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志仁(民88)。民間教育改革現況【線上查詢】。http://
www.hsjh.tc.tw/~jun/teacher19.htm。
王金源(民84)。公共政策。台北市:千華。
王魯光(民82)。教育政策的再省思。教育研究雙月刊,33,61-64。毛連溫(民82)。談小學實施外語教學探討。教師天地,67,2-5。
毛連塭、劉春榮、林天德、林天祐、陳明終、王珮玲、徐世瑜、楊永慶、
洪文向、鍾萬梅、王秉倫、段懿真、劉匡時(民89)。對教育部推動
教育改革意見調查研究。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田培林(民82)。教育學新論。台北市:文景。
石素錦(民87)。從國小英語教學談師院師資培育與因應之道。教育資料
與研究,24,11-14。
牟中原(民84)。中小學小班小校制議題初探。教改通訊,13,17-21。朱志宏(民80)。公共政策。台北市:三民。
朱惠美(民87)。從師資觀點看小學英語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23,6-11。
朱敬先(民7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朱堅章(譯),Isaka(著)(民67)。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市:
幼獅(原著者出版年:1975年)
任晟蓀(民85)。從學校行政編制論國小小班小校的規劃。國教之聲,29(4),34-42。
池麗娟(民86)。常態編班的迷思。南投文教,10,73-75。任懷鳴(民84)。從人口趨勢看小班小校的規劃。教改通訊,13,31-35。
沈任遠(民76)。公共政策制定─勞資爭議處理法第四次修正個案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春枝(民81)。我國高級中等教育政策演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忠泰(民84)。學校規模、編制與教育品質關係。教改通訊,13,24-25。
吳珍珠(民88)。國小英語教學相關問題探討。研習資訊,16(3),5-8。
吳英明、周世雄(民82)。歐美政黨與對公共政策之影響,美國月刊,8(2),53-64。
李有再(民87﹞。常態編班需要常態政策支持。師友,368,22-23。
李永烈(民84)。如何實現小班小校的理想。師友,332,42-44。
李博、尚玉昌、孫儒泳、諸葛陽(民86)。普通生態學。台北市:藝軒。
邱上貞(民84)。突破國中常態編班的實施困境─異中求同、同中有異,
建立一個相互支持的「學習社群」。教育研究雙月刊,43,34-41。
邱祖賢(民85)。哈伯瑪斯的批判理論在我國教育政策制定的應用。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邱賢農(民87)。綠筍變薯條:推展國小英語教學的過程與成果。教育
資料與研究,24,18-21。
林水波(民66)。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型。憲政思潮,40,143-148。林水波、張世賢(民80)。公共政策(3版)。台北市:五南。
林本炫(民84)。從日本「班級與學校規模適正化」政策,看我小班小
校運動。教育資料文摘,35(6),95-98。
林來發(民82)。國民教育政策之發展與趨向。教育研究雙月刊,29,
9-13。
林清江(民70)。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市:五南。
林清江(民85)。教育社會學(6版)。台北市:台灣書店。
林天祐、虞志長、張志毓、余瑞陽、邱春堂、楊士賢(民85)。教育政
策形成及制定過程之分析。初等教育學刊,5,1-40。
周昌弘(民82)。生態學原理(上)。環境教育,17,20-26。
周燦德(民85)。政黨在教育政策上的運作。教育研究雙月刊,47,
4-7。
周光裕、明延凱(民84)。生態學。台北市:地景。
金耀基(譯),Riggs(著)(民81)。行政生態學(2版)。台北市:
商務。(原著者出版年:1961年)
竺乾威、胡君芳(譯),Lindblom(著)(民80)。決策過程。台北
市:五南。(原著者出版年:1968年)
官有垣、施能傑、翁興利、鄭麗嬌(民87)。公共政策。台北市:空大。
施玉惠(民87)。國小英語教學的未來規劃方向。教育資料與研究,23,1-5。
施玉惠、周中天、陳淑嬌、朱惠美(民86)。國民小學實施英語教學之
可行性探討。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報告。未出版。
政策白皮書編纂工作小組(民82)。政策白皮書(綱領篇)。台北市:
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政策白皮書編纂工作小組(民87)。1998民進黨政策白皮書─持續推動
教改【線上查詢】。http://www.dpp.org.tw/prc9811/11_5_1.htm。
政策白皮書編纂工作小組(民84)。新黨政策白皮書─教育改革與教育
政策【線上查詢】。http: //np.org.tw/np1/14/np14d.htm。
馬世駿(民79)。現代生態學透視。台北市:科學。
馬心韻(民83)。行政生態研究的理論與運用。警政學報,25,
165-180。
徐宗林(民68)。文化與教育。台北市:文景。
秦夢群(民8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市:五南。
韋金龍、陳玉美(民83)。突破國中常態編班教學困境之途徑:合作學
習。教育研究,35,59-66。
唐利平、陳曼玲(86年7月10日)。後段班學生控訴:校長下22層地獄。
中央日報,3版。
許耿地(民85)。政治與公共政策:六種政策形象的政治類型。立法院院
聞,24(6),77-90。
陳文玉(民86a)。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台北縣開放教育政策個案分
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文玉(民86b)。「小班小校」的系統分析:以台北縣市小學為例。國
民教育研究學報,3,155-178。
陳其煌(民87)。「小班小校」實施之困境。南投文教,11,5-7。陳奎喜;(民79)。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奎喜;(民84)。教育社會學(4版)。台北市:三民。
陳淑嬌(民87)。國小英語教學之困境。教育資料與研究,23,32-33。陳麗珠(民84)。小班小校的迷思─談學校最適當經營規模。教育資料文
摘,36(4),57-67。
陳麗華(民81)。英國國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國教月刊,39 (1/2),20-25。
