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1.239)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8 14: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森本
研究生(外文):Sen-Been Lai
論文名稱:政府審計人員考用配合情形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Fit in the Learning Level Emphasis between Government Auditor Examination and Government Audit Institutions
指導教授:杜榮瑞杜榮瑞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Rong-Ruey Du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會計學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會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4
中文關鍵詞:考用配合學習層級考試成績工作績效考績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5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研究藉由Bloom之教育目標層次論,探討政府審計人員學習層次考用配合問題,首先瞭解考選機關考選政府審計人員時,所測試考生學習層次,是否符合審計機關所需求之學習層次。其次探討經錄取分發至審計部服務之人員,其考試成績與往後工作績效間有無正相關。
本研究蒐集高考三級會計審計類科82-88年考題,並依照Bloom學習層次之分類標準: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予以分類評等。此外,以問卷調查方式詢問審計機關183位主管人員,其認為審計人員從事政府審計工作時,應具備之學習層次,再將此二者相互比較,以瞭解學習層次供需之間有無差異。再者,本研究蒐集81-88年分發至審計機關服務之人員,以其高考考試成績,與其考績成績做迴歸分析,以瞭解考試成績與考績成績之間有無正相關。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高考試題測試考生之學習層次,均低於審計機關之需求,且其差異經Wilcoxon檢定,領組人員五個科目,均達顯著性水準;新進審計人員五個科目中,只有審計學達到顯著性水準,顯示政府審計人員之學習層次供、需間確實存在差異。Logistic分析也發現考試成績與工作績效間無顯著相關,考試成績最好組,其考績成績最差;考試成績中等組,其考績成績最好;考試成績較差組,其考績成績中等。除此之外,亦發現影響考績之三個主要因素中,與考試成績有關之知識與能力,其重要性均敬陪末座,遠落在工作意願與組織支持度之後;而審計人員應具備之六項知識與能力中,與考試有關之基本會計審計知識,在領組人員部分,敬陪末座,在新進審計人員部分,僅排名第三,落後於團隊精神與專業服務觀念。
本研究經分析其原因後,提出之主要建議分四個層面,建議考選機關應設法瞭解用人機關對學習層次之需求,以提高考用配合;考題之設計應運用二度空間方格將每個考試科目之主要章節與學習層次作一搭配。建議審計機關要破除考試成績較好者,其工作績效表現可能較好之迷思,加強審計人員訓練;以賦權代替授權,給予更大之組織支持,並有效激勵員工,使審計人員發揮每個人極致之才能;加強專業服務觀念之建立,以破除「審計刻板印象」。建議會計教育界,體認會計教育之需求特性,思索會計教育方向;加強敬業精神與宏觀思考教育。建議考生或剛進入審計機關服務者,要多方瞭解所欲服務機關之工作性質,選擇與自己性向及能力相適配之工作,以降低工作壓力及減少重新轉換工作跑道之困擾;考試成績僅占工作績效因素之一小部分而已,要有好的工作成績表現,必須提高工作意願、加強團隊精神、養成專業服務觀念。
This thesis examines the fit in learning level emphasis between government auditor examination and government audit institutions using Bloom’s taxonomy of cognitiv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alyses on the questions of fiv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cluded in the Government Auditor Examination (a kind of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show that, for the audit staff, the learning level emphasized in the Examination does not significantly (p > 0.05) differ from that required by the government audit institutions (the Ministry of Audit, MOA). The only exception is the test on auditing, in which the learning level emphasi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required by MOA. However, for the senior auditor, the learning level emphasized by the Examination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demanded by MOA.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the government auditors’ performance in the Examination on their performance in the field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two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The lack of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is conceivable given that the Examination dose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A. Other possible reasons include the higher priority of work attitude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in determining government auditors’ performance in the field.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名詞定義 3
第三節論文結構 4
第二章考試用人制度與文獻探討 6
第一節考試用人制度之探討 6
第二節工作績效考核制度之探討 10
第三節Bloom的學習層次論 13
第四節會計審計人員所需之知識與能力,及其與績效之關係 21
第三章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研究樣本 39
第二節考題學習層次之分類 44
第三節考試成績與工作績效之分級 45
第四節問卷設計 47
第五節統計分析方法 51
第四章結果與討論 52
第一節考試題目所測驗考生學習層次之分析結果 52
第二節審計機關主管人員認為審計人員所應具備學習層次之問卷調
查結果 53
第三節考試題目所測驗考生之學習層次與審計機關所需之學習層次
是否相吻合之比較 55
第四節考試成績與工作績效之關係 56
第五節影響考績之因素 58
第六節學習層次考用未盡配合及考試成績與工作績效無正相關之原
因分析 60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64
第一節研究結論 64
第二節實務上之建議 66
第三節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72
第四節研究限制 73
參考文獻 74
附錄一 考績表 79
附錄二 問卷調查表 80
表、圖目錄
表2-1 文獻中曾被探討之衡量員工工作績效指標 11
表2-2 Bloom學習層次之分類 20
表2-3 Summers, et al.解決問題模式之研究假設與結論 24
表2-4 Bonner & Lewis有關知識、能力之操作型定義 27
表2-5 Bonner & Lewis審計人員績效、知識及能力、經驗之統計分
析結果 28
表2-6 Stone, et al.管理會計人員知識與能力之研究假設與結論 30
表2-7 Tan & Libby查核人員知識與能力高低之研究假設及結論 31
表3-1 審計部81~89年度新進審計人員考試及格類科統計表 40
表3-2 審計部81-89年度以會計審計類科及格進審計部服務之考試名
稱分析表 41
表3-3 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各年度分級之對照表 42
表3-4 高考會計審計類科各級之錄取人數統計表 42
表3-5 高考各級之會計審計人員報考、到考暨及格人數統計表 43
表3-6 81年至85年分發審計部服務人員考試等第分類表 46
表3-7 81年至85年分發審計部服務人員考績等第分類表 47
表3-8 文獻中曾被探討會計審計人員應具備之知識與能力 49
表3-9 文獻中曾被探討影響員工工作績效之因素 50
表4-1 高考會計審計類科考題測試考生學習層次之項數統計表 52
