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17:5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耀達
論文名稱:商業會計法資本公積規範之理論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Theory of the Capital Surplus under Business Accounting Law
指導教授:林廷機林廷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會計與財稅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會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7
中文關鍵詞:商業會計法資本公積公司法第二三八條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經濟法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2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國內商業活動面臨更自由更廣大的市場,政府以往對某些商業活動之保護、獎勵或限制等措施將逐漸消失。而  當商業經濟面臨更自由更競爭的市場時,政府應當提供更自由更優良的環境,使得企業得真正以其優良的商品或服務,在自由市場供需調整之下獲取利潤,進而持續擴張發展。而為維持優良市場秩序及環境,相關經濟法律的存在即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原公司法第238條規定資本公積之五個組成項目,此條文早在民國五十五年即已立法,直至民國九十年十月才修法刪除。該條文立法之後在實務運作上產生相當多之問題及爭議;並對之後財務會計準則的制定及商業會計法的重新修正產生影響。由於商業會計法第42、52條及商業會計處理準則第25條之規定與原公司法第238條之規定相同,公司法該條條文之實行所產生之相關問題於九十年十月刪除之後仍舊存在。
  我國會計制度及會計原則之發展參考美國會計制度及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甚多,且美國自由經濟發展的結果,使其得以位居世界經貿大國的首位,而其會計理論實務及法律制度與規範是支撐其此一地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藉由分析整理中美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及美國州公司法對資本公積之規定,顯現出與我國公司法及商業會計法規範之差異。
  此外,逐一分析原公司法第238條及商業會計法第42、44及52條等構成資本公積各項目規定之立法理由及目的、衍生之疑義及性質,以檢視各個構成項目在現時經濟環境中的法律意義。最後,再輔以學者之論述及經濟法發展趨勢,以使現代經濟法規真實運作之本質得以清楚表明,以彰顯出商業會計法資本公積規範之意義。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8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範圍 13
第二章 中美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資本公積規範 15
第一節 我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規範 15
一、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發展及拘束力 15
二、財務會計準則公報關於資本公積之規定 18
第二節 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規範 25
一、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發展及拘束力 25
二、一般公認會計原則關於資本公積之規定 28
第三章 美國州公司法資本公積之規範 33
第一節 公司法之發展 33
第二節 州公司法資本公積之規範 34
一、定義 34
二、股票發行溢價 36
三、資產重估增值 38
四、庫藏股交易 39
五、公司兼併或合併 41
六、受領贈與 41
七、其他構成資本公積之項目 42
第四章 我國法定資本公積規範之內容探討 47
第一節 發行股票溢額 47
一、股票發行溢價屬資本亦或所得 48
二、公司法修正之結果 49
三、無面額股票(no-par value stock)之概念 51
四、發行溢價與無面額股票之關係 52
第二節 合併溢額 53
一、合併會計處理方法之理論基礎 54
二、權益結合法之演變 55
三、合併溢額之性質 57
四、我國企業合併會計處理方法之適用 58
第三節 資產重估價 60
一、重估價之理論及原因 61
二、法令規定目的及適用 62
三、衍生之疑義 65
四、資產重估價之性質 66
第四節 資產處分溢價 68
一、法令規定之理由及目的 69
二、衍生之疑義 71
三、資產處分溢價之本質 73
第五節 受領贈與 76
一、法令規定之理由及目的 76
二、衍生之疑義 77
三、受領贈與之本質 79
第六節 長期投資採權益法 80
一、權益法評價之理論 80
二、法令規定之目的 80
三、衍生之疑義 82
四、應列為資本公積項目之性質 82
第五章 經濟法對資本公積規範之定位 86
第一節 經濟法之基本理論 86
一、經濟法概念的定義 86
二、經濟法的發展 87
三、經濟法的任務 89
第二節 我國公司法及商業會計法之屬性 91
一、公司法屬性 91
二、商業會計法屬性 92
第三節 會計原則法律化之目的及疑慮 94
一、會計原則法律化之目的 94
二、會計原則法律化的疑慮 96
第四節 由經濟法發展趨勢檢視商業會計法資本公積規範之時代意義 100
一、基本發展趨勢 100
二、美國模範公司法典發展趨勢 101
三、美國州公司法間之競爭 104
四、商業會計法資本公積規範之時代意義 104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 106
第一節 中美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及法律規定差異 106
第二節 法定資本公積時代意義 108
第三節 法定資本公積之省思 109
參考文獻 111
一、中文部分
1.王建瑄,租稅法,作者自版,民國八十五年八月。
2.柯芳枝,公司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五年八月。
