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03: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詹秀員
研究生(外文):CHAN SHIU-YUAN
論文名稱:社區領袖與社區發展功能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Community Leader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Function
指導教授:李增祿李增祿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工作學系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5
中文關鍵詞:社區社區領袖社區發展功能
外文關鍵詞:communitycommunity leadercommunity development fun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50
  • 點閱點閱:405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4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6
社區領袖與社區發展功能之研究
論文摘要
隨著全球化社會變遷的潮流,台灣地區的家庭及社會結構,也相繼呈現因人口結構高齡化、家庭型態多元化… 等因素所衍生之家庭及社會問題。此外,國民福利意識的抬頭、總體產業經濟的蕭條、政府財政歲收的萎縮,導致民眾福利需求與政府福利預算間之大幅落差。為因應這種福利供需失衡問題,近年來政府及相關學界開始對社區工作提出各種反省與新思維。「福利社區化」及「社區照顧」等新構想、新口號,也因而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福利政策之發展趨勢。
推動「福利社區化」旨在結合政府與民間等公私部門之多元資源,來建構一個以「社區」為核心的福利服務輸送網絡。在此政策規劃下,「社區」被期待發揮更大的福利服務功能, 來配合政府共同承擔為社區弱勢居民,提供就近性及持續性之福利服務。 本研究乃採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法,依研究計劃,選取十二位在台中縣推動社區發展工作多年、 具實際決策權力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做為訪談對象進行相關問題之探討。
本研究探討之重點,包括: 瞭解社區領袖參與動機、認知及取得領導權力過程背景;探討社區領袖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之方法;分析社區領袖推動社區發展工作成果與功能間之關係; 瞭解社區領袖對未來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之期待。研究結果發現:
1.在參與動機方面: 以「促進參與凝聚共識」為主,其次依序為「改善社區環
境建設」、「爭取地方福利權益」等。在認知方面:認為推動社區發展之目的,
依序為「促進參與凝聚共識」、「提昇居民生活品質」等。 對相關法令規章與
「福利社區化」概念之認知,則傾向認知偏狹或不足。在取得權力過程背景方
面:以「服務績效取勝」及「派系長輩認可」為主。
2.在工作方法方面: 社區事務提案及決策者,多以受訪社區領袖為主,社區幹
部次之。 傾向以召開社區理監事會及會員大會、組織社區班隊、舉辦各類社
區活動等方式,來促進居民社區參與、凝聚共識; 運用多元方法來籌措社區
經費資源及激勵居民參與社區志願服務。
3.工作成果方面: 包括綠美化社區環境、改善道路及排水系統、增設充實及維
護社區活動場地、籌組守望相助及環保義工隊、成立社區各類休閒娛樂班隊,
舉辦相關活動或聯誼晚會等, 顯示受訪社區領袖較偏重社區基礎建設及精神
倫理建設層面,在生產福利建設及社區福利服務層面之工作成果則相對較少。4.社區發展功能方面:按工作成果所達到功能質量程度,依序為: 促進參與凝
聚共識、 提昇生活環境品質、提昇教育及社會化、促進政治與維護治安及促
進志願服務與互助等。
5.對未來工作期待方面:贊成與反對組成「聯合社區」者各占一半、且各有優缺
點分析。對各級政府主管單位及社工專業之期待, 依序為,提供教育研習與
相關資訊、 多參與社區活動增加互動關係、深入瞭解社區實際需求、簡化公
文行政手續等。
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以MCB(動機、認知、行為)觀點,來說明此三者環環相扣、交互影響之關係;再從不同社區權力結構分析社區領袖與社區發展功能之關係,發現不同社區權力結構型態之社區領袖,在運用資源系統、參與社區動機及認知、工作方法、 工作成果及社區發展功能呈現質量等方面有明顯之差異。研究者依分析結果將其歸納為:眾星拱月型、合作聯盟型及勢單力薄型等三種類型,並說明優缺點及改善策略。之後,再引用系統理論觀點,從涵蓋微觀至宏觀層面的各次系統中,探討影響社區領袖與社區發展功能之相關因素,以擴大改善或解決社區發展問題、提昇社區發展功能之思考層面;最後,再依研究結論與發現,提出相關建議,以做為未來規劃及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之參考。
本研究之建議分為三方面:
一、對各級政府社區發展業務主管單位之建議:增修相關法令條文、制定社區發
展專法、成立跨部會專責協調單位、加強政令宣導及相關教育研習工作、充
分運用社工專業人才、充實社區工作承辦員專業知識、減少基層人事異動、
增進與社區領袖間之互動關係、簡化行政手續及公文流程等。
二、對社會工作專業之建議:加強推動社區發展工作應具備之相關知識、鼓勵社
工專業人才投入社區工作、兼顧理論與實務及相關研究之綜合應用性等。
三、對參與社區實務工作之領袖幹部之建議:充實相關知識能力與工作技術、觀
摩學習多方請益與經驗交流、 改善與村里系統間之互動關係、勇於尋求問
題解決之辦法等。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問題陳述…………………………………………………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5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與預期成果…………………………………8
第四節 名詞界定………………………………………………..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區發展之意涵與功能……….…….…………………11
第二節 社區領袖與社區權力結構……………………………22
第三節 從系統觀點探討社區發展相關
理論與實務模式…………………………..........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論……………………………………………..45
第二節 研究設計………………………………………………..48
第三節 資料蒐集工具的設計…………...……………………...53
第四節 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57
第五節 研究效度與信度之處理方式…………....……………..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受訪者參與動機與取得權力過程……………………..61
