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12: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樓邦倫
論文名稱:以生涯規劃、人格特質、獎勵之影響探討台籍幹部留任大陸相關因素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Taiwanese Expatriates’ retention in Mainland China — the Effects of Carrier Planning, Personality and Incentive system
指導教授:劉家駒劉家駒引用關係陳木榮陳木榮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中文關鍵詞: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薪酬獎勵留任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22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在二OO二年中國大陸與台灣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國內大型企業勢必陸續擴大投資規模,而台商派駐在大陸的幹部,除了母公司台籍幹部之外,亦將配置本土籍幹部。因此,面對大環境的改變,如何能夠經由母公司一連串的優勢管理條件,並針對現階段台籍幹部外派期間的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薪酬獎勵的條件,才能提高外派幹部繼續留任大陸的意願,為當前業界所應關切的重要課題之一,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探討台籍幹部留任大陸的相關因素,以及生涯規劃、人格特質、獎勵與留任意願的相互影響關係。
本研究經由問卷了解目前台灣企業母公司對外派大陸子公司台籍幹部留任的情況,希望藉由研究結果提供作為台商人力資源管理之參考依據。
After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enter the 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 2002, all the domestic and large enterprises accelerate their investment in scale. In the subsidiary company of China, both Taiwanese expatriates and local Chinese employers work together. Facing the quick change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how to make the expatriates willing to stay in overseas subsidiaries through a series of advantages supplied by Taiwane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hose expatriates’ carrier planning, personality, incentive system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concerned issue.
The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expatriates’ retention in the overseas subsidiaries. To achieve this purpose,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conducted on Taiwanese expatriates’ in Chin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opefully could be for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rs’ reference.
Key words: Carrier Planning, Personality, Incentive system, Retention
目錄
封面內頁
簽名頁
授權書………………………………………………………………iii
中文摘要……………………………………………………………v
英文摘要……………………………………………………………vi
致謝…………………………………………………………………vii
目錄…………………………………………………………………viii
表目錄…………………………………………………………………x
圖目錄………………………………………………………………x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回顧
第一節 生涯規劃………………………………………… 6
第二節 人格特質………………………………………… 10
第三節 酬薪管理………………………………………… 16
第四節 幹部獎勵………………………………………… 19
第五節 大陸台商人力資源文獻 …………………………21
第三章 兩案經貿概況分析
第一節 中國大陸經濟特區發展階段…………………… 25
第二節 大陸經濟變遷…………………………………… 26
第三節 兩岸貿易………………………………………… 36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3
第三節 問卷設計………………………………………… 46
第四節 效度信度………………………………………… 49
第五節 資料分析………………………………………… 50
第六節 研究變數………………………………………… 52
第七節 研究限制………………………………………… 55
第五章 實證結果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56
第二節 留任相關分析…………………………………… 59
第三節 假設分析結果…………………………………… 69
第四節 各樣本群集對留任差異分析…………………… 74
第五節 台籍幹部留任大陸因素迴歸分析………………8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8
參考文獻
中 文 ……………………………………………………… 90
英 文 ……………………………………………………… 92
研 究 問 卷 ……………………………………………………… 95
表目錄
表2-1 生涯定義……………………………………………………06
表2-2 五大因素人格理論分析……………………………………11
表2-3 教育訓練與發展比較表……………………………………13
表3-1 中國大陸區域發展政策……………………………………34
表4-1 研究變項之信度彙總表……………………………………42
表4-2 研究變數的操作性定義……………………………………53
表5-1 留任性別……………………………………………………56
表5-2 留任年齡……………………………………………………57
表5-3 留任年資……………………………………………………57
表5-4 台籍幹部薪資表……………………………………………58
表5-5 婚姻狀況……………………………………………………59
表5-6 回任對生涯規劃的影響……………………………………60
表5-7 駐外訓練對生涯規劃的影響………………………………61
表5-8 家庭協助與支持對生涯規劃的影響………………………61
表5-9 生涯規劃因子相關分析……………………………………62
表5-10 文化差異對人格特質的影響………………………………63
表5-11 當地互動對人格特質的影響表……………………………64
表5-12 專業能力對人格特質的影響………………………………65
表5-13 人格特質因子相關分析……………………………………66
表5-14 外派幹部薪酬與紅利獎勵對留任的影響…………………67
表5-15 外派幹部股份與獎金獎勵對留任的影響…………………67
表5-16 薪酬獎勵因子相關分析……………………………………68
表5-17 台商企業投資資本額變異數分析之結果…………………76
表5-18 台籍幹部留任年資數與自變數變異數分析………………79
表5-19 台籍幹部薪資與自變數之變異數分析……………………80
表5-20 台籍幹部留任大陸因素與台商資本額之迴歸分析表……82
表5-21 台籍幹部留任大陸因素與台商資本額之迴歸分析表……83
表5-22 台籍幹部留任大陸因素與台籍幹部薪資之迴歸分析表…84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04
圖4-1 研究架構……………………………………………………42
參考文獻
1. 翁育才,2000,台商對外直接投資動機與海外派遣人員工作態 度之研究,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2. 張緯良,1994,人力資源管理,華泰。
3. 陸委會,1998,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的整合與產業發展,國立中山大學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4. 張志育,1998,管理學:新觀念、本土化、世界觀,前程企業
5. 魏啟林,1993,大陸經濟特區投資環境分析,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6. 鄭竹圍,2000,大陸經濟改革與兩岸關係,聯經出版社。
7. 朴壯載,「中國大陸經改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與其效應」,大陸經濟研究,第17卷第3期,民國84年5月10日,第29~58頁。
8. 蕭新永,2001,大陸台商人事管理,商周出版社。
9. 顧鳳姿,1993,資訊業駐外經理人海外適應之研究,政治大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10. 陳佳慧,1998,生涯導向和教育訓練方式搭配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11. 林安弘,1987,行為管理學,三民書局。
12. 張春興,1976,心理學,東華書局。
13. 林永森,1999,研發機構員工生涯階段與生涯導向對前程發展制度效應之影響-以工業技術研究院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葉重新,1998,心理學,台北;心理。
15. 陳姿妤,1997,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本國銀航為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黃英忠,1993,產業訓練論,p181-234。
17. 葉鳴美,1995,我國銀行業從業人員教育訓練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李淑霞,1994, 高科技研發人員人力資源管理需求之研究,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參考文獻
19. Dowling, Peter J. Welch, Denic E. and Schuler, Randll S.(1999),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nagement people in a multinational context, South-Western College.
