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3: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雅真
研究生(外文):Ya-Jan Chen
論文名稱:六朝詩歌中所呈現《莊子》思想之考察
指導教授:李時銘李時銘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7
中文關鍵詞:六朝詩歌《莊子》思想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論文之研究動機,最初是想藉由六朝詩歌所呈現的《莊子》思想,來觀察它對當時的影響情形。透過詩歌的篩選,得知《莊子》思想的呈現是多面的,只是各方面的份量不一,其中最主要的是在生命、窮達、逍遙觀幾方面的呈現。而這幾方面的呈現在比對過先秦兩漢與六朝詩歌後,也得出六朝詩歌在相關內容的創作上,所增加的也是這些,由此推論,《莊子》思想對當時的影響重心應該在此,所以,依循這個方向,試圖找尋《莊子》思想在這些思考上的影響。最後了解六朝士人在《莊子》思想的影響之下,他們面對人生的態度與方向與它相同,甚至引其思想作為對現實困境的逃避,可見《莊子》思想在當時的影響十分深入,而且提供了士人於困境下的解脫之道,引發他們另一種人生態度的思考。
目次
第一章 緒論……………………………………………………………………3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前人研究成果………………………………………………3
第二節資料來源及處理方法……………………………………………………8
第三節研究方法…………………………………………………………………9
第四節解題:「六朝」與「《莊子》思想」的界定……………………………11
第二章 六朝時期《莊子》思想的發展與影響…………………………16
第一節《莊子》思想的發展背景………………………………………………18
一、政局的變化與影響………………………………………………………19
二、儒學的質變與衰落………………………………………………………22
三、玄學的興起與發展………………………………………………………25
四、宗教的創立與流傳………………………………………………………28
第二節六朝時期《莊子》思想的發展情形……………………………………32
一、六朝及其前《莊子》的流傳情形………………………………………34
二、六朝時期《莊子》於學術上的發展情形………………………………42
第三節 《莊子》思想對六朝時代的影響………………………………………48
一、《莊子》思想對六朝時代風氣的影響…………………………………48
二、《莊子》思想對六朝宗教發展的影響…………………………………51
三、《莊子》思想對六朝文學的影響………………………………………56
小結………………………………………………………………………………61
第三章 六朝詩歌中呈現《莊子》思想的外象考察…………………62
第一節六朝詩歌的發展情形…………………………………………………65
第二節六朝詩人與《莊子》思想………………………………………………72
一、與《莊子》有直接關係者………………………………………………73
二、崇尚玄學清談者…………………………………………………………75
三、個人行為與《莊子》思想相類者……………………………………75
四、身旁之人與清談玄學有關者……………………………………………76
第三節《莊子》思想在六朝詩歌中的現象……………………………………78
一、《莊子》思想在詩歌內容中的呈現……………………………………79
二、詩歌中《莊子》思想的呈現與時代背景的考察………………………82
小結………………………………………………………………………………95
第四章 六朝詩歌中《莊子》思想的內在考察………………………96
第一節 生命觀…………………………………………………………………96
一、生死定數的認知………………………………………………………100
二、悲傷情緒的轉換………………………………………………………107
第二節 窮達觀…………………………………………………………………118
一、淡泊無為的人生………………………………………………………119
二、崇尚隱逸的志向………………………………………………………128
第三節 逍遙觀…………………………………………………………………136
一、逍遙境界的追求………………………………………………………138
二、遊仙詩歌的逍遙………………………………………………………143
小結……………………………………………………………………………147
結論………………………………………………………………………………148
參考書目………………………………………………………………………153
一、典籍《詩經》 阮刻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論語》 阮刻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史記》 司馬遷著 清乾隆武英殿本 藝文印書館《漢書補注》 班固撰 王先謙補注 藝文印書館 民國85年8月 《後漢書》 范曄著 清乾隆武英殿本 藝文印書館《三國志集解》 陳壽著 盧弼集解 藝文印書館《晉書》 房玄齡等撰 清乾隆武英殿本 藝文印書館 《宋書》 沈約撰 清乾隆武英殿本 藝文印書館 《南齊書》 蕭子顯撰 清乾隆四年校本 藝文印書館 《梁書》 姚思廉撰 清乾隆武英殿本 藝文印書館 《陳書》 姚思廉撰 清乾隆武英殿本 藝文印書館 《南史》 李延壽撰 清乾隆武英殿本 藝文印書館 《北史》 李延壽撰 清乾隆武英殿本 藝文印書館《隋書》 長孫無忌等撰 清乾隆武英殿本 藝文印書館《高僧傳初集》 梁慧皎撰 喻昧菴編 台灣印經處 民國80年6月《建康實錄》 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6月《六朝通鑑博議》 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6月 《莊子義證》 馬敘倫著 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18年3月《莊子集釋》 郭慶藩集釋 北京中華書局 1961 年7月《莊子》 (題)郭象注 藝文印書館 民國72年6月《莊子集釋》 郭慶藩集釋 台灣中華書局 民國62年3月《莊子集釋》 郭慶藩集釋 華正書局 民國83年8月《論衡》 王充著 四部備要本 台灣中華書局《典論》 曹丕著 問經堂叢書 藝文印書館《太平經》 《正統道藏》藏本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74年12月《世說新語注》 劉義慶撰 劉孝標注 藝文印書館 民國63年4月《文心雕龍》 劉勰撰 黃叔琳校本 明倫出版社 民國59年9月《鍾嶸詩品箋正稿》 王叔岷撰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民國81年3月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嚴可均校輯 北京中華書局 1999 年6月《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逯欽立輯校 學海出版社 民國80年2月二、論著《莊子學案》 郎擎霄撰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34 