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22: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心奇
研究生(外文):Chang, Hsin Chi
論文名稱:德語教材STUFENINTERNATIONAL中的德國文化國情資訊
論文名稱(外文):German Culture in the Textbook "STUFEN INTERNATIONAL"
指導教授:張善禮張善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 San-li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德國語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外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5
中文關鍵詞:德語教材德國文化文化國情資訊
外文關鍵詞:german culturetextbookstufen internationa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4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多數人學習外語的最基本目標是達到溝通的能力。在進行跨文化溝通時,文化差異經常是外語學習者難以跨越的鴻溝,也是造成溝通障礙的主要因素。70、80年代,文化國情(Landeskunde)知識的傳授成為德語課程不可或缺的內容。由於文化國情知識廣泛,本論文從德語教材 Stufen international 中找出與德國文化國情知識有關的資訊,進行歸類整理,描述並分析其內容、呈現方式以及練習題之教學用途,期望提供德語學習者對德國文化國情知識有較全面的、整體的、深入的認知,同時藉由學習語言的過程反思自身的文化內涵,體諒接納彼此的文化差異,並提供教材補充建議及德語教師授課時的參考意見。
本文的研究內容主要分成五章來探討德語教材Stufen international中的德國文化國情資訊:
第一章是緒論,分別概述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說明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與參考資料,界定研究範圍,並描述文化國情教學在德語課程中的演變。
第二章是 Stufen international 內容簡述,針對本論文之研究對象德語教材 Stufen international 第一、二、三冊教科書(Lehr- und Arbeitsbuch)的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書本內容、編排方式、編列順序、頁數及聽、說、讀、寫等技巧所佔的比例作簡要的描述,並介紹教材提供的語言學習輔助技巧特色,最後彙整第一冊到第三冊每一個單元的主題,並以表格方式列出。
第三章整理 Stufen international 中的德國文化國情資訊。挑出第一冊到第三冊中所有與德國、德國人、德國地名有關的內容,並參考Hermann Bausinger所提出的六大文化範疇,將之分為(一)地理、歷史(二)政治(三)經濟(四)社會(五)藝術、科學(六)日常生活等類,然後再根據不同主題作次分類,並將各部份內容作一描述。
第四章是綜合描述及分析,對第三章整理出的德國文化國情資訊,從內容、呈現方式、練習題之教學用途等三大方向作分析,描述文化國情資訊在各領域所佔篇幅及其整體內容呈現情形,並整理每一則資訊的呈現方式,練習題部份則分成訓練語言能力和加強文化國情知識兩類,統計其偏重的方向。
第五章是結論及建議,探討 Stufen international 中的德國文化國情資訊之內容、呈現方式、練習題之教學用途對德語課程有何實質意義,對德語教師和德語學習者有何特殊性及重要性,並分析教材不足的部份,嘗試對教材作者、德語教師、德語學習者提出建議。
Abstract:
The basic goal of people wh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have the comprehension to communicate with them, but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lways make some problems or misunderstanding. It''s the reason why the teachers have to point out the importance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foreign culture. This makes the students not only learn to speak a foreigen language but also try to understand the foreign culture.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is thesis:
1. State the motive, the objective,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thesis, and defines the terms in the thesis: German culture in the textbook "Stufen International".
2. Introduce the german textbook "Stufen International", including the author, the contents, the art of planning, the whole pages, the percentag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skills and the special learning tips.
3. Describe the contents and the six culture cataloges from Hermann Bausinger:
a.) Geography/History
b.) Government Policy
c.) Economics
d.) Society
e.) Art/Science
f.) Commom Life
4. Analyse the contents and list the percentages of the showing methods and the perpose of the questions.
5.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culture knowledge and then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xtbook "Stufen International", the teachers and the learners.
