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13: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孫玉嬌
研究生(外文):Yu- Chiao Sun
論文名稱:論金融資產證券化與利益衝突之監理─以「共同信託基金」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Securitiz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Focusing on the “Common Trust Funds”
指導教授:簡俱揚簡俱揚引用關係謝易宏謝易宏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iu-Young JianYi-Hong Hsi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會計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會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5
中文關鍵詞:利益衝突證券化金融資產共同信託基金中國牆
外文關鍵詞:Common Trust FundChinese WallConflicts of InterestSecuritiz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6
  • 點閱點閱:3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論文始自介紹金融資產證券化,再針對創始機構及受託機構之會計處理問題進行探討,以期對於未來國內進行證券化提供芻建,並以發行共同信託基金之架構進行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探討,比較我國與美國法上共同信託基金法制,以了解兩者之差異,以利讀者進一步澄明此一新興金融商品--「共同信託基金」,最後針對所產生之利益衝突問題進行探討,藉由引進中國牆之機制來作為防止利益衝突之有效利器,期待相關機構在進行證券化時,能多所考量,小心防範。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為前言、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架構、研究方法與限制。
第二章本章主要內容為介紹金融資產證券化之重要觀念,整理國內外相關文獻,使吾人對於證券化之整體架構有一完整之認識。且對「金融資產證券化草案條例」之內容進行說明,以期有一更具體之努力方向。
第三章在此章中主要關切的是金融資產證券化之過程中所牽涉到之會計處理。首為:創始機構之會計處理;次為:受託機構之會計處理。創始機構將金融資產移轉,對創始機構而言,究以「出售」、「融資」論定,為探討主點。因FASB 140公報有詳細規定,故對此一公報加以介紹,並對我國未來之會計處理進行探討。
第四章未來金融資產證券化可採共同信託基金之方式,對整體金融市場而言將產生衝擊。本章對於此一新興之金融商品加以介紹,並將美國法上對於共同信託基金之規定詳細進行說明,以利和我國「共同信託基金管理辦法」加以比較。
第五章金融監理制度如何落實與適當的防止不當的利益衝突為本章主要之重點。將金融資產證券化所衍生利益衝突問題之態樣呈現,以介紹「中國牆」之控管措施,來防止企業「不當人員」與「資訊」之流通,作為此一問題之解決機制。
第六章 係整合前述五章內容,提出六項改革芻議,希望對我國法制建構有所裨益。
In this paper, I will first have a discussion on 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and accounting originator and trustee in hope to serve as a role model for the future legislation in Taiwan. Secondly, I will discuss the common trust funds legislation in the U.S. in comparison to the one in Taiwan. Finally, issues on conflicts of interest from the 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will be discussed and further suggestions on financial regulation will be offered by using Chinese Wall regulatory structure.

This paper consists of six parts, they are:
(1) Preface, motive, purpose, realm, methods,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paper.
(2) Introduction on the primary concept of 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and "Financial Assets Securitization 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securitization structure.
(3) Focusing on accounting issues in securitization. This chapter will discuss whether securitization transaction is a true sale or a secured loan and further discussions on FAS NO. 140 will be offered.
(4) Introduction on the new financial commodity--Common Trust Funds and common trust funds legislation in the U.S. Comparisons on the Taiwan''s and US''s legislation will be made.
(5)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ways to prevent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is chapter will also resolve conflicts of interest problems from asset-backed securization by using Chinese Wall regulatory structure as the solution.
