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高雄都會公園使用後評估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台北(1998)。
2.內政部營建署,「台灣地區都會區域休閒設施發展方案」,內政部營建署,台北 (1988)。
3.台中都會公園管理站,台中都會公園為民服務工作考核資料,台中(2001)。
4.行政院主計處中部辦公室,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南投 (2000)。
5.交通部觀光局,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觀光年報,台北(2000)。
6.李素馨、蔡榮峰,「鄰里公園使用者活動參與類型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休閒遊憩行為,第163-176頁(1997)。
7.李貽鴻,觀光行政與法規,五南出版社,台北(1996)。
8.李來圓、劉清榕,「福隆漁村居民對海域遊憩開發的態度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十二卷,第二期,第39-54頁(1999)。9.吳明隆,SPSS統計應用實務,松崗電腦圖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第4.2-4.15頁,台北(2001)。
10.林晏州、陳惠美、顏家芝,「高雄都會公園遊客滿意度影響因素之分析」,1997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休閒遊憩行為,第219-228頁(1997)。
11.林晏州、陳惠美,「高雄都會公園使用後之評估」,國家公園學報,第九卷,第一期,第48-64頁(1999)。12.林晏州、陳惠美,「都會公園定位之研究─以高雄都會公園為例」,第二屆造園景觀與環境規劃設計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休閒理論與遊憩行為,第145-161頁(1998)。
13.張春興,現代心裡學,東華書局,台北(1995)。
14.郭瓊瑩,「台灣地區公園-綠地系統發展與前瞻」,高雄都會公園簡訊,第一期,第8頁(1996)。
15.郭柏村,「觀音山風景區居民對觀光開發影響認知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台北(1994)。16.郭建池,「阿里山原住民對其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台北(1999)。17.陳昭蓉、林晏州,「鄰里公園使用者滿意度影響因素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第九卷,第三之二期,第1-22頁(1996)。18.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台中都會公園開發研究計畫」,內政部營建署,台北 (1991)。
19.都市及住宅發展處,「觀光遊憩發展對地方社會影響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委員會(1980)。
20.陳思倫、高麗真,「恆春鎮居民對觀光開發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影響之認知」,世新傳播學院學報,第四期,第353-376頁,台北(1994)。
21.黃翠梅,「九份現地居民對觀光衝擊的知覺與態度」,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台北(1996)。22.楊欣宜、廖孟媛,「都會公園使用者從事之活動及設施滿意度之研究」,第一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345-355頁(2001)。
23.楊尚卿,「由日本國營體制來探討我國都會公園的未來發展」,公園綠地季刊,第二期,第35-48(2001)。
24.楊佩純,「中市╱都會公園25米道路太陡峭-市府委外規劃」,東森新聞 電子報(2002/04/10)。
25.劉修祥,觀光導論,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第234-255頁(1994)。
26.歐聖榮、黃佳盛,「台中市民對鄰里公園設施滿意度之研究」,休閒遊憩行為,第191-201頁(1997)。
27.蔡承遠、孫瑜華,「奧萬大森林遊樂區居民對觀光發展之社經影響的認知」,第一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433-443頁(2001)。
28.盧雲亭,現代旅遊地理學(上),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第15頁(1993)。
29.鍾銘山,「我國第二座都會公園-台中都會公園簡介」,高雄都會公園簡訊,第十六期,第1頁(2000)。
30.顏宏旭,「金門地區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台中(1994)。英文部分:
31.Allen,L.R., Hafer,H.R., Long,P.T.,& Perdue,R.R.,”Rural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Recre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Vol.31, No.4, pp.27-33(1993).
32.Cohen,E.,”Toward a Sociology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Social Research, Vol.39, No.1, pp.164-182(1972).
33.Cohen,E.,”The Impact of o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nual of Tourism Research, Vol.5, No.3, pp.215-237(1978).
34.Chubb,M.,& Holly,R.C., One Third of Our Time? , John Wiley & Sons, Inc(1981).
35.Happer,R.A., Schmudde,T.H.,& Thomas,F.H.,”Recreation 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Growth Point Concept,” Land Economics, Vol.5, pp.95-101(1966).
36.Lloyd,F.J.,”Residents’ Perception of the Impact of Tourism in Jamaica,” EDD thesis, Temple University(1996).
37.Liu,J.C.,Sheldon,P.J.,& Var,T.,”Resident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14, pp.17-37(1987).
38.Landford,S.V.,& Howard,D.R.,”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 attitude scal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21, pp.121-139(1994).
39.Long,V.H.,”Communities and Tourism Impact(NUSA Lembongan, Bali, Indonesia),” Ph.D. thesis ,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1996).
40.Mason,P.,& Cheyne,J.,”Residents’ attitudes to proposed tourism develop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27, No.2, pp.391-411(2000).
41.Olokesusi,F.,”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Nigeria:Current Situation and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Journal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 Vol.35, pp.163-171(1992).
42.Pizam,A.,& Pokela,J.,”The perceived impact of casino gambling on a community,”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12, pp.147-165(1985).
43.Ryan,C.,Recreation Tourism. Routledge, Chapman and Hall Inc.London.pp.131-166(1991).
44.Upchurch,R.S.,& Tervane,U.,”Resident perception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iga, Latvia,” Tourism Management, Vol.21, No.5, pp.499-50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