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17: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康恬慎
研究生(外文):Tien-Sheng Kang
論文名稱:石門水庫集水區不同時期崩塌地調查成果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The Analysis of the Reports of the Different Landslide Inventories in the Shi-Meng Reservoir Watersh
指導教授:陳信雄陳信雄引用關係邱祈榮邱祈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n-Hsiung ChenChyi-Rong Chi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森林學研究所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林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4
中文關鍵詞:崩塌地地理資訊系統獨立性考驗交叉分析
外文關鍵詞:LandslideGISTest of IndependenceCross-tabl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6
  • 點閱點閱:10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石門水庫集水區為台灣重要之水資源,鑑於水庫的重要性,水庫管理單位於民國57、61、65、75、87年進行崩塌地的調查工作,由於不同單位使用不同的調查方式,使得各時期的崩塌地調查成果資料有所差異。本研究試著探究這些得來不易、花費龐大的成果資料,並加以分析以期後可以得出更多的資訊以有助於瞭解石門水庫集水區崩塌地的特性與演變情形。
於基本調查成果比較後,進一步進行幾項分析工作:(1)透過小集水區的區分,分析在不同的集水區崩塌地的分佈特性。(2)經由兩向交叉表的分析,探討不同調查項目間的關連性。(3)經由地理資訊系統空間分析功能,探討不同類型崩塌地與道路、水系距離之關係。
研究結果可歸納以下幾點:(1)崩塌地各時期的調查記錄,由不同單位承辦時,判釋方法與項目內容會有出入,造成前後其資料無法累積使用,所以應盡量做實務上較為詳盡的記錄,對於較佳的調查方式給予保留採用,此經驗的傳承非常重要。(2)由地理資訊系統與遙測的輔助對於崩塌地調查上更為方便;可是崩塌地特性判釋、了解與分析上,由有經驗者現地勘查才能得到更詳實有用的資訊。(3)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空間分析功能,可由數位圖層資料做各種分析與比對的工作。(4)對於崩塌地各種特性因子間的分析,可用獨立性考驗與克瑞瑪統計數計算其相關性,並由表格交叉分析視兩者間的詳細情形。
Shiman reservoi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rvoir for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aiwan.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reservoir, the different land use and landslide inventories were held and reported in 1958, 1972, 1976, 1986 and 1998. Because the different agencies used the different approach for investigation in the last 30 years, the results of inventories were hard to integrate and compar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tries to find out the way to trace the history and process of the landslide areas during thirty years perio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help us have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process of landslide.
First, the different inventory reports were reviewed and compared. Next, the reservoir were divided into 7 sub-watershed for detailed discus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 areas. Using the analysis of cross tab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ventory items is explored. Finally, using the spread function of GIS to calculate the distance away from the road and stream,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andslide and road and stream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tems of landslide investigation in the different reports were too inconsistent to integr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GIS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 were helpful to be interpreted and more information to be extracted.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表次
圖次
第一章 前言…………………………………………………………..1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3
2.1 石門水庫集水區歷年崩塌地相關報告………………………………...3
2.2 崩塌地特性因子研究………………………………... ………………...3
2.3 崩塌地調查項目之探討……………………………….………………..8
2.4 崩塌地調查資料之管理與地理資訊系統之應用……………………...10
2.5 崩塌地種類特性之探討……………………………….………………..12
第三章 研究材料……………………………………………………..15
3.1 研究區域概況………………………………....………………………...15
3.2 研究材料……………………………….………………………………..18