(6) Conclusion on the issues and propositions of this paper and suggestions to the financial privacy regulation in Taiwan.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前言1
第二節 研究動機3
第三節 研究目的4
第四節 研究架構5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8
第二章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概論9
第一節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重要概念11
第一項 例舉國外資產證券化之起源11
第二項 國內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發展14
第三項 國內有關資產證券化之相關文獻整理15
第二節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優劣18
第一項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優點18
第二項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缺點20
第三節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種類22
第一項 不動產抵押債權證券化22
第二項 債權資產證券化:23
第四節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進行流程27
第一項 參與證券化商品發行過程之機構27
第二項 證券化流程30
第五節 探討金融資產證券化相關法律問題32
第六節 「金融資產證化條例」草案介紹35
第三章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相關會計處理40
第一節 創始機構之會計處理40
第一項 FASB 140公報之介紹42
第二項 金融資產移轉會計處理釋例53
第三項 國內進行證券化會計處理之方向58
第二節 受託機構之會計處理60
第一項 信託業務會計(Trust Fund Accounting)之意義61
第二項 信託會計之處理原則61
第四章 新興金融商品─共同信託基金(COMMON TRUST FUND)66
第一節 共同信託基金之沿革66
第一項 美國實務之發展66
第二項 我國實務之發展66
第三項 相關名詞介紹68
第二節 共同信託基金之規範:74
第一項 美國74
第二項 我國82
第三節 有關共同信託基金之會計之處理84
第一項 「共同信託基金管理辦法」之基本會計處理規定:84
第二項 共同信託基金會計處理釋例說明:86
第三節 共同信託基金與金融資產證券化之關連性91
第五章 金融資產證券化與金融監理之探討94
第一節金融監理之界定94
第一項 意義94
第二項 目的94
第三項 金融監理之體制架構95
第四項 金融監理之權限97
第二節 金融資產證券化所衍生之利益衝突問題98
第一項 何謂利益衝突98
第二項 利益衝突發生的原因…………………………………………………..100
第三項 金融資產證券化所衍生之利益衝突問題探討…………………………101
第三節 利益衝突防止機制………………………………………………………..106
第一項 防火牆 VS.中國牆……………………………………………………..106
第二項 中國牆之法律效力……………………………………………………..107
第三項 我國法上針對「信託業務」所建構之「利益衝突防止」之法制─中國牆之介紹…………………………………………………………………………….110
第四項 中國牆之具體措拖……………………………………………………..11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17
附錄一: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草案條文說明對照表120
附錄二:共同信託基金管理辦法…………………………………………………….154
參考文獻…….…………………………………………………………………………167









表次
表1-1:本國銀行逾期放款比率表………………………………….………………...2
表1-2:本國銀行逾期放款及應予觀察之放款………………………………………..2
表2-1:美國資產證券化之演進歷程………………………………………………….12
表2-2:國內有關資產證券化之相關文獻整理表…………………………………….15
表2-3:國外有關資產證券化之相關文獻整理表…………………………………….17
表2-4:金融資產證券化之優劣彙整表……………………………………………….21
表2-5:證券化商品之關係過程……………………………………………………….25
表2-6:證券化相關商品概要………………………………………………………….26
表2-7:違反金融資產證券化規定之刑罰彙整表…………………………………….38
表3-1: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相關會計處理彙整表…………………………………….41
表3-2:信託法賦予委託人之權限整理表…………………………………………….59
表3-3:信託損益表…………………………………………………………………….64
表3-4:信託資產負債表……………………………………………………………….64
表4-1:「共同信託基金管理辦法」前後修正條文對照表…………………………...67
表4-2:有關共同信託基金之相關法令規範彙總表………………………………...67
表4-3:美國共同信託基金、我國共同信託基金、共同基金比較一覽表………....73
表4-4:美國「共同信託基金」外部關係一覽表…………………………………....81
表4-5:美國「共同信託基金」內部關係一覽表…………………………………....82
表4-6:我、美共同信託基金有關會計規定對照表………………………………....86
表5-1:有關「中國牆」之法律定位條文彙總表--資訊不當流用………………...112
