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工具書:
年表--
臺灣經世新報社編,《臺灣大年表》,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1938。
田野口慎四郎等,《年表‧臺灣の紀錄》,東京:田野口慎四郎,平成五年(1993)。
目錄--
後藤新平記念館編集,《後藤新平文書目錄》,東京:後藤新平記念館編集,1980。
中島利郎、林原文子編,《「臺灣警察協會雜誌」「臺灣警察時報」總目錄》,東京:綠蔭書房,1998。
中島利郎, 宋宜靜編,《台法月報總目錄》,東京:綠蔭書房,1999。
地圖、地名辭典--
夏獻綸命余寵繪,《臺灣輿圖》,轉引自《北臺古輿圖集》,臺北:臺北市文獻會,1957。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調製,《臺灣堡圖》(1904繪製),複刻本,臺北:遠流出版,1996。
黃雯娟撰述,《臺灣地名辭書卷一宜蘭縣》,南投:省文獻會,2000。
事典--
吳密察監修,遠流臺灣館編,《臺灣歷史小事典》,臺北:遠流,2000。
檔案:
洪安全編輯,《清宮月摺檔臺灣史料》(1-8冊),臺北:故宮博物院,1995。
陳澹然編輯,《劉壯肅公奏議》,安徽:陳澹然,1906。本文使用:陳澹然編,《劉壯肅公奏議》(臺灣文獻叢刊27種),臺北:臺灣銀行,1958。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台銀文叢276種),臺北:臺灣銀行,1969。
許佩賢譯,《攻臺戰紀:日清戰史 臺灣篇》,臺北:遠流,1995。
譯自:日軍參謀本部,〈第八篇三十五章 占領澎湖島〉,〈第十篇臺灣討伐 三十九至四十二章〉,《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東京:東京印刷株式會社,1907。
許佩賢譯,《攻臺見聞:風俗畫報.台灣征討圖繪》,臺北:遠流,1995。
《風俗畫報.台灣征討圖繪》111及115號,東京:東陽堂,1896年。(臺灣分館藏)
省文獻會藏日本時代舊縣檔案:檔號 卷 別 內 容
09096明治28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一卷第一門 秘書(敕語令旨) 敕語報告出張巡迴復命書
09097明治29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二卷第一門 秘書(位勛褒獎) 土匪事件功勞調巡迴復命書
09098明治29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三卷第一門 秘書(位勛褒獎) 位勳關係書
09099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四卷第一門 秘書(位勛褒獎) 位勳及從軍記章
09100明治32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五卷第一門 秘書(位勛褒獎) 敘勳者調
09101明治32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六卷第一門 秘書(位勛褒獎) 位勳關係書
09102明治33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七卷第一門 秘書(位勛褒獎) 位勳及賜金御沙汰書類
09103明治34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八卷第一門 秘書(位勛褒獎) 位勳及賜金御沙汰書類
09104明治30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九卷第一門 秘書(位勛褒獎) 官吏懲戒處分書類
09105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十卷第一門 秘書(位勛褒獎) 官吏懲戒處分書類
09106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十一卷第一門 秘書(位勛褒獎)總督府及法院旅團府縣往復
09107明治30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十二卷第一門 秘書(位勛褒獎)總督府及法院旅團府縣往復
09108明治29年-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十三卷第一門 秘書(位勛褒獎)總督府ヘ上申屆書
09109明治28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十四卷第一門 秘書(位勛褒獎)視察復命書
09110明治30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十五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大赦令ニ關スル書類綴
09111明治30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十六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大稻埕土匪襲來事件書類
09112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十七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北山討伐關係書類綴 第一
09113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十八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北山討伐關係書類綴 第二
09114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十九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北山討伐關係書類綴 第三
09115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二十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北山討伐關係書類綴 第四
09116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廿一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灣潭土賊ニ關スル書類
09117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廿二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安坑討伐一件書類 第一號
09118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廿三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安坑討伐一件書類 第二號
09119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廿四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歸順名簿
09120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廿五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土匪歸順名簿
09121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廿六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歸順一件書類(一)
09122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廿七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歸順一件書類(二)
09123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廿八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歸順一件書類(三)
09124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廿九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歸順一件書類(四)
09125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卅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磺溪頭金包里土匪襲來關係書類
