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2 13: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美華
研究生(外文):Mei-Hua Wu
論文名稱:日治時期臺灣溫泉建築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the building of hotspring in Taiwan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指導教授:黃俊銘黃俊銘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iunn-Ming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1
中文關鍵詞:別莊療養所俱樂部衛戌病院日治時期公共浴場溫泉地溫泉建築
外文關鍵詞:country villasanatoriumJapanese ruling periodhot spring sitehot spring architecturebathhousegarrison hospitalclub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12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4
論 文 摘 要


本論文主要是以日治時期臺灣溫泉建築為研究對象,蒐集與整理全面性的相關基礎資料,並以日本殖民臺灣五十年(1895-1945)中對於溫泉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進行初探。文中在建構臺灣地區溫泉地的發展與演變歷史,探討臺灣溫泉地形成的背景及因素和各溫泉建築類型的特色與時代性意義,試圖瞭解溫泉文化在臺灣所扮演的角色及影響。本論的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主要論述研究動機、研究方法,以及概述日治時期臺灣的溫泉建築的全面性發展脈絡。

第二章溫泉文化與溫泉利用,主要在探討西方及中國溫泉資源的發展利用、日本本土溫泉文化的發展過程與特質,及日治初期,殖民地臺灣溫泉在日軍軍事需求下,所發展出的病院、療養所等醫療設施的興建背景與建築特色。

第三章殖民政策下的溫泉相關設施,主要論述臺灣殖民地政策與溫泉建築建設發展的關係。如探討在衛生政策下所發展建設的溫泉公共浴場,和在國民休憩旅遊觀念推展下所興起的俱樂部、旅館、料理屋和別莊等娛樂性設施,其具有的時代性意義和建築特色,另探究溫泉地內相關公共設施與溫泉地形成的關係。

第四章結論,由本研究論文得知日治時期臺灣溫泉地內溫泉建築的發展趨勢。
Abstract

Study of this thesis focuses mainly on the Taiwan hot spring architecture over the Japanese ruling period. Taken from the fifty years (1895-1945) during which Taiwan was a Japanese colony, we are to collect and put in order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further,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d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hot spring resources. Indeed, the main idea of this study is to frame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hot spring sites within the Taiwan area, and to investigate the background and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Taiwan hot spring sit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various hot spring architectural forms in Taiwan. And with all the conditions put together, we attempt to look into the influence and the role that the hot spring has played in Taiwan. Content of this thesis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primarily discusses the motive and methods for research, and to outline the comprehensive sequence of ideas concerning the Taiwan hot spring architecture over the Japanese ruling period.

Chapter 2 Hot Spring Culture and Hot Spring Exploitation: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western and the Chinese hot spring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mestic hot spring culture in Japan. Moreover, we would like to know, that under the Japanese military demand, how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and th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medical facilities such as hospitals and sanatoriums were evolved from the Taiwan hot spring sites during the early Japanese ruling period.

Chapter 3 Relevant Hot Spring Facilities under the Colonization Policies: primarily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iwan colonization polic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t spring architecture. One of the topics i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t spring bathhouses constructed based upon the hygienic polic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such as clubs, hotels, restaurants and country villas that were promoted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for civil leisure. Likewise, the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t spring architectural forms in Taiwan will be discussed at this point. Another topic i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ve public facilities within the hot spring site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hot spring sites.

