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11 01: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以儒
研究生(外文):Chen,I-Ju
論文名稱:網際網路上隱私權保護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Internet Privacy Protection
指導教授:李復甸李復甸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ee, Fu-Di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8
中文關鍵詞:網際網路隱私權資訊隱私權個人資料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電子商務
外文關鍵詞:InternetPrivacyData PrivacyPrivacy ProtectionPersonal InformationCyberspaceOPT-OU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0
  • 點閱點閱:20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2
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儼然已經成為世界潮流趨勢,如何掌握網際網路發展下的各種概念,亦為嶄新的課題。而對於隱私權的保護,是否會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而有所不同面像的改變,亦為所亟須討論的課題之一。而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上網的人口逐漸眾多,也因而產生許多個人隱私因為利用網際網路而受到侵害的問題,此等問題當如何解決以及如何保障個人基本權利,遂為本文所要研究之重點。
網際網路具有無國界的特性,對於象徵國家主權的法律,是否能夠妥善規範網際網路的行為,不無疑問。而同樣的,在網際網路隱私權受到侵害的情形,是否要堅持法律為解決問題的途徑,亦有探討之必要。若非屬之,則是否尚有其他足茲保護的方式,亦為本文探討之重點。
我國對於個人資料的隱私問題,早已於民國85年(西元1996年)制定「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但施行多年,似乎仍未見成效。而在網際網路隱私權保護的新課題上,該法應如何隨著時代而改變,也成為主要的問題之一,是否該法有必要作適度的修正?本文將參考外國立法例以及國際上相關的協定,來探討「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應如何因應,以及提出該法修正之建議,以供有關政府機關參考。
The Internet Prosonal Data Privacy Protection and Persons Communications Privacy Proetec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研究範圍
第二章 網際網路的概念
第一節 網際網路的意義
第二節 網際網路的發展
第三節 網際網路的特性
第四節 網際網路的資源及其應用
第五節 我國網際網路發展的情形
第三章 固有意義下的隱私權
第一節 隱私權的定義
第二節 隱私權的相關理論
第三節 隱私權的保護類型
第四節 保護隱私權的理由
第五節 隱私權的界限
第六節 我國對於隱私權的保護現狀
第四章 資訊隱私權的概念
第一節 資訊隱私權的定義
第二節 資訊隱私權受保護的方式
第三節 資訊隱私權的內涵
第四節 網際網路上資訊隱私權侵害的態樣
第五章 網際網路通訊內容隱私權之保護
第一節 網路監聽之相關規定
第二節 電子郵件監看之相關規定
第六章 網際網路個人資料隱私權之保護
第一節 網際網路個人資料隱私權保護之可行方式
第二節 網際網路個人資料隱私權保護之國際趨勢
第七章 我國關於資訊隱私權之保護制度
第一節 我國對於通訊內容隱私權保護之相關規定
第二節 我國對於個人資料隱私權保護之相關規定
第八章 結論
壹、 中文參考資料
一、 中文書籍(依照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1.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基本理論 一般侵權行為,民國87年9月。
2. 何金鐘編譯,歐洲聯盟網路資料暨隱私保護綱領(草案),金融與徵信叢書32,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民國87年5月。
3. 何金鐘編譯,歐盟資料保護綱領,金融與徵信叢書24,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民國86年6月。
4. 李復甸,網際網路行為準據法之研究,收錄於『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劉鐵錚教授六致華誕祝壽論文集』,學林文化事業,民國87年。
5. 周悅儀,美國保護隱私權法制之研究,法務部法律事務司八十二年度研究發展報告,法務部印,民國82年12月。
6. 林峰正,EDI法律導讀,群彥出版公司,民國83年4月。
7. 翁岳生主持,資訊立法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民國74年11月。
8. 張台先、陳玥菁譯,Thomas J. Smedinghoff著,網路法律(ONLINE LAW),儒林出版社,民國87年2月。
9. 張瑞星,Internet法律問題上線,永然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6年5月。
10. 陳月霞譯,Branscomb Anne Wells著,出賣資訊(Who Owns Information),時報文化,民國85年。
11. 陳家駿,網路 vs 法律,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民國88年2月。
12. 曾慶中,電腦網路概論,長諾資訊圖書公司,民國85年6月。
13. 楊惠欽,電腦資訊與隱私權之保護,收錄於『司法官訓練所第二十三期學員論文集』,法務部司法訓練所編印,民國86年11月。
14. 劉江彬,資訊法論,台大法學叢書,民國75年。
15. 蕭美惠譯,Brin David著,透明社會--個人隱私vs.資訊自由(The Transparent Society:Will Technology Force Us to Choose between Privacy and Freedom? ),先覺出版社,民國88年。