3.徐景亮,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詮釋,作者自版修訂六版,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
4.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一、五、七、二十一及二十五號,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
5.陳連順,公司法精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月。
6.梁宇賢,公司法論,作者自版,民國八十四年九月。
7.鳶村剛雄著,陳合良譯,國際會計論,凱侖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
8.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四月第一版。
9.鄭丁旺,中級會計學(上),作者自版,民國八十六年八月。
10.賴源河、王仁宏、王泰銓、曾宛如、王文宇、余雪明、黃銘傑、林仁光、劉連煜、梁宇賢、林國全、王志誠、柯芳枝,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一年一月。
11.Kieso and Weygandt著,姜家訓譯,中級會計學(上),台灣西書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七月。
12.Meigs, Walter. B.等著,高松譯,現代高等會計學,民國六十四年。
13.林昭伶,我國資本公積課稅與會計處理問題之研究,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14.方嘉麟,“論資本三原則理論體系之內在矛盾”,政大法學評論第59期,頁155-226,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15.方金華,“股票發行溢價核課所得稅之探討”,稅務旬刊第一四三四期,頁10-12,民國八十年七月三十一日。
16.吳金柱,“租稅法解釋與適用爭論之三-股本溢價課稅問題”,稅務旬刊第一三四五期,頁5-7,民國七十八年二月十日。
17.李怡慧,“資本公積相關課稅問題之探討”,財稅研究第二十二卷第六期,頁163-175,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
18.林柄滄,“從資本維持理論之必要性談公司法資本公積之濫用”,會計研究月刊第162期,頁51-55,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19.張清讚,“資產重估會計實務問題系列之二-折舊性資產重估價(上)”,稅務旬刊第1328期,頁20-21,民國七十七年八月二十日。
20.張清讚,“資產重估會計實務問題系列之一-土地重估(上)”,稅務旬刊第1323期,頁18-21,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三十日。
21.張清讚,“公司法與公認會計原則因應系列之一-資本公積的累積範圍”,稅務旬刊第1485期,頁16-22,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22.張清讚,“公司法與公認會計原則因應系列之一-資本公積課稅的影響”,稅務旬刊第1488期,頁18-20,民國八十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23.張清讚,“談資本處分溢價的資本公積”,稅務旬刊第1778期,頁7-15,民國九十年二月二十日。
24.張福淙,“泛論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審計季刊,頁80-88,民國六十九年十月。
25.張國清,“租稅法律主義之爭議-就不同意課稅之理由談起”,實用稅務第221期,頁6-25,民國八十二年五月。
26.张新民,“公司立法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公司法的完善”,现代法学第22卷第1期,頁103-105,二○○○年二月。
27.馬秀如,“破解我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What)與(Who)之爭”,會計研究月刊第153期,頁55-65,民國八十七年八月。
28.施啟揚,“經濟法的性質”,銀行家第263期,頁6-10,民國六十四年一月。
29.陳志明,“處分資產溢價收入問題之探討”,會計研研究月刊第170期,頁51-55,民國八十九年一月。
30.陳志明,“商業會計法之演進及尚待解決問題”,會計研究月刊第168期,頁23-33,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31.陳維慈,“美國企業合併會計處理面臨重大改革-臺灣應否跟進”,會計研究月刊第187期,頁141-147,民國九十年六月。
32.許崇源,“我國公司法會計相關規定之探討”,會計研究月刊第137期,頁121-127,民國八十六年四月。
33.許崇源,“商業會計法中有關會計原則規定之探討”,會計研究月刊第168期,頁41-54,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34.黃銘傑,“經濟法基本性格論”,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頁229-245,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
35.楊金德,“何謂無面額股票”,證券管理,頁29-34+22,民國七十三年九月。
36.劉森霖,“公司依權益法評價轉列資本公積課稅之商榷”,稅務旬刊第1297期,頁29-33,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十日。
37.歐森藩,“現行商業會計法上資產重估價之研究”,主計月報404,頁45-47,民國七十八年八月。
二、英文部分
1.Committee on corporate Laws of the Section of Business Law,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American Bar Foundation,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ANNOTATED, Chicago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s(1998)。