表4-2 高考會審類科考題測試考生學習層次(轉換成分數)統計表 53
表4-3 政府審計人員考用配合情形研究之問卷回收情形 53
表4-4 問卷回收後經過濾屬回答問卷不完全之原因統計表 54
表4-5 審計主管認為審計人員應具備學習層次統計表 54
表4-6 新進審計人員學習層次供給與需求是否均衡之Wilcoxon
檢定表 55
表4-7 領組人員學習層次供給與需求是否均衡之Wilcoxon檢定表 56
表4-8 審計主管認為稱職審計人員應具備知識能力重要性統計表 59
表4-9 審計主管認為影響審計人員工作績效表現因素重要性統計表 59
圖2-1:理解與應用之區分 17
一、中文部分
吳宗正,「迴歸分析」,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二年五月。
李華民,「人事行政論」,台灣中華書局,民國八十二年三月。
周國華,「美國會計相關證照考試一覽」,會計研究月刊142期,民八十六年五月。
周國華,「英國會計相關證照考試一覽」,會計研究月刊150期,民八十七年五月。
周國華,「教育背景與會計師考試成績及審計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政大會研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七月。
周齊武、杜榮瑞與顏信輝,「從會計專業科目之期中與期末考試題探索我國會計教育強調之學習層級」,會計研究月刊187期,民九十年六月。
林水波,「考績正義論」,行政學報21期,民國七十九年六月。
林清山,「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東華書局,民國八十一年三月。
林嬋娟,「會計人的刻板印象突破」,會計研究月刊151期,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林嬋娟與薛敏正,「甄選新進會計人員考量因素研究」,管理與系統第七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九年一月。
林麗嬋與曾慧敏,「護士、護理師檢覈考試試題信、效度與考生能力之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民國八十五年。
施能傑,「考績繆誤的類型與原因:理論闡述與經驗分析」,人事月刊第14第3、4期,民國八十一年三、四月。
洪國平,「中華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八月。
洪碧霞,「IRT參數量尺系列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民國八十年。
界屋太一,「組織的盛衰:從歷史看企業再生」,呂美女、吳國禎譯,麥田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
財團法人台大商學會計文教基金會,「我國會計教育改革研討會」,台大會計系未出版之論文集,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
馬君梅,「 2000年會計大趨勢」,會計研究月刊171期,民國八十九年二月。
馬君梅、馬嘉應與柯柏成,「我國會計教育產學間之認知差距剖析」,會計研究月刊第163期,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張紹勳、張紹評與林秀娟,「SPSS For Window 多變量統計分析」,松崗電腦,民國八十九年八月。
陳玉山,「能力基礎途徑應用在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個人、工作及環境之整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陳昌霖,「商業基層人員工作基本能力內涵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曾慧敏,「加速建立常態性試題之分析」,考選周刊第751期,民國八十九年三月。
曾慧敏,「常態性試題分析宜加速推動」,考選周刊第793期,民國九十年一月。
曾慧敏,「從測驗之發展談國家考試題庫之建立」,考試院考選精選集,民國八十八年。
黃光雄、王培光、曾火城與楊自強,「教育概論」,空中大學,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戴燕珠,「我國公共人事政策應用生涯發展理論之研究~考績、訓練與陞遷制度面檢視」,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二、英文部分
Albrecht, W. S., and R. J. Sack. 2000. Accounting Education: Charting the Course through A Perilous Future. Accounting Education Series, No.16. Sarasota, Florida: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Bonner, S. E., and B. L. Lewis. 1990. Determinants of auditor expertis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8 supplement: 1-20.
Brown, R. B. 1993. Meta-competence: A recipe for reforming competence debate Personal Review 22(6): 25-36
Chow, C. W., M.Tong, and L. Young. 2000. The learning level emphasi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ccounting courses: Exploratory evidence from final examinations. China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view.
Cofsky, K. M. 1993. Critical keys to competency-based pay. 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Review, 23(1): 46-52.
Gorsline, J. W. 1996. A Competency profile for human resources: No more shoemakers’ childre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35(1): 53-66.
Hassall, T., J. Joyce, J. L. A. Montano, and J. D. Anes. 1999. Vocational skills and capabilities for management accountants. Management Accounting (December):52-55.
Russell, K.A., G. H. Siegel., and C. S. Kulesza. 1999. Counting more, counting less. Strategic Finance 81 (3): 38-44.
Ledeord, G.E., Jr. 1995. Paying for the skill, knowledge, and competencies of knowledge workers. 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Review 27(4): 55-62.
Libby, R., and J. Luft. 1993. Determinants of judgement performance in accounting settings: ability, knowledge, motivation, and environment.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18 (5): 425-450.
Mayo, E. 1960. The Human Problem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he Viking Press.
Reeves, M. F. 1990. An application of taxonomy to the teaching business ethic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9: 609-616.
Stone, D. N., J. E. Hunton, and B. Wier. 2000. Succeeding in managerial accounting. Part 1: knowledge, ability, and rank”,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5:697-715
Summers, S. L., J. T. Sweeney, and C. M. Wolk . 2000. Problem-solving style and fit in consulting and auditing.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14(1): 1-15.
Tan, H.T., and R. Libby. 1997. Tacit managerial versus technical knowledge as determinants of audit expertise in the field.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5 (1): 97-11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