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8 00: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家仁
論文名稱:《西遊記》與三種續書之比較研究
指導教授:皮述民皮述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77
中文關鍵詞:《西遊記》《續西遊記》《西遊補》《後西遊記》神魔小說續書禪宗道教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9
  • 點閱點閱:8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中國古典小說史上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那就是有許多小說都會有續書產生,不但是長篇卷回小說有續書,就連短篇小說也有續書,然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續書文學現象,正如劉廷璣所言,許多學者大都對其持負面的看法。不可諱言的,確實有些續書是狗尾續貂之著,但是有些續書卻並非如此,絕不可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似的來加以全面否定續書之價值及地位。其他的不說,單以國內大學的中國文學研究所中便出了一些以續書為題之論文,例如趙淑美的《水滸後傳研究》、閻紀宇的《蕩寇志研究》、林雅鈴的《《續金瓶梅》研究》、林依璇的《無才可補天──清代嘉慶年間《紅樓夢》續書藝術研究》,而在大陸方面有李忠昌的《古代小說續書漫話》、趙建忠的《紅樓夢續書研究》。名列「四大奇書」的《西遊記》同樣也有一些續書問世,以往對於《西遊記》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本身之探討,相形之下,續書方面即明顯感到有些貧乏,不過對於《西遊補》與《後西遊記》的論述倒頗能有些成績,像是傅世怡的《西遊補初探》和吳達芸之《後西遊記研究》,至於在其他續書方面,只有《續西遊記》及《天女散花》尚有點論述,另外還有陳惠琴的〈善取善創 別開生面──《西遊記》續書略論〉、石麟的〈略論《西遊記》續書三種──《續西遊記》《西遊補》《後西遊記》考略〉、郭明志的〈論“西遊記”續書〉和林景隆的《西遊記續書審美敘事藝術研究》等著作。以上這些論著對於《西遊記》續書的探索,已能獲得一些不錯的成果,不過仍有其開拓的空間存在。由於筆者對於《西遊記》特別喜愛嗜讀,故對其續書亦頗為關心,因此筆者便決定選《西遊記》的續書作為碩士論文的研究對象,以期能補足對《西遊記》和其續書之研究上的闕失。
筆者根據一些中國小說的書目及專書,將《西遊記》的續書整理如下:明代有無名氏《續西遊記》一百回、董說《西遊補》十六回,清代有無名氏《後西遊記》四十回、無名氏《天女散花》十二回、「天悔生著」《新西遊》、「[我佛山人(吳趼人)]」〈滑稽小說無理取鬧之西遊記〉(一回)〈涸轍魚哀求援救 通臂猿大顯神通〉(書實未完)、「鐵沙奚冕周起發,青浦陸士諤編述」《也是西遊記》二卷二十回、「冷血(陳冷)著」《新西遊記》五回(書當未完)、「煮夢(李才)著」《新西遊記》六卷三十回,另外民初有冥飛〈西遊記佚聞〉回目〈孫行者月夜偷寶貝 豬八戒半路劫降王〉。在這些續書中以《續西遊記》、《西遊補》、《後西遊記》、《天女散花》最為有名,亦較其他續書有意思,然筆者卻始終未尋獲《天女散花》,故便以《續西遊記》、《西遊補》、《後西遊記》為本論文所探討的對象,將論文題目定為《《西遊記》與三種續書之比較研究》,把三部續書與《西遊記》作一比較研究,來探索三部續書的內涵價值所在。
經過筆者從神魔世界、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四個方面來論述《西遊記》的續書《續西遊記》、《西遊補》、《後西遊記》後,發現三部續書之作者在閱讀原書後,依其「理念先行」的寫作方式來藉西遊以證其道,而各展其機杼,另闢蹊徑的續寫其作品,且三部續書同與《西遊記》般是在「心」上面下功夫,又它們皆以佛教思想來詮釋原書的內容,尤其是禪宗理念更是其用力的憑藉,因此《西遊記》續書可稱為心理寓言小說或哲理小說續書,這便能使西遊故事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由於《西遊記》續書是屬於哲理寓言小說,其在藝術技巧上能各展幻想曲折之變化,實算是已具相當水準的作品,這都可見出續書作者是非常的用心努力在經營其作品。各書的主題思想亦頗為深刻明晰,常可發人深省,令人警惕。就因為續書作者的寫作動機過於嚴肅說教,而影響了讀者閱讀的興趣意願,雖書中尚充滿了些嬉笑諷刺的成分,然因其哲理意味稍嫌濃密,故實大幅限制了讀者面的廣度,以致使續書遭到冷落不受重視的命運,像《後西遊記》還算不錯,這從其版本的情況可得知一二,至於《續西遊記》、《西遊補》可就差多了。
經由以上筆者對《西遊記》與其續書《續西遊記》、《西遊補》、《後西遊記》的比較探討,透過諸方面的審視分析,都可發現三部續書實是別開生面、獨樹一幟,能讓人另眼相看的小說作品,不可諱言的,在閱讀續書時必然會將其與原書作一比較,然《西遊記》續書如此別出心裁的展現出和原書異樣之魅力來,確實使我們不容忽視其存在之價值,從而發掘出其那雖有承襲又能創新的特色,就此而論,《西遊記》續書的表現已相當難能可貴,可值得人們來欣賞閱讀它們,這便是本論文研究之目的所在。

論文寫作提要
第一章 緒 論……………………………………………………………一
第一節 研究之動機與目的………………………………………………一
第二節 論述之範圍和方法………………………………………………三
第二章 《西遊記》續書概說………………………………………………五
第一節 古典小說續書之名義及類型……………………………………六
一、續書名義……………………………………………………………六
(一)狹義的續書………………………………………………………六
(二)廣義的續書………………………………………………………七
二、續書類型…………………………………………………………十二
(一)順續型與逆續型………………………………………………十三
(二)截續型和插續型………………………………………………十五
(三)反續型及藉續型………………………………………………十六
(四)倣續型跟改續型………………………………………………十七
第二節 《西遊記》續書的作者和版本………………………………十九
一、《續西遊記》……………………………………………………十九
(一)作者……………………………………………………………二一
(二)版本……………………………………………………………二七
二、《西遊補》………………………………………………………二八
(一)作者……………………………………………………………二九