年8月《莊子哲學》 陳鼓應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55年9月《魏晉思想與談風》 何啟民著 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55年9月《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北京大學中文系編 里仁書局 1961 年12月《莊子篇目考》 張成秋著 台灣中華書局 民國60年7月 《先秦學術思想史》 馬融著 新中出版社 民國63年2月《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著 華正書局 民國64年7月《莊子及其文學》 黃錦鈜著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66年5月《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張仁青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67年6月《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思想史》李世傑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69年5月 《郭象與魏晉玄學》 湯一介著 谷風出版社 1982 年《中國哲學十九講》 牟宗三著 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72年7月《中國哲學發展史》 吳怡著 三民書局 民國72年10月《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 陶建國著 文津出版社 民國74年6月《兩種自由的追求:莊子與沙特》劉笑敢著 正中書局 1986 年《中國文學史》 葉慶炳撰 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76年8月《中國道教史》 傅勤家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7年8月 《世說新語中所反映的思想》朴美鈴著 文津出版社 民國79年8月《對酒當歌─六朝文學與曹氏父子》 張鈞莉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79年12月《先秦道法思想講稿》 王叔岷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991 年7月《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 高柏園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1年1月 《魏晉詩人與政治》 景蜀慧著 文津出版社 1992 年5月 《莊學研究》 崔大華著 人民出版社 1992 年7月《中國詩學體系論》 陳良運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 年7月《崩潰與重建中的困惑》 馬良懷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 年10月《魏晉思想史》 許抗生著 桂冠圖書公司 1992 年12月《中國道教史》 劉精誠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2年7月《莊子思想之美學意義》 董小蕙著 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82年7月《漢末士風與建安詩風》 孫明君著 文津出版社 1994 年1月《魏晉名士》 孔毅著 巴蜀書社 1994 年4月 《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形與流變》 王立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3年7月《六朝社會文化心態》 趙輝著 文津出版社 1995 年5月《中國學術思想史》 林啟彥編著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85年8月《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羅宗強著 北京中華書局 1996 年10月《抒情與敘事》 洪順隆著 黎明文化公司 民國86年5月《先秦諸子》 徐漢昌著 台灣書局 民國86年9月《魏晉士人之思想與文化研究》尤雅姿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6年9月《道家及及其對文學的影響》 李生龍著 岳麓書社 1998 年3月《郭象玄學》 莊耀郎著 里仁書局 民國87年3月《魏晉南北朝史》 鄭欽仁等著 國立空中大學 民國87年8月《魏晉思想論》 劉大杰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7月 《莊子哲學體系論》 邱棨鐊著 文津出版社 1999 年7月《漢魏六朝文學研究》 李文初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0 年5月《中國古典文學接受史》尚學鋒等著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0 年9月三、論文《郭象思想研究》 鄭煥鐘撰 台大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國74年6月〈莊子對文學藝術的影響〉林祖亮著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11卷第11期〈個性與審美意識之覺醒─建安文學品評〉裴斐著 《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輯 民國82年4月 〈莊子的生死觀〉 鄔昆如著 《哲學與文化》 第21卷第7期 1994 年7月〈地域關懷與時空想像─以魏晉南北朝為中心〉「世變中的文學世界專輯Ι」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8卷第4期 1998年8月〈世變與文變─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世變中的文學世界專輯Ι」《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8卷第4期1998年8月〈魏晉人物品鑑的一個新尺度:隱逸─以《世說新語‧棲逸》篇為例〉 許尤娜著 《鵝湖月刊》 第24卷第4期 1998 年10月〈中外六朝文學研究文獻目錄〉 洪順隆主編 《漢學研究通訊》 第68、69、70期 民國87年11月 88年2月 88 年5月 〈個體人格的自由開展─以嵇康、阮籍、陶淵明三人為例〉 郭慧娟撰 第四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 民國90年3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