裕(民84):當今科學概念發展研究賦予科學學習的新意義。科學教育月刊,178,2-13。郭重吉(民77):從認知觀點探討自然科學的學習。國立臺灣教育學院學報,13,351-378。郭重吉(民79):學生科學知識認知結構的評估與描述。彰化師範大學學報,1,279-319。郭重吉(民80):國中學生熱與溫度概念的另有架構。彰化師範大學報,2,435-463。
郭重吉(民81):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20(5),548-570。郭重吉、吳武雄(民79):利用晤談方式探查國中學生對重要物理概念的另有架構之研究(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李綢(民83):學如何學策略訓練與社會工作經驗對大學生概念建構、V字捷思歷程、後設認知與學習表現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27,81-103。陳淑芬(1997):概念構圖式學習系統。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成(民87):合作學習是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科教學之成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21,107-128。陳嘉成,余民寧(87):以概念構圖為學習策略之教學對自然科學習的促進效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7,201-235。陳瓊森(民87):從建構主義觀談概念形成及概念轉變。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9-50。
彭泰源、張惠博(民88):國小五年級學童「力與運動」概念學習之研究。科學教育,10,231-261。游家政(民87):建構主義取向課程設計的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31-46。湯清二(民79):迷思概念與科學教學改進研究(I)「以遺傳概念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學報,1,367-396。湯清二(民82):我國學生生物細胞概念發展研究--迷思概念之晤談與概念圖--。彰化師範大學學報,4,141-170。黃文俊(民83):國中生物理壓力迷思概念及概念改變教學可行性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台珠(民87):概念圖-看重有意義學習的工具--科學教育的理念及趨勢。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6-89。
黃萬居(民81):師範學院學生的概念構圖和化學成就、科學過程技能、邏輯思考能力和性別相關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3,345-356頁。
黃萬居(民82):國小學生的概念構圖和自然科學學習成就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4,47-66。
黃萬居(民85):國小教師對酸鹼的迷思概念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105-132。黃鴻博(民87):概念構圖在自然科教學上的運用。國教輔導,38(1),13-18頁。
黃寶鈿(民87):從幾個學生錯誤概念的實例談理化科的教材教法。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1-59。
楊其安、郭重吉(民79):利用臨床晤談探究國中學生對立學概念的另有架構。科學教育,1,37-59。熊召弟、王美芬、段曉林、熊同鑫譯(民85):科學學習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趙居蓮譯(民86):學習與教學。台北市:心理(Robert M. Gagne,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 4th ed.)
劉宏文(民85):建構主意的認識論觀點及其在科學教育上的意義。科學教育月刊,193,8-26。蔡錦玟、陳瓊森(民81):發展紙筆測驗以探究高三學生對化學平衡的迷思概念。科學教育,3,149-174。
鄭湧涇(民87):概念學習研究對科學教學與師資培育的殷示。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8-32。
謝志仁、郭重吉(民82):國中學生化學變化相關概念另有架構之探究。彰化師範大學報,4,25-51。
謝青龍(民84):從「迷思概念」到「另有架構」的概念改變。科學教育月刊,180,23-29。鍾聖校(民83):對科學教育錯誤概念研究之省思。教育研究資訊,2(3),89-110。Ausubel, D. P., Novak, J. D., & Hanesian, H.(197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A cognitive view (2nd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Carr, M.(1996). Interviews about instances and interviews about event. In D.F. Treagust, R. Duit & B.J. Fraser (eds.),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44-53.
Heinze-Fry, J. A. & Novak, J. D.(1990). Concept mapping brings long-term movement toward meaningful learning. Science Education, 74(4), 461-472.
Kuhn, T.S.(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2nd ed.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ovak, J. D.(1990). Concept mapping: A useful tool for science educ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7, 937-949.
Novak, J. D.(1991).Clarify with concept maps: A tool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alike. The Science Teacher, oct., 45-49.
Novak, J. D., Gowin, D. B.(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 Cambridge,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vak, J.D.(1996). Concept mapping: A tool for improving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D.F. Treagust, R. Duit & B.J. Fraser (eds.),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32-43.
Novak, J. D., Gowin, D. B. & Johansen, G. D.(1983). The use of concept mapping and knowledge vee mapping with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students. Science Education, 67, 625-645.
Novak, J.D., Mintzes, J.J. & Wandersee,J.H.(1999). Assessing Science Understanding─A Human Constructivist View.California:Academic Press.
Novak, J.D. & Musonda, D.(1991). A twelv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science concept learning.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8(1), 117-153.
Posner, G. J., & Gertzog, W. A.(1982). The clinical interview and the measurement of conceptual change. Science Education, 66, 19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