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45.223) 您好!臺灣時間:2023/05/29 01: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朱育正
研究生(外文):CHUㄝ, YU- CHENG
論文名稱:碳纖維複合材料(CFRP)於圓形橋柱耐震補強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CFRP Seismic Retrofit of Circular Section Bridge Column
指導教授:李有豐李有豐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 ,YEOU-F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2
中文關鍵詞:圓形橋柱碳纖維複合材料(CFRP)耐震補強
外文關鍵詞:circular section bridge column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seismic retrofi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30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由於國內舊有鋼筋混凝土橋柱之耐震能力不佳,如箍筋量不足、箍筋由兩半圓搭接、箍筋間距於距離基礎面上一個柱的直徑後即放寬為塑鉸區之兩倍等問題,故本研究規劃七支圓形橋柱試體以進行反覆載重試驗,其中包括一支為交通部公路局在日本阪神大地震後所修改之塑鉸區箍筋細部設計之橋柱縮小尺寸試體;二支為根據舊有橋柱設計規範所設計之橋柱縮小尺寸試體,分別於橋柱未產生裂縫及產生降伏裂縫後使用碳纖維強化高分子複合材料(CFRP)包覆補強設計;一支為驗證耐震能力分析評估結果柱底撓剪破壞;二支為橋柱主筋於塑鉸區同一斷面搭接使用CFRP包覆補強設計,以及一支為橋柱主筋於塑鉸區同一斷面搭接破壞後經修復斷面再使用CFRP包覆補強設計。
以上七支圓形橋柱試體於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進行反覆載重試驗,以了解新、舊橋柱以及橋柱於破壞前包覆CFRP補強(Retrofit)和破壞後包覆CFRP修復與加固(Repair and Strengthening)之耐震行為差異。試驗結果顯示箍筋間距減小,可提高橋柱韌性,舊橋柱以CFRP補強後之試體其消能能力、橋柱韌性及行為表現等皆能合於設計之要求且能提高韌性,未補強試體破壞後經斷面修復再包覆CFRP加固仍可提高消能力、橋柱韌性及行為表現等。
In this thesi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ircular section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ridge columns retrofitted by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 jacketing were introduced. The design of the RC circular bridge columns were based on the new
(published in 1995) and old (before 1995) bridge seismic design codes in Taiwan (MOTC, 1995, 1987). The benchmark tests of bridge column with different failure modes, namely, flexural failure, flexural-shear failure, and lap splice failure, were tested in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NCREE). Also introduced are the seismic retrofit design and the experimental performance of bridge column retrofitted by CFRP jacketing for the above failure mod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trofit can incredibly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ductility and strength) and can change the failure mode of bridge columns. The Lin and Li confined concrete constitutive model can predict the result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other models.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次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照片目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目的與內容 2
第二章 圓形橋柱之韌性分析與FRP補強設計原理 3
2.1 前言 3
2.2 混凝土之應力-應變曲線 3
2.2.1 圍束混凝土應力-應變理論 4
2.2.2 無圍束混凝土應力-應變理論 6
2.2.3 FRP圍束混凝土之抗壓強度 7
2.3 縱向鋼筋之應力-應變曲線 7
2.4 橋柱斷面分析 8
2.5 橋柱之位移韌性比 11
2.6 橋梁耐震能力評估 12
2.7 橋柱韌性補強強設計原理 12
2.8 橋柱包覆FRP補強設計 14
2.8.1 橋柱剪力容量 之計算 14
2.8.2 FRP補強提供之剪力強度 17
2.8.3 橋柱韌性補強強設計 19
2.8.4 鋼筋搭接長度不足之補強設計 22
2.8.5 其他破壞模式之補強設計 23
第三章 試驗規劃與執行 32
3.1 試驗規劃與設計 32
3.1.1 試驗規劃 32
3.1.2 設計細節 32
3.1.3 試體材料強度 34
3.1.4 CFRP補強施工 34
3.2 試驗裝置 35