16. 謝銘洋主持,我國網路應用整體規範法律立法可行性研究,財團法人資訊策進會委託學術機構研究計劃,民國87年6月。
17. 鍾明通,網際網路法律入門,月旦出版公司,民國88年2月。
18. 羅明通,電腦法(上)、(下),群彥出版公司,民國83年。
二、 學位論文(依照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1. 何宇明,網際網路法律問題特質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2. 吳盈容,電腦隱私權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民國81年6月。
3. 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1月。
4. 林煒程,網際網路猥褻犯罪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5. 林慧蓉,論網際網路資訊安全與隱私之保護:以營業秘密之保護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6. 洪榮彬,資訊時代之資料處理與資料保護-以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7. 許正忠,從公法學觀點討討有關美國「知之權利」與隱私權之保護,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3年6月。
8. 陳宏達,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7月。
9. 黃莉雲,資料跨國流通法律問題之研究-相關理論及規範,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3月。
10. 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7月。
11. 熊愛卿,網際網路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12. 劉國華,美國侵權行為法上隱私權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6月。
13. 蔡淑美,網路廣告與消費者保護民事法律問題之研究,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14. 盧文祥,濫用電腦資訊所生法律問題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3年6月。
三、 中文期刊論文(依照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1. 丁惠民,電子化時代的管理新議題:網路安全與隱私權保護,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民國89年5月。
2. 方修忠,我國通訊保障法制之進步與缺憾,通訊雜誌,民國89年8月。
3. 王吟文,網際網路應用涉及相關契約法律問題初探,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5年12月。
4. 王郁琦,「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與個人資料的商業利用,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5年3月。
5. 王郁琦,NII VS.個人資料保護,法律與你,民國85年11月。
6. 王郁琦,NII與個人資料保護,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5年1月。
7. 王郁琦,垃圾郵件當心觸法--個人資料商業利用須知,法律與你,民國85年11月。
8. 王郁琦,美國「電腦比對資料法」之介紹,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4年10月。
9. 王郁琦,網路上的隱私權問題,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5年10月。
10. 古清華,個人資料保護法草案座談會,資訊法務透析 民國81年10月。
11. 古清華,個人資料保護相關議題探討,資訊法務透析 民國82年6月。
12. 古清華,新法律、新衝擊--「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智慧財產權管理,民國84年10月。
13. 朱柏松,資訊社會與隱私權的保護,中國論壇,民國73年7月。
14. 朱柏松,隱私權概念之演變及其損害防止立法之動向,法學叢刊,民國78年4月。
15.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國民卡專案相關應用之法源基礎與法律爭議說明,月旦法學雜誌,民國87年12月。
16. 余依婷、鄭慧文、法治斌,從ACLU v. Reno(Ⅱ)看美國如何管制網路色情言論,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8年10月。
17. 吳小琳,我國NII建設應注意的法律問題,研考雙月刊,民國85年6月。
18. 李永然,內幕消息無所禁忌﹖--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洩密罪間的拉鋸戰,法律與你,民國87年3月。
19. 李科逸,網際網路之隱私保護,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8年3月。
20. 李科逸,網際網路時代個人隱私保衛戰,資訊與電腦,民國88年3月。
21. 李科逸,網際網路時代個人隱私應如何保障?,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專文論述,http://stlc.iii.org.tw/articles/Netlaw/9902colins.htm。
22. 谷玲玲,隱私權概念初探,民國意研究季刊,民國87年7月。
23. 林志峰,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對EDI影響,EDI簡訊,民國84年12月。
24. 林建中,隱私權概念初探--從美國法之觀點切入,憲政時代,民國86年7月。
25. 林朝誠,論新聞誹謗與隱私權 (上)、 (下),法務通訊,民國86年5月29日。
26. 林雯郁譯,請注意--線上隱私原則,網路資訊,民國88年3月。
27. 林雲虎,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探討,第六期資訊法律研究會,民國88年4月。
