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原典
St. John of the Cross, The Collected Works of St. John of the Cross, Trans. By Kieran Kavanaugh, O. C. D. and Otilioo Rodriguez, O. C. D., 2nd paperback, 1979, ICS Publication.
St. John of the Cross著,黃雪松譯,《心靈的黑夜》,[臺中:光啟出版社,中華民國六十九年二月再版]。
聖師十字若望著,趙雅博譯,《登上嘉默羅山》,[台中:天主教耀漢小兄弟會,中華民國八十年八月出版]。
聖師十字若望著,趙雅博譯,《心靈之歌》,[台中:天主教耀漢小兄弟會,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八月出版]。
聖師十字若望著,趙雅博譯,《愛情的烈燄》,[台中:天主教耀漢小兄弟會,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九月出版]。
聖師十字若望著,趙雅博譯,《金言、建言、書信、詩歌》,[台中:天主教耀漢小兄弟會,中華民國八十二年二月出版]。
聖十字若望著,台灣加爾默羅隱修會譯,《愛的活燄》,[台北:上智出版社,二○○○年六月初版]。
聖十字若望著,台灣加爾默羅隱修會譯,《靈歌》,[台北:上智出版社,二○○一年四月初版]。
聖師十字若望著,趙雅博譯,《黑暗之夜》,[台中:天主教耀漢小兄弟會,出版日期不詳]。
‧英文參考書目
1.神修學原典部份
Bonaventura
The Jounary of the Mind to God, in The Works of Bonaventura, Trans. By José de Vinck, printed i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60.
Pseude-Dionysius
The Complete Works, Trans. By C. Luibheid, New Jersey: Paulist Press, 1987.
2.密契主義與十字若望部份
Burrows, Ruth
2000 Ascent to Love: The Spiritual Teaching of St. John of the Cross, USA: Dimension Books Inc.
Carlo Kwan(關永中)
1983 Knowledge of the Transcendent──A Comparison of St. John of the Cross and Carlos Castaneda(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Faculty of Theology).
Dupré, Louis
1981 The Deeper Life: An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Mysticism, New York: The Crossroad Publisjing Company.
James, Willam
1929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American: Longmans, Green and Company.
Johnston William
1989 The Still Point: Reflections on Zen and Christian Mysticism, USA: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5th.
Kavanaugh, Kieran
1999 John of the Cross: Doctor of Light and Love, Washington: The Crossroad Publishing Company.
Knowles M. D.
1966 The Nature of Mysticism, New York: Hawthron Books.
Maritain, Jacques
1959 The Drgrees of Knowledge,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acques Maritain, Vol.7 Trans. By G. B. Phelan, Indina: University of Norte Dame Press.
Nieto, José C.
1997 Religious Experience and Mysticism, Maryland: University Presss of America,
Otto, Rudolph
1957 Mysticism East and Wes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Mysticism, USA: Meridian Books.
Payne, Steven
1990 John of the Cross and the Cognitive Value of Mysticism: An Analysis of Sanjuanist Teaching abd its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for Contemporary Discussions of Mystical Experience, US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amuel, Brainard F.
2000 Reality and Mysticism Expeerience, Pennsylvania: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Tavard, George H.
1988 Poetry and Contemplation in St. John of the Cross, Ohio: Ohio University Press.
Underhill, Evelyn
1940 Practice Mysticism: A Little for Normal People, London: Morrison & Gibb Ltd.
1967 Musticism: A Study in the Nature and Development of Man’s Spiritual Consciousness, London: Lowe & Brydone Ltd.
1975 The Mystics of the Church, Cambridge: Christian Classics.
Zaehner, R. C.
