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4: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雅韻
研究生(外文):Lin Ya Yun
論文名稱:杜甫山水紀游詩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Do Fu''s landscape poetry during traveling career
指導教授:包根弟包根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杜甫山水詩唐朝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4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歷代對杜甫的研究續而不輟,杜詩集唐代詩歌之大成,文學成就不容置疑。在杜甫的作品中,涉及山水題材者達十分之二,比重甚高,這些詩歌反映杜甫的人生經歷,並展現對山水詩的新創,實具研究價值。
本論文共分六章。首章〈緒論〉:就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取材範圍作一說明,並簡述杜甫個人生平。
第二章〈山水意識的演進與山水紀游詩的發展〉:本章以時代為脈絡,從神話傳說、史冊、詩集、詩論,及各種諸子之學論述山水意識的演進,進而探討山水紀游詩的形成及發展,以為杜甫山水紀游詩研究之背景知識和歷史淵源。
  第三章〈杜甫山水紀游詩的題材分析〉:此章參照各種地方志,探索杜甫一生的行蹤遊歷,從「地域色彩的呈現」、「田園風光的描繪」、「古蹟名勝的游賞」等寫作題材,見其人生旅程的豐富,及實錄、匠心描繪之功。
第四章〈杜甫山水紀游詩的情感呈現〉:本章旨在呈現杜甫情感的特徵及變化,一則以此探索子美的人生情懷、思想特質,一則以此呈現杜甫對山水詩寫情傳統的開創。
第五章〈杜甫山水紀游詩的藝術特色〉:本章由鍛字、鍊句、謀章等形式方面,探討杜甫山水詩作在藝術技巧上的創新出奇,並討論杜甫使用、塑造意象之特徵;接著分析杜甫山水詩歌的風格展現,見其多元性、地域性、開創性;最後敘寫山水之景與詩人之情的密切結合。
第六章〈結論〉:綜合前述重點後,說明杜甫對山水作品的創變之處,並闡述個人發見及收穫。
杜甫的山水紀游詩實則反映了詩人的思想情感、創作特色,並對山水詩歌的寫作內涵、風格呈現,甚具開拓之功,影響其後山水詩的創作方向。歷代以來,杜甫並不以山水名家,冀能藉此研究,重新還原其山水詩歌的文學地位。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方法
第二節  山水紀游詩的義界與取材範圍
一、游宴、行役詩與山水紀游詩
二、山水詩、紀游詩、行旅詩與山水紀游詩
三、田園詩與山水紀游詩
四、「山水紀游詩」的義界及本文取材範圍
第三節  杜甫生平概述
一、秦州時期
二、成都時期
三、夔州時期
四、湖湘時期
第二章  山水意識的演進與山水紀游詩的發展
第一節  山水意識的演進
一、先秦的山水意識
二、漢魏六朝的山水意識
第二節、山水紀游詩的發展概況
一、《詩經》、《楚辭》中的山水紀游詩
二、漢魏、兩晉時期的山水紀游詩
三、南北朝時期的山水紀游詩
四、初、盛唐的山水紀游詩
第三章  杜甫山水紀游詩的題材分析
第一節 杜甫山水紀游詩的題材分析(一)——地域色彩的呈現
一、秦州的邊地風貌
二、入蜀山水紀行詩
三、夔州的江峽風光
四、湖湘紀行詩
第二節 杜甫山水紀游詩的題材分析(二)——田園風光的描繪
一、赤谷西崦、東柯谷、仇穴池
二、浣花草堂
三、西閣、赤甲、瀼西、東屯
第三節 杜甫山水紀游詩的題材分析(三)——古蹟名勝的游賞
一、早年時期
二、秦州時期
三、成都時期
四、夔州時期
第四章 杜甫山水紀游詩的情感呈現
第一節  行道奔走的憂懼
第二節  老病飄泊的感傷
第三節  國難民生的關注
第四節 鄉野閒居的幽趣
第五節  遁世避隱的心懷
第六節  去就矛盾的沈鬱
第五章  杜甫山水紀游詩的藝術特色
第一節  形式技巧
一、鍊字
 (一)、善寫疊字
 (二)、妙下動詞
二、構句
 (一)、摹寫法
 (二)、誇飾法
 (三)、對偶法
(四)、用典法
 (五)、倒裝法
 (六)、擬人法
三、聯章體的使用
第二節  意象設計
一、意象的特徵
 (一)、雄偉奇崛的山水意象
 (二)、沈重悲鬱的雲雨意象
 (三)、細緻優美的春天意象
 (四)、遠隔孤獨的飄泊意象
二、意象的塑造手法
 (一)、善用色調
 (二)、對比烘托
 (三)、濃縮密度
 (四)、時空佈局
第三節  風格展現
一、沈鬱頓挫
二、奇崛勁健
三、清新明快
四、婉麗悠細
第四節  情景交流
一、情隨景生
二、融情入景
三、物我情同
第六章 結 論
參考書目與期刊論文
參考書目與期刊論文
壹、參考書目
一、杜學專書
(一)、評注
草堂詩箋 宋.魯編次、蔡夢弼會箋 廣文書局 民國60.9
分門集注杜工部詩 臺北大通書局 潘氏藏宋刊本 民國63.10
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集 臺北大通書局 元末葉氏廣勤堂印 民國63.10
杜臆 明.王嗣奭注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9.10
杜詩錢注 清.錢謙益注 世界書局 民國63.5
杜工部詩集 清.朱鶴齡 中文出版社 清康熙九年刊本 出版年月不詳