教育部(民82a)。教育部施政報告(82年3月3日)。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2b)。教育部施政報告(82年9月22日)。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3a)。教育部施政報告(83年3月14日)。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3b)。教育部施政報告(83年9月22日)。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3c)。教育部公報(第230期至第240期)。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3d)。四一0說帖。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3e)。落實國中常態編班說帖。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4a)。教育部施政報告(84年3月8日)。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5a)。教育部施政報告(85年4月13日)。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5b)。教育部施政報告(85年9月23日)。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6a)。教育部施政報告(86年3月5日)。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6b)。教育部施政報告(86年9月24日)。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6c)。教育部八十六年度施政成果報告。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7a)。教育部施政報告(87年3月9日)。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7b)。教育部施政報告(87年9月24日)。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2)。教育部公報(第219期至第229期)。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4)。教育部公報(第241期至第252期)。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5)。教育部公報(第253期至第264期)。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6d)。教育部公報(第265期至第276期)。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7c)。教育部公報(第277期至第288期)。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4b)。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
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4c)。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86年9月24日)。教育部施政報告。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7d)。國民小學實施英語教學評估報告【線上查詢】。
http://exp096.edu.tw/minister/compool/pres362.html。
教育部(民87e)。降低國民中小學班級學生人數計畫。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8)。台閩地區國民中小學校概況統計。台北市:作者。
教育研究編輯部(民85)。美國的民主政黨與教育政策。教育研究雙月
刊,47,23-26。
張世賢(民77)。公共政策析論(2版)。台北市:五南。
張志清(85年9月22日)。教改會建議英語課程列為國小學生必修。中國
時報,7版。
張志清(86年12月3日)。國小高年級將教授英語。中國時報,1版。
張金鑑(民73)。行政學新論(2版)。台北市:三民。
張則周(民84)。評「從人口趨勢看台灣地區小班小校之規劃」。教改通
訊,13,36-37。
張潤書(民84)。行政學(4版)。台北市:三民。
張鈿富(民82)。政策分析與未來的教育政策制定。教育研究雙月刊,29,41-48。
張鈿富(民84)。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執行。載於羊憶蓉、林全等著,台灣
的教育改革(頁165-198)。台北市:前衛。
張鈿富(民85)。政黨政治與教育政策的演變。教育研究雙月刊,47,27-38。
張鈿富(民87)。國中常態編班的時代意義。師友,368,4-11。
張德銳(民84)。教育行政研究(2版)。台北市:五南。
張春興、郭生玉(民74)。國中編班教學問題之調查研究。台灣師大教育
心理學報,18,17-36。
郭為藩(民72)。教育的理念。台北市:文景。
郭添財(民84)。談學校最適經營規模。教改通訊,13,28-30。曹俊漢(民81)。公共政策(2版)。台北市:三民。
曹翠英(民86)。落實國中常態編班導引─教學正常發展策略性探討。教
師天地,91,52-56。
梁恆正(民82)。由國內教育政策的制定看教育政策研究的發展。教育研
究雙月刊,29,16-20。
梁肅戎(民80)。立法院在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其面對的難
題。立法院院聞,19(7),6-9。
黃武雄(民84)。台灣教育的重建。台北市:遠流。
黃昭國(83年4月1日)。小班小校在北縣出發可行嗎。自由時報,7版。
黃貴梅(民86)。國小實施雙語教學的探討。桃縣文教,7,21-22。黃瑞枝(民87)。國小英語教學之趨勢與實施。國教天地,127,18-19。彭文賢(民81)。行政生態學。台北市:三民。
湯絢章(譯),Anderson(著)(民68)。公共政策制定。台北市:幼獅
(原著者出版年:1975年)
曾登裕(民87)。國小英語教學相關問題探討。高市文教,63,47-48。曾繁康(民44)。英國政府。台北市:中華。
曾燦金(民87)。邁向國際化、提昇國家競爭力─談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
英語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23,34-37。
楊泰順(民81)。利益團體的理論。中山社會科學季刊,7(4),1-14。楊桂杰(民83)。我國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之檢討。立法院院聞,22
(4),84-94。
楊清勇(民63)。發展中地區行政的模型─雷格斯的理論研究。國立政治
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國賜(民70)。教育政策的演變及其績效。載於郭為藩主編,中華民國
開國七十年之教育(上)(頁51-102)。台北:廣文。
楊景堯(民82)。我國教育行政生態學之研究。教育研究雙月刊,33,41-51。
楊惠芳(86年7月16日)。常態編班是為教學正常化。國語日報,1版。
楊榮蘭(民86)。從美國外語學習標準(SFLL)方案中談國內小學英語
教學。桃縣文教,7,12-14。
詹素貞(民87)。國小實施英語教學報導。國教輔導,37(5),26-27。葉學志(民66)。系統理論與教育行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6,1-36。廖美玲(民87)。對全面實施國小英語教學的幾點感想。師友,369,
24-28。
劉玉燕(民84)。落實「小班小校」的困境與突破。教改通訊,13,22-23。
蔡姿娟(民87)。由雙語教育談我國英語教學之施行。教育實習輔導,14,80-84。
鄭淵全(民82)。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實驗常態編班暨導師抽籤配班調查
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1),49-66。
謝文全(民76)。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文景。
謝天台(民85)。小班小校提昇教育品質。師說,98,51。
顏國樑(民87)。由政策執行的觀點論影響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執行成效的
因素及其因應策略。教育政策論壇,1(1),38-63。
蘇順發(民88)。國小英語教學實施問題初探。英語教學,91,22-37。二、英文部分