2.Donald, E. Kieso., Jerry, J. Weygandt. and D. Warfield. Terry.,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John Wiley & Sons, Inc.(2001)。
3.Jan, R. Williams., GAAP GUIDE, Harcourt Brace & Company(1997)。
4.Jerry, J. Weygandt., Donald, E. Kieso. and D. Kimmel. Paul., FINANCIAL ACCOUNTING,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0)。
5.Melvin, A. Eisenberg., CORPORATIONS AND BUSINESS ASSOCIATIONS -Statutes, Rules, and Forms , Westbury,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1990)。
6.Melvin, A. Eisenberg., CORPORATION AND BUSINESS ASSOCIATIONS,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1990)。
7.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annotated :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1984) : Professional corporation supplement : Close corporation supplement , Chicago :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1998)。
8.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A Division of Aspen Publishers, Inc. A Wolters Kluwer Company(1998)。
9.Robert, W. Hamilton., CORPORATIONS, West Publishing Co.(1986)。
10.Robert, W. Hamilton., CORPORATIONS INCLUDING PARTNERSHIPS AND LIMITED PARTNERSHIPS-cases and materials, West Publishing Co.(1990)。
11.Bevier, Lillian R., Law, economics, and the power of the state, 21 Harvard Journal of Law & Policy, 5-9(1997)。
12.Bitton, Val.& Obray. Bob. and Engel. Mark., Change is coming for equity method investment accounting, 13 Equipment Leasing Today, Arlington,18-23(2001)。
13.Carla, Daum., The revolution that wasn’t — New Handbook Section 1625 condones revaluations only in specific circumstances, CA Magazine, 53-56(April 1993)。
14.Craig, A. Peterson and W. Hawker. Norman., Does Corporate Law Matter? Legal Capital Restrictions on Stock Distributions, 31Akron L. Rev. 175(1997)。
15.Davidson, Steve, Digging Into FASB’S New Business Combination Rules, 11 Community Banker, 32-34(2002)。
16.Eric, A. Chiappinelli., The Moral Basis of State Corporate Law Disclosure, 49 Cath.U. L. Rev. 697(2000)。
17.FASB, Norwalk, Connecticut., Journal of accountancy(August 2000)。
18.Gioia, Lisa A. and Reva B. Steinberg., An Overview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No.116, 65 Pennsylvania CPA Journal, 6-10(1994)。
19.James, R. Peterson., The end of pooling means grappling with goodwill, Accounting Today (January 2000)。
20.John, E. Noyes., AN INTRODUCTION TO LAW AND ECONOMICS by A. Mitchell Polinsky., 59 N.Y.U.L. Rev. 410(1984)。
21.Joseph, B. Frumkin., The Global Role of Corporate Law, 25 Del. J. Corp. L. 106(2000)。
22.Joseph, P. Oliver. and S. Moffeit. Katherine., Corporate share buybacks, 8 The CPA Journal, New York, 56-58(2000)。
23.Lys, T. and L. Vincent., An analysis of value destruction in AT&T''s acquisition of NCR, 39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53-378(1995)。
24.Mayer, Frank. and Ronald. Berger., Legislature finally modernizers the New York Business Corporation Law, 18 Syracuse Business, 1-4(1998)。
