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分:
丁 虹,1987。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 究所博士論文。
丁伯鈺,1999。員工參與管理、企業文化與勞資關係氣氛之關聯性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于筱萍,1991。“把問題交給專家”,管理雜誌,208期,頁42-43。
王方、范淑婷,2000。員工協助方案與新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發展月刊,157期,頁1-11。方隆彰
1991。“灌溉人力資源的園丁─簡介台灣幾家大企業的EAPs”,管理
雜誌,208期,頁36-38。
1991。企業內工業社會工作運作之研究,東吳大學社研所社工祖碩士論
文。
1995。“員工協助方案概論”,員工協助方案實務手冊,張老師文化印
製,頁11-25。
1996。“員工協助方案─如何在組織內推動與發展”,勞工行政,94
期,頁10-13。
1997。“員工協助方案概論”,勞資雙贏的策略-員工協助方案,張老
師文化印製,頁11-26。
古允文,1988。政府角色於社會福利發展過程中的演變與困境─理論觀點的探
究,台灣大學社研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1998。員工協助方案工作手冊。
1999。中華民國87年台灣地區事業單位推行勞工福利概況調查報告。
1999。美國與台灣跨國EAPs經驗交流─員工協助方案研討會(台北區)
研習手冊。
朱柔若,1998。社會變遷中的勞工問題,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李允傑,1992。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巨流圖書公司,台北。
李增祿,1995。社會工作概論(增訂二版),巨流圖書公司,台北。
林元山,2000。人力資源管理滿意度、領導型態對員工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證券商為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宏仲,1988。台灣北部地區製造業員工福利實施狀況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桂碧
1985。工廠組織管理與實施工廠社會工作之研究,東海社會所社工組碩
士論文。
2000。事業單位推行「員工協助方案」之績效評估,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專案計畫。
林萬億
1984。“勞工的需求與福利”,中國論壇,207期,頁40-42。
1991。“勞資雙方都受益─員工協助方案的實行模式”,管理雜誌,208
期,頁30-35。
吳明儒,1989。台灣勞工福利發展之理論分析─間論勞工福利在社會變遷中之角
色與功能,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鳳仙,1995。政府勞工法規對企業員工福利型態影響之研究─以美資企業為實
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覲鼎,1999。我國報社從業人員參與工會之研究-以某報系產業工會為例,
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友群,1987。“企業諮商的導入及其運用”,諮商與輔導,15期,頁23-26。救國團「張老師」策劃主編
1995。員工協助方案實務手冊,救國團總團部,台北。
1997。勞資雙贏的策略─員工協助方案,救國團總團部,台北。
許朝欽,2000。組織文化、領導行為與員工工作態度間之實證關係研究─某一商業銀行之個案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碩士論文。徐震、林萬億,1983。當代社會工作,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
張苙雲,1998。組織社會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第四版,台北。
陳思潔,2000。員工協助方案與員工問題之關聯性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紹平,1985。我國現階段工廠輔導工作與員工生活調適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淑如,1994。企業內員工諮商輔導制度與員工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中央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椒椒,1995。工作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黃英忠等,1995。“組織氣候、工作特性、人格特質、家庭因素、領導行為與組織承諾間關係之研究-以楠梓加工出口區員工為例”,人力資源學報,第五期。
黃靜婷,1993。勞資關係氣氛、勞工申訴處理與勞工工作意願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文皇,1998。員工協助方案對員工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影響─以製造業為
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志明,1999。員工協助方案與輪班員工適應性關係之探討,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文俊,1995。工作壓力、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民營公車駕駛員為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明湫,1997。外籍勞工適應管理之研究─以員工協助方案為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炳南,1996。“推動工業社會工作之重點與方向”,勞工行政,94期。廖秋芬譯,2000。員工協助方案:工業社會工作的新趨勢,亞太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廖述嘉,2000。大陸台商員工協助方案與派外適應性之探討,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謝鴻鈞,1996。工業社會工作實務─員工協助方案,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
北。
2000。“台灣地區勞工福利的探討-兼論企業福利”,勞資關係月刊,第18卷12期。
二、西文部分:
Banta,William F.1989.
Combating Substance Abuse in the Workplace,Lexington Books.
Berridge,John & Cary L. Cooper and Carolyn Highley .1997.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and Workplace Counselling,John Wiley & Sons Ltd.
Csiernik,Rick..1995.
“Wellness,Work and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ming”,Employee Assistance Quarterly,Vol.11(2).
Cunningham,Gloria.1994.
Effective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a Guide for EAPs Counselors and Managers, Sage Publications ,Inc.
Donohoe, Johnson &Stevens,1997.
“An Analysis of an Employee Assistance Supervisory Training Program.”.,Employee Assistance Quarterly,Vol.12(3).
Googins, Bradley and Bruce N.Davidson. 1993.
“The Organization as Client: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Social Work ,Vol.38,No.4,July.
Googins, Bradley and Joline Godfrey.1987.
Occupational Social Work ,Prentice-Hall ,Inc.
Gould, Gary M. and Michael Lane Smith.1988.
Social Work in the Workplace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Spring Publishing Company.
Hollmann, Robert W.1981.
“Beyond Contemporary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Personnel Administrator, September.
Iversen, Roberta Rehner.1998.
“Occupational Social Work for the 21th Century” , Social
Work , vol.43,no.6,November.
Jorgensen,Lou Ann B.1981.
“Social Services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 in Neil Gilbert and Harry Specht(eds),Handbook of the Social Services.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Masi, Dale A.1997.
“Evaluating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vol.7,no.3,July.
Ozawa, N. Martha 1980.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rvice in Industry :Why and How? ” ,Social Work ,November.
Rospenda,M. Kathleen,1995.
“Organizational Support Systems for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A Role for Industrial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ists.”, Employee Assistance Quarterly,Vol.11(2).
Schermerhorn,Hunt&Osborn,199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ixth ed.),John Wiley & Sons,Inc.
Shertzer, B. and Stone , S. C.
Fundamentals of Gnidance,Boston: Houshton Nifflin Co.
Wang,Fang
1994.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uthoritarian Clientelism in Taiwan” in
Democracy ,Clientelism and Civil Society, Edited by Luis Roniger and
Ayse Gunes-Ayata.Lynne Rinner Publishers.
1997.
Support for a New Welfare State in Taiwan: Social Change,
Political Dynamics and Public Opinion. Ph.D. Disserta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曾獲蔣經國基金會博士論文獎學金)
Wyers, L.Norman and Kaulukukui, Malina 1984.
“Social Services in the Workplace:Rhetoric vs. Reality,”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