28. 林錫堯譯,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法學叢刊 民國80年10月。
29. 林競蕪,電話監聽.祕密錄音與日記--論刑事法中隱私權之侵害與保障,當代,民國87年1月。
30. 邵宇奇,美國隱私權(P3P)技術規格與專利,智慧財產權,民國89年9月。
31. 姜志俊,從消費者保護立場論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中華法學,民國86年4月。
32. 柯少齋譯,美國資訊自由及隱私權法案,新聞學研究,民國81年9月。
33. 洪榮彬,個人資料保護概論 (上)、(下),高雄律師會訊,民國85年01月、民國85年2月。
34. 洪榮彬,資訊時代之資料處理與資料保護--以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為中心,月旦法學,民國84年9月。
35. 張立宇,論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救濟,中山社會科學,民國80年9月。
36. 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中當事人權利之探討,華岡法粹,民國88年12月。
37. 陳仲嶙,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與民國、刑法的縱橫交錯,全國律師,民國89年12月。
38. 陳秀峰,日本之個人資訊保護法制-兼論歐美之資訊保護法,憲政時代,民國80年7月。
39. 陳怡玲,新一代的個人資料保護守則,網路資訊,民國89年3月。
40. 陳美華,婦女墮胎權--論露對威德案(Roe V. Wade),東吳政治學報,民國85年1月。
41. 陳家駿,個人資料在電腦網路上流竄易遭濫用防範未然應及早訂定管理規範,電工資訊雜誌,民國85年12月。
42. 陳家駿,從資訊高速公路--談資訊安全保障及隱私權維護,電工資訊雜誌,民國84年8月。
43. 陳家駿,淺述電腦網路上隱私權之法律保護,月旦法學,民國86年4月。
44. 陳家駿,網路傳播媒體適用現行法律規範之探討,萬國法律,民國86年4月。
45. 陳家駿,網際網路所引發之相關法律問題,社會文化學報,民國86年5月。
46. 陳超雄,歐洲「資訊保護與隱私權法」立法之研究(上)、(中)、(下之一)、(下之二),法務通訊,第1405期,民國78年2月2日至78年3月2日。
47. 傅雅秀,資訊隱私權,書府,民國81年6月。
48. 萍兒,美國數宗網際隱私權爭議,資訊與電腦,民國89年12月。
49. 須文蔚,新聞採訪與隱私權,報學,民國83年8月。
50. 馮震宇、錢世傑,論網路電子商務發展與隱私權之保護,萬國法律104期,民國88年4月。
51. 黃三榮,個人資料之保護-兼評我國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7年1月。
52. 黃三榮,論網際網路上個人資料及其保護-以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而論,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5年9月。
53. 黃益豐,醫院如何因應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醫療資訊電腦化,民國85年12月。
54. 黃益豐,嚴守個人資料庫--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與個人關係,法律與你,民國85年11月。
55. 楊素芬,誹謗案例舉證、隱私權案例,報學,民國83年8月。
56. 楊素芬,誹謗與隱私權,報學,民國83年8月。
57. 葉芳如,保護兒童安全上網之國際趨勢-以美、澳為例,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8年12月。
58. 葉芳如,從美國兒童網路隱私保護規則看如何保護兒童網路隱私安全,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專文論述,http://stlc.iii.org.tw/articles/Netlaw/9909elsa.htm。
59. 葉茂林,狗仔隊噬人事件又一椿﹖--談美國如何保護隱私權之規定及案例,法律與你,民國87年3月。
60. 葉賽鶯,「資訊隱私權」之保護--「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試析 (上)、(下),衛生報導,民國85年6月-7月。
61. 董浩雲,網路資訊快取與著作權侵害,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7年10月。
62. 詹文凱,公眾人物--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界限,律師雜誌,民國87年2月。
63. 詹文凱,美國法上個人資訊隱私權的相關判決,律師雜誌,民國88年2月。
64. 詹鎮榮,無償性通訊監察設備設置義務之合憲性疑義,月旦法學,民國89年9月。
65. 廖緯民,論資訊時代的隱私權保護--以「資訊隱私權」為中心,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5年11月。
66. 熊愛卿,IC卡的神話與夢靨-從法的觀點審視國民卡計劃的重要爭議,月旦法學雜誌,民國87年12月。
67. 熊愛卿,IC卡應用的法律爭議與立法原則建議--由「國民國卡」之爭議論起,資訊安全通訊,民國87年12月。
68. 劉一賜,誰在踐踏網路隱私權,網路通訊雜誌,民國88年4月。
69. 劉一賜,關注自己的網路隱私權,網路通訊雜誌,民國88年5月。
70. 劉靜怡,「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淺析,臺灣本土法學雜誌,民國88年12月。
71. 劉靜怡,從Cookies以及類似資訊科技的使用淺論網際網路上的個人資訊隱私保護問題,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6年10月。
72. 劉靜怡,資訊社會的政府、個人與電子商務-從國民卡計劃的省思出發,月旦法學雜誌,民國87年12月。
73. 劉靜怡,電腦網路性質及其可能適用之管制模式概述,月旦法學雜誌,民國85年12月。
74. 劉靜怡,網路世界規範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從網路社會規範、法律到資訊科技,月旦法學雜誌,民國87年6月。