09126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卅一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參考書類編纂
09127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卅二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艋舺許葉夢被害搜查一件書類
09128明治32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卅三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盧阿野部下及林李成等ニ關スル一件書類
09129明治32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卅四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匪徒關係往復綴 林李成、盧錦關係
09130明治32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卅五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林李成 盧錦春等匪徒關係往復綴
09131明治32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卅六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匪徒關係往復綴 王春煌等關係
09132明治32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卅七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歸順匪徒一件書類綴(甲)
09133明治32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卅八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歸順匪徒一件書類綴(乙)
09134明治32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卅九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歸順一件書類
09135明治32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四十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自首匪徒一件書類
09136明治32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四一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歸順者就業狀況報告表綴
09137明治32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四二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麻竹 頭窩討伐關係書類綴
09138明治33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四三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歸順者關係書類綴
09139明治33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四四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歸順者關係書類綴 徐祿 鄭文流搜查關係
09140明治34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四五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歸順者關係書類綴
09141明治34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四六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降筆會ニ關スル書類綴
09142明治29-30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四七卷第三門 警察(高等警察)土匪歸順關係綴
09143明治34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四八卷第三門 警察 (行政警察)保甲制度ニ關スル書類綴 第一號
09144明治34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四九卷第三門 警察保甲制度ニ關スル書類綴 第二號
09145明治28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五十卷第三門 警察 (人事)職員進退賞罰ニ關スル書類綴
09146明治29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五一卷第三門 警察 (人事)進退賞罰ニ關スル書類綴
09147明治29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五二卷第三門 警察 (雜)各署上申報告綴
09148明治29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五三卷第三門 警察 (雜)警察課令達告示原按編冊
09149明治29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五四卷第三門 警察 (雜)例規綴
09150明治29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五五卷第三門 警察 (雜)縣令告示告諭 訓令內訓 原議綴
09151明治29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五六卷第三門 警察 (雜)總督府各課局部往復綴
09152明治29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五七卷第三門 警察 (雜)成規定例編冊
09153明治29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五八卷第三門 警察 (雜)收受簿
09154明治29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五九卷第三門 警察 (雜)雜書綴
09155明治30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六十卷第三門 警察 (人事)辭令原簿
09156明治30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六一卷第三門 警察 例規綴
09157明治30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六三卷第三門 警察 (雜)例規綴
09158明治30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六四卷第三門 警察 (雜)縣令告示告諭 訓令內訓原議綴
09159明治34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六五卷第三門 警察 (人事)彰功錄
09160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六六卷第三門 警察 (雜)本縣內訓綴
09161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六七卷第三門 警察 (雜)本縣訓令告示原議
09162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六九卷第三門 警察 (人事)辭令原簿
09163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七十卷第三門 警察 (雜)新竹縣市物引繼書
09164明治28-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七一卷第三門 警察內訓內示通達綴
09165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七二卷第三門 警察 (雜)縣令告示告諭 訓令內訓原議錄
09166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七三卷第三門 警察 (雜)例規綴
09167明治31年元台北縣永久保存 第七四卷第三門 警察 (人事)職員任免ニ關スル書類綴
09256明治28年元臺北縣進退永久保存第一門 秘書 進退檔案中譯編輯:
待增補..
