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書籍部分
1.三峽鎮公所,1993,三峽鎮志,台北。
2.三峽鎮戶政事務所,三峽鎮戶籍資料,1946-2001,。
3.內政部,1995,台灣北部區域計畫,台北。
4.台北縣政府,台北縣統計要覽,1981-2000。
5.台北縣政府,1993,台北縣綜合發展計畫。
6.行政院經建會,1996,國土綜合開發計畫。
7.李德軒等,1995,三峽鎮發展策略規劃,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都市計畫實習期末報告,(未出版)。
8.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南出版社,台北。
9.林會承、陳文亮,1989,桃園縣大溪老街、台北縣三峽老街、新竹縣老湖口老街住屋立面調查與研究,行政院文建會,台北。
10.莊展鵬主編,1991,三峽,遠流出版社,台北。
11.陳一筠,1990,發展社會學,華夏出版社。
12.謝潮儀,1983,計量方法與都市土地使用模型,茂榮出版,台北。
13.張春興、楊國樞、文崇一主編,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東華書局,台北。
14.蔡勇美、章英華,1997,台灣的都市社會,巨流圖書公司,台北。
二、期刊部分
15.王秋原、趙建雄,1993,地方生活圈與區域均衡發展之關係,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學系地理學報第16期,頁35-59。16.古宜靈、辛晚教,1997,文化生活圈與文化設施發展之研究,都市與計劃第24卷第1期,頁43-68。17.古宜靈、辛晚教,1996,社區、文化、設施,社區發展季刊第73期,頁85-97。18.李謀監,1997,城鄉互賴導向下休閒農業之規劃,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134期,頁203-218。19.林振春,1997,社區:從祭祀圈、生活圈到文化圈,社區發展季刊第77期,頁132-135。20.章英華、林季平,1999,臺北縣工作人口的生活圈--近年的型態初探,中國統計通訊11卷7期,頁2-8。21.張桂林,1994,國土規劃與區域發展的展望,國家政策雙周刊第88期,頁8-13。22.陳坤宏,1999,從文化生活空間模型建構台灣農村文化建設的理論與機制(上)(下),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6卷第1期,頁229-269;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6卷第2期,頁187-213。
23.陳坤宏,1998,居民生活圈、文化社會與城鄉關係之研究,臺南師院學報31期,頁1-4524.陳坤宏,1997,從「開放性」與「動態性」觀點探討農村與農村之間的空間發展-以老埤村與鄰近村莊及國立屏東技術學院之整合發展為例,屏東技術學院學報12期,頁145-157。
25.潘朝陽,1989,觀念論地理學,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15期,頁192。
26.潘朝陽,1987,地理學方法論中的非實證論傳統,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13期,頁186。
27.廖石,1999,從城鄉互動觀點探討臺灣農村產業發展的課題,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142期,頁81-98。28.蔡宏進,1996,台灣城鄉關係的問題與展望,台灣經濟第235期,頁1-15。
29.蔡宏進,1994,台灣經濟發展階段與農村發展規劃,台灣經濟第213期,頁77-85。
三、論文部分
30.王志鴻,1989,光復前三峽街庄的形成與發展:一個淡水河內陸河港聚落的人為環境變遷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31.王屯電,1994,台北都會邊緣地區都市發展過程之觀察:汐止鎮之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32.方效宇,1996,北部地區產業空間結構之研究分析,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3.古宜靈,1999,都市藝文活動參與選擇行為之研究,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論文。34.李正庸,1986,臺灣城鄉實質居住環境歷史變遷及未來發展之研究:大溪、三峽、新莊、萬華、淡水,文化大學實業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35.吳育臻,1988,新竹縣大隘三鄉聚落及生活方式的變遷,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6.吳家彧,1983,台北都會區外圍市鎮的發展-樹林鎮的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7.何心怡,1993,日治中期大溪三峽大稻埕街屋立面研究,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38.周俊霖,2000,山村的聚落發展與生活方式-奮起湖與石棹的比較研究,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39.林政逸,1999,廟宇文化空間與社群互動之關係-三峽清水祖師廟的個案研究,中興大學都研所碩士論文。40.林正修,1993,台灣戰後城鄉關係之政治分析,1945-1992,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41.袁如瑩,2000,都市更新地區選定與處理方式之研究-以台北縣三峽鎮為例,文化大學建都所碩士論文。42.夏黎明,1985,大成鄉四股與尤厝的生活方式─位置與地點的解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3.姜人偉,1978,台北縣三峽鎮聚落型態研究,文化大學實業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44.馬久惠,2001,國家政策與臺灣戰後的城鄉發展,1945-1999,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45.孫延淵,1995,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訂過程之研究-以三峽鎮為例,中興大學都研所碩士論文。46.彭靜文,2000,社區倘賣唔?-觀光型社區之消費者需求分析,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7.黃敏修,1992,發展權移轉應用於古市街保存之研究-以三峽老街的保存為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48.張麗娟,1988,台灣地區城鄉居民主觀生活素質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49.張恆輔,1991,由三峽鎮實質環境涵構探討不同群體之意象空間結構與場所特性評價-以鎮內之樣本研究區為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50.楊棻糸,2000,都市更新單元規模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51.廖秋娥,1989, 觀音鄉閩客村落的宗族組織與生活方式,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2.劉政宏,1998,臺灣地區工作-居住平衡之探討,逢甲大學建都所碩士論文。53.劉美琴,2001,整建住宅女性之城鄉遷移與定居:台北市南機場忠勤社區整宅之個案研究,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54.賴文斌,1995,臺灣地區工作─居住分佈之探討,逢甲大學建都所碩士論文。55.蔡松勳,2001,五條港區居民生活方式與社區空間利用關連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56.顏亮一,1993,都市保存之政治過程-三峽民權街個案,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57.鐘寶珍,1992,惡地上的人與地--田寮鄉民生活方式的形成與內涵,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1. Anas, Alex&Amott, Richard,1998,“Urban spatial structur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Sep98 Vol. 36 Issue 3, p1426, 39p.
2. Anderson, William P.&Kanaroglou, Pavlos S., 1996,“Urban form,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A review of issues, evidence and policy”, Urban Studies, Feb96, Vol. 33 Issue I, p7. 29p.
3. Cervero, Robert, 1996,“Jobs-housing balance revisite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Autumn96, Vol. 62 Issue 4, p492, 20p.
4. Giuliano, Genevieve&Small, Kenneth A.,” Is the journey to work explained by urban structure?” Urban Studies, Nov93, Vol. 30 Issue 9, pi 485, 16p.
5. Levine, Jonathan, 1998,“Rethinking accessibility and Jobs-.housing bala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Spring98, Vol. 64 Issue 2, pl33, 17p.
6. MieszkQwski, Peter; Mills, Edwin S.,“ The causes of metropolitan suburbaniz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Surnmer93, Vol. 7 Issue 3, p135, 13p.
7. Wachs, Martin&Taylor, Brian D.,1993,“The changing commute: A case study of the Jobs-housing relationship over time”, Urban Studies, Dec93, Vol. 30 Issue 10. P1711, 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