1978 Mysticism: Sacred and Profane,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中文參考書目
1.十字若望部份
加爾默羅會編譯,《聖十字若望》,台北:上智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六月初版。
Frederico Ruiz著,台灣加默羅隱修會譯,《聖十字若望的生平與教導》,[台北:上智出版社,二○○一年一月初版[。
2.神修學、密契主義原典部份
聖女大德來著,趙雅博譯,《七寶樓台》,[臺中:光啟出版社,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八月初版]。
大德蘭著,姜其蘭譯,《依依吾主前:大德蘭領聖後的體驗》,[台北:上智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九月初版]。
作者佚名,鄭聖沖譯,《不知之雲》,[台北:光啟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年八月三版]。
卡斯塔尼達著,魯宓譯,《力量的傳奇》,[台北:方智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刷]。
《巫士的傳承》,[台北:方智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五月初版]。
3.神修學部份
馬駿聲,《神修學》,[澳門:慈幼印書館,一九五○年五月重版]。
陳文裕,《天主教基本靈修學》,[台北:光啟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年十二月三版]。
甘易逢著,姜其蘭譯,《靜觀與默坐》第二卷,[台北:光啟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初版]。
《靜觀與默坐》第三卷,[台北:光啟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四月初版]。
歐邁安著,蔡秉正譯,《靈修神學》,[台北:光啟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七月初版]。
侯士庭著,趙鄭簡卿譯,《靈修神學發展史》,[台北:中福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九年四月初版三刷]。
Jordan Aumann著,香港公教真理學會譯,《天主教靈修學史》,[香港:香港公教真理學會,一九九一年七月出版]。
4.密契主義部份
毛峰,《神秘詩學》,[台北:揚智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一月初版]。
《神秘主義詩學》,[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王志成、思竹,《神聖的渴望──一種宗教哲學》,[江蘇:人民出版社,二○○○年五月第一版]。
王曉朝,《神秘與理性的交融──基督教神秘主義探源》,[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四月第一次印刷]。
徐可之,《中華靈修未來》〈上〉,[台北:光啟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初版]。
安德魯‧洛思著,孫毅、游冠輝譯,《神學的靈泉──基督教神秘主義傳統的起源》,[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二○○一年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柯拉柯夫斯基著,楊德友譯,《宗教──如果沒有上帝……論上帝、魔鬼、原罪以及所謂宗教哲學的其它種種憂慮》,[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
歐文‧辛格著,高光杰、楊久清譯,《愛的本性(第一卷)──從柏拉圖到路德》,[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三月第二次印刷]
簡河培著,趙中輝、宋華忠譯,《現代神學評論》,[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
Louis Dupré著,傅佩榮譯,《人的宗教向度》,[台北:幼獅文化事業,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二刷]。
W. T. Stance著,楊儒賓譯,《冥契主義與哲學》,[台北:正中書局,一九九八年六月臺初版]。
5.宗教心理學、宗教多元論部份
李開濟,《瑜伽、神修、禪觀》,[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月初版]。
艾哇,《超心理學》,[台北:老古文化事業,二○○一年五月臺灣初版]。
李安德著,若水譯,《超個人心理學──心理學的新典範》,[台北:桂冠出版社,二○○年七月修訂三版]。
John Hick著,王志成、思竹譯,《第五維度──靈性領域的探索》,[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二○○○年十二月第一版]。
《宗教之解釋──人類對超越者的回應》,[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九月第一次印刷]。
《信仰的彩虹──與宗教多元主義批評者的對話》,[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二○○○年二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6.普通知識論部份
王臣瑞,《知識論──心靈與存有》,[台北:學生書局,二○○○年九月初版]。
袁廷棟,《哲學理理學》,[台北:輔仁大學,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六月初版]。
關永中,《知識論(一)──古典思潮》,[台北:五南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初版一刷]。
‧期刊論文
John Farreley,〈論神秘主義的新思潮〉,《當代雜誌》第八十期,頁一二四至一三三,[台北:當代雜誌社,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Rob Faesen,〈何謂神秘體驗:歷史和解釋〉;趙敦華編,《歐美哲學與宗教講演錄》,頁一二六至一五八,[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年五月第一版]。
王瑞鴻,〈試探神秘主義的不衰之秘〉,《宗教》一九九九年第二期,頁十六至二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李零秋,〈中世紀神秘主義的難題與出路──兼論尼古拉‧庫薩對神秘主義的改造〉,《基督教文化評論》第六輯,頁一○一至一二九,[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四月]。
沈清松,〈表象、交談與身體──論密契經驗的幾個哲學問題〉,《哲學與文化》第二七四期,[台北:輔仁大學,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三月],頁二六二至二七四。高天恩,〈追索西洋文明裡的神秘主義〉,《當代》第三十六期,頁十八至三十八,[台北:當代雜誌社,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四月一日出版]。高士傑,〈基督徒靈修傳統中的默禱方法〉,《神學論集》第四十四期,頁二一七至二三六,[台北:光啟出版社,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十月]。
徐可之,〈心理投射與信仰成熟〉,《輔仁大學神學論集》第五十九期,頁一二五至一四九,[台北:光啟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四月]。
張奉箴,〈神秘經驗與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論集》第九十三期,頁四二九至四五六,[台北:光啟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十月]。張春申,〈隱修性的神秘與使徒性的神秘〉,《輔仁大學神學論集》第八十九期,頁三四九至三五七,[台北:光啟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年十月]。張憲,〈新世紀中的宗教對話、教會發展和中外教會交流芻議〉,網址:www.iscs.org.hk/ article12.htm。