25.Meiklejohn, Bruce., Dangers of Book Value Accounting, Journal of Property Management, 58-62(March /April 1990)。
26.Simon, Marc., The Who and How of the Equity Accounting Method, 2.01 Journal of Accounting 87(2001)。
27.Paul, B.W. Miller and J. Edward ketz., Accounting for goodwill: The good, the bad, the awful, Accounting Today(September 1998)。
28.Paul, Weiss. Rifkind., THE REVISED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COMMENT AND OBSERVATION: Assets in and Assets out: Chapter VI of the Revised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63 Tex. L. Rev. 1527(1985)。
29.Renee, L. Crean., Recent development in New York Law: Has New York effectively challenged Delaware''s market dominance with recent amendments to the New York Business Corporation Law?, 72 St. John''s L. Rev., 695-719(1998)。
30.Robert, A. Dyson., Recent changes in recognizing equity method losses, 6 The CPA Journal, New York, 52-55(2000)。
31.Stephen, R. Moehrle. and A. Reynolds-Moehrle. Jennifer., Business and Industry/Financial Reporting-Say Good-Bye to Pooling and Goodwill Amortization, 9-01 Journal of Accountancy, 31(2001)。
32.Stephen, R. Moehrle., A. Reynolds-Moehrle. Jennifer. and S. Wallale. James., Business and Industry/Financial Reporting- Everyone Out of Pool, 5-00 Journal of Accountancy, 45(2002)。
33.Steven, A. Bank., Federalizing the tax-free merger: Toward an end to the anachronistic reliance on state corporation laws, 77 N.C.L. Rev. 1307(1999)。
34.William, T. Allen., Jack, B. Jacobs. and E. Strine Jr. Leo., Function over form: A reassessment of standards of review in Delaware Corporation Law, 56 The Business Lawyer, 1287-1321(200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7.歐森藩,“現行商業會計法上資產重估價之研究”,主計月報404,頁45-47,民國七十八年八月。
2. 34.黃銘傑,“經濟法基本性格論”,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頁229-245,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
3. 36.劉森霖,“公司依權益法評價轉列資本公積課稅之商榷”,稅務旬刊第1297期,頁29-33,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十日。
4. 35.楊金德,“何謂無面額股票”,證券管理,頁29-34+22,民國七十三年九月。
5. 33.許崇源,“商業會計法中有關會計原則規定之探討”,會計研究月刊第168期,頁41-54,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6. 31.陳維慈,“美國企業合併會計處理面臨重大改革-臺灣應否跟進”,會計研究月刊第187期,頁141-147,民國九十年六月。
7. 30.陳志明,“商業會計法之演進及尚待解決問題”,會計研究月刊第168期,頁23-33,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8. 28.施啟揚,“經濟法的性質”,銀行家第263期,頁6-10,民國六十四年一月。
9. 24.張福淙,“泛論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審計季刊,頁80-88,民國六十九年十月。
10. 27.馬秀如,“破解我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What)與(Who)之爭”,會計研究月刊第153期,頁55-65,民國八十七年八月。
11. 23.張清讚,“談資本處分溢價的資本公積”,稅務旬刊第1778期,頁7-15,民國九十年二月二十日。
12. 22.張清讚,“公司法與公認會計原則因應系列之一-資本公積課稅的影響”,稅務旬刊第1488期,頁18-20,民國八十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13. 21.張清讚,“公司法與公認會計原則因應系列之一-資本公積的累積範圍”,稅務旬刊第1485期,頁16-22,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14. 19.張清讚,“資產重估會計實務問題系列之二-折舊性資產重估價(上)”,稅務旬刊第1328期,頁20-21,民國七十七年八月二十日。
15. 20.張清讚,“資產重估會計實務問題系列之一-土地重估(上)”,稅務旬刊第1323期,頁18-21,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