1.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方法 2
1.3 研究範圍與架構 3
1.4 文化國情之歷史演變 4
2.Stufen international 內容簡述 7
3.Stufen international 中的德國文化國情資訊 11
3.1 地理、歷史 11
3.1.1 地理 11
3.1.2 歷史 18
3.2 政治 25
3.2.1 外交政策 25
3.2.2 國內政況 29
3.3 經濟 31
3.3.1 經濟特質 31
3.3.2 汽車工業 32
3.3.3 交通 32
3.3.4 郵政通訊 33
3.3.5 財政 33
3.3.6 失業問題 34
3.3.7 商店營業時間 35
3.4 社會 36
3.4.1 環保 37
3.4.2 社會關懷 38
3.4.3 禮儀 39
3.4.4 宗教信仰 42
3.4.5 大眾傳播 45
3.4.6 風俗 46
3.5 藝術、科學 47
3.5.1 藝術 47
3.5.2 科學 48
3.6 日常生活 51
3.6.1 節日慶典 52
3.6.2 家庭 53
3.6.3 居住 56
3.6.4 飲食 57
3.6.5 教育 58
3.6.6 工作與休閒時間 60
3.6.7 人民特質 62
4.綜合描述及分析 65
4.1 Stufen international 中的德國文化國情資訊內容綜合描述 65
4.1.1 地理、歷史 65
4.1.2 政治 67
4.1.3 經濟 68
4.1.4 社會 69
4.1.5 藝術、科學 72
4.1.6 日常生活 73
4.2 Stufen international 中的德國文化國情資訊呈現方式 78
4.3 Stufen international 中的德國文化國情資訊練習題之教學用途84
5.結論及建議 89
5.1 對教材作者的建議 94
5.2 對德語教師的建議 96
5.3 對德語學習者的建議 102
6.參考資料 104
(一)研究對象:
1. Vorderwülbecke, Anna und Klaus Vorderwülbecke: Stufen International 1. Lehr- und Arbeitsbuch. Stuttgart: Ernst Klett International, 1995.
2. Vorderwülbecke, Anna und Klaus Vorderwülbecke: Stufen International 2. Lehr- und Arbeitsbuch. Stuttgart: Ernst Klett International, 1995.
3. Vorderwülbecke, Anna: Stufen International 3. Lehr- und Arbeitsbuch. Stuttgart: Ernst Klett International, 1997.
(二)德文參考資料
1. Ammer, Reinhard: Das Deutschlandbild in den Lehrwerken für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München: Iudicium-Verlag, 1988.
Bausinger, Hermann: “Zur Problematik des Kulturbegriffs”. In: Jahrbuch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1 (1975).
2. DAAD: Leben und Studieren in Deutschland - Hinweise und Informationen für ausländische Studierende an deutschen Hochschulen. Bonn: DAAD, 1998.
3. Jasny, Sabine und Andreas Jäger: Stufen International 2. Handbuch für den Unterricht. Stuttgart: Ernst Klett International, 1997.
4. Kappler, Arno: Tatsachen über Deutschland. Frankfurt / Main: Societäts-Verlag, 1993.
5. Lin, Shin-yi: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und Landeskunde.” In: Bramkamp, Agathe C. (Hg.): Tagungsbericht - Germanisten- und Deutschlehrerverband Taiwan - 4. Jahrestagung. Taipei: Lanbridge Book Company, 1996. S. 1-12.
6. Vorderwülbecke, Anna und Klaus Vorderwülbecke: Stufen International 1. Handbuch für den Unterricht. Stuttgart: Ernst Klett International, 1996.
7. Vorderwülbecke, Anna: Stufen International 3. Handbuch für den Unterricht. Stuttgart: Ernst Klett International, 1998.
(三)中文參考資料
1. 梁冠凱(民75):紐約時報報導中華民國形象之分析 (1976─1984)。台北:私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2. 許仟(民87):德國問題新論。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3. 郭恆鈺(民81):統一後的德國。台北:三民書局。
4. 郭恆鈺、許琳菲(民80):德國在那裡(政治、經濟篇)。台北:三民書局。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宋興洲,「國際合作理論與亞太區域經濟」,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3期(民國八十六年三月),27~59。
2. 宋鎮照,「解析後冷戰時期東協對外政經發展策略」,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4期(民國八十六年十月),34~60。
3. 吳玲君,「美國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經濟與政治的互動關係」,美歐月刊,第10卷,第7期(民國八十四年七月),40~52。
4. 高長,「論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及其發展前景」,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4期(民國八十三年四月),1-19。
5. 袁易,「多邊主義與安全困境下之合作:國際關係理論與美『中』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6期(民國八十五年六月),1~17。
6. 莫大華,「論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建構主義」,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9期(民國八十八年九月),93~108。
7. 黃旻華,「評『論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建構主義』」,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11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71~93。
8. 黃偉峰, 「知識社群研究取向如何應用在歐洲與東亞經濟暨貨幣整合?方法論的困境及其解決之道」,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5期(民國八十九年五月),47~68。
9. 楊永明,「APEC架構與運作的發展與兩難」,理論與政策,第11卷,第1期(民國八十五年九月),44~57。
10. 鄭端耀,「國際關係『新自由制度主義』理論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12期(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