3.2.1 崩塌地調查成果……………………………….………………….18
3.2.2 數位圖層資料………………………………....…………………..19
3.2.3 衍伸圖層資料……………………………….…………………….20
3.2.4 87年崩塌地調查項目說明……………………………….………22
第四章 研究方法……………………………………………………..29
4.1 不同時期調查項目列表比較…………………………….……………..29
4.2 歷年變遷的比較與探討…………………………….…………………..29
4.3 前後期活動性檢視比對…………………………….…………………..31
4.4 針對87年崩塌地特性做分析…………………………….…………….32
4.4.1 小集水區崩塌地特性分析…………………………….………….32
4.4.2 獨立性考驗…………………………….………………………….32
4.4.2.1 獨立性考驗方法…………………………….…………….33
4.4.2.2 關聯程度的測度…………………………………………..34
4.4.3 表格交叉分析…………………………….……………………….35
4.4.4 崩塌地與道路、水系距離分析…………………………….…….35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37
5.1 不同時期調查項目列表比較…………………………….……………..37
5.2 五個時期崩塌地調查歷年變遷探討………………….………………..46
5.2.1 面積歷年變遷比較………………….…………………………….46
5.2.2 坡向歷年變遷比較………………….…………………………….49
5.2.3 海拔高歷年變遷比較………………….………………………….51
5.2.4 安定度歷年變遷比較………………….………………………….52
5.2.5 活動性歷年變遷比較………………….………………………….54
5.2.6 87年崩塌地面積大於20公頃者的特性分析………………….…55
5.2.7 歷年崩塌地變遷總論………………….………………………….56
5.3 前後期活動性檢視比對之結果與討論………………….……………..57
5.4 87年崩塌地特性做分析………………….……………………….58
5.4.1 小集水區崩塌地特性分析………………….…………………….58
5.4.2 獨立性考驗結果………………….……………………………….65
5.4.3 崩塌地特性表格交叉分析之結果………………….…………….66
5.4.3.1 崩塌地種類與安定度表格交叉分析………………….….67
5.4.3.2 崩塌地種類與植生度表格交叉分析………………….….68
5.4.3.3 崩塌地種類與誘因交表格交叉析………………….…….69
5.4.3.4 崩塌地種類與坡度級表格交叉分析………………….….70
5.4.3.5 崩塌地種類與覆蓋表格交叉分析………………….…….70
5.4.3.6 崩塌地種類與坡向表格交叉分析………………….…….71
5.4.3.7 崩塌地種類與活動性表格交叉分析……………………..72
5.4.3.8 崩塌地特性表格交叉分析之總論………………….…….73
5.4.4 崩塌地與道路、水系距離分析結果………………….………….82
5.4.4.1 崩塌地位置四類型之結果………………….…………….82
5.4.4.2 崩塌地位置四型與其他因子表格交叉分析結果………..83
5.4.4.3 崩塌地位置四類型分析之總論…………………………..8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95
第七章 參考文獻……………………………………………………..97
附錄………………….…………….………………….……………………………100
1.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礦業研究所 1985 台灣省重要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庫之建立七十四年度調查報告 p.1-32,140-154。
2.王鑫 1993 ITC地形調查的方法 中華林學會集水區崩塌與保護研討會論文集 p.1 。
3.王文能、黃鎮臺 2000 崩塌地調查與治理對策 第二屆全國治山防災研討會論文集 p.37-46。
4.中興工程顧問社 1998 台灣地區水庫資訊系統(一) p.1-2。
5.內政部營建署 1984 台灣北部區重要水庫集水區管理制度之研究。
6.中華水土保持學會 1995 台北市水土保持手冊農地篇 台北市政府建設局。
7.石門水地方建設委員會 1962 石門水庫集水區土地利用調查報告。
8.石同芬 1992 崩塌規模和坡向、坡度的關係及圖示-以台北縣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 p.17-30。
9.石門水庫集水區治理規劃小組 1968 石門水庫集水區治理調查規劃報告 台灣省石門水庫管理局。
10.台灣省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隊 1972 石門水庫集水區崩坍地航測調查報告 台灣省石門水庫管理局。
11.台灣省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 1976 石門水庫集水區崩坍地航測調查報告 台灣省石門水庫管理局。
12.中華水土保持學會 1980 石門水庫集水區第二階段治理規劃 台灣省石門水庫管理局。
13.中華水土保持學會 1989 石門水庫集水區治理效益評鑑 台灣省石門水庫管理局。
14.台灣省北區水資源局 1998 石門水庫集水區崩塌地及土地利用航測調查計畫整體報告書 台灣省北區水資源局。
15.李三畏 1985 台灣自然崩山調查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大地工程學術研究討論會論文專輯 p.247-253。
16.李錦育 1996 集水區經營 睿煜出版社 p.188-188。
17.李錦育 1988 水庫集水區崩塌地危險度定量化之研究 工程環境會刊9:7~19。
18.林中興 1994 山坡穩定性評估之因子分析及地理資訊系統之應用 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
19.林清山 1992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東華書局 p.275-303。
20.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 1997 霧社水庫集水區土地利用、崩塌地航測調查報告。
21.吳左川 1993 台灣地區崩塌地區域特性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 p.28-27。
22.和新工程顧問公司 2000 石門水庫集水區第三階段治理規劃計畫(第三次簡報資料)。
23.段錦浩、張義雄 2000 九份二山崩山造成堰塞湖之調查規劃、監測與處理 第二屆全國治山防災研討會論文集 p.15-22。
24.陳永寬 1993 地理資訊系統在森林經營計劃編訂上之應用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5.陳志清 2000 衛星遙測科技應用於急急大地震之坡地災害監測調查分析 第二屆全國治山防災研討會論文集 專11-25。
26.陳奕廷 1996 整合地理資訊系統及劑量經濟方面於坡地利用之研究─以阿里山相坡地開發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系所碩士論文 p.38-54。