第二節 受訪者對社區發展相關知識之認知…………………..72
第三節 受訪者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之方法……………………..84
第四節 受訪者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之成果與功能……………120
第五節 受訪者對未來推動社區發展之展望………………….136
第五章 社區領袖與社區發展功能之研究發現
第一節 從MCB觀點說明社區領袖與
社區發展功能之概念架構…………………………..147
第二節 從不同權力結構分析社區領袖與
社區發展功能之關係…………………………………155
第三節 從系統觀點探討社區領袖與
社區發展功能之影響因素……………………………16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7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81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186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189
英文部分…………………………………………………………192
附錄:研究訪談說明函…………………………………………194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內政部社會司(2000)。中華民國統計月報。台北:行政院內政部。
台中縣政府主計室(2000)。台中縣統計手冊。台中縣政府主計室編印。
行政院主計處(1998)。中華民國社會指標統計。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社區發展季刊社論(1999)。社區發展新世紀與新思維。社區發展季刊,
87,1-3。
文崇一(1989)。台灣的社區權力結構。台北:東大。
甘炳光、莫慶聯(1994)。社區工作的定義與目標。社區工作─理論與
實踐第一章。甘炳光等編著。台北:五南。
王順民(1999)。宗教與社區工作的對話─舊思潮與新願景。社區發展
季刊,87,184-194。
白秀雄(1992)。社會工作。台北:三民。
古宜靈、辛晚教(1996)。社區‧文化‧設施。社區發展季刊,73:85-98。
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法─量化與質化取向。台北:揚智。
李增祿(1997)。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巨流。
李增祿(1986)。社區精神倫理建設之探討。社區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編印。
李麗日(2000)。我國國中、國小學校社會工作制度建構之研究。東海
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岳道(1997)。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角色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
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
沙依仁(1998)。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五南。
沙依仁、江亮演、王麗容(1995)。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空大。
林洋港(1986)。社區發展是國家建設的柱石。社區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編印。
林義男譯(1995)。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勝義(1999)。如何以社區發展方式推動福利社區化─蘇澳經驗。社
區發展季刊,87,52-57。
周玟琪、葉琇珊等譯(1995)。當代社會工作理論:批判的導論。台北:
五南。
胡慧嫈(2000)。社會工作專業化之信託制度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
研究所博士論文。
施教裕(1999)。社會福利社區化的理念省思。社會福利,141:16-39。
施教裕(2000)。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實務工作手冊─社區組織參與
篇。台北:內政部。
徐震(1986)。社區一詞的用法及其演進。社區發展的回顧與展望。中
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編印。
徐震(1998)。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
郝溪明(2000)。都市家庭中失能老人與主要照顧者調整生活方式之研
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論文。
唐啟明(1998)。台灣省家庭福利服務之推展。社區發展季刊,84,6-11。
翁毓秀(1999)。家庭福利社區化初探。社區發展季刊,87,135-151。
陶蕃瀛(1992)。社區發展實務之研究。台北:力行。
陳世堅(2000)。社福與衛生體系平行整合的長期照顧系統模式建構之
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小紅(1995)。都市與社區。社會學第十一章。詹火生、林瑞穗、陳
小紅、章英華、陳東升編著。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陳菊(1999)。高雄市社區工作新思維。社區發展季刊,87,10-15。
許水德(1986)。以社區為中心做好中華文化向下紮根的工作。社區發
展的回顧與展望。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編印。
許士軍(1998)。管理學。台北:東華。
梁祖彬(1994)。社區工作的工作概念。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第二章。
甘炳光等編著。台北:五南。
黃碧霞(1999)。臺灣省社區發展三十年之回顧─兼論跨世紀社區發展
應有理念與工作方向。社區發展季刊,87,4-9。
黃源協(1999)。福利社區化的迷思與省思─以鹿港實驗計劃為例。社
區發展季刊,87:121-134。
黃源協(2000)。社區照顧─台灣與英國經驗之檢視。台北:揚智。
黃識銘(1985)。社區權力結構與社區發展關聯性之研究。東吳大學社
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曾華源(1986)。推動社區工作之途徑與社會工作者角色之探討。社區
發展的回顧與展望。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編印。
曾竹寧(2001)。失能老人社區照顧服務網絡建構之研究。東海大學社
會工作研究所博士論文。
馮國堅、胡文龍、徐永德(1994)。社區工作的理論基礎。社區工作─
