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慶偉、賴文基、黃敏郎、劉彥求、吳銘志、謝正倫,1999,「九二一大地震成因與斷層活動機制」,1999集集大地震災害調查研討會論文,III-1~16pp.。
2.李三畏、鄭皆達、胡蘇澄,1992,「水庫集水區概論」,水庫集水區經營研討會論文集,1-1~1-6 pp.。
3.葉美青,1998,「建立集水區非點源污染之污染潛勢指數系統」,台大環工所碩士論文。4.宋聖榮,1999,「地震與地下水成分之變化」,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全面勘災報告-地質組調查,23~26 pp 。
5.經濟部水利處,2000,「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地表地下水位變動分析報告」。
6.陳育偉,1995,「應用多變量統計方法判識水庫優氧化」,台大農工所碩士論文。7.林茂文,1992,時間數列分析與預測,華泰書局。
8.吳柏林,1995,時間數列分析導論,華泰書局。
9.吳柏林、廖敏治,1993「大台北地區空氣污染指標之時空數列分析」,中國統計學報31(2):109-132pp.10.金恆鑣,1997,森林學概論,國立編譯館。
11.林淵文,1992,「以多變量統計方法分析石門水庫流域之水質污染」,台大農工所碩士論文。12.陳仁祥,1999,「以多變量統計區分香山、七股、圳頭溼地水質土壤變異性」,台大農工所碩士論文。13.邱文雅,1999,「關渡溼地水土特性分析與生態風險之評估」,台大農工所碩士論文。14.黃千芬,1995,「集水區防砂工程攔砂量與水資源涵養量之益本分析--以台大實驗林溪頭營林區之防砂工程為例」,台大森林所碩士論文。15.黃正良,1986,「台灣森林試驗集水區最大逕流量推算式之初步研究」,台大森林所碩士論文。16.袁中新,1986,「台灣地區雨水水質特性研究」,台大環工所碩士論文。17.李錦育,1987,「林地環境因子對水土資源保育影響之研究」,台大森林所博士論文。18.陳明杰,1995,「森林試驗集水區集流時間之研究」,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9(1):1~17pp.
19.經濟部水資源局,1999,「九二一大地震資訊輯要」。
20.楊世平、劉儒淵,1988,「昆蟲之旅-溪頭」。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2(4):123~124pp.
21.林信輝,2000,「地震崩塌地現況調查與植生綠化整治對策」,九二一地震後坡地災害及其對策研討會。
22.國科會工程科技推展中心,2000,「921集集大地震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3.黃裕星,2000,「九二一地震國有林災後復建計畫」,九二一地震後坡地災害及其對策研討會。
24.陳文山,2000,「集集大地震的斷層特性與災後的省思」,九二一地震後坡地災害及其對策研討會。
25.陳信雄,1995,崩塌地調查與分析,國立編譯館。
26.張石角、張杏枝,1993,「山坡地調查規劃、評估及其崩坍預測與治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專題研究。
27.李三畏,1979,「台灣的崩坍地」,中華農學會報,105,pp.43-56。28.陳志清,2000,「衛星遙測科技應用於集集大地震之坡地災害監測調查分析」,九二一地震後坡地災害及其對策研討會。
29.姚榮鼐、顏秉貞、黃錦章,1986,「台灣大學實驗林四十年之氣象(民國三十年至六十九年)」,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
30.謝邦昌,2000,STATISTICA基本使用手冊,曉園出版社。
31.史麗珠、林莉華,2000,基礎生物統計學,學富出版社。
32.黃俊英,1998,多變量分析,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33.趙民德、謝邦昌,2000,多變量分析,曉園出版社。
34.張輝煌,2000,多變量分析,建興出版社。
35.張輝煌,1995,多變量分析及其應用,建興出版社。
36.經濟部水資源局,2000,「台灣地區地下水觀測網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位之頻譜分析與初步擾動特性評估」
37.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1999,「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全面勘災報告-水利設施震害調查」
38.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1999,「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全面勘災報告-地質組調查」
39.行政院環保署,1995,「流域河川生態準則」。
40.蕭蘊華、傅崇德譯,1995,環境工程化學,滄海書局。
41.江漢全,1996,水質分析,三民書局。
42.潘國樑,1992,山坡地地質分析,科技圖書公司。
43.胡弘道,1993,森林土壤學,國立編譯館。
44.丁照義、陳信雄,1981,「梨山果園施用之農藥對德基水庫上下游水質之影響」,中華林學季刊12(2):1~9pp。
45.金恒鑣、夏禹九、黃正良、陳春雄、楊炳炎,1984,「蓮花池試驗集水區暴雨時期水文特性及其溪水、懸浮質與養分濃度的關係」,林試所試驗報告425:1~15pp。
46.許世宏、魏聰輝、姚榮鼐、陳信雄、郭幸榮、陳明杰,1994,「溪頭地區降雨與林內穿落雨的pH值及鹽基離子濃度」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8(3):83~97pp.
47.何鎮平,1977,「台大實驗林溪頭人工林森林土壤性質之分析」,台大森林所碩士論文。
48.林青蓉,1990,「溪頭試驗集水區降水與溪流水質之研究」,台大森林所碩士論文。49.Anon,1987.,”State of Idaho Forest Practices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Plan,”Water Quality Bureau Rept.,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Welfare , State of Idaho,Boise.
50.C.L. Levinski. ,1982,”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road activiti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Welfare ,State of Idaho, Boise.
51.Barnes, B.V, D.R. Zak, S.R Denton, and S.H. Spurr. ,1998. Forest Ecology. (fourth edition)John Wiley & Sons, Inc. U.S.A.
52.Hewitt, K., 1998. Catastropic landslide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upper Indus streams, Karakoram Himalaua, northern Parkiston. Geomorphology Vol26:47~80pp.
53.Likens , G.E., F. H. Bormam, R.S.Pierce, and W.A.Reimers. ,1978, Recovery of a deforested ecosystem. Science. Vol.199:492~496 pp.
54.Wetzel, R.G. ,1983. Limnology (Second edition)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 Inc. U.S.A.
55.Peter, Bloomfield , 2000. Fourier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John Wiley & Sons, Inc.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