27.陳信雄 1995 崩塌地調查與分析 渤海堂出版社 p.1-7。
28.陳信雄 1990 森林水文學 千華出版公司 p.11-6。
29.陳信雄 1997 集水區經營學 明文書局 p.128-138,284-289。
30.陳信雄、李錦育 1986 山坡地災害調查極其相關因子之研究 中華林學季刊18(4):37~43。
31.陳信雄譯,村井宏、岩崎勇作著 1994 森林狀態的差異對地表逕流、滲透以及沖蝕的影響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系防砂工程學研究室 p.70-71。
32.陳朝圳、蔡光榮、林金炳、陳旺志、吳皇旗、顏貽國 2000 台灣地區崩塌地資料庫建置與應用 第二屆全國治山防災研討會論文集 p.261-272。
33.張石角 1987 山坡地潛在危險之預測及其在環境影響評估之應用 中華水土保持學報18(2):41~62。
34.張其教 1984 東西橫貫公路谷關梨山段公路邊坡災害性質之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p.1。
35.張素梅 1997 統計學(下) 三民書局 p.418-433。
36.游中榮 1996 應用地理資訊系統於北橫地區山崩潛感之研究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碩士論文 p.12-22,54。
37.經濟部水資源局 1997 台灣地區水庫管理資訊系統建立(二)期末報告。
38.經濟部水資源局 1998 台灣地區水庫管理資訊系統建立(三)期末報告。
39.蔡光榮 1985 中橫公路土石堆之穩定分析 大地工程學術研究討論會論文專輯 p.517-521。
40.蔡光榮、林金炳、王弘祐、侯峻棕、林昆賢 2000 治山防災工程損壞之初步調查 第二屆全國治山防災研討會論文集 p.63-84。
41.蔡光榮、陳朝圳、林金炳、王弘祐 1997 台灣省集水區崩塌地資料調查與建檔 農委會林業特刊52:397~411。
42.鄧淑萍 2000 應用地理資訊系統與數位測繪技術於保安林檢訂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 p.1。
43.劉進金 1984 航照在工程地質上之應用-崩塌調查實例 遙感探測4:97-123。
44.劉進金、張寶堂 1991 大型山崩之遙感辨認 遙感探測14:41-48。
45.鄭元振 1992 地理資訊系統在區域邊坡穩定分析之應用中橫公路天祥至太魯閣段 國立成功大學礦冶及材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6.顏君揚、胡國興 1996 台灣山坡地環境地質資料庫 地工技術56:39-54。
47.簡李濱 1992 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建立坡地安定評估之計量方法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8.蘇苗彬 1997 集水區內坡地安定性評估方法與實施計畫 農委會林業特刊52:475~494。
49.蘇育瑞 1995 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花蓮地土石流危險溪流判定之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p.9-21。
50.Auer, K. and A. Shakoor, 1993 ‘A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Evaluate Debris Avalanch Activity in central Virginia.’ Engineering Geology. 33:305-321。
51.Burriugh, P.A., 1986 ‘Principles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land resources assessment.’ Oxford University, New York. P.4-8。
52.EPA(Unl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0 BASINS(Better Assessment Science Integrating Point and Nonpoint Sources)http://www.epa.gov/OST/BASINS/index.html。
53.Fernandez C. I.,Castillo T. F. D.,Hamdouni R. E. and Momtero J. C., 1999 ‘Verification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A Case Study.’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4:537-544。
54.Miller D. J., Sias J., 1998 ‘Deciphering Large Landslides:Linking Hydrological,Groundwateer and Slope Stability Models Through GI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12:923-941。
55.Montgomery D. R., Sullivan K. and Greenberg H. M., 1998 ‘Regional test of a model for shallow landsliding.’ Hydrological Processes 12:943-955。
56.N.J.Coppin and I.G.Richards, 1990 Use of Veget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p.23-36。
57.Ritchie, A. M., 1958 Recogn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landslides. In Landslide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Highway Research Board Special Report 29:48-51。
58.Sidle,R. C.,Pearce,A. J.,and O’Loughlin,C. L., 1985 Hillslope Stability and Land Us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Washington,DC. P.140。
59.WFPB(Washington Forest Practice Board) 1993 Standard Methology for Conducting Watershed Analysis, Version2-0. WFPB p.85。
60.Wu, W. and Sidle, R. C., 1995 A Distributed Slope Stability Model for Steep Forested Basins Wat. Resour. Res.31:2097-211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