表5-2:有關「中國牆」之法律定位條文彙總表--人員不當兼職…………………113
















圖次
圖1-1:論文架構圖………………………………………………………………………7
圖2-1:資產證券化按其型態之分類圖……………………………………………….10
圖2-2:證券化類型以資產負債表圖示……………………………………………….10
圖2-3:2001-2002年歐洲金融資產證券化趨勢圖………………………………….13
圖2-4:傳統貸款與資產證券化差異之圖示………………………………………….31
圖2-5:債權資產證券化之基本架構示意圖………………………………………….31
圖2-6: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相關法令彙總 ……………………………………….34
圖2-7:受益證券之發行方式………………………………………………………….35
圖2-8:受益證券之轉讓方式………………………………………………………….36
圖3-1:FAS NO.140有關金融資產「真實出售」之判斷流程……………………..52
圖4-1:信託業原始信託財產目錄清冊……………………………………………….87
圖4-2:共同信託基金與金融資產證券化之關連性圖示…………………………….93
圖5-1:我國金融監理架構圖………………………………………………………….96
圖5-2:利益衝突發生原因示意圖…………………………………………………..101
圖5-3:以共同信託基金進行證券化所產生利益衝突問題之圖示--情況一……..101
圖5-4:以共同信託基金進行證券化所產生利益衝突問題之圖示--情況二……..102
圖5-5:以共同信託基金進行證券化所產生利益衝突問題之圖示--情況三………102
圖5-6:以共同信託基金進行證券化所產生利益衝突問題之圖示--情況四……..102
圖5-7:以共同信託基金進行證券化所產生利益衝突問題之圖示--情況五……..103
圖5-8:以共同信託基金進行證券化所產生利益衝突問題之圖示--情況六……..103
圖5-6:銀行與信託業務利益衝突之影響分析……………………………………..105
參考文獻壹.中文部份(一)書籍部份1. 方嘉麟著,「信託法之理論與實務」,月旦出版社發行,八十三年五月初版2. 尹衍樑著,「國內共同信託基金之研究」,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民國八十一年一月3. 李榮謙著,「貨幣銀行學」,智勝文化事業出版,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五版4. 沈英明著,「我國銀行兼營證券票券及信託等業務應有防弊措施之研究」,財政部金融局,民國八十九年5. 官大著,「共同基金(最新修訂版)」,誠邦文化發行,三版,民國八十六年6. 金桐林著,「銀行會計」,三民出版社,初版,民國八十七年7. 幸世間、林蕙真著,「高等會計學新論」,民國八十七年九月8. 邱聰智著,「新訂民法債編通則」,華泰文化經銷,民國九十年初版9. 柯芳枝著,「公司法論」,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八年十月10. 曾令寧、黃仁德編著,「現代銀行與風險管理」,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小組編印,民國八十年二月。11. 曾國烈著,「跨國性銀行與綜合性銀行之監督管理與倒閉處理」,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編印,民國八十三年九月。12. 曾國烈等十人著,「金融自由化所衍生之銀行監理問題探討:美、日經驗對我國之啟示」,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編印,民國八十五年五月。13. 陳月珍編,「信託業的經營與管理」,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發行,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初版五刷。14. 陳春山著,「信託及信託業法專論---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發行,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初版。15. 陳春山著,證券商發展為投資銀行業務之展望,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八十八年八月初版一刷。16. 陳俊堅著,「金融自由化與金融秩序之維持」,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八十五年五月一版二刷。17. 黃立國著,「經濟學原理」,滄海出版社,民國八十七年三版18. 「新編六法全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修訂版,民國90年3 月19. 廖咸興、李阿乙、梅建平合著,「不動產投資概論」,華泰書局,民國八十三年九月初版。20. 鄭丁旺著,「中級會計學(下冊)」第六版,民國八十六年八月21. 賴英照著,「台灣金融版圖之回顧與前瞻」,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八十六年二月初版22. 賴源河、王志誠著,「現代信託法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二版23. 蕭長瑞著,「銀行法令實務」,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八十七年六月二版24. 劉家駿,「銀行會計學」,三民出版社發行,最新版,民國八十年25. 劉幹青,「不動產金融之理論與實務,-兼論專業銀行金融債券之發行」,世紀書局,民國七十三年初版26. 蘇財源著,『金融自由化國際化與銀行監督管理』,存款保險叢書之二十,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編印,中華民國八十三年五月。(二)期刊部份1.