杜工部詩說 清.黃生注 中文出版社,民國65
杜詩詳注 清.仇兆鰲注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73.3.20
讀杜心解 清.浦起龍注 北京中華書局 2000.10
杜詩鏡詮 清.楊倫注 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89.2
朱雪鴻批杜詩 清.朱顥英注 臺北大通書局 清嘉慶十三年朝鮮內閣活字本 民國63.10
歲塞堂讀杜 清.范輦雲注 臺北大通書局 清光緒二十四年後樂堂原刊本 民國63.10
杜詩解 清.金聖嘆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1
(二)、年譜
少陵新譜 李春坪著 進學書局 民國58.6
杜甫年譜新編 李書萍著 西南書局 民國64.6.1
杜詩作品繫年 李辰冬著 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66.2
(三)、近人研究
杜甫和他的詩 由毓淼著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60.10
李白與杜甫 郭沫若著 華岡出版部行印 民國62.10
杜甫詩史研究 李道顯著 華岡出版部印行 民國62.10
杜詩欣賞 孫克寬著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63
杜詩叢刊三十五種 黃永武著 臺灣大通書局印行 民國63
杜甫詩的時代性和藝術性 焦毓國著 學海出版社 民國65.9
杜詩特質淵源考述 陳瑤機著 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67.4.16
杜詩引得 洪業、聶崇岐等編 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
杜甫生平及其詩學研究 胡豈凡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67.12
杜少陵先生評傳 朱偰著 東昇出版社 民國69.4
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杜甫卷 華以軒編 源流出版社 民國71.5
杜甫敘論 朱東潤著 木鐸出版社 民國72.5
杜甫詩研究 簡明勇著 學海出版社 民國73.3
杜甫夔州詩析論 方瑜著 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74.5
杜集書目提要 鄭慶篤、集裕銀、張忠綱、馮建國編著 山東齊魯書社 1986.9
杜集書目提要 周采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2
杜甫評傳 陳貽焮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5
杜甫——古今詩史第一人 蕭麗華著 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77.7
杜甫與六朝詩人 呂正惠著 大安出版社 民國78.5
杜甫 劉開揚著 國文天地雜誌社 民國80.7
杜甫詠懷詩學研究 林麗娟著 高雄文化出版社 民國80.11.10
論杜詩及其他 曹聚仁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3
杜甫評傳 陳香著 國家出版社 民國82.6
詩聖杜甫對後世的人的影響 胡傳安著 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83.5
杜甫文學遊歷─杜少陵傳 郭永榕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5.8
杜詩學通學通論 許總著 聖環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86.2
杜詩意象論 歐麗娟著 里仁書局 民國86.12.31
大唐詩聖杜甫詩選 張健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87.11
杜甫傳 莫礪鋒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1
李杜詩學 楊義著 北京出版社 2001.3
杜甫在四川 曾棗莊著 學海出版社 民國90.5
重讀杜甫——藝術與美學銘刻 陳淑彬著 文津出版社 2001.5
二、經史子類
詩經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民國44
禮記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民國44
論語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民國44
春秋經傳集解 晉.杜預注 七略出版社 民國80.9
春秋公羊傳 漢.何休解詁 新興書局 1964
史記 漢.司馬遷著 鼎文書局 1977
漢書 漢.班固著 鼎文書局 1977
晉書 唐.房玄齡等奉敕撰 鼎文書局 民國81.11
南史(新校本) 唐.李延壽著 鼎文書局 民國65.11
魏書 北齊.魏收著 成文出版社 仁壽本二十六史, 國69年
