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專書:
1.Earl Babbie,李美華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
2.日本防衛廳,國防部駛政編譯局譯。1998日本防衛白皮書。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3.王保存。世界新軍事革命,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
民主進步黨。中國政策研討會書面報告。臺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1998年。
4.民主進步黨。政策白皮書(綱領篇)。臺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1993年。
5.民主進步黨。跨世紀國家政策白皮書。臺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2000年。
6.李文志。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臺北:業強出版社,1997年。
7.岳天。認識戰略-戰略講座彙編。臺北:中華戰略學會,1997年。
8.林正義。臺灣安全三角習題-中共與美國的影響,臺北:桂冠出版社,1989年。
9.國防部。中華民國82-83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限公司,1994年。
10.國防部。中華民國87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11.國防部國軍軍語辭典編委會。國軍軍語辭典,臺北:武學書局,1956年。
12.張大銘等著。臺灣有沒有明天,臺北:先覺出版社,1999年。
13.張旭成。中共看未來戰爭-臺灣如何因應。臺北:大晟文化事業公司,1998年。
14.陳水扁、柯承亨。國防黑盒子與白皮書,臺北:福爾摩沙基金會,1992年。
15.翟文中。臺灣生存與海權發展,臺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16.謝淑媛。臺海安全情報:透視兩岸攻防戰備實力,臺北:玉山出版社,1996年。
17.譚傳毅。現代海軍手冊,臺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
18.蘇進強。國軍兵力結構與臺海安全,臺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19.孔令晟。大戰略通論,臺北:好聯出版社,1995年。
20.丁樹範。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1978-1991,臺北:唐山出版,1996年。
21.林宗達。解放軍演習報告書,臺北:軍事迷文化,1997年。
22.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23.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
24.張明睿。中共國防戰略發展-跨世紀軍事革命浪潮跟尖者,臺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25.紐先鍾。國家戰略概論,臺北:正中書局,1975年。
26.紐先鍾。現代戰略思潮,臺北:黎明出版社,1989年。
27.紐先鍾。戰略研究入門,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期刊:
1.Brain Robertson,林敏譯。「亞太安全合作」,國防譯粹,第23卷11期(1996年11月1日),頁6。
2.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民主進步黨1998年中國情勢評估-軍事部份」,全球防衛雜誌,第177期(1999年5月),頁34。
3.宋燕輝。「中共對臺實施海上封鎖之可能與國際法相關問題」,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4期(1999年4月),頁5-9。4.林唯聖。「臺灣關係法20週年回顧與觀察」,全球防衛雜誌,第176期(1999年4月),頁11。5.威海衛。「二十一世紀中共海軍發展之探索」,全球防衛雜誌,第170期(1998年10月),頁56。6.高雄柏。「臺海兩棲作戰再思考-閃擊式兩棲戰」,尖端科技,第184期(199912月),頁55。7.張嘉中。「威脅與對策-臺灣的戰略觀點」,尖端科技,第184期(1999年12月),頁24。8.黃河。「天安門大閱兵,剖析中共閱兵武器裝備與發展」,全球防衛雜誌,第189期(2000年5月),頁18。9.黃河。「中共戰術飛彈最新動態 Part 2」,全球防衛雜誌,第179期(1999年6月),頁109。10.蘇紫雲。「民進黨的國防理念」,尖端科技,第185期(2000年1 月),頁61。
11.粵儒。「終極獵殺-戰區彈道飛彈的反制 Part 1」,全球防衛雜誌,第174期(1999年2月),頁109。12.楊文鎮。「中共武力犯臺之可能性分析」,全球防衛雜誌,第180期(1999年8月),頁92。13.鍾堅。「共軍犯臺能力與作戰方式之研究(下)」,尖端科技,第185期(2000年1月),頁7。14.李堂杰。「高技術條件下的登陸-三棲作戰」,現代軍事,第226期(1995年11月),頁55。
15.舒孝煌。「新政府上臺,戰略新思維?」,全球防衛雜誌,第192期(2000年8月),頁235。16.滕昕雲。「中華民國軍事準則轉變之研析(一)」,尖端科技,第189期(2000年5月),頁109-110。
17.滕昕雲。「中華民國軍事準則轉變之研析(二)」,尖端科技,第190期(2000年6月),頁97。
18.翁明賢。「跨世紀的國防安全問題」,政策月刊,第50期,頁17。
20. 張立德。「中共彈道飛彈發展」,尖端科技,第174期(1999年2月),頁35-36。
論文:
1.陳維浩。後冷戰時期美國的軍事安全戰略。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2.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俄羅斯安全環境的新變化與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1997-1998國際形勢分析報告,北京: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1999年,頁33。
3.譚傳毅。「高技術條件下解放軍之作戰指導」,跨世紀兩岸軍力發展與區域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空軍軍官學校,1998年,頁2。
4.廖文中。「共軍現代化對臺灣安全的影響」,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臺海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2000,頁10。
5.張仁孚。「中共空軍高科技作戰方式發展與評估」,跨世紀兩岸軍力發展與區域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空軍軍官學校,1998年,頁1。
6.蘇紫雲。中共軍力的未來發展對我國戰略影響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7.施子中。「中共跨世紀對臺作戰預案之研究」,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臺海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頁5。
8.逢錦麟。「21世紀中共武力犯臺的戰爭型態與對策」,國家暨社會 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頁7。
9.李安復。中共新軍事革命與對臺戰略-軍事戰略計劃作為之分析,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10.張金瑞。「高科技戰爭與國防前途」,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報告,北京:中國軍事科學研究院。
11. 謝清志。「中共飛彈研發進展與臺灣防禦能力之探討」,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臺海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頁6。
12.曾章瑞。「數位國防-跨世紀『國防戰略』新思維」,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
13.楊念祖、廖文中。「共軍加強快速反應部隊戰力對臺灣安全之影響」,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論文。
報紙:
1.張旭成。「臺美日的安全合作與東亞和平」,民眾日報,1999年5月5日。
2.中國時報,2000年5月6日,版2。
3.中國時報,2000年6月7日,版2。
4.林濁水。「中共壓力不變 神盾終將來臺」,中國時報,2000年5月15日,版2。
5.張旭成。「遊說臺灣安全加強法案的心得」,自由時報,1999年10月17日,版15。
6.中國時報,2000年5月31日,版14。
7.中國時報,2000年7月8日,版2。
8.中國時報,2000年7月2日,版3。
英文部份
專書:
1.Allen,Kenneth W. Krumel,Glenn&Pollack,Jonathan D,China Air Force Enter the 21 Century,CA:RAND,1995。
2.Betts,Richard K.,Cruise Missiles:Technology,Strategy,Politics,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4。
3.Blasko,Dennis J.,A New PLA Force Structure,Washington D.C.:
RAND,1999。
4.Cheung,Tai-Ming,Chinese Military Preparations Against Taiwan Over the Next 10 Years,Washington D.C.:NDU,1997。
5.Gill,Bates,Chinese Military Hardware and Technology Acquisition of Concern to Taiwan,Washington D.C.:NDU,1999。
6.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Operation Desert Strom:Evaluation of the Air Campaign,Washington D.C.: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1997。
網路資料:
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Defense Link,Nov.23,1998,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easr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