75. 劉靜怡,網路社會規範模式初探,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民國87年10月。
76. 劉麗雲,八大行業政府機關適法之道,法律與你,民國85年11月。
77. 樊國楨,從國民卡的推動來檢視電子化˙網路化政府之資訊安全,月旦法學雜誌,民國87年12月。
78. 蔡明誠,電視新聞採訪報導與隱私權問題,新聞評議,民國86年7月。
79. 蔡東賢,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導讀,法律與你,民國85年11月。
80. 蔡美智,從指尖流失的秘密--- 談員工電子郵件之監視與加密的法律問題,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專文論述,http://stlc.iii.org.tw/articles/Netlaw/8702F.htm。
81. 蔡碧玉,從「偷拍事件」談隱私權保護之刑事立法,法令月刊,民國87年4月。
82. 蕭立承,網路安全的危機與保障網路隱私權的策略,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民國89年5月。
83. 賴錦印,個人資料保護探討,資訊與教育,民國82年8月。
84. 戴豪君,資訊社會個人隱私保護神--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企業篇),光碟購買指南,民國86年8月。
85. 戴豪君,資訊社會個人隱私保護神--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個人權益篇),光碟購買指南,民國86年9月。
86. 戴豪君,電子商店處理客戶個人資料的法律須知,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專文論述,http://stlc.iii.org.tw/articles/Netlaw/9712t.htm。
87. 戴豪君、李科逸,電子商務發展與個人隱私保護之角力,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專文論述,http://stlc.iii.org.tw/articles/Netlaw/8802t.htm。
88. 羅建勛、何金鐘、蕭長瑞講、曾文卿編錄,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綜合座談,金融研訓,民國86年1月。
89. 蘇友辰,從「國際人權公約」及「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檢討對律師「監聽」及「監視」的禁制,全國律師,民國89年2月。
90. 蘇宏文,從個資法觀點談蒐集個人資料利用之問題--贈品無影,推銷上門,法律與你,民國87年8月。
91. 蘇宏文,謹防身家背景曝光過度--淺析「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上)、(下),法律與你,民國85年7月。
92. 鐘明通,立法規範不足與過度規範,通訊雜誌,民國87年2月。
四、 研討會文獻(依照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1. 王郁琦、張嘉豪,網際網路的隱私權規範,「第三屆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民國88年12月20、21日。
2. 李復甸,網際網路虛擬空間之民事管轄,「廿一世紀資訊網路法制國際研討會」,世新大學法學院、中華民國法官協會主辦,民國89年6月17日。
3. 李震山,論國家機關蒐集資訊之合法性,「監聽法VS.隱私權-全民公敵」主題一:個人隱私的恆久話題,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七),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理律法律事務所主辦,民國89年5月6日。
4. 張永明,資料庫公開與個人隱私保護,「監聽法VS.隱私權-全民公敵」主題一:個人隱私的恆久話題,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七),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理律法律事務所主辦,民國89年5月6日。
5. 掘部政男,資訊網路社會與隱私權,「廿一世紀資訊網路法制國際研討會」,世新大學法學院、中華民國法官協會主辦,民國89年6月17日。
6. 劉靜怡,當法律成為全民公敵?:數位時代隱私焦慮之分析,「監聽法VS.隱私權-全民公敵」主題二:E世代的隱私焦慮,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七),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理律法律事務所主辦,民國89年5月6日。
7. 劉靜怡,資訊科技與法律制度:以網際網路上的資訊隱私與言論自由爭議為例看台灣社會的可能因應之道,「第二屆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主辦,民國86年12月18日-20日。
8. 蔡明誠,E世代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監聽法VS.隱私權-全民公敵」主題二:E世代的隱私焦慮,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七),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理律法律事務所主辦,民國89年5月6日。
貳、 英文參考資料(依照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1. David Banisar and Simon Davies, GLOBAL TRENDS IN PRIVACY PROTECTION: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PRIVACY, DATA PROTECTION, AND SURVEILLANCE LAWS AND DEVELOPMENTS, The John Marhall Journal of Computer & Information Law, (1999).
2. Kalinda Basho, The Licensing of 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It a Solution to Internet Privacy? , California Law Review, (2000).