20. Allport, G,W(1961)Pattern Growth in personality.New york;Holt,Rinehart&Winston.
21. Smith, P. C., Kendall, L. M., and Hulin, C. L.,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Rand McNally, 1969.
22. Blegen, M. A., and Mueller, C. W., “ Nurses’ Job Satisfaction:A Longitudinal Analysis”, 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 Vol.10, 227-237, 1987.
23. Bluedron, A. C., “The theories of turnover:Causes effects and Meaning”, 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 Vol.35, 135-153, 1982.
24. Parasuraman, S., and Alutto, J. A., “Sources of Outcomes of Stress in Organization Settings: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Structural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27, No.2, 330-350, 1984.
25. Mobley, W. H., Griffeth, R. W., Hand, H. H., and Meglino, B. M., “Review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of the Employee Turnover Proc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Vol.86, No.3, 493-522, 1979.
26. Black, J. S. and Mendenhall, M. E., (1991), The U-Curve adjustment Hypothesis Revisited: A Review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22, No.2, 225-247.
27. Goldbereg,L.R(1993).The Structure of Phenotypic Traits American Psychologist,48,26-34
28. Black,J.S.& Gregersen, H.B(1991).Antecedents to Cross-Culture Adjustment for Expatriate in Pacific Rim Assignment. Human Relations,44,497-515.
29. Black,J,S & Mendenhall,M,E.(1991).The U-curve Adjustment Hypothesis Revisited;A Review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2(2),225-247.
30. Goldstein, i. L.,”Training in Work Organization”,Annual Review in Psychology, 31, 1980,p229-272。
31. Lawire, J.,”Difference between traini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sonal Journal, Vol. 69 1990, P44。
32. Goldstein,i.L,Training Program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California:Wadsworth,1974。
33. Hall,.D.T.,”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 Career Development in Changing Times “,Career Development in Organization ,1986,P23。
34. Tessin, M.J., “Once Again Why Training ?”, Feb.1978.P7。
35. Krech, David, Richard Crutchfield, and Egerton Ball Achly, Individual in Society, Mcgraw-Hill. 196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毛連塭(民83) 當前特殊教育的兩個重要理念,特教新知通訊,2卷3期,1-2頁。
2. 王國羽(民85) 身心障礙兒童早期療育政策的相關理論模式與台灣法令之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期,333-350頁。
3. 王振德(民74) 回歸主流其發展、意涵及相關的問題,特殊教育季刊,17期,1-7頁。
4. 王明雯(民78) 為回歸主流紮根-談普通教育課程之參與,特教園丁,4卷3期,26-28頁。
5. 王文科(民81) 殘障者回歸社會的有效途徑,特教園丁季刊,15卷3期,11-14頁。
6. 何東墀(民81) 美國聯邦政府如何推展特殊教育,特教園丁季刊,7卷3期,11-14頁。
7. 林貴美(民83) 幼兒特殊障礙與教育輔導,國民教育,34卷11期,2-10頁。
8. 周寧馨、連明剛(民79) 幼兒特殊教育需求與成效之探討,特殊教育季刊,37期,27-31頁。
9. 胡永崇(民83) 輕度障礙學生安置於普通班之探討,特教園丁,9卷3期,26-30頁
10. 陳昭儀(民84) 回歸主流的教育安置,國小特殊教育,18期,30-33頁。
11. 張翠娥(民85) 回歸主流式早期介入教育與幼兒社會能力發展之探究,幼兒教育年刊,9期,213-232頁。
12. 張翠娥(民88) 幼兒園融合教育方案實施探究,樹德科技學報,1期,15-33頁。
13. 莊妙芬(民76) 特殊兒童的早期介入,特殊教育季刊,22期,8-11頁。
14. 許碧勳(民85) 回歸省思、融合實踐-幼兒教師的角色,國教月刊,44卷3.4期,17-24頁。
15. 鄒啟蓉(民87) 台北市啟智幼兒班回歸主流實施現況與相關問題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6期,151-1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