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央氣象局(2000)。氣象常識。【線上查詢】http://www.cwb.gov.tw
牛頓開發教科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國民小學自然。台北:牛頓開發教科書股份有限公司。
王美芬(1991)。自然科錯誤概念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2,367-400。
王美芬(1998)。兒童科學觀的理論與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美芬、熊召弟(1997)。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田芬華(1999)。兒童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概念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光復書局編輯部百科編輯組(1997)。大美百科全書。台北:光復書局。
朱雅瑋(1995)。國小學童機率的直觀概念。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成映鴻(1994)。國民小學氣象教材研究。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杜嘉玲(1999)。概念發展─古典論與連結論。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邱弘毅(1998)。職前及在職國民小學教師的天氣概念及其相關迷思概念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志誠(1998)。原住民學童在天氣現象的解釋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顯輝(1993)。國小兒童水循環概念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SC81-0111-S153-002-N。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林顯輝(1994)。國小兒童蒸發與凝結概念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SC83-0111-S153-002-N。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金多誠(1982)。中國孩子的疑問2─天文科學篇。台北:人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香港天氣資訊中心(2000)。【線上查詢】http://www.weather.com.hk
柯啟瑤(1993)。科學概念的學習。台北:幼獅文化公司。
姜 滿(1994)。國小學童對地球形狀及地心引力之另有概念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SC82-0111-S024-002-N。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姜 滿(1997)。國小學童地球運動之想法與概念改變歷程。臺南師院學報,30,217-243。
洪志誠(2000)。從921地震─談氣象的板塊運動--氣團。市師環教季刊,40,41,51-58。
張泉湧譯(1995)。普通氣象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張敬宜(1996)。國小教師對"學童相的變化另有概念"瞭解之研究(2)。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SC85-2511-S152-002。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張敬宜(1997)。國小高年級學童蒸發、凝結與沸騰概念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5(3),321-346。張敬宜(1998)。教師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蒸發、凝結與沸騰概念瞭解之研究。國立臺北師院學報,11,453-472。張敬宜(2000)。國小學童對空氣概念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8(2),141-156。
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92)。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銘杰(1997)。利用概念聯想晤談法來探究國二學生的浮力概念及概念結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萬居(1996)。國小中年級學生對酸鹼概念認知之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4,4-29。
黃台珠(1984)。概念的研究及其意義。科學教育學刊,65,44-56。
康軒文教出版社(2000)。國民小學自然。台北:康軒文教出版社。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發表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九年一貫課程系列研討會」。主辦單位: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陳彥杰(1998)。學生對化學平衡迷失概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熙揚(1997)。學生對空氣運動:風的起源之概念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SC86-2511-S018-009。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陳瓊森、汪益譯(Howard Gardner 著)(1995)。超越教化的心靈。台北:遠流出版社。
國立編譯館(1994)。國民小學自然科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馮鵬年(1986)。千變萬化的氣象。台北:,東方出版社
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許嘉玲(1997)。浮力學習之概念改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民陽(1995)。國小學童對天氣變化概念發展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SC84-2511-S-133-004。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許民陽(1996)。國小學童對天氣變化概念發展之研究(2)。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SC85-2511-S-133-002。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許榮富、黃芳裕(1995)。當今科學概念發展研究賦予科學學習的新意義。科學教育,178,頁2-13。郭重吉(1990)。學生科學知識認知結構的評估與描述。彰化師範大學學報,1,279-319。郭重吉(1988)。從認知觀點探討自然科學的學習。教育學院學報,13,351-379。郭重吉、許玫理(1992):從科學哲學觀點的演變探討科學教育的過去與未來。彰化師範大學學報,3,531-561。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8):國語辭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捷文化。
教育部(2000):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游麗卿(1998)。Vygotsky對研究概念發展的啟示。幼教天地,15,227-239。裘維鈺(1995)。國小學童植物概念及其相關迷思概念之探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奧井智久(1999;林如章譯)。新自然科教學的創造及其觀點--期望、思考、理解、有效教學活動的創造。翰林文教雜誌,5,25-34。彭泰源(1998)。國小五年級學童力與運動概念學習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趙寧(1997)。概念學習的階層定義與診斷。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4(2)。86-102。熊召弟、王美芬、段曉林、熊同鑫譯(1996)。科學學習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鄭昭明(1997)。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鄭麗玉(1998)。如何改變學生的迷思概念。教師之友,39(5)。28-36。劉嘉茹、邱美虹(1999)。概念改變機制之研究。第十四屆科教論文發表會論文彙編。主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樊雪春(1999)。學生科學迷思概念的法則分析與建構取向教學法之實驗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賴篁川(1994)。年長孩童的水循環概念和物質組成模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文煥(1997)。國小統計教材-機率初步概念之設計理念與實際。【線上查詢】http://leonid.ncytc.edu.tw/~unit1910/86doc5.html