王文宇,「資產證券化的意義、基本型態與相關法律問題」,月旦法學,第四十八期,民國八十八年四月2.王文宇,「我國銀行兼營證券業務法制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第二十四期,民國八十八年七月3.王志誠,「論商事信託之功能與法制發展」,律師雜誌,第十七頁,第二六八期,民國九十一年一月4.王志誠,「資產證券化與信託原理」,集保月刊,第四十七期,民國八十六年十月5.方燕玲,「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架構及應考量之問題」,會計研究月刊,第191期,民國九十年十月6.江武讓,「金融業務債權證券化之研究」,彰銀資料,第六期,八十二年六月7.朱順和,「銀行資產負債表外之經營策略---資產證券化」,產業金融,第六十八期,民國七十九年九月8.何玉峰,「美國資產證券化之展望」,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六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9.李孟茂,「日本金融證券化之發展與展望」,台北市銀月刊,第十九卷第七期,民國七十七年七月10.李孟茂,「信託業及金融商品之發展─日本信託業務之研究」,今日合庫,第二百五十九期,民國八十五年七月11.李儀坤輯,「日本金融證券化之實務法制會計與稅制」,台北市銀月刊,第二十四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二年三月12.李坤儀,「先進國家證券化與會計處理」,信用合作,第六十四卷,民國八十一年四月13.李坤儀,「美國證券化之法務與稅務探討」,財稅研究,第二十四卷第五期,民國八十一年九月14.李儀坤,「先進國家證券化之會計與稅制(上)」,信用合作社,第六十四期,民國八十九年四月15.吳英花、楊志遠,「銀行資產證券化業務之相關法律問題探討」,月旦法學,第四十八期,民國八十八年四月16.吳英花、楊志遠,「銀行貸款證券化業務之研究」,產業金融,第一百期,民國八十七年九月17.吳家昌、遊迺文,「金融資產證券化及其對金融業影響之探討」,金融財務,第四期,民國八十八年十月18.林文晃、蔡麗玲,「金融機構金檢費用負擔問題之研究」,存款保險資訊季利,第十卷,第三期,民國八十六年三月19.林世淵,「美國金融證券化之發展」,證券市場發展,第一六期,民國八十年十20.林昭蓉,「銀行資產證券化之探討」,產業經濟,第一百七十二期,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21.林倬仲,「國內銀行發展資產證券化之探討」,今日合庫,第二十六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二月22.林顯達,「信託之介紹─兼論信託投資公司業務與現況」,環球學報,第二期,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23.洪祥洋,「巴賽爾銀行監理委員會新版標準化計算信用風險權數方法草案」,存款保險資訊季利,第十四卷,第四期,民國九十年六月24.洪祥洋著,銀行業兼營證券票券業務之問題及其防範措施,財稅研究,第二十五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二年一月。25.施敏雄,「銀行與證券業務兼營之利益衝突」,台北市銀月刊,第二十二卷,第十一期,民國八十年十一月26.施敏雄,「美國銀行與證券業務分離制度及防火牆基本理念」,台北市銀月刊,第二十三卷,第六期,民國八十一年六月27.殷乃平「金融監理制度的檢討與建議」,台北銀行月刊,第二十七卷,第十期,民國八十六年十月28.陳琪著,銀行兼營短期票券業務之利益衝突、利益輸送及相關問題之探討,台北市銀月刊,第二十三券第十二期,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29.陸景玉,「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研究」,產業金融,第九十三期,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30.陳芳秀,「金融債權證券化(上)(下)」,今日合庫,第22期,第七、八卷,民國八十五年七、八月31.陳春山,「美國共同信託基金法制之發展」,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三十五卷,第三期,第七頁,民國八十七年九月32.陳春山,「共同信託基金對金融市場發展之重要性」,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三十五卷,第一期,民國八十八年一月33.陳淑惠,「銀行資產證券化之研析(上)」,彰銀資料,第四十四卷,第一期,第十五頁,民國八十四年一月34.黃金澤,「金融資產移轉與美國125號公報」,會計研究月刊,第137期,民八十六年四月35.曾妏如、塗能謀,「資產證券化及基本法治問題」,經社法治論叢,第二十期,民國八十六年七月36.張文秀,「信託投資業務及會計處理探討(二)」,實用稅務,第一百六十一期,民國八十七年五月37.張文秀,「信託投資業務及會計處理探討(一)」,實用稅務,第一百六十期,民國八十七年四月38.張華平,「資產證券化--日本經驗之啟示」,證券發展市場季利,第十二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39.張勝三,「金融證券化與會計處理」,財稅研究,第二十七卷,第六期,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40.楊德庸,「共同信託基金淺論」,臺北市銀月刊,第二十三卷,第十期,民國八十一年十月41.趙宜民,「金融監理之制度與功能」,管理會計,第五十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四月42.樓偉亮,「金融監理基本觀念之探討」,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二十七卷,第一期,民國八十年一月43.鄭惠蓉,「資產證券化有關資產移轉「真實買賣」之探討」,全國律師,民國九十年十一月44.