黃克鑣,〈早期希臘教父神秘思想〉,《輔仁大學神學論集》第一一六期,頁二七一至二八七,[台北:光啟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七月]。黃勇,〈宗教多元論與宗教對話〉,《基督教文化評論》第九輯,頁三十七到六十三,[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第一版]
劉秋固,〈超個人心理學與宗教心理學對靈性問題研究〉,《宗教哲學》季刊第四卷第三期,頁一七三至一八八,[台北:宗教哲學雜誌社,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一日出版]。關永中,〈神秘主義及其四大型態〉,《當代》第三十六期,頁三十九至四十八,[台北:當代雜誌社,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四月一日出版]。〈神秘知識論及其三大型態〉,《臺大哲學論評》第十七期,頁三十一至五十五,[台北:台灣大學哲學系,民國八十三年一月]。
〈當代士林哲學所提供的一套神秘經驗知識論──與馬雷夏懇談〉,《哲學論集》第三十一期,頁九十一至一二八,[台北:輔仁大學,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鄒保祿,〈聖十字若望對教會的貢獻〉,《輔仁大學神學論集》第八十九期,頁三八一至三八七,[台北:光啟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年十月]。
嚴曼麗,〈從神秘到愛──與英國倫敦大學宗教哲學教授冉天恩談神秘主義〉,《當代》第三十六期,頁六十八至七十三,[台北:當代雜誌社,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四月一日出版]。韋恩‧蒂斯戴爾,〈冥思的真諦〉,收錄於Betttina Gray等主編,薛絢譯,《心靈的殿堂》,頁一六○至一七二,[台北:立緒文化事業,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初版二刷]。
談德義著,歐馨雲譯,〈神秘性‧神秘主義‧神秘化〉,《當代》第四十一期,頁九○至九十八,[台北:當代雜誌社,中華民國七十八年九月一日出版]。譚璧輝譯,〈新時代中的神秘主義──訪問威廉‧強斯頓神父〉,《神學論集》第五十九期,頁一三五至一四八,[台北:光啟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三年二月]。
岩田文昭,〈神秘主義の宗教心理理解〉,《宗教心理の探究》,頁三至二十三,[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二○○一年四月十日初版]。
松本皓一,〈宗教經驗〉,《宗教學》,頁六十二至七十三,[東京:弘文堂,平成元年五月三十日初版八刷]。
石田慶和,〈合一の宗教──神秘主義〉,上田閑照、柳川啟一編,《宗教學のすすめ》,頁四○○至四一五,[東京:筑摩書房,1988年6月5日初版第二刷]。
其它參考書目
‧書籍部份
范明生,《晚期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神學──東西文化的匯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七月第一版]。
張志剛,《走向神聖──現代宗教學的問題與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第一版]。
《貓頭鷹與上帝的對話:基督教哲學問題舉要》,[北京:東方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四月第一版第三次印刷]。
章雪富,《基督教中的柏拉圖主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二○○一年三月第一版]。
羅竹風主編,《宗教學概論》,[上海:新華書店,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第一版]。
秦家懿著,吳有能、吳華譯,《儒與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二月初版]。
劉易士著,黃明德譯,《宗教哲學》,[臺南:東南亞神學院臺灣分院,一九八一年四月再版]。
帕利坦著,楊德友譯,《歷代耶穌形象》,[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一九九九年八月第一次印刷]。
石朝穎,〈現代心理學與古典宗教意識的會通〉,《宗教哲學》季刊第四卷第四期,台北: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一日出版。張啟中,《宗教病理學》,[台中:光鹽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月初版]。
海倫‧加德納著,江先春、沈弘譯,《宗教與文學》,[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第二版]。
王志成,《宗教、解釋與和平──對約翰‧希克多元論哲學的建設性研究》,[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五月第一版]。
王曉朝主編,《信仰與理性──古代基督教教父思想家評傳》,[北京:東方出版社,二○○一年十月第一次印刷]。
吳主光,《靈修生活》,[香港:種籽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二月初版]。
鮑斯特著,鄭德萍譯,《靜觀祈禱》,[台北: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出版社]。
Richard J. Forster著,周天和譯,《屬靈操練禮讚──靈性增長之道》,[香港: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六月十五版]。
李純娟、伴渡著,《吉光片羽》,[台北:光啟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初版]。
凱倫‧阿姆斯壯著,蔡昌雄譯,《神的歷史》,[台北:立緒文化事業,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初版]。
王志成,《解釋與拯救──宗教多元哲學論》,[上海:新華書店,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第一版]。
王亞平,《基督教的神秘主義》,[北京:東方出版社,二○○一年十月第一版]。
李耀全,《屬靈操練與生命關懷》,[香港:更新資源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初版]。
‧論文部份
鄔昆如,〈宗教靈修的時空基礎〉,《宗教哲學》季刊第四卷第二期,頁一至八,[台北:宗教哲學雜誌社,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四月一日出版]。William Johnston著,李靜芝譯,〈神秘主義與時推的不同面貌〉,《當代》第三十六期,頁四十九至五十三,[台北:當代雜誌社,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四月一日出版]。
甘逢易著,明鏡譯,〈意識奧理的七步驟〉,網址:利瑪竇學術資料庫,www.riccibase.com/page-b5/s~intro/Raguin.htm。
甘逢易著,明鏡譯,〈天人話語〉,網址:利瑪竇學術資料庫,www.riccibase.com/docfile/rel-ch05.htm。
甘逢易著,高凌霞譯,〈神修生活中神的一「在」一「缺」〉,網址:利瑪竇學術資料庫,www.riccibase.com/docfile/rel-co08.htm。
甘逢易著,李哲修譯,〈靜觀的培育〉,網址:利瑪竇學術資料庫,www.riccibase.com/docfile/rel-ch04.htm。
Yves Raguin(甘逢易), ‘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Beyound ‘ , net in : www.riccibase.com/docfile/rel-co03.htm。
Yves Raguin(甘逢易), ‘ The Outside and the Inside ‘ , net in : www.riccibase.com/docfile/rel-co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