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具書 D.Crystal著,《劍橋語言百科全書》(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任明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5年。 MALOUX, Maurice.《Dictionnaire des proverbes sentences et maximes》,Paris:Larousse,1998。 MAUBOURGUET, Patrice.《LE PETIT ROBERT GRAND FORMAT》,Paris:Larousse,1996。 MONTREYNAUD, Florence.《Dictionnaire de proverbes et dictons》,Paris:Le Robert,1998。 PINEAUX, Jacques.《Proverbes et dictons français》,Paris:Presse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79。 熊光義編輯:《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東圖書公司:民國78年,台北市。 宋亞克編著:《法文文法講義》,台北:志一出版社,民國83年。 陳新雄:《語言學辭典》,台北:三民,民國78年。 孫謙:《漢法成語詞典》,台北:漢威出版社,民國89年。 張恩海編譯:《法語諺語和格言》,台北:中央圖書,民國83年。 劉葉秋,苑育新,許振生合編,《成語熟語詞典》,台北:臺灣商務,1992年。 二、專著 王寧,鄒曉麗合編:《詞匯》,海峰出版社,初版,香港,民國89年。 朱劍,趙楓合著:《法國簡史》,書林,一版,台北市,民國85年。 余華著,《活著》,台北市:麥田出版,初版,民國89年。 沈蘇儒著,《論信達雅─嚴復翻譯理論研究》,台北市:臺灣商務,初版,民國89年。 周慶華著,《語言文化學》,台北市:生智,初版,民國86年。 思果著,《翻譯研究》,台北市:大地,13版,民國83年。 高行健著,《靈山》,台北市:聯經文化出版公司,初版,1990年。 崔希亮著,《熟語漢語與中國人文世界》,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初版社,初版,1997年。 常敬宇著,《漢語詞彙與文化》,台北市:文橋,初版,民國89年。 張達聰著,《翻譯之原理與技巧》,台北市:國家,初版,民國85年。 敖軍著,《法蘭西的智慧》,台北市:國際村,初版,民國85年。 陳定安著,《英漢修辭與翻譯》,台北市:書林,初版,民國85年。 陳定安著,《翻譯精要》,台北市:臺灣商務,初版,民國79年。 陳德鴻,張南峰合編,《西方翻譯理論精選》,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0年。 馮志偉編著,《現代語言學流派》,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修訂本,民國88年。 黃邦傑著,《譯藝譚》,台北市:書林,修訂版,民國77年。 劉宓慶著,《文體與翻譯》,台北市:書林,一版,民國86年。 劉宓慶著,《當代翻譯理論》,台北市:書林,一版,民國82年。 劉宓慶著,《翻譯與語言哲學》,台北市:書林,一版,民國89年。 謝天振著,《比較文學與翻譯研究》,台北:業強,初版,民國83年。 三、單篇期刊論文 王佐良:〈翻譯中的文化比較〉。載於《文化與翻譯》論文集,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年。 王佐良:〈翻譯與文化繁榮〉。載於《文化與翻譯》論文集,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99年。 朱立才:〈阿漢成語、諺語的文化內涵差異〉。載於《語言文化教學研究集刊》第一輯,華語教學出版社,北京,1997年。 朱樂紅、陳可培:〈英漢諺語文化差異與翻譯策略〉。載於《外語教學》,2000年第三期。 李佩華:〈漢法翻譯與篇章邏輯〉。載於《第四屆兩岸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淡江大學外國語文學院,2000年。 李進喜:〈文化差異與句式翻譯〉。載於《渭南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六期。 李曙光:〈翻譯中文化因素的辯證處理〉。載於《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十六卷第二期。 辛紅:〈從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翻譯中的幾個問題〉。載於《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五期。 周秋琴:〈翻譯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取向〉。載於《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十四卷第一期。 周異助、譚旭倫:〈漢語意合與英語形合的哲學透視〉。載於《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二十一卷第二期。 徐丹:〈文化融合中的語言翻譯問題〉。載於《中國翻譯》,1998年第三期。 張文:〈論口譯面對的文化差異問題〉。載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北京,1998年第三期。 張思洁、張柏然:〈意合與形合〉。載於《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年第七期。 張國新:〈英漢翻譯中的文化衝突、文化融合與文化變形〉。載於《湛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一期。 許崇信:〈文化交流與翻譯〉。載於《文化與翻譯》論文集,郭建中編,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北京,1999年。 許鈞:〈思維‧語言‧翻譯〉。載於《語言與翻譯》,1994年第三期。 郭穎雯:〈漢俄成語中的文化差異淺析〉。載於《語言文化教學研究集刊》第一輯,華語教學出版社,北京,1997年。 惠宇:〈是直譯,還是意譯?〉。載於《外語教學》,1998年第一期。 曾輝:〈關于文化差異與翻譯問題的思考〉。載於《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六期。 黃孟蘭:〈從”因果、轉折、假設、條件與目的”五種關係的表達看漢法語言之思維特徵〉。載於《輔仁大學中西文化研究中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成果》,1999年。 賈德江:〈英漢詞語的文化內涵及其翻譯〉。載於《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第二期。 賈德江:〈論文化因素對英漢翻譯的影響〉。載於《外語教學》,2000年第二期。 廖七一:〈文化觀念與翻譯〉。載於《文化與翻譯》論文集,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北京,1999年。 劉傳珠:〈可譯性問題的語言功能觀〉。載於《中國翻譯》,2000年第一期。 蔣素華:〈關于翻譯過程的研究〉。載於《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年第三期。 鄧凡豔:〈英漢語言差異與中西思維模式〉。載於《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第三期。 四、譯作 Danica Seleskovitch、Marianne Lederer合著,《口譯理論實踐與教學》(INTERPRÉTER POUR TRADUIRE),汪家榮等譯:旅游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年。 Eugene A Nida著,《新編奈達論翻譯》,譚載喜編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北京市,1996年。 Eugene A‧Nida著,《語言文化與翻譯》(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嚴久生譯: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呼和浩特市, 1998年。 余華著,《Vivre》(活著),Yang Ping譯:Librairie Générale française,Paris,1994年。 高行健著,《La montagne de l’âme》(靈山),Noël et Liliane Dutrait譯:Edition de l''Aube,La Tour d’Aigues,1995年。 五、網站資料 http://www.mypcera.com/book/xian/da/yuhua/003.htm http://www.mypcera.com/book/xian/da/yuhua/index.html http://www.xys.org/xys/ebooks/literature/novels/Yu-Hua/interview.txt http://pedagogie.ac-aix-marseille.fr/etablis…/2vivre.htm http://culture.china.com/zh_tw/book/reading/303/20001017/2146.html http://home.pchome.com.tw/discover/gaoxingjian http://pub.goldnets.com:81/book/engine.php http://www.nobel.se/literature/laureates/2000/gao-bibl-f.html http://www.svenskaakademien.se/HTML/nobelpriset/2000/litbibl_fr00.html http://www.livresse.com/prix/nobel2000.shtml http://www.digipresse.com/video/archives/mars/gao.html http://www.fdlm.org/article/314/tradgao.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