劉紹樑、呂姝靜「論資產證券化之立法趨勢」,月旦法學,第四十八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45.謝易宏,「信託業務」與「利益衝突」之防止─以共同信託基金為例,律師雜誌,第二六八期,民國九十一年一月46.儲容,「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探討(上)」,台灣金融財務季刊,民國九十年九月(三)博碩論文部份1. 王志英,「金融資產證券發行之實證分析─以日本銀行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2. 王俊人,「不動產證券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八年七月3. 王俊雄著,「不動產抵押證券制度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二年六4. 阮品嘉,「公開收購前內線交易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5. 呂姝靜,「資產證券化法制之研究─以資產擔保證券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6. 何宗坤,「金融資產證券化對銀行經營成本與風險之影響與在我國發展之可行性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六月7. 何澤蘭著,「台灣不動產抵押債權證券化之推行及評價」,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六月。8. 林郁馨,「商業銀行兼營投資銀行承銷業務之執照效果與利益衝突之研究」,民國九十年六月9. 林哲誠,「信託關係下受託人忠實義務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九月10. 周湧盛,「日本金融證券化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六月11. 陳育仁,「我國金融機構從事投資銀行業務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民國八十七年六月12. 陳錦珮,「先進國家資產證券化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13. 連秀芬,「商業銀行經營證券業務規範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一月14. 連錫安,「不動產抵押債權證券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一年六月。15. 黃相博,「我國金融監理制度一元化之法制化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七月16. 黃桂洲,「金融資產證券化與會計處理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17. 蔣淑芬,「金融集團之法制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第四頁,民國八十七年七月18. 張乃文,「金融集團之策略聯盟與跨國併購之探討- 以「富邦集團」與「花旅集團」間之合作個案為例」,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19. 張美琴,「商業銀行兼營證券業務之法律規範」,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20. 鄭惠佳著,「不動產抵押債權證券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七年一月。21. 賴明君,「信託會計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民國八十四年六月22. 叢宏安,「我國信託業會計處理與租稅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六月(四)報紙部分1. 經濟日報,「邱正雄:資產證券化接近水到渠成有助化解銀行系統性危機」,四版,民國八十九年十月八日2. 經濟日報,「《社論》妥善規劃實施資產證券化」,二版,民國九十年十二月二十日3. 經濟日報,「金融資產證券化 可在店頭交易」,二十一版,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二日4. 聯合報,「高鐵局:融資不成 高鐵將成超級大災難」,要聞,二版,民國八十七年一月十六日5. 經濟日報,「賴英照專業道德服人 能力魅力齊揮」,十二版,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十七日6. 經濟日報,「駱錦明(台灣工銀總經理)資產證券化 市場大過公債」,九版,民國九十年十月十一日,7. 聯合報,「國內首先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理財,第二十二版,民國九十一年一月二十五日8. 聯合報,「資產證券化將採信託方式」,理期,第二十二版,民國八十六9. 經濟日報,「金錢信託 銀行信託業務優先推動」,六版,金融財務,民國九十年二月十二日10. 經濟日報,「銀行募集發行共同信託基金開跑」,七版,金融二,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六日11. 民生報,「銀行貸款 你來投資 金融資產證券化邁開步」,二版,民國九十年九月五日12. 中國時報,「金融資產證券化 七月底前可望出爐」,民國九十年五月十八日13. 工商時報,「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 立院初審通過」,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十八日14. 經濟日報,「資產證券化商品 財政研擬租稅減免」,民國九十年八月十六日,七版15. 