舊唐書 五代後晉.劉昫著 鼎文書局 1989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著 臺北鼎文書局 民國65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著 啟明書局 民國49.5
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 樓宇烈校釋 華正書局 民國72.9
莊子集釋 晉.郭象注 世界書局 出版年月不詳
春秋繁露義証 漢.董仲舒著 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63.3
淮南子 漢.劉安著 臺灣古籍出版社 1996
抱朴子.內篇 晉.葛洪著、何淑貞校注 鼎文書局,民國91.3
三、地理類
水經注 北魏.酈道元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9
元和群縣圖志 唐.李吉甫著 日本京都 中文出版社 據畿輔叢書等刊本影印 1979.4
輿地紀勝 宋.王象著 文海出版社 民國51.4
讀史方輿紀要 宋.顧祖禹著 樂天出版社 民國62.10.25
湖南省岳陽風土記 宋.范致明著 成文出版社 古今逸史刊本 民國65
方輿勝覽 宋.祝穆著 文海出版社 孔氏嶽雪樓影鈔本 民國70.8
太平御覽 宋.李昉著 北京中華書局 1998
甘肅省成縣新志 清.黃泳第纂修 成文出版社 清乾隆六年刊本 民國59.2
直隸秦州新志 清.費廷珍纂修 成文出版社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行之鈔本 民國65
甘肅清水縣志 清.朱超纂修 臺灣書局 清乾隆六十年刊行之鈔本 民國57.1
嘉慶重修一統志 清和珅等篡 據清史館藏進呈寫本影印本 上海商務印書館
甘肅省徽縣志 清.張伯魁纂修 成文出版社 清嘉慶十四年刊本 民國65年
四川通志 清.楊芳燦等撰 臺灣華文書局 清嘉慶二十一年重修本 民國56.8
重修成都縣志 清.羅廷權等修、衷興鑑等纂 臺灣學生書局 清同治十二年刊本 民國60.3
奉節縣志 清.曾秀翹修、楊德坤纂 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臺灣學生書局民國60.3
四、集部
(一)、總集、別集
楚辭補注 宋.洪興祖著 大安出版社 民國84.6
昭明文選 梁.蕭統編、李善注 臺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83.10
世說新語 南朝宋.劉義慶編 吉林出版社 1996.1
蘇軾文集 蘇軾著 北京中華書局 1992
豫章先生別集 宋.黃山谷著 臺北:正中書局 1975
江盈科集 明.江盈科著 長沙:岳麓書社 1997.4
詩藪 明.胡應麟著 廣文書局 民國62
焚書 明.李贄著 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63.5)
日知錄集釋 清顧炎武撰、黃汝成集釋 北京世界書局 1979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清.嚴可均輯 宏業書局 民國58
先秦漢魏南北朝詩 逯欽立輯校 北京中華書局 1995.1
增訂注釋全唐詩 陳貽焮主編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1.5
古文觀止 謝冰瑩等註譯 三民書局 民國80
(二)、詩文評
詩品 南朝齊.鍾嶸著、廖師棟樑撰述 金楓出版社 1999.4
文心雕龍斠詮 梁.劉勰著、李曰剛撰述 國立編譯館 民國71.5
後村詩話 宋.劉克莊著 臺北廣文書局 民國60
風月堂詩話 宋.朱弁著 廣文書局 民國62.9
苕溪漁隱叢話 宋.胡仔著 長安出版社 民國67.12
環溪詩話 宋.吳沆著 臺北中華書局 1985
四溟詩話 明.謝榛著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
唐音癸籤 明.胡震亨著 木鐸出版社 民國71.7
升庵詩話箋證 明.楊慎著、王仲鏞箋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12
白雨齋詞話 清.陳廷焯 開明書局 民國49年
藝概 清.劉熙載著 廣文書局 民國16.12
歷代詩話 清.何文滇著 北京:中華書局 1981
帶經堂詩話 王士禎著 臺北清流出版社 民國65
古今詩範 吳闓生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9
清詩話 丁福保編 木鐸出版社 民國77.9
百種詩話類編 臺靜農編 藝文印書館 民65
杜工部詩話集錦 魯質軒輯 台灣中華書局 民國68.2
杜甫詩話校注五種 宋方深道、宋蔡夢弼、清劉風浩、清潘德輿、清蔣瑞藻等著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4.7
管錐篇 錢鍾書 北京:三聯書店 2001.1
五、山水文學、美學類
中國山水詩研究 王國瓔著 聯經出版社 民國75.10
山水與美學 伍蠡甫編 丹青圖書 民國76.1
美學基本原理 劉叔成、夏之放、樓昔勇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山水詩人謝靈運 李森南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8.7
