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3: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嘉慧
研究生(外文):Wang Jia-huei
論文名稱:一些丟番圖問題和連分數的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ome Diophantine Equations and Continued Fractions
指導教授:李安莉李安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 Anly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數學系研究所
學門:數學及統計學門
學類:數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0
中文關鍵詞:連分數丟番圖
外文關鍵詞:Continued FractionsDiophantine Equation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4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在這篇論文中,我們要討論下列兩個方程式:當p>n>1時, 或-1和 。我們發現在某些情形之下,若方程式 或-1有整數解時,則p不能以 的形式表示,其中a和b是整數。

Abstract
Let p > n > 1 be squarefree positive odd integers. In this
thesis, we will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ollowing two
Diophantine equations: px 2
− ny 2 = 1 or − 1 and p = x 2 +ny 2 .
We find under some situations, one of equations px 2
− ny 2 = 1
and − 1 has integral solutions implies that p can not be of the
form a 2 + nb 2 for some integers a and b.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1
2 Preliminaries 2
2.1 Continued Fractions . . . . . . . . . . . . . . . 2
2.2 Legendre Symbol . . . . . . . . . . . . . . . . . 7
2.3 Some Well-known Results: . . . . . . . . . . . . 9
3 Main Theorem 16
Appendix 29
References 30

References
[1] P.Chowla and S. Chowla, Problems on periodic simple con-tinued
fractions, Proc. Nat. Acad. Sci. USA 69 (1972),
3745.
[2] David A. Cox, Primes of the form x 2 + nY 2 , A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1989.
[3] A. Grelak and A. Grytczok, On the Diophantine equation
ax 2
− by 2 = c, Publ. Math. Debrecen 44/3-4 (1994), 291-
299.
[4] Ivan Nive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umbers, John
Wiley & Sons, Inc,1991.
[5] A. J. van der Poorten and P. G. Walsh, A note on Jacobi
symbols and Continued Fractions, Amer. Math Monthly
106 (1999), no.1, 52-56.
[6] O. Perron, Die Lehre von den Kettenbruchen, Chelsea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50.
[7] A. Schinzel, On two conjectures of P. Chowla and S.
Chowla concering continued fractions, Ann. Mat. Pura
Appl.98 (1974), 111-117.
[8] Takashi Ono, An Introduction to Algebraic Number The-ory,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90.
3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
 
1. 姜新立,「東歐國家民主化的理論基礎與發展模式」,共黨問題研究,第17卷,第1期(民國八十年一月),41-53。
2. 劉必榮,「南斯拉夫戰爭與美國外交政策」,美國月刊,第7卷,第7期,(民國八十一年七月),54-63。
3. 胡祖慶,「政治制度與政治穩定:以後冷戰時期的東歐為例」,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7期(民國八十五年七月),73-82。
4. 黃晟,「淺談歐洲與前蘇聯經濟轉型」,今日經濟,第3卷,第5期(民國八十年七月),11-14。
5. 趙明義,「國家安全的選擇途徑」,復興崗論文集,第16卷(民國八十三年六月),1-15。
6. 梁振宇,「後冷戰時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角色」,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7期(民國八十二年七月),29-39。
7. 周世雄,「論當前歐亞安全體系之建構:多極體系下之運作模式」,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4期,(民國八十一年四月),57-74。
8. 龍舒甲,「北約擴大與俄羅斯反應」,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1期,(民國八十七年一月),25-40。
9. 吳玉山,「蘇聯、南斯拉夫解體及其對北約影響」,美國月刊,第7卷,第9期(民國八十一年九月),4─18。
10. 蔡瑋,「後冷戰時期世界局勢之變化」,問題與研究,第30卷,第12期,(民國八十年十二月),55-66。
11. 翁明賢,「德美安全關係演變之研究」,社會文化學報,第2卷(民國八十四年五月),235─251。
12. 吳東野,「歐洲聯盟成員國之擴增」,美歐月刊,第9卷,第5期(民國八十三年五月),37-58。
13. 翁明賢,「後冷戰時期北約與歐洲安全關係」,美歐月刊,第9卷,第8期(民國八十三年八月),4─18。
14. 洪茂雄,「東歐『非共化』與歐洲政治統合」,中國論壇,第32卷,第4期(民國八十一年一月),57-60。
15. 蘇紫雲,「北約核子阻嚇戰略的演變與發展」,美歐月刊,第11卷,第9期,(民國八十五年九月),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