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6 21: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昭恩
研究生(外文):Chao-En Tseng
論文名稱:台中市都市生態系統空間結構分析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urban ecosystem spatial structures analysis in Taichung City
指導教授:何友鋒何友鋒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朝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5
中文關鍵詞:都市生態系統空間結構分析地理資訊系統
外文關鍵詞:urban ecological system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urban spatial struct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139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臺中市誠如台灣地區都市一樣面臨嚴重的都市問題,人類活動與產業及其空間實體的相互作用對都市空間結構所造成的不良效果,已經損及了都市內部調控生態平衡的機制。因此,吾們應積極研究都市生態系統的發展,探討都市空間的結構與生態弁遄A以及瞭解都市生態環境和生活條件的問題。本研究的目的在瞭解都市都市生態系統的空間結構的發展,建構完整的都市空間環境資料庫,從都市生態系統角度,提出都市建設健全發展的對策。有鑑於此,本研究依據都市生態學的理論,建構都市生態系統與其各子系統間的關係,採用地理資訊系統、遙感探測、空間統計分析方法等技術,探討都市生態系統空間結構的發展分佈。進而利用臺中市相關數據初步地辨識出都市中心、都市化地區及市郊區等三個都市生態空間區域,指出其生態關係,並透過空間結構分析明確臺中都市發展在人口、土地和經濟活動等三方面的主要問題,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對臺中都市生態系統空間結構的問題提出改善建議,供臺中都市空間規劃參考。
In Taichung City,there is considederable concern about urban problems,There is concern about the deterioration of living conditions,about overcrowding and empty dwellings,about the congestion of traffic,about the shortage of open space and about many other aspects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situation.None of the exisiting planning methods allow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sideration of the formulation of urban structure within the limits set by resources of urban area.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herefore to develop a theoretical and quantitative framework for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urban structure so as to maintain a 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needs and urban ecology.A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combining the urban ecological theory with the techniques of system dynamic,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are suggested so that the multiple objectives of urban development can be pursued effectively.Finally,the study primary indicate three ecological zone ,named urban core zone,urbanize zone,banlieue,and defined itself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Simultaneity,this syudy indicate cardinal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problems about population,land,economic activities by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alysis.And it directs this problems to offer countermeasur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和內容………………………………………….……………………2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流程……………………………………………………….………4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回顧
  第一節 都市生態學………………………………….………………………………..10
  第二節 都市生態系統…………………………………………….…………………..20
  第三節 空間分析方法……………………………………………………….………..32
第三章 臺中都市生態系統的結構與變化
  第一節 臺中都市生態系統的結構…………………………………….……………..51
  第二節 臺中都市生態系統的變化……………………………….…………………..69
  第三節 小結………………………………………………………….………………..75
第四章 都市生態系統空間結構分析架構之建立
  第一節 軟硬體的需求說明………………………………………………….………..78
  第二節 空間資料分類與編碼結構…………………………………………….……..80
  第三節 都市生態系統空間結構分析方法與步驟…………………………….……..96
第五章 實證研究
  第一節 臺中都市生態系統空間邊界的辨識………………………………….…….105
  第二節 臺中都市生態系統的弁遄K……………………………………….……….107