中國古代山水詩鑒賞辭典 余冠英主編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7
中國文學中所表現的自然與自然觀 小尾郊一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11
中國古代田園山水邊塞詩賞析集成 田軍、馬奕、綠水主編 明日報出版社 1991.12
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 胡曉明著 錦繡出版社 1992.3
中國古代的藝術精神 臧維熙主編 學林出版社 1994.6
中國詩歌美學史 張松如主編 吉林大學出版社 1994.10
中國山水詩論稿 朱德發著 山東友誼出版社 1994.12
游記美學 周冠群著 重慶出版社 1994.3
中國山水詩史 丁成泉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4.8
歷代旅遊詩文賞析 麻守中、張軍主編 漢芝社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85.2
山水與古典 林文月著 三民書局 民國85.6
中國自然美學思想採源 魏士衡著 中國城市出版社 1996.7
六朝山水詩史 王玫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8
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 王立群著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6.9
中國山水文學研究 章尚正著 學林出版社 1997.9
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 童慶炳著 中國書局 1997.10
唐代美學思潮 霍然著 長春出版社 1997.8
中國山水文化 李文初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8.3
由山水到官體─南朝的唯美詩風 王力堅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7.12
歷代山水田園詩賞析 許金榜著 山東明天出版社 1998.9
山水田園詩派研究 葛曉音著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9.5
旅遊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 王力堅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9
文學論文集 東海大學中文系主編 文津出版社 2000.1
唐詩的美學詮釋 李浩著 文津出版社 2000.5
六、詩學相關論著
詩論分類纂要 朱任生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0.8
中國詩學 黃永武著 巨流圖書公司 民國65
詩詞曲研究 黃勗吾著 莊嚴出版社 民國67
六朝詩論 洪順隆著 文津出版社 民國67
唐詩論文集 劉開揚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中國三大詩人新論 黃國彬著 明倫出版社 民國70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袁行霈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78.5
詩與詩學 杜松柏著 臺北縣:洙泗出版社 民國79.12
被開拓的詩世界 程千帆、莫礪鋒、張宏生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10
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新探 王英志著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0.11
詩詞鑑賞概論 陳新璋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1.5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著 臺北華正書局 1991.7
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 鄧小軍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2.9
中國古典文藝術實用辭典 俞汝捷編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1.10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秦皇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11),
歷代詩分類鑑賞辭典 張秉戊主編 中國旅遊出版社 1992.7
中國詩學大辭典 中國詩學大辭典編委會主編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7
