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2.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8 06: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培慧
研究生(外文):TSAI PEI HUI
論文名稱:商品化住宅與不平等發展下之921災後住宅重建困境與出路
論文名稱(外文):The impasse and alternatives of the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commodified housing and unequal development.
指導教授:夏曉鵑夏曉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發展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0
中文關鍵詞:九二一震災住宅重建住宅商品化住宅社會化不平等發展協力造屋非正式住宅部落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8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九二一大地震的災後住宅重建與都市住宅問題看似不盡相同,仍然有其結構性的相似。台灣農村、原住民聚落與主流社會的所得與生活差距乃發展主義國家政策所造成的。台灣的經濟發展策略長期的重工抑農,農業所得長期偏低、農村基礎建設不足,使得農民、原住民沒有獲得充分發展的機會,長期不平等發展所造成的社會差異,差異不僅產生在經濟面,更要命的是對傳統價值的破壞與否定,代之以被製造的,被劃約的農村、原住民部落的刻板印象。
都市貧民需要廉價住宅,災區弱勢受災戶也同樣需要住宅實體供應,他們同樣受制於高價商品化住宅而無法從市場機制中滿足居住需求。不同的是,都市貧民遠離了家鄉、遠離了土地,在都市無法立足,而災區的弱勢受災戶世世代代生活在當地,他們擁有土地,即使所擁有的土地零零星星、糾紛重重。因此,災區受災戶自力救濟,出現了「非正式住宅」的現象。非正式住宅的現象,乃是現代化法規、專業營建、市場經濟共同約制下受災的中下階級不得不為的出路。住宅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不是個人問題。
本文提出一個根本問題:住宅是商品還是生活必需品?藉由九二一大地震災後重建政策的檢討,分析住宅重建政策為何無法滿足偏遠居民及經濟弱勢者的原因,理出「社會發展不平等」、「商品化住宅」為主要問題徵結,並提出住宅實體供應,即住宅社會化,為解決住宅問題的手段。
協力造屋行動,轉化住宅補貼為住宅實體供應,正是面對結構性困境,試圖尋找出路的突破性計畫。協力造屋正在推動中,雖然,我們看到了一些契機,然而,持續不斷的分析現實,反省所為,才是機制能否建立的關鍵。
第一章.緒論
一.九二一震災後住宅重建現狀1
二.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7
第二章.文獻回顧
一.不平等發展15
1.不平等發展所造成的階級差異15
2.依附型發展與社會內部差異 17
二.住宅是商品還是必需品22
1.住宅商品化22
2.住宅社會化 25
三.公共住宅27
1.歐洲公共住宅 28
2亞洲地區的公共住宅30
四.住宅重建的生產型態33
1.正式與非正式住宅35
2.非正式住宅36
五.分析架構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方法43
1.實踐取向的行動研究43
2.深入訪談46
3.二手資料的分析46
二.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關係47
三.田野地點:南投縣仁愛鄉中正村48
1.基礎資料59
2.中正村所處的社會發展位置51
第四章 九二一災後住宅重建政策與執行
一.住宅重建對策的形成59
1.災後重建綱領59
2.住宅重建政策61
3.重建政策的檢討73
二.中正村住宅重建困境78
1.中正村聚落重建規劃的執行78
2.基本困境79
3.中正村重建意願82
4.中正村的重建情形83
三.住宅重建困境的結構因素86
1.台灣的住宅商品化簡述86
2.行政部門在災後重建未扮演積極的角色87
3.國家法權與鄉民社會88
第五章.災後重建的可能出路:協力造屋
一.土地權屬所產生的困境93
二.資金:轉化住宅補貼為實體供應96
1.資金籌措所產生的困境96
2轉化住宅補貼為住宅實體供應的嘗試98
三.營建:協力造屋勞動過程102
1.協力造屋工作流程103
2.參與者的認知109
四.協力造屋在中正村發酵115
五.小結:換工與合作118
1.協力造屋與公共住宅118
2.換工與合作121
3.教育與說服123
第六章 結論:社會發展與住宅重建
一.最低限的住宅重建130
1.正視「未合法住宅」的貢獻130
2.住宅補貼不等於住宅供應131
3.公共住宅只是手段,不是目的132
二.突破:協力造屋帶來什麼133
1.生產線的突破133
2.轉化住宅補貼為住宅供應133
3.勞動過程在於回復傳統價價、賦權133
 
附錄一:參考書目136
附錄二:九二一大地震重要統計數字144
附錄三:南投縣仁愛鄉中正村全倒戶名單146
Albert Demangeon  法 阿.德芒戎1993葛以德譯《人文地理學問題》商務印書館,中國北京。(根據巴黎阿爾芒.科爾出版社1952第四版譯出)
Bobert Nisbet1986 徐啟智譯《西方社會思想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David D-Smith 2000 戴維.D.史密斯 譯《城市化住宅及其發展過程》,中國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E.Cassirer1990 甘陽譯《人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Judah Matras1990 李 明譯《社會不平等──社會階層化與流動》(Social Inequality,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Michael Argyle1996 李茂興譯《合作:社會活動的基石》(Cooperation:The Basis of Sociability)。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Norbert Polzer(包哲) 1998 《公共住宅之社會歷史》,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Robert Theobald 2000 孟祥森譯《社群時代》,台北,方智出版社。
Tariq Banuri 1986 陳耀波、劉傳偉譯〈發展與知識的政治──現代化理論在第三世界發展中的社會角色的批判詮釋〉,摘自許寶強、汪暉選編《發展的迷思》,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2000《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會務報告》。台北,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
九二一震區受損家園復建服務團2001《你我一家人──攜手共創未來》。台北,921震區受損家園復建服務團。
千千岩助太郎1988 《台灣高砂族的住家》,台北,南天書局,日文版。
王凱弘1994 《住宅商品的企畫與行銷流程之研究---以林肯大郡與麥田山莊為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鴻楷1999 〈「理性」或理想性?──現階段台灣規劃專業的歷史任務〉1999中國民國都市計劃學會年會專題演講講綱,資料來源為http://www.bp.ntu.edu.tw/~ciup/hkw.htm1。