  第三節 臺中都市生態系統空間結構的分析…………………………….………….108
  第四節 臺中都市生態系統的問題與生態對策……………………………….…….11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王如松,高效、和諧:城市生態調控原則與方法,湖南教育出版社,湖南(1988)。
2.王如松,「走向生態城-城市生態學及其發展策略」,都市與計劃,第18卷,第1期,第1-17頁(1991)。
3.王如松,「中國大陸都市發展的人類生態過程及對策分析」,空間雜誌,第59期,第72-76頁(1994)。
4.王如松、楊志強、胡珃,「天津舊城改造的生活質量研究-人類生態比較分析與規化對策」,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第8卷,第3期,第19-24頁(1995)。
5.王如松、周扈星、胡珃,城市生態調控方法,氣象出版社,北京,第169-170頁(2000)。
6.王錚,「論人地關係的現代意義」,人文地理,第10卷,第2期,第1-5頁(1995)。
7.王裕聰,「中國人口成長與可持續性發展之分析」,碩士論文,南華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嘉義(1998)。
8.王發曾,「開封市生態系統優化的關鍵措施」,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第12卷,第2期,第20-22頁(1999)。
9.王仰麟、陳忠曉、江濤,「城市地域的可持續發展研究-以深圳市寶安區為例」,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第12卷,第3期,第41-44頁(1999)。
10.王曦芬、鄒克萬,「一個都市永續發展監視評估支援系統之發展與應用」,規劃學報,第25期,第25-50頁(1998)。
11.王海山主編,科學方法百科,恩楷股份有限公司,第83、235、241頁(1998)。
12.內政部營建署,中部區域計畫,臺中(1971)。
13.內政部營建署,臺中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臺北(1995)。
14.白金城,「都會區空間結構發展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臺中(1993)。
15.史作民、陳濤,「大連市城市生態系統發展趨勢研究」,應用生態學報,第7卷,第1期,第72-76頁(1996)。
16.永續發展研究推動委員會,「永續台灣簡訊」,第1卷,第3期,臺北(1999)。
17.朱子豪、林啟陽,「多層次地物導向自動化影像區格系統之研究」,中華地理資訊學會199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1997)。
18.李元科、全志杰、呂�琚B張美亮,「GIS支持下的盆池縣土地沙漠化動態遙感監測與預估」,乾旱環境監測,第12卷,第4期,第213-217頁(1998)。
19.李公哲編著,永續發展導論,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臺北(1998)。
20.沈清基,城市生態與城市環境,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1998)。
21.沈永堂、夏大明,「以GIS研究台中市人口分布現象-以台中市戶政資訊系統為例」,中華地理資訊學會200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2000)。
22.何友鋒,「都市生態系統動態模擬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臺中(2000)。
23.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輝,「生態城市的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第12卷,第5期,第16-19頁(1999)。
24.吳欣修,「城鄉人口遷移型態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奶j學都市計劃研究所,臺南(1993)。
25.林新岳,「東埔梅山地區航照圖、衛星影像應用於土地利用變遷監測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臺中(1996)。
26.林瑞穗,都市化與都市生態-大型都市,臺灣的都市社會,巨流圖書公司,第128-155頁(1997)。
27.林信亨,「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土石流危險溪流危險度判定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臺北(2000)。
28.林芳儀,「景觀變遷對鳥類群聚時空分佈之影響-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臺北(2001)。
29.周天穎、楊龍士、蕭璘璘,「台中都會區空間結構發展模式之探討」,土地問題與土地管理國際研討會,臺中,第219-240頁(1992)。
30.周天穎、王鈴津,「結合遙感探測與地理資訊系統於玉山國家公園土地覆酷僁E之探討」,遙感探測,第22期,第1-16頁(1995)。
31.周扈星、王如松,「城鎮化過程生態風險評價案例研究」,生態學報,第18卷,第4期,第337-342頁(1998)。
32.洪于婷、鄒克萬,「都市發展永續性結構性分析與規劃策略之研究」,永續國土發展青年論壇論文集(下),第C2-1頁(1999)。
33.胡珃、王如松,「城鄉交錯帶的生態控制論分析-天津實例研究」,生態學報,第16卷,第1期,第50-57頁(1996)。
34.馬仕穆,「以SOPT衛星影像資料推估南仁山森林生態系之葉面積指數及凋落物」,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研究所,屏東,第3-5頁(2000)。
35.徐嵩齡,「城市生態學評價-方法和實例研究」,環境學報,第16卷,第4期,第10-19頁(1988)。
36.徐宏彥,「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弁鄋獄靋�結構分析」,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第12卷,第4期,第19-22頁(1999)。
37.孫志鴻、張春蘭,「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山坡地農業土地利用潛力分析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報,第13期,第175-188頁(1988)。
38.孫志鴻,地理資訊系統應用,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地理資訊專業訊練授課講義(2001)。
39.孫青雲,「臺中市生活環境品質評估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臺中(1994)。
40.陳喬峰,「應用碎形理論之整體空間限制發展模式探討都市空間結構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臺中,第1-10頁(1997)。