詩歌意象論 陳植鍔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11
中國文學主題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 王立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5.8
中國文化與古典文學 孫以昭主編 安徽大學出版社 1997.8
詩風縱論 任愫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1997.9
唐詩風貌 余恕誠著 安徽大學出版社 1997.12
唐代登臨詩研究 王隆昇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7
詩詞曲藝術 趙山林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6
文學意象主題史研究 王立著 學林出版社 1999.2
詩話論風格 林淑貞 文津出版社 1999.7
唐詩風貌及其文化底蘊 余恕誠著 文津出版社 1999.8
詩通 劉再華、賀慧宇著 湖南大學出版社 1999.9
中國抒情詩的世界 蔡瑜著 台灣書店 民國88.11
中國詩學大辭典 中國詩學大辭典編委會主編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12
中國詩學研究 張伯偉著 遼海出版社 2000.1
中國意象詩探索 吳晟著 廣州市中山大學 2000.4
浪漫情懷與詩化人生 尚永亮著 文津出版社 2000.5
唐詩的風采 劉開揚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6
全唐詩大辭典 張忠綱編 語文出版社 2000.9
七、其他
修辭學發凡 陳望道著 上海開明書局 1950
修辭學釋例 文史哲出版社編輯部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62.10
修辭學發微 徐芹庭著 臺北中華書局 1971
修辭學 黃慶萱著 三民書局 1994
詩歌修辭學 古遠清、孫光萱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86.6
漢語修辭 汪麗炎著 上海大學出版社 1998.12
中古文學風貌 王瑤著 上海棠隸出版社 1953
中國藝術精神 徐復觀著 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70.3
漢唐史論集 傅樂成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70.6
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抒情的境界 劉岱主編 聯經出版社 民國71
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意象的流變 劉岱主編 聯經出版社 民國72
從傳統到現代 金耀基著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72.10.31
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 呂正惠著 大安出版社 民國78.9
中國地方志 來新夏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9
晚康鐘聲─中國文化的精神原型 傅道彬著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6.6
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 張法著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7.1
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 錢志熙著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7.6
貳、學位論文
南北朝山水詩研究 宮菊芳撰 輔大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國65.5
杜甫夔州詩研究 許應華撰 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71
論杜詩沈鬱頓挫之風格 蕭麗華撰 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75
杜甫修辭藝術之探究 林春蘭撰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73
杜甫秦州詩研究 方秋停撰 東海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國77
杜甫成都期詩歌研究 林瑛瑛撰 輔仁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國80.2
長安期之詩研究 鄭元準撰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0.2