Chapter 4 Conclusion: through the thesis, we are to have a thorough idea of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regarding the hot spring architecture constructed on the Taiwan hot spring sites over the Japanese ruling period.
目 錄
第一章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課題
第三節 相關研究文獻回顧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五節 臺灣溫泉地建築的概述
第二章 溫泉文化與溫泉利用
第一節 東西方的溫泉文化與利用
2-1-1 溫泉文化的形成
2-1-2 西方與中國對溫泉利用的發展
2-1-3日本溫泉的文化與利用
2-1-4日本殖民地溫泉的利用
第二節 臺灣的溫泉與醫療利用
2-2-1 臺灣溫泉的產與醫療設施
2-2-2陸軍衛戌病院-臺北衛戌病院北投分院
2-2-3 警察官溫泉療養所-草山警察官溫泉療養所
2-2-4小 結
第三節 日治時期臺灣官方與民間的溫泉醫療所
2-3-1 官方事業機構的療養所
2-3-2軍事後援組織--愛國婦人會支部的「北投有鄰庵療養所」
第三章 殖民政策下的溫泉相關設施
第一節 衛生政策下的公共浴場
3-1-1日治初期民間的溫泉浴場
3-1-2 衛生政策與溫泉公共浴場
第二節 北投與草山溫泉公共浴場
3-2-1劃時代意義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3-2-2溫泉公共浴場與皇室活動的關係-御大典記念的草山眾樂園
3-2-3 小 結
第三節 國民休憩旅遊觀念推廣下的相關溫泉建設
3-3-1事業機構的福利設施-溫泉俱樂部
3-3-2觀光政策推展下的溫泉設施
3-3-3日本母國溫泉文化移植下的旅館與別莊
第四章 結論
第一節 日治時期臺灣溫泉地開發的時代意義
4-1-1溫泉地開發的功能變遷
4-1-2臺灣溫泉地開發之地域特性
4-2-1溫泉地祭祀神祇之變遷
4-2-2溫泉地休閑娛樂文化之產生
參考書目一、論文專書:刀根為次郎,1919,《新臺灣》1922,《樂シき臺灣》大園市藏,1935,《現代臺灣史》第七篇社會事業,日本殖民地批判社1935,《臺灣始政四十年》,日本殖民批判社,p550大塚民俗學會,1972,《日本民俗事典》大塚清賢,1939,《躍進臺灣大觀─非常時下的台灣全貌》,中外每日新聞社大橋準一郎,1936,《國立公園號》〈大屯山彙〉,社團法人臺灣山林會,p202小笠原省三,1953,《海外神社史(上)》,海外神社史編纂會,p3-41。山川岩吉,1913,《最近南部の臺灣》,臺灣大觀 社,p153。中外每日新聞社,1937,《臺灣大觀》〈鐵道/溫泉案內〉,中外每日新聞社發行1939,《躍進臺灣大觀》〈國立公園〉,中外每日新聞社。中島春甫,1930,《臺北近郊的北投草山溫泉案內》,臺灣案內社,p28。井田季和太,1935,《興味の臺灣史話》,萬報社。井兵喜,1935,《始政四十周年記念--新營郡特輯號》,新營郡役所,P214。友寄景清,1920,《關仔嶺の溫泉》,關仔嶺公共浴場1924,《蘭陽案內記》,p25-26。太田猛,1935,《臺灣大觀》,臺南新報社,p166太陽館,1999,《溫泉力》太陽別冊,p193。文教局,1940,《臺灣に於ける軍事援護事業の概況》,臺灣總督府文教局,p33。日本都市計畫學會,1993,《日本都市計畫學會學術研究論文集》1993年度第28回〈奧座敷溫泉鐵道の盛衰とその溫泉街の空間演出手法に關する研究〉,p19。木原圓次,1936,《國立公園號》〈國立公園法の一瞥〉,社團法人臺灣山林會,p12 水谷天涯,1928,《臺灣》附臺灣旅行地理案內,臺北印刷株式會社,p15。王志鴻、周守真合著,1994,《台北縣的舊街》〈金包里溫泉舊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史明,1980,《臺灣人四百年史》,〈日本帝國主義統治的方式〉,自由時代周刊社,p264。平田源吾,1909,《北投溫泉誌》,天狗庵本多靜六,1931,《溫泉場ノ經營法》,東京日本溫泉協會田中均,1929,《北投溫泉の臬》,七星郡北投庄役場,p29-30。伊能嘉矩,1991,《臺灣文化志》中譯本,臺灣省文獻委員會,p204。吉田集而,1995,《風呂とエクスタシー入浴の文化人類學》,平凡社,p96。早川透,1936,《國立公園號》〈國立公園事業〉,社團法人臺灣山林會,p29 池內紀,1989,《西洋溫泉情事》,鹿島出版社,p190。西川義方,1927,《溫泉須知》,東京診斷與治療社出版部,P404。呂哲奇,1999,《日治時期臺灣衛生工程顧問技師爸爾登對臺灣城市近代化影響之研究》,中原碩論杉山靖憲,1916,《臺灣名勝舊蹟誌》,臺灣總督府,p585。東京博物館,1929,《溫泉展覽會紀錄》〈溫泉地名と傳說考〉,東京日本旅行協會,p52-53。東明印刷會社,1934,《臺灣商工業案內總覽》〈湯屋〉,p85。林朝榮、周瑞敦,1974,《臺灣地質》〈地層誌〉,台灣省文獻委員會,pp13-20。林進發,1936,《臺灣發達史》,中外每日新聞社發行,p 209。林肇,1933,《臺灣ヲ語ル》〈臺灣の旅/溫泉-眠るには明治溫泉〉,殖民時代社,p254。杵淵義芳,1940,《臺灣社會事業史》第五篇改隸後的社會事業,p1189-1194。武內貞義,1914,《臺灣》第七節保健,臺灣刊行會發行,p170。金山鄉公所,1954,《金山鄉管內概要》,金山鄉公所。長崎浩,1939,《臺灣國立公園寫真集》,臺灣國立公園協會,p 2-14 南正時,1997,《日本的溫泉》,日本實業出版社,P150。屏東商工會議所,1938,《屏東市商工人名錄》〈浴場〉,屏東商工會議所,p82。屋部仲榮,1937,《地方都市事業紹介》,民眾事報,p100。恆春郡,1938,《高雄州四重溪公共浴場要覽》島田定知,1901,《日本名勝地誌第十二篇》〈臺灣〉,大橋新太郎株式會社東臺灣新報社,1925,《東臺灣便覽》主要社會的施設,福井公,p12。真鍋嘉一郎,1929,《溫泉展覽會紀錄》〈溫泉療養地的選擇〉,東京日本旅行協會涂照彥,李明峻譯,1990《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人間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都市計劃室,1988,《臺灣北部地區溫泉規劃-臺灣溫泉旅遊之分析與政策研擬》,臺灣省旅遊事業管理局基隆市勸業課,1938,《基隆市商工人名錄》〈湯屋〉,基隆市勸業課,p162。 