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13: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宋佳妍
研究生(外文):Sung, Chia-Yan
論文名稱:台灣客家婦女服飾之研究─西元1900年至2000年
論文名稱(外文):Taiwan Hakka Women’s Wear (1900 -2000):A Study in Local Variation
指導教授:周緩
指導教授(外文):Associate Professor Chou, Hu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織品服裝學系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服飾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9
中文關鍵詞:台灣客家傳統婦女服飾20世紀
外文關鍵詞:Taiwanese Hakkatraditional female attire20th centu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10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近年來台灣本土文化研究成為一門顯學,客家研究亦在此一範疇中蓬勃地發展著,由於客家人生活的特殊性,早在十九世紀便有人研究大陸地區的客家生活,至今在客家源流、族群遷移史等方面皆有極輝煌的成果,本研究則由客家婦女服飾部分切入,目的有二:一、針對台灣客家婦女服裝,由風俗、生活方式等文化性層面探討客家服飾的獨特性;二、南北客家地域性及時代變遷所造成服飾上的差異及演變之原因。
本研究主要採用歷史研究法中的文獻探討,將清代以來之文獻、圖片之收集及分析,包括史料收藏、學者論述、相關論文;近代各博物館、收藏家、文史工作者所集結出版之圖錄、老照片集,以及報章雜誌等相關資料。輔以田野訪談,包括人物訪問及實物採訪,訪問客家聚居地區(桃園、苗栗地區及高屏六堆)之耆老,以了解過去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及服裝相關之事物;並收集其珍藏照片及服裝,加以翻拍或攝影、丈量。
台灣的客家人原是於明清時代由中國大陸閩贛粵三省交界地區遷徙而來,因此生活習慣亦沿襲大陸風格,以農為生,穿著也與當時大陸人民相同。客家婦女於西元1945年之前的傳統基本穿著包括肚兜、大襟衫、大襠褲;與台灣其他族群所明顯不同之處在於髮型與鞋:「三把頭」是客家婦女盛裝時的髮型,外型高聳;由於保持天足,穿著的正常尺寸拖鞋,此兩者迥異於同為漢人的閩南婦女,形成一個族群識別上的特色。
南北客家婦女傳統服飾之差異有以下幾大項:1.衣長:南部衣長過膝;北部大多僅蓋住臀部。2.袖長:南部袖長超過手臂長度,穿著時需反折;北部袖長則為七分至九分。3.領部裝飾:主要差異於,南部的緄邊由前襟中心延伸至脇邊,稱為闌干;北部於領圍及襟邊皆有緄邊或貼邊,大多為貼邊或同色布緄邊,少數盛裝服飾的緄邊與衣身顏色不同。4.服裝色彩:南部大多為藍色或黑色;北部除此二色外,還有泥土色及花布等,種類較多。
時代變遷會影響服裝的形式,在台灣不論南北,客家婦女都因潮流所致,傳統服飾逐漸沒落而漸漸西化,造成的主要因素有:1.日據時期統治者所帶來的西化風潮,2.中華民國建國形成追求現代化的意識,3.二次大戰推行皇民化運動,4.光復後中國化(祺袍的流行)與現代化(西化)思潮。至今傳統服飾已成為祭典、活動與流行風潮中才能得見的服裝了。
Taiwanese local cultural study has been predominating these years. Hakka study prospers in the sphere of local cultural study. Due to the idiosyncrasy of Hakka culture, the study of Hakka life style in Mainland China was initiated since 19th century. So far the studies of Hakka’s origin and migration are well done.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Hakka female attire.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1)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female attire by means of customs, life style and culture; 2) to scrutinize the reasons of different Hakka female attires because of northern/ southern location and historical changes.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research is archive investigation in history study. The documents are collected from the archive since Ching Dynasty, scholars’ researches, relevant papers and newspapers. The pictures are from museums, connoisseurs, researchers’ publishing, old photos,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Moreover, There is field study to interview old people to know the past life style, customs and attires in Hakka residence, such as Taoyuan, Miaoli, Liudui in Kaohsiung, Pintung area. Some old photos and attires are copied, photographed and measured.
Taiwanese Hakka emigrated from the connection area of three provinces─Fujian, Jiangxi, Guangdong since Ming and Ching Dynasty. In this way, the customs are derived from Hakka people in Mainland China. They lived on agriculture and dressed the same with Hakka people in Mainland China at that time. Hakka traditional female attire before 1945 includes “du-dou”, “da-jin-shan”, “da-dan-ku”. The major differences from other ethnic groups are hairstyle and shoes. “San-ba-tou” is Hakka female hairstyle in formal dress, and the pattern is high. As for the shoes, Hakka women wear normal sandals because they don’t have foot-bindings like Han women and Min-nan women. Therefore, hairstyle and shoes are Hakka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ethnicity.