卡爾.馬克思1995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編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摘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中國北京,人民出版社。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2000a《九二一重建暫行條例》。南投,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2000b〈九二一震災災區農業用地興建農舍暫行辦法令〉,為《九二一重建暫行條例》子法 。南投,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2000c〈九二一地震災區國私有土地交換作業辦法〉,為《九二一重建暫行條例》子法 。南投,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行政院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1999a 《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作業手冊》。台北,行政院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行政院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1999b 〈重建推動委員會中部辦公室對慰助金及租金發放說明〉,南投,行政院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吳永毅1988 〈論營造業中的國家-資本-勞動的關係──由非正式部門的個案研究所作的推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第二、三期,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刊。
吳森田1994 〈所得、貨幣與房價──近二十年台北地區的觀察〉,摘自《住宅學報》第二期,台北,中華民國住宅學會。
吳瓊恩1991 〈台灣四十年來行政組織理性型模的批判及其未來改革方向〉,摘自賴澤涵、黃俊傑主編《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文人社會科學研究所。
災後重建議題工作小組2000 《921災後重建建議書》,台北,全國民間重建聯盟。
林祖嘉、林素菁 1994〈台灣地區住宅需求價格彈性與所得彈性之估計〉,摘自《住宅學報》第二期,台北,中華民國住宅學會。
林萬億 1994《福利國家歷史比較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林瓊華 1996《臺灣原住民土地產權之演變(1624-1945)》東吳大學經濟學系博士論文,台北
南投縣仁愛鄉公所2000〈綠大地.好生活─仁愛鄉重建工作簡報〉。2000年4月監委視察版。南投,南投縣仁愛鄉公所。
南投縣仁愛鄉公所2000 《南投縣仁愛鄉災後重建民間捐款個別建築物重建獎勵要點》 。南投,南投縣仁愛鄉公所。
南投縣仁愛鄉公所2001〈南投縣仁愛鄉公所九十年度村民大會政令宣導手冊〉。南投,南投縣仁愛鄉公所。
南投縣政府2001《我們關心的事─90年村里宣導手冊》。南投,南投縣政府。
夏林清1996 〈實踐取向的研究方法〉,摘自《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案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夏鑄九1995 《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1987-1992》,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徐火炎1998 〈多元主義與民主政治:被俘虜的政府與民眾〉,摘自《多元主義》,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文人社會科學研究所。
馬克思.韋伯1999 韓水法、莫茜譯 《社會科學方法論》。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商聖宜1999 《社區俱樂部規劃與使用模式、社區意識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中庭集合住宅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張正瑜1999 《住宅商品化設施之研究:以台南市集合住宅銷售案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張茂桂1998 《台灣原住民對保留也政策之態度一般意見調查》。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張錦榮、關華山2000 《南投縣仁愛鄉中正村過坑部落原住民聚落重建調查規劃報告》,南投,南投縣仁愛鄉公所。
莊淑姿2000 《台灣鄉村發展類型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坤榮1988 〈台北邊緣地區住宅市場之社會學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第二、三期,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刊。
陳元清1999 〈新加坡公共住屋發展在新千禧年的新挑戰〉,摘自網址http://www.info.gov.he/hd/chi/evenes/conf/conferen/pdf/ctan.pdf。
陳玉璽1995 《台灣的依附型發展》,台北,人間出版社。
陳宇嘉2000 〈全盟災區社會福利需求調查結果與討論〉,摘自《全盟第四次民調報告書》,台北,全國民間重建聯盟。
陳秋坤1994 《清代台灣土著地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74)。
陳福裕、羅加鈴、何玟娟、卞中佩1998 〈萬華遊民的實踐型研究──以萬華遊民工作坊為例〉,未刊稿。
無殼蝸牛聯盟1999〈無殼蝸牛聯盟住宅人權全民連署行動宣言〉。資料來源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tmm。
程繼隆 編1995 《社會學辭典》,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費孝通1994 《鄉土重建與鄉鎮發展》。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黃應貴1998 〈人類學的空間研究〉,摘自《聚落與社會》,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廖世璋1992 《虛構的空間文化形式---以1991年台北市住宅類之預售屋廣告為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志晃1999 〈布農族卓社族尋根一路追億〉,摘自《中國時報》1999/05/02,第五版,社會焦點。
鄭運鴻1996 《空間文化形式的虛構之解構---對台灣地區代銷制度與房地產廣告之批判性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秀珍、郭淑珍1996 〈行動研究〉,摘自《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謝志誠2000 《九二一災後重建Q&A》修訂版,台北,全國民間重建聯盟。
謝延庚1998 〈亞里斯多德思想中的多元主義精神──從治學風格及對柏拉圖《理想國》的批評說起〉,摘自《多元主義》,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文人社會科學研究所。
謝英俊2001 《九二一重建核心概念》,摘自網址http://www.atelier-3.com。
顏厥安1998 〈法體系的統一性與多元社會〉,摘自《多元主義》,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文人社會科學研究所。
顧玉珍、張毓芬 1999 <台灣原住民族的土地危機--「山地鄉」「平權會」政治經濟結構初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999年三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出版社,台北。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