程大學編,《台灣前期武裝抗日運動有關檔案》,台中:台灣省文獻會,1977。
郭嘉雄主編 陳得文,吳家憲同編譯,《臺灣北部前期抗日運動檔案》,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
程大學、吳家憲編譯,《日據初期警察監獄制度檔案第二冊,附錄:臺灣北部前期抗日檔案》,台中:臺灣省文獻會,1980。
陳錦榮編譯,《日本據台初期重要檔案》,台中:臺灣省文獻會,1978。
程大學等,《日據初期之鴉片政策第二冊附保甲制度》,台中:臺灣省文獻會,1978。
吳定葉等,《日據初期警察及監獄制度檔案》,台中:臺灣省文獻會,1979。
陳錦榮等編譯,《日據初期司法制度檔案》,台中:臺灣省文獻會,1982。
簡榮聰發行,《臺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1-10輯),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4-1996
簡大獅口供,〈簡大獅慘死憤言〉,佚名輯,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四輯 沈雲龍主編 ,1967。 又見阿英編,《甲午中日戰爭文學集》,北京市:中華書局,1958。繁體中文版:阿英主編,《甲午中日戰爭文學集》,臺北:廣雅出版公司,1982,頁471-472。
文書:
《後藤新平文書》,原件藏於水澤市立後藤新平紀念館編集,微捲現藏台大圖書館及中研院,台史所並有部分影印本。
《後藤新平文書》土匪相關部分列舉如下:
捲號R30
編號檔 案 名 稱日期(年.月)
7-63台灣北部土匪投降顛末M31.7
7-64台灣土匪討伐に關する諸報告一、侍從武官宛民政長官出二、民政長官宛 長官代理石塚英藏參事官出三、簡大獅の討伐事情報告四、內務大臣□垣伯宛に提出して前記狀況を報告せるものM31末-M32.1
7-65台北縣及び宜蘭地方匪魁略歷台中、台南、台北各縣知事の三段警備の件建議蕃仔山討伐報告 松岡事務官M31
7-66北埔事件台灣土匪首領名簿匪徒鎮定費預算及決算M40.11M31初頭M38.8
7-67簡大獅等の歸順哀求書歸順聽許台北縣知事委任處理の件廈門等に逃避する匪徒の略歷裁判に付し死刑に處したる土匪の數後藤長官ト土匪投誠討伐蕃社一覽表M31.9.10
7-68土匪招降大反對論台灣危急ノ第二土匪討伐すべからざる論台灣ノ土匪新政ト土人トノ關係 附土人ノ意見蕃政問題に就て 持地參事官討蕃政策 柳本通義
R69(二五為覺書類,大部分為自筆)
編號檔案名稱日期(年.月)
25-3台灣統治に關する覺書
25-4土匪關係
25-5土匪招降關係
25-6其他土匪のことM31.4
25-19台政追憶覺書
25-20台灣時代のメモ 一、拜謁奏上を期したる手記「前ノ拜謁ニ於テ已ニ土匪全滅民心善良ノ傾向云云」 二、治台成績概要手記 「台灣民心一變之事云云」 三、兒玉總督を追慕したる手記 「總督三十一年赴任後始メテ上京ノ年月日云云」 四、台灣再遊に際しての感想メモ 五、雜メモM37M37.3M45.T1秋
R75
31-1大型一、明治三十一年當用日記
附註:
1.資料來源:水澤市立後藤文書記念館,《マイクロフィルム版後藤新平文書目錄》,岩手縣:水澤市立後藤文書記念館,頁25-26。
2.代號:M表示明治年號,明治二十八年為西元一八九五年,以此類推。
報紙、官報:
《臺灣新報》(1896-1898)、《臺灣日日新報》(1898-1901)。現藏原件臺灣分館,微捲見央圖臺灣分館、中研院台史所。
土匪相關部分有部分目錄(1898以後):林英勳整理,《臺灣日日新報記事目錄》,收於淡大歷史系網頁:http://www2.tku.edu.tw/~tahx/graduate/taipaper/tindex.htm
《府報》(藏於央圖臺灣分館)
《臺北縣報》(藏於央圖臺灣分館)
《廳報》(藏於央圖臺灣分館)
史料類:(含1945以前著作)
清朝時期著作:
黃逢昶,《臺灣生熟番記事》,臺北:臺灣經濟銀行研究室,1960。
陳培桂編,《淡水廳志》(1871年成書),卷2,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63。
乙未割台之漢文相關記載─
易順鼎,《魂南記》(台銀文叢212種),臺北:臺灣銀行,1965。
吳德功,《讓臺記》,收入《讓臺三記》(台銀文叢),臺北:台銀經研室,19。
俞明震,《臺灣八日記》,收入《讓臺三記》(文叢),臺北:台銀經研室。