聯合報,「信託業 可發行憑證募集投資金融商品」,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七日,二十二版貳、外文部份(一)書籍部份1. Primer on Securitization, First MIT Press paperback edition, 20002. Asset-based Financing Including Securitization and Acquisition Financing, New York, N.Y.:Practising Law Institute, 19942. Black’s Law Dictionary, 6th edition, 19903. Donaldson, T. H. (Thomas Hay),Credit Risk and Exposure in Securitization and Transactions,Hampshire :Macmillan, 19895.George G. Bogert and George T. Bogert,Law of Trust, 19736.Harry McVEA,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the Chinese Wall,Oxford : Clarendon Press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7. Herring, R. J.Lessons For International Bank Supervision Contemporary Policy Issues, 19938.Fabozzi, .F. J., and D. P. Jacob, The Handbook of Commeric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Published by Frank J. Fabozzi Associates in conjunction with Nomura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 Inc.1997.9.Frank J. Fabozzi,Issuer Perspectives on Securitization, 199810.J. G. Riddall, The Law of Trust, 198211.Kuhn , R. L,Mortgage and Asset Securitization,Dow-Jones Irwin, 1990.12.Leo Herzel,The Chinese Wall Revisited,Banks and Securities Laws in1977,Practising Law Institute.13.Maximilian J.B. Hall,Banking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U.K. USA and Japan,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1993。14.Maudsley & Burn''s, Trusts and Trustees Cases and MaterialNew developments in securitization 1993, New York, N.Y. Practising Law Institute, 199315.Van den Berghe, L. Financial Conglomerates:New Rules for New Player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二)期刊部份1.Pranikova, Anastasia M.“Successive Representation in Cross-Border Practice: Global Ethics or Common Rules?”, Transnational Law & Contemporary Problems, Spring 20002. Rider, Barry A. K.“THE CONTROL OF INSIDER TRADING─SMOKE AND MIRRORS!”, DICKINS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Fall 20003.DUNNIGAN, CHRISTOPHER J.;“CONFLICT OF INTEREST:The Art Formerly Known as the Chinese Wall: Screening in Law Firms: Why, When, Where, and How”, Georgetown Journal of legal Ethics, Winter 19984..Frost, Christopher W.“Asset Securitization and Corporate Risk Allocation”, Tulane Law Review, November 19975.HILL, CLAIRE A.“SECURITIZAION:A LOW-COST SWEETENER FOR LEMONS”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Quarterly, winter 19966.ROCK, EDWARD B.“FOXES AND HEN HOUSES?: PERSONAL TRADING BY MUTUAL FUND MANAGERS”,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Quarterly, 19957.Bjork, Jeffrey E.“Seeking Predictability in Bankruptcy: An Alternative to Judicial Recharacterization in Structured Financing”, Bankruptcy Developments Journal, Fall 19978.DEBRUIN, JESSICA L.“CORPORATE LAW: RECENT DEVELOPMENTS IN AND LEGAL IMPLICATIONS OF ACCOUNTING FOR SECURITIZATIONS”, Annual Survey of American Law, 19999.Shenker, Joseph C. and Colletta Anthony J.