The major differences of northern and southern Hakka traditional female attires are full length, sleeve length, collar decoration and color. 1) Full length of southern female attire is longer than knees, while the northern only covers bottoms. 2) Sleeve length of the southern female attire is longer than arms, so women have to fold the sleeves, while the northern sleeve length is three-quarter to long length. 3) As for collar decoration, southern bound is from front piece to side seam, named “lan-gan”, while northern beside the neckline and front opening are with same-cloth bound and face hem. Few formal dresses are with different-color bound. 4) In terms of color, southern female attires are almost blue or black, while northern attires are various, blue, black, dun and patterned cloth.
The styles of attire change with time. In Taiwan, no matter in the north or in the south, Hakka traditional female attire isn’t as prevalent as before. The main reasons are: 1) the vogue of westernization in colonial era, 2) the pursuit for modernization after establishing Republic of China, 3) the Japanization program during World War II, 4) the popularity of mandarin dress and western thought after 1945. Nowadays traditional Hakka female attires are merely seen in festivals, activities, and fashion styl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2
第四節 文獻探討 3
第五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台灣客家之歷史與文化 6
第一節 客家源流 6
第二節 客家人遷台、開台之過程 9
第一項 南部客家人遷台、開台之過程 9
第二項 北部客家人遷台、開台之過程 12
第三節 客家民系生活方式之探討 15
第一項 生活環境 15
第二項 客家物質文化概況 16
第三章 台灣客家婦女服飾 18
第一節 材質運用 18
第一項 纖維 18
第二項 布料 20
第二節 服飾類型及基本構成、製作方法 23
第一項 頭部裝飾 24
第二項 上衣 33
第三項 下裳 39
第四項 鞋 42
第二節 生命禮俗中的服裝 45
第一項 嬰幼兒時期: 45
第二項 結婚 46
第三項 葬禮 49
第四節 裝飾風格 51
第一項 色彩 51
第二項 緄邊與刺繡 53
第四章 客家婦女服飾之差異與演變 56
第一節 客家文化與服裝之關係 56
第一項 文化特色 56
第二項 服裝對於客家人的意義 56
第三項 服裝特性 57
第二節 南北客家婦女服裝的差異 60
第一項 南北客家款式之差異 60
第二項 差異形成之可能性: 63
第三節 客家婦女服裝的演變 64
第一項 演變情況 65
第二項 客家婦女服飾的現況與未來 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4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75
第一項 研究限制 75
第二項 未來研究建議 76
參考文獻 78
附錄一 台灣傳統服裝演變簡表 83
附錄二 採訪記錄 87
一、 書籍
1. 台灣歷史相關資料
伊能嘉矩原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譯編,《臺灣文化志》臺灣文化志(中譯本)(下卷),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80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清乾隆25年,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第四至六冊,臺北市,大通書局,民76
佚名,《新竹縣志初稿》,清光緒24年修,臺灣文獻叢刊第61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北市,臺灣銀行,民49
佚名,《嘉義管內採訪冊》,清光緒23-27年修,臺灣文獻叢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北市,臺灣銀行,民48
沈茂蔭,《苗栗縣志》,清光緒20年修,臺灣文獻叢刊第159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北市,臺灣銀行,民51
周鍾瑄,《諸羅縣志》,清康熙56年,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第十二冊,臺北市,大通書局,民51
周璽,《彰化縣志》,清道光10年修,臺灣文獻叢刊第156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北市,臺灣銀行,民51
林衡道,《鯤島探源 : 臺灣各鄉鎮區的歷史與民俗》,稻田鄉土叢書C021∼C028,臺北縣永和市,稻田出版社,民85
柯培元,《噶瑪蘭志略》,清道光17年修,臺灣文獻叢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北市,臺灣銀行,民50
殷允芃、尹萍、周慧菁、李瑟、林昭武,《發現臺灣》上、下冊,臺北市,天下雜誌,1992
高拱乾,《臺灣府志》,清康熙35年修,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第二冊,臺北市,大通書局,民76
連橫,《臺灣通史》,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88
