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6 09: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姜孟伶
論文名稱:鄧小平時期中共政治繼承之研究
指導教授:陳明通陳明通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9
中文關鍵詞:政治繼承權利轉移派系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67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政治繼承問題不僅影響領導人個人的政治前途以及高層權力的穩定與否,更重要的是繼承問題也影響國家政策的變化,從而影響萬千民眾的實際生活以及國際的發展。中共政局之詭譎多變向來予人高深莫測之感,如同所有的共產國家一般,對於權力的轉移,不像西方國家有一個可以依循的制度化程序,而往往是由掌權者決定,故爭奪繼承權的鬥爭在掌權者生前或死後都是無法避免的現象。一九八九年,毫無權力基礎的江澤民成為「六四事件」的受益者入主中南海後,海內外的中國觀察家普遍不看好江能成功繼承鄧小平的權力轉移,然而這個看來令人印象不深又平庸的中共第三代領導人,一次一次的在黨內的權力鬥爭中展露成為贏家。例如江澤民藉鄧小平之力將楊尚昆與楊白冰自中央軍委除名而掌控解放軍,他打擊了陳希同以展現其反腐敗的決心,他迫使敵手喬石退出政治局等等。檢視江澤民的政治技巧、權力基礎、意識型態取向及改革議程,中國觀察家對江澤民能否順利繼承鄧小平之權力的預測一再失敗。
然而,這個被西方中國觀察家低估的中共領導人,為何能在繼胡耀邦、趙紫陽相繼被罷黜後完成鄧小平的權力轉移?以及在世代交替之際,江澤民是否能為中共政權及統治模式的常規化開創先例?
對於共產黨而言,政治領袖權力的轉移往往會造成激烈的政治鬥爭,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安定,中共亦是如此。由於沒有一套有效的領袖甄拔機制,加上權力接班的過程具高度人治色彩、非制度化和不確定性,因此,中共的權力繼承充滿坎坷與不安。毛澤東曾先後指定劉少奇、林彪及華國鋒為其權力繼承者,然而沒有一個能成功接班以維持政治穩定 :劉少奇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即被批鬥,最後病死於河南開封市;林彪在文化大革命中期密謀策畫暗殺毛澤東未成,於駕機叛逃外蒙途中墜機身亡;華國鋒雖然靠著毛澤東「你辦事、我放心」的六自箴言在毛死後接掌權力,但兩年後就被東山再起的鄧小平全面擊潰。有鑑於毛澤東在繼承問題上所帶來的政治緊張、鬥爭及災難性後果,曾被毛澤東兩次整肅的鄧小平,在一九七八年取得政治主導權之後,便開始著手為一個穩定而可預期的接班作準備。然而,鄧卻先後於一九八七及一九八九年罷黜了親自遴選的繼承人:胡耀邦與趙紫陽。
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以及前蘇聯和東歐共產政權的驟然崩解導致中共面臨艱鉅的挑戰。自由體系的國家群起譴責中共不人道的鎮壓天安門民主運動,於是在經濟上採取措施抵制中共。頓時之間,中共成為眾矢之的,一場學生運動演變成中共孤立於國際的困境。最嚴重的是,十年來的經改成就似乎就要毀於一旦,而且政權的穩定似乎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打擊。在這樣的國內外局勢下,江澤民從上海空降至中南海,成為鄧小平繼胡耀邦、趙紫陽之後指定的第三位繼承人,從此江便在鄧小平的保護傘下,展開做為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的生涯。雖然鄧小平曾經對江澤民產生質疑而在一九九二年的「南巡」中對江提出警告,不過江適時的見風轉舵,即時挽回了鄧小平對他的支持與信任。一直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大」,這是江澤民執政後第一個沒有鄧小平的黨代表大會,在會議召開之前,海內外的中國研究者質疑江澤民能否安然渡過這次大會,新聞媒體也充斥著對江政權的揣測,然而隨著「十五大」的落幕,對中共政治繼承探討的焦點,已經不是在江澤民能否順利完成繼承,而是在於以江澤民為首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如何將權力平穩地過渡到「第四代」。因此,「十五大」被視為是江澤民時代的序幕,江澤民已成功的完成鄧小平的權力繼承。
在探討政治繼承的問題時,一般皆傾向於用派系鬥爭的思考模式來解釋,然而在這種非制度性因素之外的思維下,中共的政治繼承是否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而這其中是否包含制度因素在內?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皆是鄧小平欽定的接班人,擁有黨內的最高職務,然而這種制度上的職務對最高領導人而言,究竟能有多少發揮的空間?為什麼會發生兩次總書記下台的事件?當今中共面臨世代交替,如同江澤民所言:「毛澤東、鄧小平是我們國家近百年歷史上的少有的偉大人物,今後歷史上也難能出現;毛主席、鄧小平的傑出才華和對中國革命、建設所建立的巨大功勳,我們這代人不能與之比擬。但他們在解決黨內外矛盾特別是黨和國家領導權的交班問題上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我們受主客觀條件的侷限也不能照搬。 」隨著二00二年「十六大」召開的腳步日益接近,中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政治繼承問題吸引海內外關心中共政治的人們的目光焦點,中共高層的人事佈局也逐步浮出檯面。世代交替之際,藉由回顧鄧小平時期安排的三次政治繼承,探究影響其成敗的因素,並且探討這些影響繼承的因素在新世代的交替中是否同樣具有影響力,期待能給當前中共政治繼承之研究一些思考的方向。