史久龍原著,方豪校訂,〈憶臺雜記〉(原自序1896年3月),《臺灣文獻》26:4/27:1,頁1-23。
舊臺灣士紳手記,《舊臺灣島清國兵備日誌》(已被譯成日文),不詳,抄本係台中縣用紙。
日本時代官方(含準官方)所編著作--
土屋重雄,《臺灣事情一斑》,東京:臺灣事務局,1898。
臺灣守備混成第一旅團司令部,《臺灣史料》,臺北:臺灣守備混成第一旅團司令部,1901。(台大及臺分館藏)
井出季和太編,《臺灣治績志》,台北:日日新報社,1937。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 第二篇 領台以後之治安狀況》,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8。
中譯:王洛林總監譯,《臺灣抗日運動史》(分四冊),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0。
臺灣憲兵隊編,《臺灣憲兵隊史》,(複刻本)東京都:龍溪,1978(原書1931年)。
臺灣總督府陸軍幕僚編,《臺灣總督府陸軍幕僚歷史草案:明治二十八年至明治三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五至一九0五年》(影本),台北市:捷幼,1991。
臺灣總督府陸軍幕僚,《臺灣匪魁略歷》(寫本),不詳。
外務省條約局編,《外地法制誌(十三卷)》,東京都 : 文生書院,1990。
第3卷,臺灣の委任立法制度;第4卷,律令總覽;第5卷,日本統治下50年の臺灣;第6卷,臺灣ニ施行スヘキ法令ニ關スル法律の議事錄。
日人舊慣及經濟調查相關成果--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臺北縣下農家經濟調查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1899。
《深坑廳第二統計書》,臺北:深坑廳總務課,1905。
《臺灣慣習記事》(1901-)
《臺灣協會雜誌》(1898-)
《臺灣私法》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編,《第二部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 調查經濟資料報告》臺北市: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5。
民間口傳文學--
作者不詳,《十九世紀歌仔冊--臺省民主歌》(原版於係上海點石齊於1897秋出版),臺北:文鶴出版公司重刊,1999。電子版:(王順隆教授建立資料庫,閩南語俗曲唱本「歌仔冊」全文資料庫 “The Texts Database of Folk Songs in Southern Min Dialect”)
何先著,何連福口述,吳萬水採集〈士林土匪歌〉,《臺灣風物》4:5,1954.5,頁55-56。
日記、傳記及人名錄類--
胡傳著,臺灣經濟銀行研究室編,《臺灣日記與稟啟》(胡傳1892-1895年之日記及稟啟)(臺銀文叢71種),臺北:臺灣銀行,1960。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898(明治31)、1902-1904(M35-37)、1906-1912(M39-45)。(央圖臺灣分館藏)
上田元胤編,《臺灣士商名鑑》,不詳,1901(M34)。
岩崎潔治編,《臺灣實業家名鑑》,不詳,1912(明治45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列紳傳》,台北:臺灣總督府,1916。
林進發編,《臺灣官紳年鑑》,臺北市:民眾公論社,1932-1934(S7-9)。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興南新聞)1934、1937、1943(S9、12、18年)版。
臺灣地方自治協會編,《臺灣街庄職員錄(昭和12年10月現在)》(臺灣分館藏),臺北:臺灣地方自治協會,1937(S12)。
唐澤信夫編,《臺灣紳士名鑑》臺北:新高新報社,1937(S12)。
住屋圖南編,《臺灣人士之評判記》,臺北:南邦公論社,1937。臺北:成文,1999複刻。
鶴見祐輔,《後藤新平傳》
戰前研究書籍--
James W. Davidson, The Island of Formosa: the past and present,1903.