3.3 試驗程序 36
第四章 試驗觀察 53
4.1 前言 53
4.2 試體FC1實驗觀察 53
4.3 試體FC2實驗觀察 54
4.4 試體FC3實驗觀察 54
4.5 試體FC4實驗觀察 54
4.6 試體FCL1實驗觀察 55
4.7 試體FCL2實驗觀察 55
4.8 試體FCL3實驗觀察 56
第五章 實驗結果與分析 64
5.1 前言 64
5.2 側向力-位移遲滯迴圈 64
5.2.1 試體FC1 65
5.2.2 試體FC2 65
5.2.3 試體FC3 66
5.2.4 試體FC4 66
5.2.5 試體FCL1 66
5.2.6 試體FCL2 66
5.2.7 試體FCL3 67
5.2.8 試體比較 67
5.3 理論分析與試驗結果比較 67
5.3.1 混凝土橋柱試體 68
5.3.2 CFRP補強試體 68
5.4 微震量測結果(未加軸力下量測) 68
5.5 橋柱斷面曲率 69
5.6 柱主筋之行為 70
5.6.1 試體FC1 70
5.6.2 試體FC2 70
5.6.3 試體FC3 71
5.6.4 試體FC4 71
5.6.5 試體FCL1 71
5.6.6 試體FCL2 71
5.6.7 試體比較 71
5.7 橋柱箍筋之圍束應 71
5.7.1 試體FC1 72
5.7.2 試體FC2 72
5.7.3 試體FC3 72
5.7.4 試體FC4 72
5.7.5 試體FCL1 73
5.7.6 試體FCL2 73
5.8 碳纖維貼布(CFRP)之圍束應變 7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3
6.1 結論 93
6.2 建議 94
參考文獻 96
附錄
A 橋柱試體FC1耐震能力評估 99
B CFRP補強程式及輸出報表 114
C 橋柱試體之斷面曲率及應變圖 128
表 目 錄
表3.1 試體規劃表 37
表3.2 試體FC2、FC3之補強厚度計算 39
表3.3 試體FCL1、FCL2、FCL3之補強厚度計算 39
表3.4 試體材料性質 40
表3.5 CFRP材料性質 40
表3.6 油壓千斤頂反覆加載位移歷時表 40
表5.1 各試體之位移韌性 74
表5.2 各試體微震量測之自然頻率(Hz) 76
表5.3 各試體微震量測之自然頻率比 76
表A.1 柱底之彎矩破壞係數αy及降伏時之柱標稱軸力Pe 103
表A.2 剪力弱面區的剪力破壞係數αy1*,αy2* 105
表A.3 橋單柱式橋墩橋軸向振動單元內之韌性容量折減比例γ 106
表A.4 柱之破壞模式 107
表A.5 柱之剪力 108
表A.6 崩塌地表加速度Ac 110
表A.7 落橋破壞模式耐震能力評估 111
表A.8 支承耐震能力評估 112
表A.9 評估結論 113
圖 目 錄
圖2.1 圍束混凝土之應力-應變曲線(Mander 等人) 24
圖2.2 圓柱斷面橫向鋼筋圍束力分佈圖 24
圖2.3 圓柱斷面之有效圍束斷面示意圖 25
圖2.4 鋼筋之應力-應變曲線(Mirza 與 MacGregor) 25
圖2.5 圓柱斷面之切片分析 26
圖2.6 柱全斷面之弓形面積A(sec)i示意圖 26
圖2.7 柱斷面之A(core)i面積及A(cover)i面積示意圖 27
圖2.8 縱向鋼筋切片(As)i面積之示意圖 27
圖2.9 斷面之彎矩-曲率曲線 28
圖2.10 橋柱側向位移、彎矩、降伏曲率及極限曲率圖 28
圖2.11 橋柱剪力需求與位移之關係 29
圖2.12 橋柱單向與雙向彎矩示意圖 29
圖2.13 混凝土剪力係數k與橋柱位移韌性 關係圖 30
圖2.14 混凝土剪力係數k與橋柱位移韌性 關係圖 30
圖2.15 鋼筋搭接所需之圍束力示意圖 31
圖2.16 橋柱主筋搭接破壞模式 31
圖3.1 柱頭及基礎配筋示意圖 41
圖3.2 柱頭及基礎預留孔上視圖 42
圖3.3 FC1試體 43
圖3.4 FC2試體 44
圖3.5 FC3試體 45
圖3.6 FC4試體 46
圖3.7 FCL1、FCL2、FCL3試體 47
圖3.8 實驗裝置 48
圖3.9 油壓千斤頂反覆加載位移歷 49
圖5.1 軸力偏心修正示意圖 77
圖5.2 側向力與位移圖 78
圖5.3 試體FC1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78
圖5.4 試體FC2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79
圖5.5 試體FC3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79
圖5.6 試體FC4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80
圖5.7 試體FCL1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80
圖5.8 試體BMCL100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81
圖5.9 試體FCL2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81
圖5.10 試體FCL100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82
圖5.11 試體FCL3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82
圖5.12 試體FC1、FC2、FC3、FC4之側向力─位移包絡線圖 83
圖5.13 試體BMCL100、FCL100、FCL1、FCL2、FCL3之側向力─位移
包絡線圖 83
圖5.14 試體能量消散比較圖 84
圖5.15 試體FC1理論與實驗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84
圖5.16 試體FC2理論與實驗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85
圖5.17 試體FC3理論與實驗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85
圖5.18 試體FC4理論與實驗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86
圖5.19 試體FCL1理論與實驗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86
圖5.20 試體FCL2理論與實驗之側向力與位移圖 87
圖5.21 試體FC1破壞後微震量測自然頻率 87
