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臺灣書籍
石之瑜,大陸問題研究,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朱新民,一九七八至一九九○年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
朱志宏,立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5年。
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及展望,臺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0年,其中第六章「法制」部份。
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治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4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法務部調查局編,中共法律彙編,臺北:法務部調查局,1992年。
高輝,社會主義再認識─中共「初階論」之研究,台北:永業出版社,1991年。
許光泰,中國法制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89年。
許介鱗譯,議會立法過程之比較研究,臺北:立法院立法叢書編印出版小組,1991年。
陳一諮,中國:十年改革與八九民運,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
張煥卿等,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曹俊漢,研究報告寫作手冊,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年。
曹沛霖等譯,比較政治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1年。
黃天中、潘錫堂主編,中國大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4年。
華力進,政治學,台北:經世出版社,1990年。
彭文賢,系統研究法的組織理論之分析,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
葉明德,大陸人民的政治參與:(一九七八∼一九九二),臺北:時英出版社,1994年。
楊日然等譯,法理學,臺北:司法週刊雜誌社印行,1984年。
鄒文海,政府與政治,台北:正中出版社,1961年。
廖天美譯,法律社會學,臺北:結構群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
鄭竹園,大陸政經巨變與中國前途,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2年。
劉得寬,法學通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81年。
薩孟武、劉慶瑞,各國憲法及其政府,台北:三民書局,1968年。
羅志淵,立法程序論,台北:正中出版社,1974年。
嚴家其,走向民主政治─嚴家其中國政治論文集,台北:時報出版社,1990年。
蘇嘉宏,派系模式與中共政治研究,臺北:永然出版社,1991年。
(二)大陸書籍
上海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編,社會科學爭鳴大系(一九四九─一九八九),政治學,法學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編著,中國憲法教程,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
中國法學會編,憲法論文選,法律出版社,1983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北京:中共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
代表法起草小組編,代表法釋義,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
田軍,中國憲法教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大事記,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論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權,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中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文獻資料匯編,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四十年,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人民代表大會文獻選編,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論叢,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馬克斯主義關於人民代表機關的論述,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聯絡局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視察資料匯編,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3年。
朱煜善編,社會主義中國的基本國情,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吳大英等著,中國社會主義立法問題,北京:群眾出版社,1984年。
吳大英等編,中國社會主義法律基本理論,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年。
吳大英、任允正、李林合著,比較立法制度,北京:群眾出版社,1992年。
李盛平等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
李永春、羅健編,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政治體制改革研究與資料叢書,北京:春秋出版社,1987年。
宋汝棼,參加立法工作瑣記(上)(下)冊,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4年。
周旺生,立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邵德門,中國政治制度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
胡繩編,中國共產黨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素杉主編,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
馬懷德,中國立法體制程式與監督,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
浦興祖,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郝一主編,人民代表大會工作辭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
馬守良,黨政關係的歷史考察和改革趨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張友漁主編,中國法學四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張光博,憲法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張式軍編,地方人大工作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張根大等著,立法學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
康紹邦、郭建平著,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陳光中主編,中國法律教室,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
許崇德編,中國憲法教程,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年。
曹沛霖、徐宗士編著,比較政府體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
彭真,論新時期的社會民主與法制建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
趙紫陽,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7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北京: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1991年。
編寫組編著,政府法制工作適用手冊,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1年。
劉政,人大制度講話,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
謝慶奎,當代中國政府,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6年。
魏定仁,憲法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4年。
聶高民,黨政分開理論探討,北京:春秋出版社,1987年。(三)論文
柯志堂,中共憲法上國務院之研究,私立文化大學中國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12月。張淳翔,中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改革之研究(一九七八∼一九九二),私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楊勝春,毛鄧時期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功能之比較研究,私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12月。劉文斌,八○年代後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與功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四)期刊論文
方雪純,「中共第七屆人大人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30卷10期。
石之瑜,「關於當代中共法制改革之理論爭議」,共黨問題研究,第19卷3期,1993年3月。石之瑜,「變遷中的中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黨問題研究,1995年6月。邢國強,「中共第七屆人大第一次會議的綜合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30卷10期。
李鴻禧,「戰後臺海兩岸推展法治之比較─兼談法學底研究」,中國論壇,第241期,1985年10月。姚登魁,「淺論地方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權」,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7年6月。
高輝,「論中共的民主集中制」,共黨問題研究,第13卷6期,共黨問題研究,1987年6月。高輝,「從中共選舉法的變遷探討其選舉制度」,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9期,1997年9月。徐向華,「試論立法的現代化」,法制建設,1988年6月。
笛矛,「今日的中國如何立法」,香港:中國法律季刊,第一期,1995年3月15日。
陳德昇,「七屆人大五次會議後的大陸經濟動向與問題」,中國大陸研究,1992年5月。張正德,「人大立法工作班子應專職化和專家化」,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1年4月。
許崇德,「三權分立與議行合一的比較研究」,法學評論,1987年5月。
蕭雲,「對中共「人代」近年票決行為之分析」,中共研究,第27卷5期,1993年5月。韓沐新,「改革時期立法工作面臨的矛盾與對策研究」,中國法學,1989年6月。
(五)報紙
臺灣:中國時報。
大陸:人民日報、法制日報、北京青年報、解放軍報。
二、英文部分
Almond, G. A. and Powell,G. B., Comparative Politics Today: A World View. Boston: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1988.
Blondel, J., Comparative Legislatures, N. J.: Prentice- Hall, 1973.
Boynton, G. R. and Chong Lim Kim., Legislative Syste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North Carolina: Duke University, 1975.
Burns, John P. “China’s Governance: Political Reform in a Turbulent Environment.” China Quarterly, no. 119 (September 1989).
Dicks, Anthony.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Reforms in the Balance.” China Quarterly, no. 119 (September 1989).
Ea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System, N.J.: Prentice-Hall, 1965.
Jiang, Ping., “Chinese Legal Reform: Achievement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 Journal of Chinese Law, vol. 9, no. 1 (Spring 1995).
Johnson, Chalmers ed., Change in Communist System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Lees, John D. and Shaw, Malcolm., Committees in Legislatur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Durham: Duke University, 1979.
Lieberthal, Kenneth, Governing China, New York: W. W. Norton, 1995.
Lubman, Stanley, “Introduction: The Future of Chinese Law,” China Quarterly, no. 141 (March 1995).
O''Brien, Kevin J., “Agents and Remonstrators: Role Accumulation by Chinese People’s Congress Deputies,” China Quarterly, no.138 (June 1994).
O''Brien, Kevin., "Is China''s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Conservative'' Legislature?" Asian Survey, Vol.XXX, No.8, (August 1990).
Tanner, Murray Scot., “Erosion of Communist Party Control Lawmaking in China,” China Quarterly, no. 138 (June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