莊永明,1994,《台灣鳥瞰圖》,遠流出版社。許文聖1931《歷史文化與臺灣》〈臺灣臺灣光事業之發展〉,p463。 許陽明,2000,《女巫之湯》,新新聞文化事業,p169。陳水逢,1967,《日本文民開化史略》,臺灣商務印書,p498-499。陳石煌,1935,《臺灣風景介紹誌》〈躍進臺灣記念博〉曾友正1986《日據前期臺灣北部施政紀實》〈衛生篇大事紀〉台北市文獻會,p163-164。雄市役所,1937,《高雄市商工業案內》〈浴場〉,高雄市役所,p220。奧田達郎,1939,《始政四十週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誌》,始政四十週年記念臺灣博覽會,p29。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1941,《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沿革誌》,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 新竹市役所,1941,《新竹市商工人名錄》〈浴場〉,新竹市役所,p64。椿本義一,1921,《基隆港大觀》,南國出版協會嘉義市役所,1936,《嘉義市商工人名錄》〈浴場〉,嘉義市役所,p84。 嘉義街役場,1926,《大嘉義》第十三章社會事業施設,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社,p81。彰化商工會議所,1939,《彰化商工人名錄》〈會社〉,彰化商工會議所,p151。 臺中市役所勸業課,1939,《臺中市商工人名錄》〈浴場〉,臺中市役所,p64。臺北市出征軍人後援會,1942,《臺北市出征軍人後援會誌》,臺北市出征軍人後援會。臺北市役所社會課,1941,《恩賜財團軍人援護會臺北市分會要覽》,臺北市役所社會課,p11。臺北廳,1919《臺北廳誌》〈第十五章衛生第八節鑛泉〉,臺北廳,P567-568臺南新報社,1935,《臺灣大觀》臺中州,臺南新報社,p253。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志稿》第十三冊卷三〈政事志衛生篇(一)(二)〉,捷幼出版社印行。臺灣新聞社,1935,《臺灣を代表スるもの》,臺灣新聞社臺灣經世新報社,1932,《臺灣大年表》,臺灣經世新報社臺灣總督府,1924,《臺灣事情》,臺灣時報發行所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1930,《臺灣の鑛泉》,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內務局,1931,《史蹟天然紀念物資料調查》,臺灣總督府內務局臺灣總督府文教局,1940,《臺灣に於ける軍事援護事業の概況》,臺灣總督府文教局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35,《施政四十年の臺灣》〈教化篇三社會事業〉,臺灣時報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23,《鐵道旅行案內》,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34,《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37,《臺灣大觀》〈特異の魅力樂天地溫泉案內〉,中外每日新聞社1930,《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交通局蔡慈鴻,1998,《北投地區溫泉建築及其空間變遷之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 橫田廉,1927,《臺灣鐵道》〈鐵道職員待遇設施療養所〉,臺灣鐵道部橋本白水,1922,《東臺灣》第四章名蹟,南國出版協會1923,《臺灣島》,臺灣時論社1928,《臺灣の事業界と人物》,南國出版協會總督府內務局,1931,《史蹟天然記念物資料調查》,總督府內務局謝森展,1990,《1895-1945臺灣懷舊》,創意力文化事業1994,《臺灣回想》,創意力文化簡萬以,1931,《基隆誌》〈金山溫泉〉,基隆圖書出版社,p28。二、期刊文獻:三峰生,1927,《臺灣鐵道》〈新元記念館鐵道俱樂部に於ける一日の清遊〉,臺灣鐵道部,第183號九月號, 李仁承,1975,《臺灣文獻》〈臺灣之溫泉(一)〉,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第26卷第2期1979,《臺灣文獻》〈臺灣的溫泉(五)〉,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第30卷第1期,p157-158。東京通信社,1917,《新臺灣》11月號,東京通信社臺灣支局社會事業協會,1931,《社會事業之友》9月號第59號〈彰化街的社會事業〉,社會事業協會,p115。高田生,1932,《臺灣遞信協會雜誌》〈富貴角金山巡り〉,財團法人臺灣遞信協會,第120-130號鬼空,1917,《新臺灣》〈傳說の北投溫泉(下)〉二月號,p41。朝倉良妥,1933,《社會事業之友》〈四重溪公共浴場概況〉臺灣社會事業社,7-12月號,p129-130臺灣建築會,1931《臺灣建築會誌》〈臺北州草山公共浴場眾樂園新築工事概要〉第三輯第一號,p56-57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31,《專賣通信》字九卷七號至十二號,專賣局1936,《專賣通信》第十五卷第六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27《臺灣鐵道》〈竣成せる新元記念館に就いて〉第108號六月號p43 1937,《臺灣鐵道》〈彙報〉,第301號七月號p82-83遞信協會,1932,《臺灣遞信協會雜誌》,臺灣遞信協會,第120-130號,p74。橫山經三,1933,《社會事業之友》〈彰化街的社會事業〉,社會事業協會,第59號9月號,p116。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