圖5.22 試體FC2破壞後微震量測自然頻率 88
圖5.23 試體FC3破壞後微震量測自然頻率 89
圖5.24 試體FCL1破壞後微震量測自然頻率 90
圖5.25 試體FCL2破壞後微震量測自然頻率 91
圖5.26 試體FCL3破壞後微震量測自然頻率 92
圖C.1 試體FC1斷面曲率變化圖 129
圖C.2 試體FC2斷面曲率變化圖 130
圖C.3 試體FC3斷面曲率變化圖 131
圖C.4 試體FC4斷面曲率變化圖 132
圖C.5 試體FCL1斷面曲率變化圖 133
圖C.6 試體FCL2斷面曲率變化圖 134
圖C.7 試體FC1於距基礎2.5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35
圖C.8 試體FC1於距基礎12.5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36
圖C.9 試體FC1於距基礎30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37
圖C.10 試體FC1於距基礎70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38
圖C.11 試體FC2於距基礎2.5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39
圖C.12 試體FC2於距基礎12.5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40
圖C.13 試體FC2於距基礎30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41
圖C.14 試體FC2於距基礎70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42
圖C.15 試體FC2(補強後)於距基礎2.5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43
圖C.16 試體FC2(補強後)於距基礎12.5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44
圖C.17 試體FC2(補強後)於距基礎30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45
圖C.18 試體FC2(補強後)於距基礎70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46
圖C.19 試體FC3於距基礎2.5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47
圖C.20 試體FC3於距基礎12.5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48
圖C.21 試體FC3於距基礎30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49
圖C.22 試體FC3於距基礎70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50
圖C.23 試體FC4於距基礎2.5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51
圖C.24 試體FC4於距基礎12.5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52
圖C.25 試體FC4於距基礎30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53
圖C.26 試體FC4於距基礎70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54
圖C.27 試體FCL1於距基礎2.5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55
圖C.28 試體FCL1於距基礎17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56
圖C.29 試體FCL1於距基礎30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57
圖C.30 試體FCL1於距基礎43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58
圖C.31 試體FCL1於距基礎56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59
圖C.32 試體FCL1於距基礎69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60
圖C.33 試體FCL1於距基礎82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61
圖C.34 試體FCL2於距基礎2.5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62
圖C.35 試體FCL2於距基礎17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63
圖C.36 試體FCL2於距基礎30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64
圖C.37 試體FCL2於距基礎43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65
圖C.38 試體FCL2於距基礎56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66
圖C.39 試體FCL2於距基礎69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67
圖C.40 試體FCL2於距基礎82cm處之主鋼筋應變圖 168
圖C.41 試體FC1於距基礎1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69
圖C.42 試體FC1於距基礎3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70
圖C.43 試體FC1於距基礎5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71