(二)版本……………………………………………………………三十
三、《後西遊記》……………………………………………………三四
(一)作者……………………………………………………………三六
(二)版本……………………………………………………………四一
第三節 西遊故事發展與續書的類型比較……………………………四八
一、西遊故事的歷史淵源並演變情形述說…………………………四八
(一)唐代時期………………………………………………………四八
(二)宋元時期………………………………………………………四九
(三)明清時期………………………………………………………五三
二、《西遊記》續書的類型跟原書之關係…………………………六四
(一)《續西遊記》…………………………………………………六四
(二)《西遊補》……………………………………………………六六
(三)《後西遊記》…………………………………………………六七
第三章 由神魔世界看《西遊記》及其續書……………………………六九
第一節 三界神佛譜系之結構…………………………………………七一
一、天界結構…………………………………………………………七二
二、人間結構…………………………………………………………八0
三、地府結構…………………………………………………………九一
第二節 山川妖魔百態之情狀…………………………………………九五
一、妖魔總覽…………………………………………………………九五
二、妖魔概述………………………………………………………一二七
第三節 神通法寶異能之展現………………………………………一三三
一、神通法術………………………………………………………一三三
二、兵器法寶………………………………………………………一四六
第四章 故事結構和情節描述…………………………………………一四七
第一節 敘事結構之特色……………………………………………一四七
一、《西遊記》、《續西遊記》與《後西遊記》之敘事結構…一四八
二、《西遊補》中「三界」、「六夢」之奇幻時空敘事結構…一五四
第二節 遊歷磨難之恢宏……………………………………………一五八
一、冒險故事的基本模式──遭劫逢厄之三個階段程序………一五八
(一)遇難原由……………………………………………………一五九
(二)涉難經過……………………………………………………一六二
(三)解難方式……………………………………………………一六二
二、《續西遊記》及《西遊補》所「續補」出來的問題………一六三
(一)《續西遊記》………………………………………………一六三
(二)《西遊補》…………………………………………………一七五
(三)綜合論述……………………………………………………一七八
第三節 情節設置之關聯……………………………………………一七九
一、承襲自《西遊記》人物之故事情節…………………………一七九
(一)《續西遊記》………………………………………………一七九
(二)《後西遊記》………………………………………………一八二
二、受《西遊記》故事情節影響之內容…………………………一八五
(一)除六賊………………………………………………………一八五
(二)試禪心………………………………………………………一八九
第五章 人物形象刻畫之技巧…………………………………………一九三
第一節 取經和求解人物之傳承與創新……………………………一九三
一、取經五聖………………………………………………………一九三
(一)孫悟空………………………………………………………一九四
(二)唐三藏………………………………………………………一九八
(三)豬悟能………………………………………………………二00
(四)沙悟淨………………………………………………………二0二
(五)龍馬…………………………………………………………二0三
二、求解四眾………………………………………………………二0四
(一)孫履真………………………………………………………二0五
(二)唐半偈………………………………………………………二0五
(三)豬守拙………………………………………………………二0六
(四)沙致和………………………………………………………二0七
三、師徒關係………………………………………………………二0八
第二節 取經西往及東返之「指導者」……………………………二一一
一、觀世音菩薩……………………………………………………二一一
二、大比丘到彼僧、優婆塞靈虛子………………………………二一二
第三節 人物造型的象徵和寓意之設計……………………………二一五
一、《續西遊記》…………………………………………………二一五
二、《西遊補》……………………………………………………二二0
三、《後西遊記》…………………………………………………二二五
第六章 主題思想內涵之特色…………………………………………二二九
第一節 佛教理念……………………………………………………二二九
一、《西遊記》……………………………………………………二三一
二、《續西遊記》…………………………………………………二三二
三、《西遊補》……………………………………………………二四0
四、《後西遊記》…………………………………………………二四四
五、對三教之態度…………………………………………………二五九
第二節 諷刺哲理……………………………………………………二六二
一、諷刺寓言………………………………………………………二六二
二、哲理運用得失…………………………………………………二六五
第七章 結  論………………………………………………………二六七
第一節 使西遊故事呈現出多樣化發展……………………………二六八
第二節 《西遊記》續書的貢獻與評價……………………………二七0
參考書目…………………………………………………………………二七三
參考書目將分成《西遊記》及其續書和其他兩個部分,在羅列資料時除原始資料外,餘者皆是以撰者姓名筆劃少多為序。
壹、《西遊記》與其續書
一、原始資料
﹝明﹞陽至和編 《唐三藏出身全傳》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 《古本小說集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未附版權頁
﹝明﹞朱鼎臣編輯 《唐三藏西遊釋厄傳》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 《古本小說集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未附版權頁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共四冊)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 《古本小說集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未附版權頁
