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7 22: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士鵬
研究生(外文):ShihPeng Liu
論文名稱:產業結構與生產效率對經營績效之影響:台灣綜合券商之實證
論文名稱(外文):The Analysis of Industry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on Performance : The Empirical Tests of Taiwan Securities Firms
指導教授:張大成張大成引用關係陳宏易陳宏易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貿易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貿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9
中文關鍵詞:金融合併法X效率值自由分配法Translog成本函數棋盤式資料
外文關鍵詞:The A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X-efficiencyDistribution free approach (DFA)Translog cost functionPanel Dat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5
  • 點閱點閱:39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國內通過「金融合併法」,該法直接將金融機構的合併行為法條化,並給予更多租稅等優惠措施,包含在金融合併法範圍內的券商正巧刮起一陣合併風潮,也享受到了各項合併後的優惠待遇。但是,有關國內外的文獻中,並無對國內綜合券商的市場結構、經營績效及X效率等議題作一整合式的分析。也就是說,若券商的經營績效來源是因為券商市佔率的提高,則金融合併法的適當性將令人質疑,因為此種非透過市場競爭產生的合併,可能會不利於資源的分配與社會福利;反之,若券商經營績效的來源是效率的改善,則代表鼓勵合併是正確的方向。
本研究以國內19家上櫃與28家具代表性的綜合券商為研究對象,採兩階段分析法,第一階段以translog成本函數模型,並利用RATS軟體,在自由分配法(DFA)的X無效率假設下,進行panel data的固定效果與隨機效果模型估計券商的X效率值。第二階段則是採取兩階段最小平方法,建立市場結構、券商行為與經營績效三條聯立方程式,以結構-行為-績效假說(SCP)與效率結構假說(EFS)為理論架構,探討我國綜合券商產業,究竟是券商生產效率影響經營績效,或是券商的市場結構影響其績效表現;此外,本研究鑒於國內外文獻皆忽略個別廠商的行為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因此特別加入廠商的行為變數於模型中一起討論。
實證結果顯示,國內券商的X效率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而國內許多知名大規模券商的X效率表現並不如其它小型券商;此外,SCP假說成立於我國綜合券商產業,代表券商的經營績效來源的確是受到市場結構與券商行為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合理質疑金融合併法的適當性。但本研究也將同時比較美國及日本等金融自由化國家的情形,期能為往後綜合券商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合理的方向。
關鍵詞:金融合併法、X效率值、自由分配法、translog成本函數、panel data。
Taiwan Government passed the A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November, 2000 that brought many beneficial tasks such as tax benefit. This Act also stimulates securities industry to encourage M&A. However there are no domestic of foreign literatures o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structure, conduct, performance and X-efficiency for Taiwan securities industry. If the performance of securities firm is affected by larger market share, it throws a question on the existence of M&A Act. Because it may imposes social costs in the form of less favorable consumer prices.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performance of securities firm is affected by better efficiency, it should encourage securities firms to merge. Because it may emerges social benefits by more favorable consumer prices.
This paper adapts translog cost function from distribution free approach(DFA) to estimate efficiency for a sample of 14listed securities firms and 28 other securities firms during 1996~1999. Using RATS statistic software, it measures X-efficiency through fixed-effects and random-effects from panel data.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tests to identify whether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hypothesis(SCP) or efficiency-structure hypothesis(EFS) is applied to Taiwan securities industry through Two-stage least squares method. In addition, this paper uses conduct factors that most literatures omitted, to estimate SCP hypothe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t of room to improve X-efficiency for domestic securities firms. And SCP hypothesis is applied to Taiwan securities industry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securities firms comes from rather market structure than efficiency. Thus, it throws a question on the existence of M&A Act. However, this paper also compare to deregulated securities industry such as U.S. and Japan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iwan securities industry.
Key words: The A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X-efficiency, Distribution free approach (DFA), Translog cost function, Panel Data.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0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目的……………………………03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04
第四節 論文架構……………………………………04
第二章 我國證券產業概況…………………………08
第一節 證券市場功能與結構………………………08
第二節 我國證券商沿革…………………………12
第三節 綜合證券商之業務分類 …………………14
第三章 文獻回顧……………………………………16
第一節 X效率估計法之說明………………………16
第二節 效率相關文獻 ……………………………18
第三節 SCP與EFS假說相關文獻…………………24
第四節 本研究與既有文獻之差異………………31
第四章 研究方法…………………………………34
第一節 資料來源…………………………………34
第二節 變數說明與定義…………………………34
第三節 實證模型…………………………………41
第五章 實證結果與討論…………………………48
第一節 綜合券商X效率分析……………………48
第二節 SCP與EFS假說實證結果…………………51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61
第一節 券商X效率估計值分析…………………61
第二節 SCP與EFS假說之分析……………………62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64
參考文獻……………………………………………65
1.王國樑、翁志強、張美玲(民八七年),台灣綜合券商技術效率探討,券市場發展季刊,第十卷第二期,頁93-115。
2.李秋錦(民八十年),證券商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李紀嫻(民八九年),綜合銀行體制國家之銀行業成本效率分析,東吳大學國際貿易系碩士論文。
4.李家銘(民八七年),「非酒精性飲料產業之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關係之研究」,公平交易季刊,第三卷第二期,頁88-96。
5.林義郎(民八五年),專營證券經紀商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6.洪炳輝(民八五年),我國人壽保險產業結構、行為,績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民八八年),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88年年報,頁1-27。
8.陳欽奇(民八五年),台灣中小企業銀行體系成本結構及技術效率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陳碧(民八四年),「台灣地區本國銀行成本邊界函數之分析」,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十六期,頁111-54。
10.黃介良、陳美菁(民八八年),「基層金融機構合併之效益分析」,管理學報,第十六卷第二期,頁315-48。
11.黃英哲(民八九年),證券商競爭分析與合併策略之研究─Translog成本函數之應用,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2.劉啟群、楊慧敏(民八八年),「台灣銀行產業結構及經營效率與會計獲利能力指標之關聯性研究」,亞太管理評論,第四卷第二期,頁109-29。
13.劉祥熹、吳明澤(民八七年),「產業集中度、貿易與市場佔有率之關聯性-台灣資訊電子業之個案分析」,公平交易季刊,第六卷第三期,頁51-99。
14.劉錦添(民八四年),「台灣製造業技術效率之實證分析」,經濟論文叢刊,第二十三卷第二期,頁149-69。
15.歐陽遠芬(民八六年),銀行的購併與經營績效-規模經濟,範疇經濟與效率之分析,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16.鄭秀玲、劉錦添、陳欽奇(民八六年),「台灣中小企業銀行的效率分析」,經濟論文,第二十五卷第一期,頁69-95。
17.賴時通(民八七年),銀行成本效率分析-風險調整模式,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8.羅振雲(民八六年),我國上櫃券商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民八八年),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頁79-3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