目 錄
第一章、緒 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研究範圍和文獻檢閱6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12
第四節、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14
第二章、政治繼承之途徑與制約16
第一節、中共政治菁英之甄拔途徑17
第二節、政治繼承之制度性制約21
第三節、政治繼承之非制度性制約37
第三章、胡耀邦的政治繼承51
第一節、胡耀邦之甄拔途徑51
第二節、胡耀邦的接班過程52
第三節、從政治繼承的制約論胡耀邦的垮台56
第四章、趙紫陽的政治繼承66
第一節、趙紫陽之甄拔途徑66
第二節、趙紫陽的接班過程68
第三節、從政治繼承的制約論趙紫陽的垮台72
第五章、江澤民的政治繼承79
第一節、江澤民之甄拔途徑79
第二節、從政治繼承的制約論江澤民的繼承81
第六章、結 論105
第一節、研究結果與發現105
第二節、中共政治繼承之展望107
參考書目118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中共中央書記處編,《保持改革、開放、搞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同志論改革開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中國共產黨章程(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82年9月6日通過),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版。
《毛澤東選集》(第一∼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
《陳雲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2版。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修編,《中共中央高層領導人名錄》,民國77年1月。
仁慧文,《中南海跨世紀領導層》,台北:遠景出版社,1998年1月。
田弘茂、朱雲漢編,張鐵志、林韋芸譯,《江澤民的歷史考卷》,台北:新新聞文化出版,2000年12月。
伊銘,《中南海七巨頭》,香港:明鏡出版社,1998。
阮銘著,《鄧小平帝國》,台北:時報出版社,1997年初版9刷。
李英明著,《中國:向鄧後時代轉折》,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9年8月。
李侃如(Kenneth Liberthal)著,楊淑娟譯,《治理中國》,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7年11月。
沈大為、徐澤榮、寒山碧、范言譯著,《趙紫陽──崛起與陷落》,香港:百姓文化,1990年1月。
林長盛主編,《解放軍的現狀與未來》,台北:桂冠出版社,1993年5月。
林和立(Willy Wo-Lap Lam) 著,塗百間、陳怡如譯,《世紀末中國──鄧小平續局》,台北:智勝文化,1996年1月。
何頻、高新著,《中共新權貴:最新領導者群像》,台北:雲皓出版社,民國83年4月。
吳國光、王兆軍合著,《鄧小平之後的中國》,台北:世界書局,1994年4月。
吳國光,《逐鹿十五大》,台北:遠景出版社,1997年8月。
吳玉山著,《共產世界的變遷─四個共黨政權的比較》,台北:東大圖書,民國84年4月。
吳玉山、林文程、江水平著,《後鄧時期對大陸及台灣的震盪》,台北:財團法人國家發展研究文教基金會出版,民國84年4月。
吳安家,《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79年。
林佳龍、邱澤奇主編,《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民國88年9月。
《明報》中國問題研究組主編,《中國權力機構與領導人》,香港:明報出版社,1993年7月。
姜占魁著,《組織行為與行政管理》,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1年9月。
馬立誠、凌志軍著,《交鋒》,台北:天下文化,1998年6月。
高新,《江澤民的權力之路》,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浦興祖主編,《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袁會章主編,《趙紫陽最後的機會》,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5月。
陳明通著,《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1995年10月。
陳明通主持,《鄧小平時代中共中央領導階層派系政治》,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民國83年。