吳承恩原著,徐少知校,周中明、朱彤注 《西遊記校注》(全三冊) 臺北里仁書局 ,民國八十五年二月廿八日初版
黃永年、黃壽成點校 《西遊記》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八年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明﹞季跪撰,鍾夫、世平標點 《續西遊記》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明‧董說撰 《西遊補》 臺北世界書局 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三版
[明]董說(靜嘯齋主人)著 《西遊補》 [明]撰者不詳 《續西遊記》 北京華夏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北京第一版,一九九七年九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天花才子點評 《後西遊記》 長沙岳麓書社 二000年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明)無名氏著,楊之鋒校釋 《後西遊記》 太原書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十月第一版山西第一次印刷
《後西遊記》(全三冊) 臺北天一出版社 民國六十四年六月影印初版
二、研究專書
余國藩著,李奭學編譯 《余國藩西遊記論集》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八年十月初版
吳聖昔 《西遊新解》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一九八九年
吳達芸 《後西遊記研究》 臺北華正書局 民國八十年七月初版
陸欽選編 《名家解讀《西遊記》》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馮雅靜 《漫話西遊記》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二000年八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張靜二 《西遊記人物研究》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初版
張錦池 《西遊記考論》 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傅世怡 《西遊補初探》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五年二月初版
寧稼雨、馮雅靜 《《西遊記》趣談與索解》 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十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鄭明娳 《西遊記探源》(上、下冊) 臺北文開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一年九月初版
劉勇強 《西遊記論要》 臺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年三月初版
劉蔭柏 《西遊記發微》 臺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初版
蘇 興 《西遊記及明清小說研究》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第一版,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第一次印刷
三、博碩士論文
吳璧雍 《西遊記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六十九年六月
周芬伶 《西遊記與鏡花緣之比較研究:兩本神怪小說的心理分析》 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六十九年五月
林景隆 《西遊記續書審美敘事藝術研究》 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徐貞姬 《西遊記八十一難研究》 臺北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六十九年五月
四、期刊論文、單篇論文
王民求 〈《後西遊記》的社會意義〉 春風文藝出版社編輯 《明清小說論叢(一)》(第一輯) 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五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王輝斌 〈《西遊記》祖本新探〉 銀川《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五卷一九九三年第四期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皮師述民 〈從詩的工拙異同,論「唐三藏西遊釋厄傳」與「西遊記」的成書先後〉 潘重規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 《潘重規教授七秩誕辰論文集》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民國六十六年三月二日出版
石 麟 〈略論《西遊記》續書三種──《續西遊記》《西遊補》《後西遊記》考略〉 南京《明清小說研究》 一九九0年第二期 一九九0年四月三十日
吳聖昔 〈「大略堂《釋厄傳》古本」之謎試解〉 南京《明清小說研究》一九九二年第三、四期合刊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
吳聖昔 〈《西遊記》西海龍王大名之失(外一題)〉 南京《明清小說研究》一九九七年第四期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日
吳聖昔 〈《西遊記》烏雞國故事「增插」說辨證〉 南京《明清小說研究》一九九九年第二期
吳達芸 〈天地不全──西遊記主題試探〉 臺北《中外文學》第十卷第十一期 民國七十一年四月一日
杜德橋 〈西遊記祖本考的再商榷〉 香港《新亞學報》第六卷第二期 一九六四年八月一日
G.Dudbridge著,蘇正隆譯 〈百回本西遊記及其早期版本〉 王秋桂編 《中國文學論著譯叢》上冊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三月初版
