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文崇一(民79)。臺灣居民的休閒生活。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王水文(民83)。台南市國中學生休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研所碩士論文。
王保進(民88)。視窗板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行政院青輔會(民76)。我國青年休閒活動及其輔導之研究。
行政院青輔會(民82)。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8)。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
李鐘元(民71)。休閒活動。生活素質研究中心論文集(2)。台北。明德基金會。
李茂興,余伯泉(民84)。社會心理學。臺北:揚智文化。
李振賢(民86)。多元方式入學的高中生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余 嬪(民85)。國中生之學業成就與遊憩參與類型。測驗與輔導,137期,2826-2829。
余 嬪(民87)。國中生之性別、學業成就、遊憩參與形態與自重感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19-147。
呂建政(民85)。倡導休閒教育與輔導健全青少年身心發展。測驗與輔導。137期,2818-2820。吳淑女(民83)。青少年學生聯課活動參與與學業成就和教育展望關係─中、美之比較。臺灣教育,24-29。吳淑女(民84)。高中學生聯課活動參與與其學業成就和教育展望關係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523,29-42。
林清山(民8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義男(民82)。國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及其學業成就的關係。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6期,157-212。林建地(民84)我國青少年休閒活動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新龍(民89)。參與休閒活動行為之探討。大專體育,第四十九期,109-115。涂淑芳譯(民85)。 休閒與人類行為。台北:桂冠。
高俊雄(民85)。青少年休閒的自我管理。測驗與輔導,137期,2823-2825。許義雄(民87)。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台北:師大書苑。
許建民(民88)。以休閒活動類型及形式規劃休閒活動之探討。大專體育,第四十二期,158-164。陸 光(民76 )。青少年休閒活的內涵─從社會變遷與身心發展談起。臺北市:行政院青輔會。
陳在頤(民71)。美國休閒活動發展史研究。體育學報,第四輯,19-36。陳在頤(民73)。職工體育及休閒活動概況研究。七十三年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專,223-238。
陳麗華(民80)。台北市大學女生休閒運動態度與參與狀況之研究。八十年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209-212。
陳鏡清、陳金樹(民82)。台北市公務人員動態休閒活動現況調查研究~以
台北市政府一級機關為例~。體育學報,第十五輯,61-84。
陳德海、黃順顯(民84)。南區專科學校學生休閒活動興趣程度與實際參與情況差異之研究。中華體育,第十卷,第二期,16-24。陳振貴(民85)。大學生的休閒活動與現代價值觀的確立。訓育研究,三十五卷,第一期,67-70。陳鴻雁(民89)。臺中市地區青少年參與休閒運動現況之研究。大專體育,第四十八期,75-81。陳藝文、謝智謀(民89)。休閒阻礙量表之建構。八十九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165-168。
陳南琦(民89)。青少年休閒無聊感與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研所碩士論文。連婷治(民89)。台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郭春勺(民89)。逢甲大學教職員工休閒生活現狀調查研究。大專體育,第四十七期,130-140。
葉重心(民87)。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黃振球(民59)。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施。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報。黃金柱(民82)。體育管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麗鈴、徐新逸(民88)。學業成究自我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諮商與輔導,第160期,2-5。
游家政(民76)。台北縣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兒童在學期間校外休閒活動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志銘、蘇榮立、呂崇銘(民88)。大葉大學學生課後參與運動休閒動機之研究。大專體育,第四十五期,118-124。張少熙(民83)。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研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民84)。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光達(民88)。運動休閒滿意研究論文之比較分析。大專體育。第四十五期,69-78。張文義(民89)。花蓮縣原住民部落休閒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謝政瑜(民70)。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楊敏玲(民89)。推展青少年休閒生活輔導的新思維。測驗與輔導,160期,3355-3356。廖威彰(民82)。從大專體育課談學生體育性休閒活動之培養。中華體育,6卷4期(總編號24期),33-37。廖榮利(民66)。行為發展與心理衛生。台北。先鋒出版社。
鄭志富(民84)。大專院校休閒運動社團經營的新方向。大專體育,第十七期,10-12。蔡宜靜(民89)。從家庭、學校及社會之觀點探討青少年的休閒教育。臺灣體育,108期,73-77。鄧碧惠(民81)。青少年休閒活動的探討、導向與影響。中華體育,6卷3期(總編號23期),39-42。鄧正忠(民81)。復興工商專校教職員工休閒運動參與狀況分析。大專體育,第二卷第四期,59-67。鄧正忠(民81)。運動員的休閒活動態度傾向研究。大專體育,第十三期,70-75。謝秀芳、鄭麗霞(民84)。技職院校學生休閒活動參與狀況之研究。體育學報,第二十輯,123-131。謝明材(民89)。高中體育班學生休閒活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鐘瓊珠(民85)。大專運動員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國立台灣體專專長學生為例。運動休閒管理論文集(一)。國立體育學院。329-353。外文部分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Brightbill, C. K. (1960). The Challenge of Leisure.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Hall.
Bucher, C. A., Shivers, J. S. & Bucher, R. D. (1984). Recreation for Today’s Society. (2nd). N.J.: Prentice-Hall, Inc.
Carlson, R. E., et al. (1979). Recreation and Leisure: The Changing Scene (3rd). 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Estrem-Fuller, N. E. (1990). Attitude of Adult toward Leisure: a life span persrective. University of Wesconsin-Madison.
Hunts, S. (1984). Education for Leisur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Kraus, R. G. (1984). 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 (3rd ed.). Pacific Palisades, Calif.: Gooder.
Kelly, J. R. (1996). Leisure. Needham Heughts, MA: A Simom & Schuster Company.
Neulinger, J., (1974).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Pringfield, II:Chas. C. Thomas.
Mattews, P. R. (1981). A Valid and Reliable Assessment of Recre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 ED 218 338.
Gagheb, M.G. & Beard, J.G. (1982). Measuring Leisure Attitud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2).
Rossman, R. J. (1995). Recreation Programming: Designing Leisure Experience. Champaign, Ill.: Sagamore Publishing Co. Inc.
Smith, C. (1991). Overview of Youth Rcreation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D 36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