圖C.44 試體FC1於距基礎7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72
圖C.45 試體FC2於距基礎2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73
圖C.46 試體FC2於距基礎4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74
圖C.47 試體FC2於距基礎6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75
圖C.48 試體FC2於距基礎90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76
圖C.49 試體FC2(補強後)於距基礎2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77
圖C.50 試體FC2(補強後)於距基礎4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78
圖C.51 試體FC2(補強後)於距基礎6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79
圖C.52 試體FC2(補強後)於距基礎90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80
圖C.53 試體FC3於距基礎2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81
圖C.54 試體FC3於距基礎4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82
圖C.55 試體FC3於距基礎6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83
圖C.56 試體FC3於距基礎9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84
圖C.57 試體FC4於距基礎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85
圖C.58 試體FC4於距基礎3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86
圖C.59 試體FC4於距基礎6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87
圖C.60 試體FC4於距基礎9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88
圖C.61 試體FCL1於距基礎10.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89
圖C.62 試體FCL1於距基礎23.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90
圖C.63 試體FCL1於距基礎36.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91
圖C.64 試體FCL1於距基礎75.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92
圖C.65 試體FCL1於距基礎97.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93
圖C.66 試體FCL2於距基礎10.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94
圖C.67 試體FCL2於距基礎23.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95
圖C.68 試體FCL2於距基礎36.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96
圖C.69 試體FCL2於距基礎75.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97
圖C.70 試體FCL2於距基礎97.5cm處之箍筋圍束應變圖 198
圖C.71 試體FC2(補強後)CFRP圍束應變圖 199
圖C.72 試體FC3 CFRP圍束應變圖 200
圖C.73 試體FCL1 CFRP圍束應變圖 201
圖C.74 試體FCL2 CFRP圍束應變圖 202
照 片 目 錄
照片3.1 面層處理 50
照片3.2 斷面復舊 50
照片3.3 不平整修正 50
照片3.4 轉角打磨 50
照片3.5 空氣鎗清洗 51
照片3.6 底膠塗佈 51
照片3.7 環氧樹脂塗佈 51
照片3.8 CFRP貼片手積疊層 51
照片3.9 資料收集器 52
照片4.1 試體FC1之破壞情形 57
照片4.2 試體FC1之破壞情形 57
照片4.3 試體FC2產生0.5mm之情形 58
照片4.4 試體FC2之破壞情形 58
照片4.5 試體FC3之破壞情形 59
照片4.6 試體FC3主筋斷裂情形 59
照片4.7 試體FC4之破壞情形 60
照片4.8 試體FC4之破壞情形 60
照片4.9 試體FCL1之破壞情形 61
照片4.10 試體FCL1之破壞情形 61
照片4.11 試體FCL2之破壞情形 62
照片4.12 試體FCL2之破壞情形 62
照片4.13 試體BMCL100之破壞情形 62
照片4.14 試體BMCL100之破壞情形 62
照片4.15 試體BMCL100之斷面修復 63
照片4.16 試體FCL3之破壞情形 63
照片4.17 試體FCL3之破壞情形 63
照片4.18 試體FCL3之破壞情形 63
1. 「由阪神地震探討國內橋梁耐震工程之發展方向」,台灣營建研究中心,民國八十五年九月。
2. 方文志、陳國隆,「赴美地震災區高速公路橋梁損害考察報告書」,行政院,民國八十三年四月。
3. 李有豐,「921集集大地震之橋梁、道路及交通設施震災調查-第一小組初報告」,國科會,民國八十八年十月。
4. Housner, G. W., C. Charles, and Jr. Thiel, “The Continuing Challenge : Report on the Performance of State Bridges in Northridge Earthquake”, Earthquake Spectra, Vol. 11, No. 4, 1994.