3. Mark E. Budnitz, PRIVACY PROTECTION FOR CONSUMER TRANSACTION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WHY SELF-REGULATION IS INADEQUATE, South Carolina Law Review, (1998).
4. Fred H. Cate,The Changing Face of Privacy Protec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Trustee of Indiana University Indiana Law Review, (1999).
5. Marie Clear, FALLING INTO THE GAP: THE EUROPEAN UNION''S DATA PROTECTION ACT AND ITS IMPACT ON U.S. LAW AND COMMERCE, The John Marshall Journal of Computer & Information Law, (2000).
6. L. Richard Fischer, PRIVACY AND ACCURACY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School of Law Banking Institute North Carolina Banking Institute, (1999).
7. Susan E. Gindin, Lost and Found in Cyberspace: Informational Privacy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San Diego Law Review, (1997).
8. Julia Alpert Gladstone, DOES THE EC COUNCIL DIRECTIVE NO. 95/46/EC MANDATE THE USE OF ANONYMOUS DIGITAL CURRENCY? , Fordham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1999).
9. Dorothy Glancy, SYMPOSIUM ON INTERNET PRIVACY: AT THE INTERSECTION OF VISIBLE AND INVISIBLE WORLDS: UNITED STATES PRIVACY LAW AND THE INTERNET, Santa Clara Computer and High Technology Law Journal, (2000).
10. Jerry Kang, Information Privacy in Cyberspace Transactions, Stanford Law Review, (1998).
11. P. Amy Monahan, Deconstructing Information Walls: the Impact of the European Data Directive on U.S. Businesses, Law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1998).
12. Patrick J. Murray, THE ADEQUACY STANDARD UNDER DIRECTIVE 95/46/EC: DOES U.S. DATA PROTECTION MEET THIS STANDARD? , Fordham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1998).
13. Joel R. Reidenberg, GOVERNING NETWORKS AND RULE-MAKING IN CYBERSPACE, Emory Law Journal, (1996).
14. Joel R. Reidenberg, Restoring Americans'' Privacy in Electronic Commerce,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1999).
15. Paul Rose, A MARKET RESPONSE TO THE EUROPEAN UNION DIRECTIVE ON PRIVACY, UCL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Foreign Affairs, (1999).
16. Jeff Sovern, OPTING IN, OPTING OUT, OR NO OPTIONS AT ALL: THE FIGHT FOR CONTROL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Washington Law Review, (1999).
17. Domingo R. Tan, Personal Priv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Comparison of Internet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Loyola of Los Angeles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Journal, (1999).
18. Barbara S. Wellbery, CYBERSPACE ANT THE LAW: THE SECOND PANEL: ON-LINE LIABILITY: PRIVACY PROTECTION ON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St. John''s Journal of Legal Commentary, (1996).
19. Saami Zain, REGULATION OF E-COMMERCE BY CONTRACT: IS IT FAIR TO CONSUMERS? , UWLA Law Review, (200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3. 洪榮彬,個人資料保護概論 (上)、(下),高雄律師會訊,民國85年01月、民國85年2月。
2. 31. 姜志俊,從消費者保護立場論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中華法學,民國86年4月。
3. 30. 邵宇奇,美國隱私權(P3P)技術規格與專利,智慧財產權,民國89年9月。
4. 29. 林競蕪,電話監聽.祕密錄音與日記--論刑事法中隱私權之侵害與保障,當代,民國87年1月。
5. 25. 林朝誠,論新聞誹謗與隱私權 (上)、 (下),法務通訊,民國86年5月29日。
6. 24. 林建中,隱私權概念初探--從美國法之觀點切入,憲政時代,民國86年7月。
7. 23. 林志峰,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對EDI影響,EDI簡訊,民國84年12月。
8. 19. 李科逸,網際網路之隱私保護,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8年3月。
9. 18. 李永然,內幕消息無所禁忌﹖--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洩密罪間的拉鋸戰,法律與你,民國87年3月。
10. 17. 吳小琳,我國NII建設應注意的法律問題,研考雙月刊,民國85年6月。
11. 16. 余依婷、鄭慧文、法治斌,從ACLU v. Reno(Ⅱ)看美國如何管制網路色情言論,資訊法務透析,民國88年10月。
12. 14. 朱柏松,隱私權概念之演變及其損害防止立法之動向,法學叢刊,民國78年4月。
13. 12. 古清華,新法律、新衝擊--「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智慧財產權管理,民國84年10月。
14. 11. 古清華,個人資料保護相關議題探討,資訊法務透析 民國82年6月。
15. 10. 古清華,個人資料保護法草案座談會,資訊法務透析 民國8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