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1.「民主集中制、黨的集體領導、黨內統一、黨的紀律」,蘇聯大百科全書(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
2.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學習讀本(北京:中共中央黨史社,一九九九年三月)。
3.人民日報社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講話(北京:人民日報社,一九八三年三月)。
4.中共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八月)。
5.中共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八月)。
6.中共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巴黎公社(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一年三月)。
7.毛澤東,「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六年九月)。
8.毛澤東,「論聯合政府」,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
9.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六月)。
10.毛澤東,「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11.王向明,憲法若干理論問題的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12.王厚生,中共制憲評論(香港:文會出版社,一九五五年十月)。
13.史大林,「論蘇聯憲法草案」,孟光編著,人民憲法講話(華南:華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五年)。
14.吳大英等,政治體制改革與法制建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月)。
15.吳家麟,憲法學(北京:群眾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三月)。
16.李杓煥,中共憲法之研究-極權主義與憲政體制的矛盾與衝突,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17.李達,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十一月)。
18.孟光,人民憲法講話(廣州:華南出版社,一九五五年)。
19.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一九九0年九月六版)。
20.法學教材編輯部,憲法講義(石家莊:法律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六月)。
21.邱敦紅,中西民主政治論(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二月)。
22.科索夫,憲法的概念與本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
23.范揚等譯,法哲學原理(台北:里仁書局,一九八五年四月)。
24.孫中山,「五權憲法」,徐文珊,國父遺教三民主義總輯(台北:台灣書店,一九五0年)。
25.孫維本,人大工作手冊(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第一版)。
26.袁瑞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形成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九月,第一版)。
27.郝楚芼、段浩然,中國共產黨六十年(下冊)(南京:解放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二月) 。
28.馬克思,「『法蘭西內戰』二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五年十月)。
29.高民政主編,中國政府與政治(濟南:黃河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三月)。
30.栺木等,民主的構思(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五月)。
31.張友漁等,法學理論論文集(北京:群眾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二月)。
32.張式軍主編,地方人大工作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一月)。
33.張晉藩、曾憲義,中共憲法史略(北京:北京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九月)。
34.張煒,人民代表大會監督職能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五月)。
35.張鏡影,比較憲法(上)(台北:黎明書局,一九八三年二版)。
36.許崇德,中國憲法(北京: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37.陳春龍等,法律知識問答(北京:北京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九月)。
38.傅思明,新時期憲法學研究概述(北京:法學,一九八九年六月)。
39.傑尼索夫著、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編譯室譯,蘇維埃憲法及其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
40.廉希聖,人民代表知識大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一月)。
41.敬延年等編著,現階段的地方人大(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42.新華通訊社國內資料組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紀(一九四九-一九八0)(北京:新華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六月)。
43.楊逢春,人大代表基本知識(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第一版)。
44.葉明德,「人民三政權之比較」,台灣海峽兩岸各種體制之比較研究(台北:政大國關中心,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45.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版)。
46.劉清波,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編輯委員會,一九八五年)。
47.劉清波、郝致誠,毛共憲法的透視(台北:黎明出版社,一九七五年)。
48.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三民書局,一九八五年)。
49.蔡定劍,中國人大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八月,第一版)。
50.鄭學稼,社會主義思想史(台北:帕米爾書店,一九七二年)。
51.蕭蔚云、魏定仁、室音胡日雅克琪編著,憲法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九月)。
52.霍玉琛,「論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法學研究,一九九一年一月。
53.繆全吉,中國制憲史資料匯編-憲法篇(台北:國史館,一九八九年)。
二、期刊論文
1.孔令望、戚淵,「我國憲法有關公民權規定的特色」,法學,第三期,一九九二年。
2.石本惠,「淺論中國國家權力結構體系的制約關係」,社會科學研究,第三期,一九九六年。
3.朱全景,「毛澤東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唐都學刊(北京),第十四卷,第三期,一九九八年一月。
4.朱蓓蕾,「中共『憲法修正案』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十九卷,第八期,一九九三年八月。5.李正亭,「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監督」,中國政治(北京),一九九0年七月。
6.肖明輝,「蘇聯憲法與我國憲法」,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七卷,第四期,二000年七月。
7.周永坤,「中國憲法的變遷-歷史與未來」,江蘇社會科學,第三期,二000年。
8.施子中,「中共憲法變遷之研究」,蘇俄問題研究,第二十一卷,第四期,一九八0年四月。
9.倪業群,「新中國憲法50年:回顧與總結」,法學研究,第十五卷,第三期,二000年五月。
10.孫國華等,「論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新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北京) ,第四期,一九九四年。
11.徐東濱,「正本論修憲」,明報月刊,第十一卷,第六期,一九八一年。
12.郝致誠,「揭開中共修憲的秘密」,憲政時代,第八卷,第一期,一九八二年七月。13.張紅聲,地方權力機關監督職能初探,華東法政學院法學碩士論文集(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五月)。
14.張淳翔,中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改革之研究,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六年六月。15.張曉燕,「論執政黨與憲法的關係」,科學社會主義,第二期,二000年。
16.張鑫,「中國社會主義憲法概念與實踐(上)」,明報月刊(香港),第十八卷,第十二期,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17.曹伯一,「中共憲法的馬克思主義基礎」,東亞季刊,第十五卷,第三期,一九八四年一月。18.許光泰,「中共新憲法之分析」,匪情月報,第二十五卷,第六期,一九八三年。
19.許光泰,「中共憲法的理論與實際」,中國論壇,第十八卷,第十一期,總第二一五期,一九八四年九月。20.許信周,「中國新憲法比較」,盤古月刊(香港),綜合刊,一九七八年三月。
21.曾建元,「人民代表大會─中共政權組織形式的理論探討」,近代中國(台北)第八十一期,一九九一年二月。22.楊勝春,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功能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九六年十二月。23.董家均,八0年代以後中共地方人大職權與功能之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五年九月。24.劉文斌,八0年代後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與功能之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四年六月。25.劉得寬,「中共現行八二年憲法之特徵及其最近修正案」,軍法專刊,第四十卷,第四期,一九九四年四月。26.劉清波,「中共『新憲法』的評價-從法理上觀察-」,憲政時代,第八卷,第三期,一九八三年一月。27.劉勝驥,「中共偽五屆人大憲法之特質」,匪情月報,一九七八年十月。
28.鄧初民,「討論、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思想準備工作和方法問題」,新華(半月刊),第二期,一九五四年。
29.顏國秉,從權利與權力的文獻看中共憲法的演變,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二000年一月。三、報紙
1.人民日報(北京),一九七三年九月二日,第一版。
四、網路資源
1.黎安友,「中國大陸的憲政運作(China''s Constitutionalist
Option)」。
http://www.inpr.org.tw/inprc/pub/biweekly/120-9/m121_5.htm
貳、英文部分
一、Books
1.Alan C.Isaak,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Home
Wood,Illinois:The Dorsey Press,1985).
2.Michael Lindsay,"Introduction",The New Constitution of
Communist China:Comparative Analyses(Taipei:Institute of
Int''l Relations,1976).
3.Sotirios A.Barber,On what the Constitution Means(Baltimor: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4).
二、Periodicals
1."The Rul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by the twelfth Congress of the R.C.P.(B),(12 August,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