中譯本:James W. Davidson著,蔡啟恆譯,《臺灣之現在與過去》(臺灣研究叢刊107種),臺北:臺灣銀行,1972。
佐佐木忠藏、高橋武郎,《臺灣行政法論》,臺北:日本物產合資會社臺北支店,1909。(台大總圖五樓臺灣資料:07573 060 0331791及588.1 2424)
臺灣總督府覆審法院編纂,《覆審法院判例全集(明治29-大正2年)》,臺北:判例研究會,1914。
長尾景德,《臺灣行政法大意》長尾景德,臺北市:杉田書店,大正12年-昭和6[1923-31](有T12、13,S2年版)
中村哲,《植民地統治法の基本問題》,東京市:日本評論社,1943(台大法社圖藏:(U) 340.148 5000)。
山崎丹照著,《外地統治機構の研究》,東京:高山書院,1943。(台大總圖、法社圖藏--(U) 340.148 2277)
二次戰前之臺灣警察、保甲研究相關--
石川忠一,《臺灣警察要論》,臺北:新高堂,1915。(台大法社圖:575.892 4025)
岡野才八郎,《臺灣警察法要領(總論)》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0。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警察概要》,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26。
鷲巢敦哉,《臺灣保甲皇民化讀本》,臺北:臺灣警察協會,1941。
二次戰前之見聞錄:
大橋平治郎編,齋藤淺次郎口述,《支那臺灣征記》,台北:1935。(台大總圖5F 0761001)
□本乙吉,《日清戰役臺灣史》,臺北:□本乙吉,1930。
□本乙吉,《日清戰役臺灣史》,臺北:□本乙吉,19。
戰後訪問口述資料:
《臺北文物》1-6卷,臺北:臺北市文獻會,1952-1958。
黃潘萬,〈陳秋菊抗日事蹟採訪記〉,《臺灣文獻》10:4,1959,頁51-60。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編,《臺北市耆老會談專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0。
陳維慶口述、陳長城筆記,〈日據時期佃農與私塾生活追憶〉,《臺北文獻》106,1993.12,頁129-137。
黃益成口述,陳長城筆記,〈乙未日軍入蘭始末追憶〉,《臺灣文獻》45:1,1994,頁115-120。
張炎憲,高淑媛採訪記錄,〈石碇陳義芬〉,《混亂年代的臺北縣參議會(1946-1950)》,臺北:北縣文化,1996,頁163-180。
張炎憲,高淑媛採訪記錄,《衝擊年代的經驗--台北縣地主與土地改革》,臺北:北縣文化,1996。
臺灣省文獻會,《臺北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7。
張炎憲, 高淑媛著,《鹿窟事件調查研究》,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8。
陳耀遠口述,陳長城筆記〈光緒癸巳科童子試追憶〉,《臺北文獻》直字130期,1999.12,頁75-86。
郭承德口述,陳長城筆記,〈清季宜蘭縣衙門追憶〉,《臺北文獻》直字134期,2000.12,頁305-312。
林保寶,《一個刺桐望族的故事》,臺北:玉山社,1998。
戰後研究類:
(一)期刊論文:
臺北、宜蘭地域研究--
詹瑋,〈從老街話深坑歷史滄桑〉,《歷史月刊》42,1991.7,頁79-82。詹瑋,〈石碇懷古〉,《歷史月刊》53,1992.6,頁116-119。詹瑋,〈木柵探源〉,《歷史月刊》64,1993.5,頁12-19。詹瑋,〈臺灣老街巡禮--景美訪古〉,《歷史月刊》74,1994.3,頁90-96。詹瑋,〈從淡新檔案義渡資料探討深坑之初墾〉,《東南學報》,1995.12,頁259-280。白長川,〈茶話--安溪先民墾殖宜蘭地區之貢獻〉,《臺北文獻》119,1997.03,頁27-43。
唐羽,〈清光緒間基隆河砂金之發見與金砂局始末〉,《臺灣文獻》36:3/4,1985.12,頁117-157。唐羽,〈吳沙入墾蛤仔難路線與淡蘭古道之研究〉,《臺灣文獻》40:4,1989.12,頁171-260。唐羽,〈清代基隆河流域移墾史之探討﹣﹣從河名之演變探討流域墾地之開發〉(上、下),《臺北文獻》,90/91,1989.12/1990.3,頁33-76/頁59-94。
唐羽,〈基隆河沙金之發見與清代臺灣之採金﹣﹣光緒十六年發見沙金百年紀念之回顧〉,《臺灣礦業》42:3,1990.09,頁3-32。
陳進傳,〈宜蘭傳統漢人家族的婚姻網絡〉,《臺灣文獻》,47:3,1996.09,頁41-60。陳偉智,〈吳沙開蘭歷史的形成〉,《宜蘭文獻雜誌》20,1996.03,頁51-72。陳進傳,〈日據時期宜蘭古碑之研究〉,《史聯雜誌》20,1992.06,頁143-174。陳進傳,〈清代宜蘭漢人的移動〉,《臺北文獻》98,1991.12,頁147-189。
楊慶平,〈「開發」政策下的「征服悲劇」--記1889-1890的南澳戰爭〉,《宜蘭文獻》28,頁3-25。
白長川,〈蘇澳開發史〉,《臺灣文獻》35:4,1984.12,頁171-212。
