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文科(民79)。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文科(民84)。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正銘(民86)。一所體制內小學進行課程改革實驗的歷程:一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天主教善牧基金會(民86)。在生命的泥沼中成長。台北:天主教善牧基金會。
內政部統計處(民89)。警察機關查獲少年嫌疑犯人數統計表。
古矞(民82)。是回家,不是回籠--展開隻臂迎接他們。師友月刊,335,頁15-17。
何信助(民62)。台北市國民中學中途離校原因之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文忠(民83)。中途輟學影響因素暨模式及其輔導策略之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36,頁32-41。Richard E. Mayer (民80)。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 (林清山譯)。台北:遠流。
林寶山(民80)。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林佩璇(民88)。個案研究。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99-220。高雄:麗文。
吳芝儀(民88)。危機中學生教育之另類選擇--美國選替性教育之發展與現況。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專案。
吳芝儀(民89)。中輟學生的危機與轉機。嘉義:濤石文化。
吳宗立(民87)。國中學生中途輟學之個案分析。學生輔導,55,頁42-49。宜蘭縣政府(民89)。宜蘭縣中途學學生通報及復學輔導要點。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59-170。台北: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民85) 。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53-275。台北:巨流。
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民86)。質性研究概論 (徐宗國譯)。台北:巨流。
高強華(民80)。個案研究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315-327。台北:師大書苑。
陳李綢(民80)。個案研究。台北:心理。
陳玨君(民84)。國民中學階段中輟生的學校經驗與生活狀況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秋儀(民88)。國民中學中輟復學生所知覺的問題、因應方式與學校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淑秀(民88)。宜蘭少年服務中心八十九學年設置合作式中途學校計畫書。
曾淑柑(民87)。我國中途輟學政策之檢討--取法美國的政策處方。教育研究雙月刊,63,頁66-76。梁志成(民82)。台北市高級職業學校學生中途輟學因素及預防策略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商嘉昌(民84)。中途輟學與青少年犯罪:以新竹少年監獄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翁慧圓(民84)。影響國中少年中途輟學因素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教育部(民87a)。中輟生通報及復學輔導專案報告。教育部第三五七次部務會報紀要。
教育部(民87b)。中輟生通報及復學輔導方案。
教育部(民88a)。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籌設中途學校實施要點。
教育部(民88b)。國民中小學中輟生通報及復學輔導辦法。
教育部(民89)。八十八學年申請補助各類型中途學校資料。
許文耀(民88)。影響中輟生扮演「學習者」的因素及其與犯罪的關係。教育部青少年輔導計畫論文摘要集。
張坤鄉(民87)。原住民國中生中途輟學相因素與形成過程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鈿富(民84)。高級職業學校學生中途輟學原因及輔導策略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38(1),頁113-134。張春興、林清山(民78)。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清濱(民81)。中途輟學的社會學分析及其輔導策略。教育研究雙月刊,25,頁48-56。張秋蘭(民88)。高雄市立楠梓特殊學校籌設中途學校情形暨實際執行進度報告。
彭駕騂(民83)。國民中小學中輟生復學輔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黃政傑(民76)。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5)。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載於黃政傑等著,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頁1-25。台北:漢文。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韻如(民88)。尋回迷途的羔羊--從社會工作觀點中輟生問題。訓育研究,38(2),頁2-15。黃武鎮(民78)。國中學生中途輟學形成原因、在校適應性行為及輔導策略之調查研究。菁莪季刊,3,頁38-46。
黃芸(民86)。歇歇腳吧,孩子--訪嘉義縣民和國中慈輝分校。師友月刊,358,頁11-13。
葉亞寧(民89)。中輟問題輔導。台北:師大書苑。
蔡德輝、吳芝儀(民88)。中輟學生的輔導與服務方式--美國選替性教育之另類觀點。訓育研究,38(2),頁34-47。劉秀汶(民87)。國民中學中輟生問題及支援系統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秀汶(民88)。國民中學中輟生問題及支援系統之研究。訓育研究,38(2),頁63-81。劉佩雲(民84)。國民中小學學生中途輟學成因及輔導策略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3(2),頁85-93。鄭崇趁(民83)。國民中小學中輟生的成因與對策。教育研究雙月刊,36,頁27-31。鄭崇趁(民88)。中途學校與中輟生輔導。訓育研究,38(2),頁48-56。謝高橋(民80)。社會學。台北:巨流。
蕭文(民85)。白毫學園中輟學生輔導成效研究報告。台北:台北市教育局。
英文部分
Cendese,W.I.(1979).Vally High School:Dropout Prevention School.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Bulletin,63(425), pp.124-125.
Donnelly,M.(1987).At-Risk Students. 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Eugene OR.(Eric Document Resume Ed292172)
Daniel,V.L.(1992).Implementation of an Urban School-Within-a-School Approach.Curriculum. In Hersholt,C.W.,Judith,W.,&James, E. A.(Eds),Students at risk in At-Risk Schools, pp.233-249. Newbury Park, California:Corwin Press.
Glatthorn,A.A.(1985).Curriculum Reform and At-Risk Youth. In Keith M.Kershner & John A. Connolly(Eds), At-risk students and School Restructuring, pp.77-84. Philadelphia:Research for Better Schools.
Genevieve,M.J.(1998).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for At-Risk Learners. Preventing school Failure,42,pp.167-174.
Gardner,H.(1983).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Intelligences.N.Y.:Basic Books.
Hakanen, L.J.(1978).The stride program:An answer to absenteeism. Phi Delta Kappan, 59(5), pp.348-349.
Hixson,J. & Tinzmann,M.B.(1990). Who are the “At-Risk”Students of the 1990s? NCREL,Oak Brook. http://www.ncrel.org/sdrs/areas/rpl_esys/equity.htm.
Kronick,R.F.& Hargis,C.H.(1990).Dropouts:Who drops out and Why-and the recommended action. Springfield. Illinois: Thomas Publisher.
Korn ,C.V.(1990).Alternative American School. 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Lyn Board(1977).Alternative schools:why, what, where and How Much. Arlington, Virginia:National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
Morley,R.E.& Clay,H.I.(1983).Alternative Schools and Programs,Iowa. Reaching Out to Help People. (Eric Document Resume Ed233489)
Morley,R.E.(1991).Alternative education. Dropout prevention research reports.Clemson,S.C.:National Dropout Prevention Center. (Eric Document Resume Ed349652)
Nelson, Erik(1985).Dropout prevention.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ERIC Digest, Number Fourteen.(Eric Document Resume Ed282347)
Okey, T.(1991). Dropping out makes sense. Secondary Education Today,Journal of the NASSP,32, pp.37-47.
Raywid,M.A.(1994a).The research record.In J.Mintz,R.Solomon,& S.Solomon(Eds.),The Handbood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pp.7-11.New York:Macmillan.
Raywid,M.A.(1994b).Alternative schools:The state of art. Educational Leadership,6, pp.26-31.
Slavin,R.E., Karweit,N.L.,& Madden,N.A.(1989).Effective Programs for students at-risk.Massachusetts:Allyn and Bacon.
Wittenberg, S.K.(1988).Youth-at-risk: Who are they, why are they leaving, and what can we do? (Eric Document Resume Ed301317)
Woodly,A.& Parlett,M.(1983).Student Drop-out. Teaching-at-a-Distance,24, pp.2-23.
William, L.C.(1994).Dropout Prevention Handbook .Pennsylvania:Technomic.
Yates,A.(1979).A new alternative school:CEEC. The Clearinghouse, 52(6), pp.26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