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某一種外語時,我們常常容易將其與自己的母語作對照,其實每個語言都和該國的民族性、生活習慣、地理環境及歷史文化息息相關,所以每個國家都有該國的特殊語言的表現方式。日文可以說受中文的影響很大,所以對學習者來說也較有親切感。但受中文影響大,並不表示它就和中文的語言特質一樣,這在筆者教日本人中文或教台灣學生日文時都可見到共同的現象,即上面所講的:學習者容易與自己的母語做比較。這可以說學習者不知道日文和中文的特質的緣故。日文是性質語言,即它有助詞來限定彼此的關係,及會因前後單字的性質不同而有語尾變化,也因此能維持必然的關係;而中文是概念語言,且不因所擺的位置不同而產生語形變化,對中文的了解只能從語順和語言環境來判斷,也因此較難維持必然的關係。先對日、中文的特質有個初步的了解後,則在語言的學習上,不再只是作對譯的工作,而是能用該語言的理解方式來學習該語言。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序論在闡明研究動機、目的、研究範圍及方法,同時對於相關的先行研究中不足的地方從其他的角度來探討。第二章則分別論述日、中文單字的特質和「品詞」在日、中文間所發揮的功能是否相同。第三章的重點在於日文構造中的必然性和中文單字與單字結合時所見的非必然性,及中文中所謂的五大結構中的問題點。第四章則針對句子來探討日文的必然性和中文的非必然性。第五章則將各章的重點再整理,並提出如何在日語教育中應用及今後的研究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