5. Priestley, M. J. N., F. Seible, and E. Fyfe (1993), “Column Retrofit Using Prestressed Fiberglass/Epoxy Jackets,” Proceedings, 1993 FIP Symposium, Kyoto, Japan, pp. 147-160
6. 「FRP複合材料補強橋墩設計準則之研究」,交通部,民國88年10月。
7. 「連續纖維補強材料用於鋼筋混凝土構造物之設計、施工指針(案)」,日本土木學會,平成8年9月。
8. 「橋梁耐震補強準則」,交通部,民國87年9月。
9. Priestley, M. J. N., F. Seible, G. M. Calvi, Seismic Design and Retrofit of Bridges, John Wiley &Sons, Inc., 1996.
10. Mander, J. B., M. J. N. Priestley, and R. Park,“Observed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Confined Concrete,”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 ASCE, Vol. 114, No. 8, August 1988 , pp. 1827-1849.
11. Chai, Y. H., Steel Jacketing of Circ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Columns for Enhanced Flexural Performance (Ph. D. thes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1991.
12. 林至聰,「碳纖維貼片補強鋼筋混凝土構件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1999)。
13. Mirza, S.A. and J. G. MacGregor,“Variabilit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inforcing Bars,”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 ASCE , Vol. 105, No. 5, pp. 921-937, May, 1979.
14. 交通部,「公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4年1月。
15. 交通部,「公路橋梁設計規範」,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6年1月。
16. 蔡益超教授,「第四章 橋梁耐震能力評估準則與解說」,交通部、交通工程設施耐震安全評估準則說明研討會,民國85年3月。
17. 李有豐,「RC橋柱耐震補強對策之研究與應用-圓形橋柱之複合材料(FRP)耐震補強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民國87年7月.
18. ATC-32, Improved Seismic Design Criteria for California Bridges: Provisional Recommendations , 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 Redwood City, California, June 30, 1996.
19. AASHTO,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Bridges, Fifteenth Edition, Washington. D C., 1992.
20. Caltrans,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 , June 1986.
21. Aschheim, M. and J. P. Moehle, Shear Strength and Deformabi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Columns Subjected to Inelastic Cyclic Displacement, Report No.UCB/EERC-92/04,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March l992.
22. Aschheim, M., J. P. Moehle, and S.D. Werner, Deformability of Concrete Columns, Report to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under Contract Number 59Q122, Dames & Moore, Oakland, California, June l993.
23. Priestley ,M. J .N., R. Verma, and Y. Xiao ,“Seismic Shear Strength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Vol. 120, No. 8, pp. 2310-2329, August 1994.
24. 「碳纖維強化高分子複合材料(CFRP)貼片補強RC結構物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民國89年12月。
25. Priestley, M. J .N, and F. Seible, (editors) Seismic Assessment and Retrofit of Bridges, Structural Systems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No. SSRP-93/0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Jolla, CA, July 1991.
26. Priestley, M. J. N, F. Seible, and Y. H. Chai, Design Guidelines for Assessment Retrofit and Repair of Bridges for Seismic Performance, Structural Systems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No. SSRP-93/0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Jolla, CA, August 1992.
27. 郭士賢,「國內圓形單柱式RC橋柱之耐震評估與鋼板包覆補強設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998)。
28. 陳昭明,「混凝土橋柱耐震評估及FRP補強方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29. 謝有明,「RC橋柱之鋼板包覆補強」,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999)。
30. 張宏輔,「鋼筋混凝土矩形橋柱耐震分析與FRP補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31. 周文陽,「鋼筋混凝土橋樑T-型梁柱接頭抗剪強度之評估與補強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999)。
32. 郭苗宜,「RC橋柱之剪力與主筋搭接耐震補強」,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2000)。
33. 鍾豐緒,「RC矩形橋柱FRP剪力及搭接耐震補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34. 張俊傑,「橋柱耐震行為及其鋼筋混凝土包覆補強理論分析與試驗驗證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35. 簡志勇,「鋼筋混凝土橋柱基礎耐震評估及補強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2000)
36. 李孟勳,「壁式橋墩以碳纖維補強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土木及水利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37. 交通部技術標準委員會,「公路橋梁工程設計規範」,交通部交技(四九)字第09499號令公佈,台灣省公路局印行,民國49年11月。
38. Nishimura, A. “Examination of Bridge Substructural for Integrity,” Japanese Railway Engineering, No. 114 , pp. 13-17, June 199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