白長川,〈宜蘭前賢陳輝煌協台評傳〉,《臺灣文獻》42:3/4,頁215-232。陳長城,〈前清陸路提督副將陳輝煌先生事略〉,《蘭陽雜誌》23,頁58-59。
陳進傳,〈為什麼要研究陳輝煌〉,《蘭陽雜誌》37,頁34-40。
許雪姬,〈武翼都尉黃宗河傳〉,《臺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高雄: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86,頁481-491。
周宗賢編,《臺北市古碑》,臺北:臺北市文獻會,1993。
「土匪」及社會史相關研究論文--
李猛,〈從「士紳」到「地方精英」〉,《中國書評》5,1995.5,頁93-107。
詹瑋,〈日據初期臺灣北部的抗日活動〉,《臺北文獻》直115期,1996.3,頁33-66。
陳偉智,〈「臺灣日日新報」中的宜蘭新聞〉,《宜蘭文獻雜誌》22,1996.07,頁137-157。李文良,〈日本領臺初期的土匪蜂起與歸順--臺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的例子(上、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8、59,1998.11/1999.2,頁48-53/頁68-75。方孝謙,〈英雄與土匪〉,《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7,2000.3,頁119-161。
殖民政策相關研究--
黃福慶,〈論後藤新平的滿洲殖民政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5(上),1986.06,頁371-402。陳艷紅,〈後藤新平在臺殖民政策(上、下)〉,《臺北文獻》89、90,1989.09/1989.12頁117-159/77-109。
陳豔紅,〈後藤新平治臺政策理念之形成及其影響〉,《臺北文獻》99,1992.03,頁131-174。中島清明,〈後藤新平の台灣政策(1898-1906)〉,《華岡外語學報》2,1995.05,頁37-59。小林道彥著、鄭天凱譯,〈1897年臺灣高等法院長高野孟矩罷職事件--明治國家與殖民地領有〉,《臺灣風物》47:2,1997.06,頁129-157。小林道彥著,李文良譯,〈後藤新平與殖民地經營--日本殖民政策的形成與國內政治〉,《臺灣文獻》48:3,1997.09,頁101-121。蔡淵絜,〈清代台灣社會階層性質之轉變〉,《史聯雜誌》3,臺北:中華民國台灣史蹟中心,1982.6,頁34-64。
(二)專書(含碩博士論文)類:
臺灣「土匪」(武裝抗日研究相關)
臺灣省文獻會編,〈卷九革命志 抗日篇〉,《臺灣省通志稿》,臺北:臺灣省文獻會編,1954。
王國璠編著,《臺灣抗日史甲篇》,臺北:臺北市文獻會,1981。
黃昭堂,《台灣民主國の研究》,東京:東大出版會,1970。中譯:廖為智譯,《台灣民主國之研究》,臺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3。
許世楷,《日本統治下の台灣》,東京:東大出版會,1972初稿,1984出版。
翁佳音,《台灣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台北:台大史研所碩士論文,1985。向山寬夫,《日本統治下における台灣民族運動史》,東京:中央經濟研究所,1987。
中譯:向山寬夫原著,楊鴻儒、陳蒼杰、沈永嘉譯,《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民族運動史》,臺北:福祿壽,1999。
柯惠珠,《日據初期台灣地區武裝抗日運動之研究 1894-1915》,高雄:前程出版社,1987。
鄭天凱,《政權交替下的地方社會--雲林事件的探討》,台北:台大史研所碩士論文,1995。楊永彬,《台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1905年》,臺北:台大史研所碩士論文,1996。李文良,《中心與周緣:臺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9。
戰後關於臺北地方著作
《士林鎮志》
《臺北市志卷九人物志》,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8。
林能士總編纂;毛知礪等撰稿,《深坑鄉志》,臺北:深坑鄉公所,1997。
王銘銘,《山街的記憶:一個台灣社區的信仰与人生》,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
保甲研究
國外研究「土匪」及社會史相關書籍、論文
江正寬譯,《馬丹蓋赫返鄉記》,臺北:聯經,2000。譯自:Natalie Zemon Davis, Le Retour de Martin Guerre, Paris: Robert Laffont,1982.
