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20: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彥伶
研究生(外文):Yen-Ling Lin
論文名稱:美國現行變額年金保單之綜合比較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The Analysis of Current American Variable Annuity Policies
指導教授:方明川方明川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oseph M. F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保險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風險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7
中文關鍵詞:變額年金共同基金分離帳戶
外文關鍵詞:Variable AnnuityMutual FundSeparate Accou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2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隨著物價指數的攀升、利率水準的下滑,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也隨之下降。本文希望藉由研究國內尚未推出之變額年金商品,以美國發行並行銷多年之經驗,作為台灣未來發展變額年金商品之參考,進而推衍出一套適合台灣的變額年金商品,以促成變額年金商品之推出。
此外,由於變額年金商品之年金給付,係隨著投資績效之不同而有所變動,較不會侵蝕掉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因此希望藉由是類年金商品來保障民眾的生活水準能維持在一相同的水準。
所謂變額年金,係指年金於累積期間之現金價值或給付期間之年金給付金額,是依據分離帳戶的實際投資績效而變動,也就是說,變額年金的實際領取金額並沒有事先確定。假如資產運用得當並獲得預期以上的成果時,給付金額將高於投保當時保險公司所精算預估之數值,反之則低於此。
本文係依據美國Life Insurance Selling(LIS)期刊於1999~2001,對美國現行變額年金保單內容之調查,做進一步統計與分析。在資料的統計整理部份,主要採用平均數與眾數的概念。最後以眾數而非平均數為指標的原因是,乃因其可排除極端值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受到市場利率低迷的影響,保險公司最低保證利率在市場利率不斷調降的情況下,逐步調降。台灣之經濟情勢、文化習性雖與美國有所差異,但在年金商品經營之原則,卻是大同小異。台灣在邁向年金商品金融化之際,對於國外保單設計之概念與實際經營的經驗,應予以瞭解、吸收並善加利用。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四節 研究內容 5
本章註釋 6
第二章 變額年金之定義、沿革及其特色 9
第一節 變額年金之意義 9
第二節 變額年金之沿革與發展 10
第三節 變額年金之特性 13
本章註釋 17
第三章 變額年金之投資 19
第一節 分離帳戶(Separate Account, SA)19
第二節 共同基金(Mutual Fund, MF)25
本章註釋 30
第四章 美國變額年金保單設計綜合比較分析 32
第一節 美國變額年金保單調查結果 32
第二節 美國變額年金保單各年度綜合比較與分析 64
本章註釋 81
第五章 結論 82
參考文獻 85
附  錄 87
一、中文部份1.「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第93期,2001年5月,頁18、46,台北:行政院主計處。2. 方明川,「中國人壽保險市場論文集~保險金融化‧金融保險化」,2002年4月,頁:E-1~E-2,台中:作者發行。3. 方明川,「個人年金保險新論」,1995,台中:作者發行。4. 王康旼,「變額保險緒論」,保險專刊,第18輯,1989,頁114~126。6. 巫慧燕,「基金百科」,1997年3月,頁48~181,台北:金錢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7. 林舉仁,「淺談美國之變額年金」,壽險 季刊,第117期,2000,頁60~61。8. 崔平吉,「變額年金保險在我國可行性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1988,頁26。9. 張念,「保險投資」,1997年10月,四川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0. 陳家明,「變額保險」,2000,台北: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11. 麥瑋玲,「投資型保險商品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2000,頁8~9。12. 曾寶葆,「個人躉繳保費遞延年金保單設計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2000,頁36~37。13. 賀桂芬譯,「共同基金學習百科」,1998年8月,台北: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4. 黃玉凌,「變額人壽保險對傳統人壽保險的比較分析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1999,頁10~11。15. 廖勇誠,「變額年金保險與共同基金之比較分析」,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1997,頁14。16. 蔡孟龍,「分離帳戶型變額壽險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1989,頁7~11。17. 鄭顯騰,「專題報導-美國年金保險市場」,再保險資訊,第183期,頁8~11。18. 魯振華,「Unit Linked商品在台灣販賣之可行性及其作業處理方式之研究」,2000,新光人壽保險公司委託,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執行,頁6。19. 戴國強,「基金管理學」,1999年2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 韓濤、方恆,「萬能壽險、變額保險在美日兩國發展之現況分析,兼論其在我國實施之可行性」,新光人壽保險公司委託,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執行,頁21~22。二、英文部份1. “A Producer’s Guide to Variable Annuities 2000”, Life Insurance Selling, November 1999, pp.66~108.2. “A Producer’s Guide to Variable Annuities 2001”, Life Insurance Selling, November 1999, pp.66~96.3. “An Agent’s Guide to Variable Annuities 1999”, Life Insurance Selling, November 1999, pp.91~14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