41.陳昌篤,「中國的城市生態研究」,生態學報,第10卷,第1期,第92-95頁(1990)。
42.陳坤宏,「有關都市生態學空間結構的理論與批評」,規劃學報,第16期,第1-20頁(1989)。
43.陳坤宏,空間結構-理論與方法論,明文書局,第71-125頁(1991)。
44.陳振南,「建立地理資訊系統中資料選取知識之研究-以支援遙測影像分類為例」,碩士論文,成奶j學測量工程研究所,臺南,第8-12頁(1997)。
45.陳濤,「試論生態規劃」,景觀生態理論、方法及應用,第98-104頁(1993)。
46.黃瑞宇,「遙測影像判釋模組建立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臺北(1997)。
47.黃書禮,「臺灣地區都市生態系統之比較分析與永續性都市策略研擬」,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臺北(1993)。
48.黃書禮,生態土地使用規劃,詹氏書局,臺北(2000)。
49.黃書禮、蔡靜如,「台北盆地土地利用變遷趨勢之研究」,都市與計劃,第27卷,第1期,第1-22頁(2000)。
50.黃啟峰、盧志銘,「全球永續發展的緣起與發展」,工業污染防治,第56期(1995)。
51.唐伶俐等,「衛星遙感監測城市擴展與環境變化的研究」,環境遙感,第10卷,第1期,第1-7頁(1995)。
52.逢甲大學GIS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系統剖析,松崗電腦圖書資料有限公司,臺北,(2000)。
53.陸仲康、陳領、吳剛、垓M,「中國生態學的研究現況及發展趨勢」,生態學報,第14卷,第4期,第423-429頁(1994)。
54.馮豐隆、黃志成,「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惠蓀實驗林場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遙感探測,第19卷,第71-95頁(1993)。
55.張石角,「台北盆地都市化程度與其自然災害關係之研究一」,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臺北(1986)。
56.張俊軍、鳥Дj、魏清泉,「國外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環境遙感,第18卷,第2期,第207-213頁(1999)。
57.張益誠、於幼華,「應用因子分析方法建構臺灣地區發展績效趨勢指標及相關資訊系統」,永續國土發展青年論壇論文集(上),第A1-1頁(1999)。
58.張育銘,「臺灣地區人口遷移與地區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新竹(1998)。
59.喻光明,「城市生態系統研究中遙感技術的應用」,應用生態學報,第2卷,第2期,第280-285頁(1991)。
60.董全,「西方生態學近況」,生態學報,第16卷,第3期,第314-323頁(1996)。
61.董全,「生態弁q:自然生態過程對人類的貢獻」,應用生態學報,第10卷,第2期,第233-240頁(1999)。
62.楊賀雯,「台灣地區都市生態系統類型特性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臺北(1992)。
63.楊龍士,「地理資訊系統運用於土地使用變遷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研究報告,臺中,第9-15頁(1993)。
64.楊龍士、張國楨,「利用遙測影像監測大坑地區環境資源之調查研究」,中華地理資訊學會199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1997)。
65.楊小波、吳慶書、鄒偉、羅長英,城市生態學,科學出版社,北京(2000)。
66.楊士弘等編著,城市生態環境學,科學出版社,北京(2000)。
67.楊沛儒,「地景生態城市規劃-基隆河流域1980~2000的都市發展地景變遷」,博士論文,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臺北(2001)。
68.蔡曉明,生態系統生態學,科學出版社,北京(2000)。
69.廖秀蓉,「台中市社會空間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臺中(2000)。
70.齊清文、嚴玲,「應用彩色紅外航空像片進行城市居民生活條件調查和分析」,環境遙感,第8卷,第1期,第23-35頁(1993)。
71.臺中市政府,臺中市統計要覽,臺中(1971-2001)。
72.臺中市政府,臺中市觀光發展整體計畫,臺中(1988)。
73.臺中市政府,臺中市都市計畫年報,臺中(1997)。
74.臺中市政府,臺中都市更新調查及更新地區劃規劃案,臺中(2001)。
75.臺中市政府,「修訂臺中市綜合發展計畫」,臺中(2002)。
76.臺中市政府,地理資訊數值資料檔,臺中(2000)。
77.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地理資訊相關課程講義,http://www.geo.ntnu.edu.tw/class/special/gis/。
78.蔣澤益,「從生態規劃理論探討都市更新地區更新方向-以臺北市大理街更新地區為例」,碩士論文,臺北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臺北(2002)。
79.趙彤潤,「系統仿真方法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的應用」,環境科學,第16卷,第4期,第49-55頁(1985)。
80.趙景柱,「人口與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伊春市人口的系統分析與調控對策」,生態學報,第12卷,第1期,第77-79頁(1992)。
81.趙景柱,「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持續發展評價指標的理論研究」,生態學報,第15卷,第3期,第327-330頁(1995)。
82.鄧東波,「從景觀生態學觀點探討都市綠地-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臺北(2001)。
83.黎漢林、李俊慶、林立中,網際地理資訊系統-設計與應用,儒林圖書公司,臺北(1998)。
84.鄭先祐,人類生態與社會文明,幼獅文化事業公司,臺北,第1-10頁(1994)。
85.鄧淑萍,「應用地理資訊系統與數位測繪技術於保安林檢訂之研究」,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第17-21頁(2000)。
86.閹水玉,「城市生態學學科定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的分析與探索」,生態科學,第20卷,第1-2期,第96-105頁(2001)。
87.賴曉瑩,「臺北盆地都市空間結構與生態能量階層之應用」,碩士論文,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臺北(1996)。