Anderson, J. E. (1975).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eger.
Anderson, J. E. (1994). Public policymaking (2n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Braybrooke, D., & Lindblom, C. E. (1963). A strategy of
decision:Policy evaluation as a social process. New York:
Free Press.
Carr, L. J. (1955). Analytical sociology, social situations and
social problems. New York: Harper & Row.
Dahl, R. A. (1991). Modern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Dye, T. R. (1984). Party and policy in the states. Journal of
Politics,46(4), 1097-1116.
Dye, T. R., & Zeigler, H. (1993). The irony of democracy
(9thed.). Monterey, CA: Wadsworth.
Getzels, J. W., & Guba, E. G. (1957). Social behavior and the
adminisprocess. School Review, 65, 423-441.
Getzels, J. W., & Thelen, H. A. (1960). The classroom as a
unique social System. In N. B. Henry (Ed.), The dynamics of
instructional groups(pp. 53-62).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lass, G. V., & Smith, M. L. (1978).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class and achievement. San Franciso:
Far West Laborator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ogwood, B. W., & Peters, B. G. (1983). Policy dynamics. New
York:Martin Press.
Kast, F. E., & Rosenzweig, J. E. (1974).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Kast, F. E., & Rosenzweig, J. E. (1985).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4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Kidd, C. V. (1959). American universities and federal research.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imball, S. T. (1974). Culture and the education process.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Koenig, L. W. (1986). An introduciton to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Lenneberg, E. (1967).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Y:Wiley and Sons.
Lindblom, C. E. (1958). Policy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8, 300-301.
Lindblom, C. E. (1979). Still muddling, not yet through.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40, 517-526.
Morehouse, S. M. (1981). State politics and policie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Natriello, G. (Ed.). (1987). School dropouts: Patterns and
policie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Oakes, J. (1985). Keeping track.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Parsons, T. (1960). 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modern societies.
New York: Free Press.
Ranney, A. (1990). Gove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icci, D. M. (1993).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s:
The new Washington and the rise of think tank.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Riggs, F. W. (1961). The ecolog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su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Indian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Delhi, India: Asia Publishing House.
Simon, B. (1988). Bending the rules: The Bakers’ reform of
education. London, UK: Lawrence and Wishart.
Truman, D. B. (1951).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New York: Knopf.
Weiss, C. H. (1992). Organizations for policy analysis: Helping
government think. Newbury, CA: Sage.
Williams, G. (1982). Educational economic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30(1), 28-33.
Wilson, G. K. (1990). Interest groups. Oxford, UK: Basil
Blackwell.
Wirt, F. M., & Kirst, M. W. (1982). Schools in conflict.
Berkeley, CA: McCut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