林保淳 〈後西遊記略論〉 臺北《中外文學》第十四卷第五期 民國七十四年十月一日
柳存仁 〈西遊記簡本陽、朱二本之先後及簡繁本之先後〉 臺北《漢學研究》第六卷第一期第二冊 民國七十七年六月
侯 會 〈從「烏雞國」的增插看《西遊記》早期刊本的演變〉 南京《文學遺產》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侯 會 〈烏雞國:《西遊記》中的「王子復仇記」〉 高雄市《中山人文學報》第八期 民國八十八年二月
胡 適 〈跋銷釋真空寶卷〉、〈跋四遊記本的西遊記傳〉、「附銷釋真空寶卷」 北平《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五卷第三號 民國二十年五、六月
高桂惠 〈《西遊補》文化形態的考察〉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 《古典文學第十五集》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二000年九月初版
夏濟安著,郭繼生譯 〈西遊補:一本探討夢境的小說〉 幼獅月刊編輯委員會主編,夏志清等著 《中國古典小說論集第二輯》 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初版,民國七十七年七月五版
郭明志 〈論“西遊記”續書〉 哈爾濱《學習與探索》一九九七年第二期 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五日
陳美林 〈《後西遊記》的思想、藝術及其他〉 《文學評論》一九八五年第五期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
陳惠琴 〈善取善創 別開生面──《西遊記》續書略論〉 南京《明清小說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三期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十日
陳 新 〈再論《西遊記》的版本源流〉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 《明清小說研究》第三輯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一九八六年四月第一版 一九八六年四月江蘇第一次印刷
張南泉 〈《後西遊記》的思想與藝術〉 春風文藝出版社編輯 《明清小說論叢(一)》(第一輯) 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五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張靜二 〈《西遊記》質疑〉 臺北《中外文學》第二十一卷第十二期 民國八十二年五月一日
楊昌年 〈《西遊記》的時代背景與意識指向〉 臺北《歷史月刊》第一0三期 民國八十五年八月五日
謝明勳 〈百回本《西遊記》的「敘事矛盾」之(一)──兩張「取經文牒」〉 臺中縣《靜宜人文學報》第八期 民國八十五年七月
謝明勳 〈百回本《西遊記》的「敘事矛盾」之(二)──「芭蕉扇」到底有幾把?〉 臺中縣《靜宜人文學報》第九期 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謝明勳 〈百回本《西遊記》之「敘事矛盾」──孫悟空到底贏了誰的「瞌睡蟲」〉 花蓮《東華人文學報》第二期 民國八十九年七月
羅元信 〈西遊記補出來的問題〉 臺中《明道文藝》第二四八期 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
羅錦堂 〈西遊記平話的發現〉 臺北《文藝復興月刊》第一卷第三期 民國五十九年三月十六日
貳、其他書目
一、原始資料
清‧萊陽初頤園先生鑒定,保山袁文典纂輯,胞弟文揆同纂,受業諸子仝校 《明滇南詩略》十卷 五冊 清嘉慶己未(四)年(一七九九)肄雅堂刊本
隋樹森編 《元曲選外編》(全三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五九年九月第一版,一九八0年三月北京第三次印刷
《老乞大諺解‧朴通事諺解》 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民國六十七年六月初版
曹占鰲、曹占標珍藏,山西省上黨戲劇院供稿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四十曲宮調》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編 《中華戲曲(三)》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四月第一版,一九八七年四月太原第一次印刷
寒聲、栗守田、原雙喜、常之坦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四十曲宮調》注釋〉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編 《中華戲曲(三)》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四月第一版,一九八七年四月太原第一次印刷
劉廷璣 《在園雜志》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纂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一一五冊 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一刷
楊曾文校寫 《敦煌新本六祖壇經》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十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二、研究專書
王增斌、田同旭 《中國古代小說通論綜解》(上、下冊)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一九九九年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那宗訓 《京本通俗小說新論及其他》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年二月初版