陳永發著,《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12月。
國安民著,《八十年代中共改革派之興起與變遷》,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82年5月。
張家敏著,《建國以來(1949~1977)》,香港:香港政策研究所。
趙建民著,《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1997年。
趙博主編,《中國共產黨章程辭典》,北京:紅旗出版社,1991年10月。
楊中美著,《胡耀邦評傳──一位急進中共改革派領袖的傳奇生涯》,香港:奔馬出版社,1989年3月,
楊中美著,《江澤民傳》,台北:時報出版社,1998年4月,初版8刷。
齊默編,《新權威主義──對中國大陸未來命運的論爭》,台北:唐山出版社,1991年10月。
黎安友(Andrew J.Nathan)著,柯洛漪譯,《蛻變中的中國:政經變遷與民主化契機》,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9月。
鄭永年著,《政治漸進主義:中國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前景》,台北: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授權出版,民國89年2月。
鄭永年著,《江朱治下的中國──改革、轉型和挑戰》,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2000年5月。
鄭竹圍著,《大陸政經巨變與中國前途》,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2年3月。
謝慶奎、楊鳳春、燕繼榮著,《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8年2月。
賽蒙(Herbert A. Simon)等著,雷飛龍譯,《行政學》,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1年2月。
鄒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蘇嘉宏著,《派系模式與中共政治研究》,台北:永然文化出版,民國81年8月。
二、期刊文章
丁樹範,〈一九九三年的中共軍隊:軍事現代化與政治繼承〉,《中國大陸研究》,第37卷第2期,民國83年2月,頁37~43。
王官德,〈江澤民對軍權的調整、控制與變數〉,《共黨問題研究》,第24卷第4期,87年4月,頁5~16。
王鍾一,〈「水落石出」波譎雲詭 喬石李瑞環挑戰江核心〉,《中國之春》(香港), 1995年3月,頁28~30。
王崑義,〈鄧小平的權威──理性與非理性的權力建構〉,《共黨問題研究》,第24卷第2期,87年2月,頁13~24。
王肇隆、郭瑞華,〈中共政治菁英結構研究──對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探討〉,《國立屏東商專學報》第3期,民國84年,頁111~131。
方雪純,〈江澤民的思想、才能與領導風格〉,《中國大陸研究》,第33卷第3期,民國79年9月,頁6~15。
仁爾風,〈江澤民新官僚體制及其政治前景研析〉,《中共研究》,第32卷第6期1998年6月,頁76-84。
史言,〈江澤民的權力基礎〉,《動向》(香港),1997年5月,頁16~20。
孔德亮,〈從中共黨內權力鬥爭看胡耀邦下台〉,《共黨問題研究》,民國76年4月,第13卷第4期,頁1~7。
石之瑜,〈中共派系鬥爭本質之變遷〉,《中國大陸研究》,第35卷第11期,民國81年11月,頁5~16。
包淳亮,〈江澤民在十六大全面退休的可能與挑戰〉,《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0期,2000年10月,頁91~95。
包淳亮,〈江核心的建立──職務分配模式的觀點〉,《中國事務季刊》,台北:新境界文教基金會,第一期,2000年7月,頁92~119。
左逆,〈老人黨倒趙密謀流產〉,香港:《爭鳴》月刊,總135期,1989年1月,頁10。
艾克思,〈北京權力鬥爭的派系觀〉,《動向》(香港),1995年5月,頁33~35。
仲夏,〈鄧小平身後中共中央高層權力鬥爭的可能變局及其走向〉,《中共研究》,第29卷第4期,1995年4月,頁99-109。
江如意,〈「上海幫」的跨世紀人事佈局〉,《前哨月刊》(香港)1997年10月,頁28-29。
谷斯近,〈「上海幫」秘史〉,《爭鳴》(香港),1995年12月,頁59-64。
金鐘,〈評中共技術官僚執政──兩種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從政之路〉,《開放雜誌》(香港),1998年4月,頁34~36。
金丁均,〈中共官僚政治體系中軍人的政治角色〉,《共黨問題研究》,第14卷第9期,頁15~19。
金田正,〈胡錦濤確定成為第四代領導人〉,《中國通》(香港),1998年9月,頁58-59。
沈明室,〈中共權力繼承與軍隊角色〉,《東亞季刊》,民國84年冬季,第27卷第3期,頁29~54。
沈德聰,〈獨厚上海不敵五湖四海──上海幫飲恨十五大!〉,《中國通》(香港), 1997年10月,頁23~25。
沈德聰,〈跨世紀接班梯隊出列─北京的第四代領導班子〉,《中國通》(香港),1997年6月,頁18~20。