六朝行旅詩研究 陳晉卿撰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民國85.6
唐詩中的罪與罰——唐代詩人貶謫心態與詩作研究 張玉芳撰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6.6
楊萬里山水詩研究 林珍瑩撰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1.7
陸游紀遊詩研究 康育英撰 逢甲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國88.6
參、期刊論文
一、臺灣地區
浣花溪畔草堂閒——論杜甫草堂時期的詩 方瑜 古典文學第二集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 臺灣學生書局,民國69
杜甫秦州詩風格試探 莊耀郎 國文學報 第十二期 民國72.6
點景生情——試論山水文學義界 蔡振璋 東海文藝季刊 第5期 民國74.3
從遊仙詩到山水詩 林文月 中外文學 第7期 75.7
論杜詩沈鬱頓挫之風格 蕭麗華 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 第三十一號 民國76.6
論杜甫在唐代詩壇之地位 包師根弟 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 第十七期民國77.6
簡論杜甫的山水詩 林芳民 唐代文學研究第四輯 中國唐代文學會西北大學中文系主編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1993.11
論杜甫的文化心態結構 杜曉勤、楊恩成 唐代文學研究第五輯 中國唐代文學會西北大學中文系主編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1994.10
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的內心世界 黃美娥 輔大中研所學刊 第3期 民國83.6
中國詩人的鄉愁空間意識 陳清俊 牛津人文集刊 1995年第1期
杜甫身體狀況及死因試探 金恕賢 輔大中研所學刊 第六期 民國85.6
唐代詩話、詩格論述詩歌風格之品類與表述方法 林淑貞 中國學術年刊》 第二十期 民國88.3
謝靈運詩中「遊覽」與「行旅」之區分 王文進 東華人文學報 第一期 民國88.7
二、大陸地區
也談山水詩的形成與發展 曹道衡 文學評論 1961年第2期
也談山水詩的產生問題 袁行霈 文學評論 1961年第4期
杜甫湖南紀行編次詮釋 樊維綱 文學遺產 1982年第3期。
略談杜甫自秦州入蜀山水紀行詩的藝術特色 張秀芝 吉林大學紀念科學學報 1982年第4期
杜甫入峽詩中所表現的自然美 王啟興 杜甫研究學刊 1984年第2期
巫山巫峽氣蕭森——談杜甫夔州山水詩 曾棗莊 杜甫研究學刊 1985第1期
杜詩風格與夔州風土 裴斐 杜甫研究學刊 1984年第2期,
謝靈運與山水詩的起源 趙昌平 中國社會科學 1990年第4期
讀杜甫東歸山水紀行札記 賀秀明 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0年第4期
論杜甫的隱逸思想 劉長東 杜甫研究學刊 1994年第3期
艱難歲月鍛詩魂─論杜甫隴右山水紀行詩 陳橋生 社科縱橫 1994年第4期
從審美主體看魏晉南北朝山水審美意識 楊小屏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哲社版) 1994年第3期,
杜甫山水紀行詩三題 趙曉蘭 杜甫研究學刊 1995年第2期
試論「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劉德謙 旅游學刊 1995第5期
試論杜甫草堂時期詩的主體風格 傅明善 杭州師範學院學報 1996年第2期
山光水色與人親——中國山水田園詩發展略論 高建新 語文學刊 1996年第6期
論杜甫山水詩 顏家安 海南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7第3期
杜甫湘行蹤跡及其死葬考 文正義 杜甫研究學刊 1997年第3期
山水意識與旅游文化 范能船 上海大學學報 四卷第四期 1997.8
杜甫山水詩略論 劉笑平 杜甫研究學 1998年第4期
杜甫秦州詩的特點 童強 杜甫研究學刊 1999年第1期
高大、深、奇、神─杜甫山水詩的審美意境探微 顏家安 海南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9年第3期
杜甫創作心態與杜詩沈鬱頓挫風格剖析 田耕宇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 二十卷第五期 1999.9
儀態萬千 不拘一格——試論杜甫對傳統山水詩藝術風格的開拓 唐曉玲中國韻文學刊 2000第1期
遠岫遠輔佐 千巖自崩奔——試論杜甫在景物詩發展中的地位 劉友林 杜甫研究學刊 2000年第2期
杜甫入湘早期行蹤及詩作編年 黃去非 雲夢學刊 2000年第4期
唐前山水文學的思想文化史價值反思 田耕宇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 第九期 2000.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