柳存仁 《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北京第一版,一九八三年一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茍 波 《道教與神魔小說》 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九九年九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胡益民、李漢秋 《清代小說》(修訂版)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十月第二版第一次印刷
齊裕焜主編,吳小如審訂 《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 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九月第二版第二次印刷
齊裕焜 《明代小說史》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六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魯 迅 《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 臺北里仁書局 民國八十一年九月初版第一刷
孫楷第 《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重印本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五八年五月北京第一版,一九八一年十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孫楷第 《中國通俗小說書目》重訂本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北京新一版第一次印刷
張 俊 《清代小說史》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六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賈文昭、徐召勛 《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 臺北里仁書局 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初版,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卅日
楊昌年 《古典小說名著析評》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初版一刷,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初版二刷
楊 義 《中國敘事學》 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 一九九八年六月初版
趙建忠 《紅樓夢續書研究》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九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劉逸生 《神魔國探奇》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一九八九(民國七十八)年六月一日臺灣初版
羅敬之師編著 《蒲松齡及其聊齋志異》 臺北國立編譯館 民國七十五年二月印行
三、博碩士論文
朱秋鳳 《封神演義神仙譜系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林青蓉 《傳統小說中鏡與影之研究》 臺中市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年五月
陳純禎 《中國傳統四大小說之「指導者」研究》 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九年六月
葉有林 《明代神魔小說中的法術研究》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趙淑美 《水滸後傳研究》 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四、期刊論文、單篇論文
王令樾 〈小品駢文例釋〉 收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 《古典文學》第五集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初版
王 若 〈淺談明清小說的「續書」問題〉 瀋陽《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九0年第五期(總第七十三期) 一九九0年九月二十日
林 辰 〈論續書〉 收於氏著 《明末清初小說述錄》 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三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洪修平 〈論漢地佛教的方術靈神化、儒學化與老莊玄學化──從思想理論的層面看佛教的中國化〉 臺北《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二期 民國八十八年七月
高桂惠 〈情慾變色──試論丁耀亢《續金瓶梅》的德色問題〉 臺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創刊號(第一期)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十五日
張 錯 〈魚身夢幻〉 臺北《中外文學》第二十三卷第九期(總第二七三期) 民國八十四年二月
黃 霖 〈《金瓶梅》作者屠隆考〉 上海《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八三年第三期 一九八三年五月十日
黃潤華 〈滿文翻譯小說述略〉 收於北京圖書館《文獻》叢刊編輯部編 《文獻》第十六輯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六月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劉興漢 〈試論中國小說史上的續書問題〉 長春《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一九八七年第三期﹙總第一0七期﹚ 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