陳文達,《臺灣縣志》,清康熙59年修,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北市,臺灣銀行,民50
陳培桂,《淡水廳志》,清咸豐2年修,臺灣文獻叢刊第155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北市,臺灣銀行,民52
曾建民,〈日據後期日本帝國主義在臺戰爭動員的歷史與遺害〉,《認識臺灣歷史(1895~1945)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財團法人夏潮基金會,民77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清雍正2年,臺灣文獻叢刊第4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北市,臺灣銀行,民46
楊碧川,《臺灣歷史年表》,臺北市,自立晚報出版部,民77
臺灣文獻委員會編印,《臺灣近代史(文化篇)》,初版,南投市中興新村,臺灣省政府印刷廠,民86
臺灣文獻委員會編印,《臺灣近代史(社會篇)》,初版,南投市中興新村,臺灣省政府印刷廠,民86
臺灣史料編纂小組,薛元化主編,《臺灣歷史年表》,臺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1990
臺灣經世新報社編,《臺灣大年表》,臺北,南天書局,1994
蔡振豐,《苑裡志》,清光緒23年修,臺灣文獻叢刊第48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北市,臺灣銀行,民48
戴月芳、羅吉甫、丁琪、張之傑等編,《臺灣全紀錄1500B.C.~1900A.D.》,臺北市,錦繡出版社,2000
2. 客家研究相關資料
王東,《客家學導論》,臺北市,南天書局,1998
胡希張、莫日芬、董勵、張維耿,《客家風華》,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
張衛東著,陰法魯審定,《客家文化》,神州文化集成叢書,中國大陸,新華出版社,1991
陳支平,《客家源流新論─誰是客家人》臺北市,臺原出版社,民87
陳運棟,《客家人》,臺北市,東門出版社,第八版,1991
陳運棟,《臺灣的客家人》,臺北市,臺原出版社,民78
謝重光,《客家源流新探》臺北市,武陵出版社,1999
謝重光,《海峽兩岸的客家人》臺北市,幼獅出版社,2000
簡炯仁,《屏東平原的開發與族群關係》,屏東縣,屏東縣立文化中心,民88
羅香林,《客家史料匯編》,臺北市,南天書局,1992
3. 服飾、民俗相關資料
何兆華、蘇旭珺、鄭惠美,《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漢人織品服飾類典藏研究案期末報告》,未出版,2002
李秀雲,《吾鄉:李秀雲攝影集》,第二版,屏東市,屏東縣立文化中心,民86
林川夫譯,《民俗臺灣》,臺北市 ,武陵,民79-80
林成子,《六堆客家傳統衣飾之探討》,作者自印,民70
林成子,《臺灣地區民俗調查研究─服飾篇》,臺北市,內政部,民79
林磐聳,《原鄉‧大地》:李秀雲,屏東市,屏東縣立文化中心,民90.1
馬芬妹,《青出於藍─臺灣藍染技術系譜與藍染工藝之美》,手工藝叢書27號,南投縣草屯鎮,臺灣省手工藝研究所,民88
高本莉,《臺灣早期服飾圖錄》,臺北市,南天書局,民84
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珍藏臺灣早期民間服飾》,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1995
郭丹、張佑周,《客家服飾文化》客家文化叢書,福州市,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曾喜城,《臺灣客家文化研究》,臺北市,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民80
馮綺文,《國服之唐裝、紐扣》,作者自印
葉立誠,《臺灣服裝史》,商鼎文化出版社,2001.08
葉懿慧,《現代臺灣婦女流行服飾風格演變之研究-西元一九四五年─西元一九九○年》,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5。
廖素菊,《台灣客家婚姻禮俗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1966
臺灣慣習研究會原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譯編,《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79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の養蠶》,臺北市,松埔屋印刷部,昭和5(1930)
蘇旭珺,《臺灣閩族婦女傳統服裝的設計與變化-AD1860-1945》,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2
二、 期刊論文
1. 台灣歷史相關
林衡道,〈臺灣開拓史話〉,臺灣文獻22卷4期,臺中市,臺灣文獻委員會,民60.12,pp.38~42
2. 客家研究相關
王東,〈論客家民系的形成〉,《1994年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4
石萬壽,〈乾隆以來臺灣南部客家人的墾殖〉,東海大學歷史學報第七期,1985
吳福文,〈試論家民系的形成〉,《客家學研究》第三輯,客家學研究編輯委員會編,吳譯主編,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張佑周,〈客家民系的形成與客家人界定試論〉,《1994年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4
莊華堂,〈客家人、福佬客的開發背景與現況〉,歷史月刊,1999.03,pp.72~78
連文希,〈客家入墾臺灣地區考略〉,臺灣文獻22卷3期,臺中市,臺灣文獻委員會,民60.9.27,pp.1~25
連文希,〈客家之南遷及其人口的流佈〉,臺灣文獻23卷4期,臺中市,臺灣文獻委員會,民61.12.27,pp.1~23
黃卓權,〈臺灣內山開發史中的客家人〉,歷史月刊,1999.03,pp.66~71
3. 服飾、民俗相關
林忠正,〈臺灣近百年的產業發展─以紡織業為例〉,《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臺北市,吳三連基金會,1996
唐淑芬,〈客家傳統服飾初探〉,《史聯雜誌18期》,民80.06,pp.124-135
三、網路資源
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內政部統計處
紡拓會:http://ttf.textiles.org.tw
臺灣大事記資料庫:www.tbmc.com.tw/taiwan.htm,漢珍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