歐用生(1999)。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內涵與特色。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5-12。主辦單位: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國民小學自然。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青龍(1995)。從「迷思概念」到「另有架構」的概念改變。科學教育,180,23-29。鍾聖校(1995)。國小自然科課程教學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蘇育任(1999)。職前及在職國民小學教師的天氣概念及其相關迷思概念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7(2),157-176。Yager, R. E. & Roy, R.(2000)。STS:「科學」教育上最全面而最根本的改革方向。【線上查詢】http://www.tlps.cyc.edu.tw/topline_link/stsasscienceeducationreform.htm
【英文部分】
Abimbola, I. O.(1988). The Problem of Terminology in the Study of Student Conceptions in Science. Science & Education. 72(2),175-184.
Ausubel, D. P.(196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Holt, Rinehart & Winston.
Anderson, O. R.(1997). A Neurocognitive Perspective on Current Learning Theory and Science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Science & Education. 81(1),67-89 .
Bar, V.(1989). children’s views about the water cycle. Science Education, 73(4), 481-500.
Bar V.& Travis, A. S.(1991). Children’s views concerning phase chang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8(4),363-382.
Bar, V. & Galili, I.(1994). Stage of children’s views about evapo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16(2), 157-174.
Beveridge, M.(1985).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Evapor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5, 84-90.
Blosser, P. E.(1987). Science Misconceptions Research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Science to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RIC/SMEAC Science Education Digest. 1, ED282776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9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runing, R. H., Schraw, G. J., & Ronnung, R. R.(1995).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2nd ed.). New York:Printic Hall.
Driver, R., Guesne, E. & Tiberghien , A.(1985). Children''s ideas in science. Philadelphia : Open University Press.
Driver, R. & Oldham, V.(1986). 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Science.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13, 105-122.
Esler W. K.(1996). Teaching elementary science. Belmont:Wadsworth Pubilshing Company.
Hashweh, M.(1988). Descriptive Studies of Students'' Conceptions in Scienc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5(2), 121-134.
Howe, A. C.(1996). Development of Science Concepts within a Vygotskian Framework. Science Education. 80(1), 35-51.
Johns, M. G., Carter, G. & Rua, M. J.(2000).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ceptual ecologies: communities of concepts related to convection and hea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7(2),139-159.
Keil, F.(1992). Concepts, kinds,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Novak, J. D. & Gowin, D. B.(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vy Press.
Nussbaum, J.(1989).Classroom conceptual chang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11, 530-540
Osborne, R. J. & Cosgrove, M. M.(1983). Children’sconceptions of the changes of state of water.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9),825-838.
Patton, M. Q. (1987). How to use qualitative methods in evaluation. NewBury,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Posner, G. J., Strike, K. A., Hewson, P. W., Gertzog, W. A. (1982). Accommodation of a Scientific Conception: Toward a Theory of Conceptual Change. Science Education. 66(2), 211-227.
Stepans, J., Kuehn, C. (1985). What Research Says: Children''s Conceptions of Weather. Science & Children. 23(1), 44-47.
Sutton, C. & West, L. (1982). Investigating Children''s Existing Ideas about Science. ED230424
Treagust, D. F., Duit, R. & Fraser, B. J. (1996).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New York : Teachers College Press
Za’rour G. I.(1975). Science Misconceptions Among Certain Groups of Students in Leban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12(4), 385-391.
Yager, R. E. editor.(1996).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as reform in science education. Albany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