“Asset Securitization: Evolution, Current Issues and New Frontiers.”, Texas Law Review, May 199110.Buck, Peter C. & Bowen, Krista R.“INTRABANK CONFLICTS OF INTEREST”, North Carolina Banking Institute, April 199911.Painter, Richard W.“DON’T ASK, JUST TELL: INSIDER TRADING AFTER UNITED STATES v. O’HAGAN”, Virginia Law Review, March 199812.Ellis, Robert Dean“Securitization Vehicles, Fiduciary Duties, and Bondholders’ Rights” The Journal of Corporation Law, Winter 199913.Albrecht, Thomas W. and Smith, Sarah J.“CORPORATE LOAN SECURITIZATION: SELECTED LEGAL AND REGULATORY ISSUES”, 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 International Law, Spring,199814.Dvorak, Yuliya A.“Transplanting Asset Securitization: Is the Grass Green Enough on the Other Side?”, Houston Law Review, Summer 2001參.網路資料(一)網站1. 財政部:Http://www.mof.org.tw.2. 中央銀行:http: /www.cbc.gov.tw3.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4. 台灣金融研訓院:http://www.tabf.org.tw/5. 財政部金融局:Http://www.boma.org.tw.6.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http://www.ardf.org.tw/7. 會計網:http://www.webcpa.com.tw/8. 法源法律網:http://www.lawbank.com.tw/index.php9. 建弘投信:http://www.nitc.com.tw/index.asp10. 焦津洪,「論管制知情交易的自律機制─信息長城(Chinese Wall)」,網站:http://chinalawinfo.com/research/academy/details.asp11. 耿一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United States v. O''Hagan判決 對內線交易之衝擊」,網站:http://www.sfc.gov.tw/reference/magazine/8810/Ss1.htm12. 美國債券市場協會(The Bond Market Association)網站:http://www.bondmarkets.com/13. 富邦綜合證券,「研究報告─投資半年刊」。網址:http://www.fbs.com.tw14.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網站:http://www.fasb.org.15. 廖咸興,「 推動抵押貸款證券化與金融機構之流動性」,http://www.lccncf.org.tw/seminar/20010721/20010721-5.htm#_ftnref1716. 聯合新聞網:http://udnnews.com/NEWS/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木金(民88)。混沌理論對學校組織變革因應策略之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創刊號,頁61-68。
2. 陳木金(民85)。混沌現象(Chaos)對學校行政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第9期,頁69-75。
3. 陳木金(民89a)。從奇異吸子理論談新世紀的學校行政革新。學校行政雙月刊,第5期,頁30-44。
4. 陳木金(民84)。勒溫場地論對學校組織變革的啟示。研考報導,33,60-69。
5. 高明智(民89)。企業電子化推動障礙主管的因應之道。管理雜誌,第316期,頁75-84。
6. 姜濤(民82)。混沌理論與其發展簡介。歐華學報,第3期,頁146-149。
7. 胡佳文(民90)。知識管理在新世紀──趕流行?或競爭策略?。管理雜誌,第321期,頁108-110。
8. 邱義城(民90),以人本主義開啟新世紀。管理雜誌,第319期,頁16-19。
9. 吳清山(民88)。跨世紀學校組織再造之重要課題及其策略。教師天地,98期,1-9。
10. 吳明清(民86)。學校再造的理念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19期,6-10。
11. 彭富源(民87)。教師專業自主分析─符臺灣現況的詮釋與建議。研習資訊,15卷2期,58-63頁。
12. 張明輝(民88)。企業組織的革新對學校組織再造的啟示。教師天地,98期,10-16。
13. 葉連祺(民87)。混沌理論對國小教師課程設計之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25期,36-42頁。
14. 甄曉蘭(民85)。從典範轉移的再思論質的研究崛起的意義。嘉義師院學報,第10期,頁119-146。
15. 蔡文杰(民89)。從混沌理論探究教育革新的走向。教育資料與研究,35期,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