理論與實踐第五章。甘炳光等編著。台北:五南。
馮國堅、朱昌熙(1994)。社區組織。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第九章。
甘炳光等編著。台北:五南。
張春興(1996)。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盈土(1998)。權力/知識/社會福利主體─Foucault思想史社會福利之
初探。社區發展季刊,84,204-215。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巨流。
楊連謙、董秀珠(1999)。結構─策略取向的家庭治療。台北:心理出
版社。
楊瑩(1999)。社區工作模式在福利社區化過程中之運用─以鹿港實驗
計劃為例。社區發展季刊,87,35-51。
詹火生、林瑞穗、章英華等(1995)。社會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費孝通(1949)。鄉土中國─鄉土重建。台北:觀察社。
廖榮利(1987)。社會工作理論與模式。台北:五南。
劉弘煌(1999)。都市型社區的社會福利社區化─以台北市文山區的經
驗為例。社區發展季刊,87:58-71。
劉脩如(1986)。社區發展在臺灣地區的回顧和展望。社區發展的回顧
與展望。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編印。
潘淑滿、楊榮宗(1997)。引介六十年代歐、美草根社區組織運動─阿
凌思基、女性主義、及解放神學。社區發展季刊,77,162-167。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蔡宏進(1990)。社區原理。台北:三民。
蔡啟源(1999)。地域福祉:「福利社區化」之日本風貌。社區發展季
刊,85,214-223。
蕭玉煌(1986)。擴大參與社區發展提高生活品質。社區發展的回顧與
展望。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編印。
蕭玉煌(1999)。組織再造─社區組織工作省思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
87,16-34。
蘇景輝(1996)。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
蘇景輝(1999)。社區照顧實務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7,225-236
英文部分:
Clarke, S.(1996). Social Work as Community Development─A Manage-
ment Model for Social Change. Aldershot:Avebury.
Chess, Wayne A. and Julia, M. Norlin.(1991). Human Behabior and the
Social Enviornment, A Social Systems Model, 2d. ed.Boston,Allyn
& Bacon.
Duane S. & Sydney E. S. 陳正文等譯 (1997).Theory of Personality
.(人格理論)。台北:揚智。
Dunham. A. (1970). The New Community Organization.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Co.
Homan, Mark S.(1999).Promoting Community Change─Making It
Happen in the Real World.Pacific Grove: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Jones, D.(1981).Communi Work in the United Kingdom,in Reading in
Community Work .edited by P. Henderson and D. N. Thomas.
London:Geprge Allen and Unwin.
Kuper, A. & Kuper, J (1996). The Social Sciences Encyclopedia 2nd.
London:Routledge.
Lippitt, Ronald; Watson, Jeanne and Westley, Bruce. The Dynamies of
Planned Change, New York:Harcourt, Brance & Company,1958:10.
Patton,Michael Quinn..(1990).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2nd).New York:Sage Publications,Inc.
Patton, M. Q.(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Payne, M. (1995). Social Work and Community Care. London:
Macmillan.
Pincus, Allen and Minahan, Anne.(1973).Social Work Practice:Model
and Method,F. E.Peacock Publishers, Illinoes.
Popple, K.(1995). Analysing Community Work-Its Theory & Practice.
Buckingham:OUP.
Poplin, D. E. Community: A Survey of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Research, New York:Mcmillan, Co.,1972:210-240.
Ross, M. (1983) .Community Organization: Theor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New York:Harper and Row.
Rothman, J. (1979). “Three Model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Practice,Their Mising and Phasing”. In F.M. Cox, J.L.Erlich, J.
Rothman, J.E.Tropman (Eds.),Strategies of Community Organi-
zation. F.E. Peacock, Illinois.
Sharkey, P.(1995). Introducing Community Care. London: Collins Educational.
Warren, R. L. (1972). The Community in America. Chicago: Rand
Mcnally Co.
Walker(ed), A.(1982). Community Care: The Family.The Satate and
Socia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