88.簡吟純,「都市永續性指標系統之建立與評估-以臺北市為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台北(1996)。
89.盧誌銘,「參加全球論壇會議出國報告書」,工業技術研究院能資所,臺北(1992)。
90.鍾耳順、周宇,「地理信息系統費用效益分析」,環境遙感,第9卷,第1期,第73-79頁(1994)。
91.韓博平、王如松,「論系統科學思想對生態學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大自然探索,第15卷,第55期,第102-105頁(1996)。
92.蘇文榮、陳錦嫣,「嘉義市土地利用變遷研究」,中華地理資訊學會199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1999)。

二、西文部份
1.Anselin, L. , ”GIS,spatial econometric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Journal Geograph Systems Vol. 2, pp.11-15(2000)。
2.Boots, B. , ”Using GIS to promote spatial analysis,” Journal Geograph Systems Vol. 2, pp.17-21(2000)。
3.Charles, L.M. , ”Human Dimensions of Ecosystem Studies,” Ecosystem Vol. 2, pp.296-298(1999)。
4.Duane, F.M. , ”Some thoughts on the integration of spatial analysi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Geograph Systems Vol. 2, pp.31-35(2000)。
5.Environment Agency , National Action Plan for Agenda 21, Japan(1994)。
6.Forest, S. and Montag, T. , THE URBAN ECOSYSTEM:A Holistic Approach, Dowden,Hutchinson&Ross,Inc(1974)。
7.Gangloff, D. , ”The sustainable city,” American Forests Vol. 101, pp.30-34( 1995)。
8.Greene, L.A. , ”City ecosystems,”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Vol. 108 No. 2, pp.A60( 2000)。
9.Harvey, J.M. , ”Geographic in spatial analysis,” Journal Geograph Systems Vol. 2, pp.55-60(2000)。
10.Grove, J.M. etc. , ”A social ecology approach and applications of urban ecosystem and landscape analyses:a case study of Baltimore,Maryland,” Urban Ecosystem Vol. 1, No. 4, pp.259-275(1997)。
11.Leung, Y. , ”Some thoughts on spatial data and structure analysis,” Journal Geograph Systems Vol. 2, pp.107-110(2000)。
12.Niemela, J. , ”Is there a need for a theory of urban ecology?,” Urban Ecosystem Vol. 3, pp.57-65(1999)。
13.Qing, S. , ”Spatial technologies,Accessibility,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urban space,” Computer,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Vol. 22, No. 5, pp.447-464(1998)。
14.Rees, W.E. , “Urban ecosystem:the human dimension,” Urban Ecosystem Vol. 1, pp.63-75(1997)。
15.Steward, T.A. etc.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human ecosystem in urban areas,” Urban Ecosystem Vol. 1, pp.185-199(1997)。
16.Turban, E. , Decision Support and Expert System,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8)。
17.Timothy, W.F. etc. , “Methods for spatial and temporal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assessment for urban ecosystem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greater Baltimore-Chesapeake region,” Urban Ecosystem Vol. 1, No. 4, pp.201-216(1997)。
18.Timothy, L. , ”Adaptive analysis of locally complex systems in a globally complex world,” Conservation Ecology Vol. 3 No. 2, pp.13-17( 1999)。
19.Wang, R.S. and Kraunse, J. , Towards a Sustainable City:Methods of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ianjin, China. UNESCO, Mayenne(1996)。
20.Wang, M.C.,Wainwright, N. and Drake, J. , ”Mapping Land Cover in Jornada Ecosystem,” Journal of Cartography Vol. 10, pp.99-118(1999)。
21.Verburg, P.H.,Veldkamp, A. and Fresco, L.O. , ”Simulation of changes i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use in China,” Applied Geography Vol. 19, pp.211-233(199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