李奎泰,〈胡耀邦和趙紫陽的崛起和下台的比較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18卷第1期,民國81年1月,頁6~16。
李谷城,〈鄧小平與上海幫──鄧後滬港競爭趨勢〉,《開放》(香港),1997年4月,頁38~39。
李久義,〈從權力結構談趙紫陽被整肅因果及影響〉,《共黨問題研究》,民國78年9月,第15卷第9期,頁1~9。
吳安家,〈胡耀邦下台原因及其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29卷第11期,民國76年11月,頁8~18。
吳安家,〈中共「十四大」後的政治動向〉,《中國大陸研究》,第35卷第12期,民國81年12月,頁5~15。
吳安家,〈論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的政治意涵〉,《中國大陸研究》,第37卷第11期,民國83年11月,頁5~15。
吳人傑,〈中共加快幹部年輕化與部屬第四代接班態勢〉,《中共研究》,第34卷第9期,2000年9月,頁29~43。
杜淦,〈從中共「十五大」看大陸未來政治走向〉,《中共研究》,第31卷第11期,年月,頁25~37。
林衛,〈中共十四大前的角力已經展開〉,《九十年代月刊》(香港),1991年7月,頁24~25。
周榮,〈江澤民籌建跨世紀班底 保穩定高層確立新走向〉,《廣角鏡月刊》(香港),1994年4月,頁6~8。
明居正,〈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後之政治勢力管窺〉,《共黨問題研究》,第16卷第4期,頁1~10。
奕父,〈從「集體領導」論江核心穩定問題〉,《中共研究》,第31卷第3期,1997年3月,頁9~12。
韋慶元,〈論胡耀邦下台與大陸學潮〉,《共黨問題研究》,第13卷第2期,民國76年2月,頁31~36。
姜新立,〈中共意識形態之演變與發展(上)〉,《中共研究》,第34卷第4期,2000年4月,頁77~86。
姜新立,〈中共意識形態之演變與發展(下)〉,《中共研究》,第34卷第5期,2000年5月,頁60~69。
俞雨霖,〈中共軍人政治角色之研究〉,林長盛主編,《解放軍的現狀與未來》,台北:桂冠出版社,1993年5月,頁130。
俞雨霖,〈一九七八年後中共的軍政關係的結構與趨勢〉,林長盛主編,《解放軍的現狀與未來》,台北:桂冠出版社,1993年5月,頁45。
高新,〈江澤民「舉賢不避親」 北京理論陣地上海幫坐大〉,《中國之春》(香港),1995年10月,頁48~50。
葉伯棠,〈江澤民接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後的難題〉,《中國大陸研究》,第32卷第6期,民國78年12月,頁5~10。
崔翼晚,〈中共十三大後的權力結構與其變遷:趙紫陽與胡耀邦下台比較〉,《共黨問題研究》,民國78年12月,第15卷第12期,頁39~48。
張鎮邦,〈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際〉,《中國大陸研究》,第36卷第4期,1993年4月,頁7~18。
夏文思,〈上海幫攻佔北京──深度報導江澤民最新人事大動作〉,《開放雜誌》(香港),1996年11月,頁10~12。
祖光,〈論江澤民的政權合法性〉,《東亞季刊》,第28卷第3期,1997年夏季,頁89-106。
康橋,〈淺論以江澤民為首的「上海幫」〉,《共黨問題研究》,第20卷第11期,1994年11月,頁5~7。
許平安,〈中央要建立權威 上海幫乘時而起〉,《當代月刊》(香港), 1994年10月,頁18~19。
梅君友,〈中共「十五大」建構新權力結構〉,《中共研究》,第31卷第10期,1997年10月,頁27~29。
陶嵐,〈配合江澤民掌控人事權──中共第四代政要胡錦濤〉,《鏡報月刊》(香港),1996年2月,頁32~33。
陶東籬,〈技術官僚面面觀〉,《民主中國雙月刊》, 1994年7月,頁48~50。
郭瑞華,〈後鄧小平時期的中共權力結構與繼承〉,《共黨問題研究》,第20卷第9期,1994年9月,頁4~13。
郭瑞華,〈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評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0卷第11期,1994年11月,頁8~17。
郭錫嘏,〈江澤民與大陸反對勢力的鬥爭〉,《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12期,1997年12月,頁4~15。
陳重成,〈中共後革命政權的發展與挑戰〉,《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9期,1997年9月,頁70~78。
陳德昇,〈中共新任「總理」朱鎔基的機運和挑戰〉,《共黨問題研究》,第24卷第4期,1998年4月,頁1~3。
陳梓龍,〈中共第四代領導幹部接班情況、特點及其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0期,2000年10月,頁11~25。
陳德昇,〈上海幫──中共跨世紀接班人?〉,《投資中國》, 1994年12月,頁6~9。
陳潔弘,〈鄧小平提出八要,三種人必須下台〉,《鏡報月刊》(香港),1992年3月,頁46。
陳潔弘,〈中共組建第四代領導班子〉,《鏡報月刊》(香港),1994年1月,頁39~40。
陳志農,〈中共加強防範人大失控〉,《九十年代》(香港),1998年4月,頁34~36。
陳云根,〈集體領導,菁英思維〉,《開放》(香港),1995年5月,頁23。
