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 楊燕枝、尤如瑾,“ ITIS 兩岸汽機車業市場研究報告”,產業技術服務推
廣計劃,民國88年。
2. 王派榮,“加入WTO對汽機車零件業之衝擊與因應對策”,汽車產業發展
會議,民國88年。
3. 中村和夫,“產品開發”,先鋒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民國76年
4. 周文雄,“QS-9000設計管制系統之分析與研究”,私立中華工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5. 徐義雄,“從ISO-9000系列標準的認識與導入企業全方位品質觀念的重
整”,機械工業雜誌,1994年,元月號,pp.152-162。
6. 劉碧芬,“國內汽車零件業導入 QS-9000 品保制度之探索性研究”, 東海
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7. 林公孚,“突破ISO-9000,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1996,pp.29。
8. 賴宏典,“中小企業品質系統導入模式、步驟之研究” ,朝陽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碩士論文,民國88年。
9. 何純嫻,“QS-9000 成功關鍵因素”,國力成功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8年。
10. AIAG,“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 and Control Plan (APQP)”,1994
年
11. AIAG,“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PPAP)”,1993
12. AIAG,“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MSA)”,1994年
13. AIAG,“Statistics Production Control (SPC)”,1991年
14. AIAG,“Productio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1993年
15. John,B., “Achieving peak to peak performance using QS-9000, ”,IIE
Solutions,Vol.29,Iss.1,Jan 1997,pp.34-39
16. Litsikas,M., “QS-9000 Scores High Among Suppliers, ”,Quality,Vol.36,Iss
10,Oct,pp.24-30.
17. 涂順章,“企業建立QS-9000品質保證制度之實證研究”元智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
18. 林文燦,“我國汽車零件製造業推動QS-9000現況調查”,國立交通大學
工業工程研,民國89年。
19. 車輛工會,“2000年台北國際汽機車零件專題報導”,月刊第77期,
pp.28-34,民國89年。
20. 陳萬淇,“個案研究方法”,華泰書局,1995,頁16。
21. Bonama.F.J.,“The Case Study Method”,Home-wood:Richard,D.Irwin,P.49-
51。
22..張春興、楊國樞、文崇一,“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東華書局,民國
83年.
23. .黎所明,“年度策略規劃及預算指引”,百錄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民
國86年。
24. 方至民,“企業競爭優勢”,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民國88年。
25. 品士公司,“QS-9000 技術手冊”,民國88年。
26. 鄭富雄,“效率管理與獎金制度” ,民國83年。
27. 黃柏菁,“縮減新產品開發時間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 國力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28. 周長彬、蔡丕椿、郭央諶、“焊接學”,全華科技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8
年。
29. 賴狄陽譯,“實用電鍍技術全集”,復興出版社,國民82年。
30. 華宇企管顧問公司,“QS-9000 展開說明與推動手法”,民國86年‧'
31. 陶公博,“台灣OEM代工製造廠商與美、日、歐買主合作績效之比較研
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32. 李瑞慶,“技術創新類型,技術能力對技術創新績效之影響”,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
33. 黃柏菁,“縮減新產品開發時間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 國力成功大學工
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34. 陳家蓁,“台灣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經營模式之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35. 龔鴻裕,“新產品開發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國87年。
36. 張榮杰,“核心競爭力與產品創新類型對產品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中原
大學管理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38 楊耀禎“台、美、日資製造業於品質管理效率之比較”, 國力成功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39. 劉炫圻,“QS-9000 量測系統管制與分析之研究“,中華工學院碩士論文,民國86年。
40 潘忠煜,“1997我國機械業推行 ISO 9000 系列認證之成效探討“中華大學
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41.黃振賢,“機械材料學”,文京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9年。
42. 賴狄陽編譯,“管件加工技術”,復興出版社,民國82年。
43. 陳永信,“QS-9000 品質系統21世紀的製造業品保技術(一)”,機械月刊,第二十二卷第八期,pp.266-272,民國85。
44. 陳文輝,“邁向國際舞台的通行證QS-9000”,品質管制月刊,第20-21頁,民國86年‧'
45.陳文輝,“我看QS-9000國際汽車業品保標準,持續改善永無止靜”,品質
管制月刊,pp.59-60,民國86年‧'
46.張懿文,“品質是最佳推銷員”,管理雜誌第230期,pp.144-150,民國82
年‧'
47.岳林,“建立品質文化的基本法則”,品質管制月刊,pp.2-13,民國84年‧48.Int J Adv Manuf Tecnol(1999) 15:522~535 Springer-Verlag Landon Limited
.Baker,E.E.,“Five QS-9000 Training Tips:Creating a System That Works,”
Quality Digest,Nov 1997,pp.29-30.
49.Chase,N., “QS-9000 third edition:Clarity at what cost?, ” Quality,Vol.38,Iss.1,
Jan 1999,pp.34-40.
50.Evans,J.R.,“Beyond QS-9000,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Third Quarter,1997,pp.72-76
51.Bandyopadhyay,J,K.,”Quality System Requirement QS-9000:The New
AutomotiveIndustry Standards ,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Fourth QuArter,1996,pp.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