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科(民7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保進(民88),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王振德(民88),不同任教年資專業訓練資優班教師專業能力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7,33-50。白秀雄(民65),社會工作。台北:三民。
江文雄(民85),技術及職業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民79),因應公元二千年勞動力變遷應採之策略。台北: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行政院教改會(民87a),日美教育改革目標與本國教育目標。教改會第三次委員會議參考資料。
行政院教改會(民87b),當前教育改革的五大方向。教改會第五次委員會議報告。
行政院教改會(民87c),當前教育改革亟需加強的教育目標。教改會第五次委員會議報告。
成露茜、羊憶蓉(民85a),關鍵能力教育特色與啟示。教育資料文摘,38(3),120-128。成露茜、羊憶蓉(民85b),邁向二十一世紀新新教育—從澳洲「關鍵能力」教育計畫試探台灣的教改前景。教改通訊,22,14-17。
任懷民(民87),二十一世紀國民教育學生關鍵能力養成。國教天地,129,19-21。
吳韻儀(民84),新加坡解放教育。天下雜誌,168,52-58。吳局振(民87),大專畢業生工作能力發展之研究--以電機電子類科系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裕益(民87),二十一世紀國民中小學學生所需具備之關鍵能力。國教天地,129,24-27。吳清基(民87),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作法。台北:師大書苑。
吳明隆(民9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但昭偉(民87),未來的國民不應成為什麼樣子。國教天地,129,22-23。沈銀亮(民89),國小學生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中必備的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桂芬(民85),整合每一顆學習種子。天下雜誌,特刊(16),228-230。
林清江(民61),教育社會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林清江(民83),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
林清山(民83),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林幸台(民82),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孟宗(民86),特殊教育師資專業能力分析研究。新行師專學報,5,125-152。
邱美華、董華欣(民86),生涯發展與輔導。台北:心理。
金樹人(民76),生計的觀念、生計的輔導。諮商與輔導月刊,1,15-21。
金樹人(民83),生計發展與輔導。台北:天馬。
金淑伊(民85),韓國教育改革概況。教改通訊,20,4-5。周玉秀(民84),德國教育改革—90年代德國教育。職教園地,24,24-26。
周榮泉、徐志賢、周學韜(民87),專科電子課程需求之研究。科技學刊,7(2), 107-116洪錦珠(民85),專科學生之生涯輔道。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32,18-20。
洪鳳儀(民89),生涯規劃。台北:揚智。
柳玉清、邱美秀譯(民86),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五南。
康自立(民78),工業職業專業教師能力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徐國樹(民85),高職校長之基本能力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碩士論文。五南圖書(民83),教育百科辭典。台北:編者。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編者。
教育部(民88),高職新課程問與答。台北:編者。
教育部(民89),技職教育白皮書。台北:編者。
教育部(民90),技職校院博覽會〔www文件〕。URL http://www.edu.tw/moecc
教育部技職司(民87a),職業學校--一般科目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台北:編者。
教育部技職司(民87b),職業學校--電機科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台北:編者。
教育部技職司(民88),技職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台北:編者。
梅瑤芳(民88),高職新課程的目標與定位。載於教育部技職司,技職教育的回顧與前瞻,315-323。
張春興、楊國樞(民64),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添洲(民85),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
張德銳(民85),美國教育改革。教改通訊,20,13-17。張仁家(民89),當前教育改革對中等技職教育之影響與學校未來因應之道。載於台北市第一屆教育行動研究成果發表會,181-188。
許美美(民73),國中家政教師專業能力需求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許芳菊(民85),澳洲教育改革「關鍵能力」啟動未來。天下雜誌,178,166-172。陳任廣、楊義明(民76),英漢教育辭典。台北:五洲。
陳秀玉(民81),大專觀光科系學生應具備專業基本能力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昶澤(民83),我國專科學校電機工程畢業生應具備就業能力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陞堃(民85),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師專門能力及其內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昌霖(民87),商業基層人員工作基本能力內涵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淑君(民89),高級中等學校商科教師對學生工作基本能力認知與應用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馮朝霖(民81),德國中小學教育發展當前問題。教育資料與研究,3,37-40。
黃政傑(民74),教育與進步。台北:文景。
黃政傑(民82),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標準—APEC教育部長會議後記。教育研究資訊,1(3),111-117。黃政傑(民88),跨世紀技職一貫課程的規劃。台灣教育,579,2-11。
溫玲玉(民86),迎接二十一世紀—商業教育在課程、教材與教學上的新思維。第二屆兩岸商業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賈馥茗(民68),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楊朝祥(民73),技術職業教育辭典。台北:三民。
楊朝祥(民79),生計輔導--的轉導歷程。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楊朝祥(民88),新世紀國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載於中國教育協會主辨「教育改革、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各國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文集。
楊朝祥(民89),鉅變時代的技識教育。載於台北科技大學主辦「2000年海峽兩岸技職教育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17。
楊國賜(民76),現代教師如何建立專業知能與地位,師友,5,16-18。
楊國樞(民83),從二十世紀的人與社會談教育目標的釐定。教改通訊,2,9-12。蔡寬信(民87),學校課程發展與學生能力的培養。國教天地,129,22-23。賴保禎、周文欽、張德聰(民82),輔導與實務。台北:空中大學。
賴姿伶(民89),關鍵能力與多元智力發展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慶仁(民81),美國當前中小學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教師天地,60,30-34。蕭錫錡(民88),技職教育體系類科發展之規劃。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蕭錫錡、張仁家(民88),美國磁性中學對我國後期中等教育的啟示。載於「國際磁性中學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46-55。
羅文基、朱湘吉、陳如山(民84),生涯規劃與發展。台北:空中大學。
羅秋昭(民72),淺談能力本位的師範教育。國民教育,24(11),11。日本能率協會(1990),技術者教育訓練研究。東京:編者。
宮川俊秀、佐藤弘幸(2000),日華技術職業課程檢討。東京:編者。
赫冀成、張嘉梅(1994),面向21世紀中國大陸日美理工大學課體系與人才培育比較。東北大學出版社。
Carnevale , A . P ., Gainer , L . J ., Meltzer A . S . & Holland , S . L . (1998) . Workplace basic : The skills employers want . Training & Development Journal. 42(10), 22-30.
Copple, C. E., Kane, M., Matheson, N. S., Meltzer, A. S., Packer, A., & White, T.G.. (1993). SCANS in the schools. Teaching The SCANS Competencies. Washington: the U.S. Government.
Fleishman , E. A. (1967) .Performance assessment based on an empiricaiiy derived task taxonomy . Human Factor , 9 , 349-366
Gay, L. R.(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Hall , G . E ., & Jones , H. L. (1976) . Competency-base education: A proces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N.J. : Prentice-Hall.
Hall , T . D . (1976) . Career in organization , Pacific Palisades. CA : Goodyear Publish Co.
Super, D. E. (1984a)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 In D. Brown, L. Brooks, and Associates, (eds.),San Francisco : Josser-Bass.
Torshen, K. P.(1977).The mastery approach to 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 N.Y : Academic Press.
Tan, J. & Wong, S.(1998).The Internet as a learning tool: Planning perspectives ‘the Singapore Experience’.
U . S . Department of Labor . (1991) . Workforce 2000 . Washington , D.C. :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United Way of America. (1988). The future world of work : Looking toward the year 2000.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04 521)
Werner, M. C. (1995). Australian key competencies i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ERIC Documents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07 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