源興,〈由菁英理論探析中共高層派系鬥爭(上)〉,《中共研究》,第28卷第6期,1994年6月,頁21~29。
源興,〈由菁英理論探析中共高層派系鬥爭(下)〉,《中共研究》,第28卷第8期,1994年8月,頁61~75。
楊勝春,〈當前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黨政關係運作評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10期, 1995年10月,頁16~27。
楊勝春,〈現階段中共中央黨政關係運作初探〉,《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4期, 1995年4月,頁18~27。
趙建民、劉松福,〈中共中央總書記地位演變之研究──兼論總書記與書記處之關係演變〉,《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8期, 1997年8月,頁29~43。
滬聞,〈上海幫內鬥與曾慶紅〉,《北京之春》(香港),1998年4月,頁19~29。
魯競,〈中共未來政局穩定性分析〉,《中共研究》,第29卷第4期,1995年4月,頁37~50。
閻淮,〈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淺論〉,《風雲論壇》,民國84年,頁23。
龍飛,〈對江澤民親定胡錦濤為「接班人」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3卷第11期,1999年11月,頁13~24。
龍飛,〈中共「九屆人大」對高層人事佈局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2卷第4期,1998年4月,頁13~23。
龍飛,〈中共政權爭奪戰提前曝光──從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辭職說起〉,《中共研究》,第29卷第5期,1995年5月,頁20~31。
龍飛,〈江澤民能否穩妥順利接班?─從中共歷次安排接班人失敗談起〉,《中共研究》,第30卷第3期,1996年3月,頁13~25。
龍飛,〈「江核心」以邁進沒有鄧小平的年代〉,《中共研究》,第29卷第4期,1995年4月,頁24~36。
龍飛,〈評析江澤民加速培訓跨世紀接班人之意圖〉,《中共研究》,第28卷第9期,1994年9月,頁17~28。
龍飛,〈評析江澤民積極塑造形象鞏固軍權〉,《中共研究》,第28卷第7期,1994年7月,頁17~28。
龍飛,〈對中共選拔培養「跨世紀接班人」之研析〉,《中共研究》,第26卷第1期,1992年10月,頁40~51。
龍飛,〈對江澤民欽定胡錦濤為「接班人」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3卷第11期,1999年11月,頁13~24。
龍飛,〈中共藉「幹部年輕化」推動新老交替〉,《中共研究》,第34卷第8期,2000年8月,頁25~35。
賴榮偉,〈中共政治研究之派系模式探討〉,《東亞季刊》,第29卷第4期,1998年秋季,頁103~134。
魏國,〈從「上海幫」與「北京幫」鬥法說起〉,《北京之春》(香港),1997年10月,頁15~20。
羅海星,〈鄧小平如何安排身後事?──十四大之後的中共局勢〉,《九十年代月刊》(香港),1992年12月,頁44~46。
羅冰,〈李鵬又向朱內閣進攻〉,《爭鳴》(香港),2000年3月,頁6~10。
羅冰,〈江澤民自樹「江澤民思想」〉,《爭鳴》(香港),2000年5月,頁12~13。
羅冰,〈江澤民與喬石再起衝突〉,《前哨》(香港),1995年12月,頁12~15。
羅冰,〈「十六大人事工作提到議事日程,兩會前後省部級高官大換班」,《前哨》(香港),2000年4月,頁6~7。
羅冰,〈高層爭議下屆核心班子─ 江朱十六大去留難定〉,《動向》(香港),2000年4月,頁6~8。
羅冰,〈田紀雲被排擠將出局〉,《動向》(香港),2000年4月,頁9~11。
羅冰,〈北京收風起〉,《爭鳴》(香港),總133期,1988年11月,頁8~10。
嚴家其,〈中國式的寡頭專政──評中共老人政治的特色〉,《開放雜誌》(香港),1992年7月,頁42。
Myron Rush, “ The problems of succession in Communist Regimes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Fall/Winter, 1978, pp. 170-171
Lowell Dittmer , “ Bases of Power in Chinese Politics : A Theory and an Analysis of the fall of the Gang of Four” , World politics, 31:1, 1978-1979, pp.28-29,36-37
Eberhard Sandschneider, “ The Political Success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k of China” , Asian Survey, Vol 26 , No. 6 , June,1985, pp651-655
Harold D. Lasswell, et al.,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lite (Standford: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52), p.13.