霍布斯邦 (Hobsbawm, E. J.),楊德睿譯,《原始的叛亂 十九至二十世紀社會運動的古樸形式》,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1999。譯自:Primitive rebels studies in archaic forms of social movement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3rd ed.,19?
霍布斯邦 (Hobsbawm, E. J.),鄭明萱譯,《盜匪 從羅賓漢到水滸英雄》,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1998。
E.ホブズボウム(Eric Hobsbawm),T.レンジヤ-(Terence Ranger)編 前川啟治,□原景昭他譯,《創られた傳統》,東京:紀伊國屋,1992。譯自: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1983.
貝思飛(Phil Billingsley)著,徐有威等譯,卜文,潘慕平校,《民國時期的土匪》,1992初版。
Prasenjit Duara,Culture,Power,and the State Rural North China,1900-1942,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提利 (Tilly, Charles),《法國人民抗爭史:四個世紀/五個地區》,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1999。譯自:The contentious French four centuries of popular struggle,1986.
孔飛力著(Philip Kuhn)、謝亮生等譯,《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 1796-1864年的軍事化与社會結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0。譯自:Philip A. Kuhn, Rebellion and its enem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militariz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1796-1864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1980).
蕭邦奇 (Schoppa, R. Keith)著,周武彪譯,《血路:革命中國中的沈定一(玄廬)傳奇》,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譯自:Blood Road : the mystery of Shen Dingyi in revolutionary China..
殖民研究相關--
陳豔紅,《後藤新平在台殖民政策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日研所,1987。
北岡伸一,《後藤新平 : 外交と□イジヨソ》,東京:中央公論社,1988。
山下晉司、山本真鳥編,《植民地主義と文化 人類學パ-スペクティヴ》,東京都:新曜社,1997。
マ-ク.ピ-ティ-著(Peattie, Mark R., 1930- )、淺野豐美譯,《植民地 帝國50年の興亡》,東京:讀賣新聞社,1996。
大江志乃夫編,《近代日本と植民地》1-8卷,東京:岩波,1992-1993。
其他:
Pierre Bourdieu、Ioic Wacquant,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1992.中譯本:李猛、李康譯,《實踐與反思》,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Peter Burke, 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 England: Polity Press.中譯本:彼得‧伯克著,姚朋等譯,〈事實和虛構〉,《歷史學與歷史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化霸權》
《獄中札記》
Eric Hobsbawm,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programme, myth, reality, 2nd ed,1990.中譯本: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1997。
Benedict Anderson,Imagined Community:,London:Verso,1991(2nd ed.).中譯本: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台北:時報,1999。
Ernest Gellner, Nationalism,1997.中譯本:李金梅譯,《民族主義》,台北:聯經,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