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一)司徒達賢,策略管理,遠流出版公司,民國84年。
(二)田中玉,平衡計分卡之設計-以國內M銀行信用卡部門為個案研究對
象,政治大學會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三)古永嘉,台灣公民營銀行經營績效評估模型之研究,企業管理
學報,第37期,民國84年9月。
(四)古永嘉,企業研究方法,譯自Donald R. Cooper C. William
Emory,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民國85年。
(五)朱道凱,平衡計分卡-資訊時代的策略管理工具,譯自
Kaplan,Rober S. & Norton, David P. ,The balanced
scorecard: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民國88年。
(六)李書行,務實創新的策略性績效評估,會計研究月刊,第113期, 民
國84年。
(七)宋孟霖,本國積體電路製造業關鍵成功因素與績效評估制度之研究:
實地研究,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6年。
(八)宋洋珊,銀行業策略執行與資訊需求之研究,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國87年。
(九)周麗真,以財務比率建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之研究,淡江大學管
科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
(十)周齊武.吳安妮.施能錠,探索實施平衡計分卡可能遭遇之問題,會
計研究月刊,90年2月號。
(十一)吳思華,策略九說,麥田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5年9月。
(十二)吳安妮,績效評估新趨勢,會計研究月刊,第133期,民國85年。
(十三)吳嘯,平衡計分卡實施時應考慮之課題,會計研究月刊,89年10月號。
(十四)林珮琪,高科技產業研究發展績效衡量之研究-平衡計分卡觀點,
台灣大學會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十五)林清山,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東華書局,民國87年。
(十六)侯采雯,銀行經營績效之資訊表達,台灣大學會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十七)胡維釗,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績效之比較與分析,台灣大學商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十八)洪幸臨,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之研究-以台灣本國銀行為例,淡
江大學管科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十九)高國興,銀行授信策略群組與授信績效關係之實證研究,中央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二十)陳佳鳳,銀行業策略性績效指標之研究,台灣大學會計系研究所碩
士論文,民國88年。
(二十一)陳依蘋,專訪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柯承恩博士談平衡計分
卡,會計研究月刊,89年10月號。
(二十二)陳依蘋,專訪中國信託財務管理處處長王正新談變革管理,
會計研究月刊,90年2月號。
(二十三)陳依蘋.鄭惠之,平衡計分卡在中國信託,會計研究月刊,90年2月號。
(二十四)許婉美,本國銀行財務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與資金管理績
效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
(二十五)許總雅,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效率之評估與比較,成功大學企
管理研究所論文,民國86年。
(二十六)張火燦,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5年7月。
(二十七)張英慧,事業策略、績效評估制度及其成效之探討-以平衡計
分卡觀點分析,淡江大學會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二十八)張美月,全方位績效評估制度的設計暨薪酬分配的分析與改進
建議-國內金融公司之個案研究,台灣大學會計系研究所碩士
論文,民國84年。
(二十九)張紹勳,SPSS For Windows 多變量統計分析,松崗電腦圖書
資料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7年。
(三十)張紹勳、林秀娟,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上、下冊),
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8年。
(三十一)黃俊英,多變量分析,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第六版,民國 87
年。
(三十二)黃敏助,銀行經營績效評鑑之研究,台北:基層金融研究訓 練中心出版,民國75年。
(三十三)蔡有財,加拿大金融業風險性資產管理,中央存保公司,民國
75年。
(三十四)蘇裕惠,實施平衡計分卡的七大迷思與三大要點,會計研究月
刊,89年10月號。
(三十五)羅澤鈺,平衡計分卡之規劃與設計,台灣大學會計系研究所碩
士論文,民國87年。
(三十六)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新世紀的銀行經營管理哲學,金融研
訓文集二,民國86年。
(三十七)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銀行企劃,金融研訓叢書之27,民國
75年。
(三十八)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銀行經營企劃彙編,金融研訓叢書之
六,民國72年。
二、英文部份
(一)Altman, E. I.:Financial ration: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68 , 589-609.
(二)Booth, R., Accountants Do It by Proxy,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y 1996, p48.
(三)Chandler, A. D., Strategy and Structure, M.I.T. Press,
1962.
(四)Cool, K. O., Strategic Group Formation and Strategic
Group Shifts:A Longituding analysis of the U.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1963-1982,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Prudue University, 1985.
(五)Eccles, R. G. and Pyburn, P. J., Creating A prehensive
System To Measur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ccounting,
October, 1992.
(六)Ernst and Young, The Ernst & Young Guide to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ichard D.
Irwin, Inc., 1995.
(七)Grady, M.W., Performance Measurement:Implementing
Strategy , Management Accounting, June, 1991.
(八)Hofer, C.W. and Schendel, D.,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West publishing Co., 1978.
(九)Hoffecker, J. and Goldenberg, C.,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Develop Companywide Performance Measures,
Cost Management, Fall, 1994.
(十)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Feb 1992, p.72.
(十一)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Feb 1996, p.77.
(十二)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 ., The balanced
scorecard: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6.
(十三)Maisel, L. S.,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pproach,
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 Summer, 1992.
(十四)Miles, Raymond E. and Snow, Charles C., oganizational
Strategy, Structure, and Process, McGraw-Hill, 1978.
(十五)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The Free Press,
1980, 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