Robert D. Putma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ical Elite(Englewood Cliffs, New Jeresy: Prentice-Hall, 1976), p.5.
.
三、論文
白德華,《「『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中共黨軍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大陸研究組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林火順著,《江澤民掌握軍權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莊燿隆著,《「六四」事件前後中共高層的路線與權力之爭》,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楊穎超著,《中共軍隊派系平衡與軍人干政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張大雄著,《中共政治權力運作之研究(1978∼1992)──中共政治衝突與權力繼承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7月。
齊茂吉,《五0年代至八0年代由中共內部派系鬥爭探討其軍事路線之演變》,台北:政大東亞所博士論文,民國74年6月。
蔡昌言著,《江澤民時期中共政治之研究(1989~1997)──從權力繼承與政治穩定角度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劉松福著,《中共最高領導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樊祥麟著,《毛死後中共政治權力轉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1月。
簡樁雄著,《鄧後中共政治繼承之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四、報刊資料
《人民政協報》,1993年12月7日。
《信報》,1996年4月12日。
《蘋果日報》,2001年1月17日。
《新加坡聯合早報》,2000年9月8日。
《聯合報》,2000年2月9日。
《聯合報》,1999年10月7日。
《信報》(香港),1999年9月24日。
《大公報》(香港),1989年8月19日。
《中央日報》,2000年12月4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魯競,〈中共未來政局穩定性分析〉,《中共研究》,第29卷第4期,1995年4月,頁37~50。
2. 郭瑞華,〈後鄧小平時期的中共權力結構與繼承〉,《共黨問題研究》,第20卷第9期,1994年9月,頁4~13。
3. 趙建民、劉松福,〈中共中央總書記地位演變之研究──兼論總書記與書記處之關係演變〉,《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8期, 1997年8月,頁29~43。
4. 祖光,〈論江澤民的政權合法性〉,《東亞季刊》,第28卷第3期,1997年夏季,頁89-106。
5. 楊勝春,〈現階段中共中央黨政關係運作初探〉,《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4期, 1995年4月,頁18~27。
6. 楊勝春,〈當前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黨政關係運作評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10期, 1995年10月,頁16~27。
7. 張鎮邦,〈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際〉,《中國大陸研究》,第36卷第4期,1993年4月,頁7~18。
8. 姜新立,〈中共意識形態之演變與發展(下)〉,《中共研究》,第34卷第5期,2000年5月,頁60~69。
9. 陳重成,〈中共後革命政權的發展與挑戰〉,《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9期,1997年9月,頁70~78。
10. 崔翼晚,〈中共十三大後的權力結構與其變遷:趙紫陽與胡耀邦下台比較〉,《共黨問題研究》,民國78年12月,第15卷第12期,頁39~48。
11. 吳安家,〈中共「十四大」後的政治動向〉,《中國大陸研究》,第35卷第12期,民國81年12月,頁5~15。
12. 龍飛,〈對江澤民欽定胡錦濤為「接班人」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3卷第11期,1999年11月,頁13~24。
13. 姜新立,〈中共意識形態之演變與發展(上)〉,《中共研究》,第34卷第4期,2000年4月,頁77~86。
14. 韋慶元,〈論胡耀邦下台與大陸學潮〉,《共黨問題研究》,第13卷第2期,民國76年2月,頁31~36。
15. 明居正,〈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後之政治勢力管窺〉,《共黨問題研究》,第16卷第4期,頁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