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藍麗娟,蕭西君,洪士鋒,2001年工作轉換大調查,天下CHEERS,第3期,民國89年12月,頁42-52
[2]程瓊慧,軟體產品特性與競爭策略之相關研究─以台灣軟體業為例,淡江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3]張國鴻譯,數位式競爭-全球軟體公司的致勝策略,第一版,天下遠見,譯自Detlev J. Hoch, Cyriac R. Roeding, Gert Purkert, Sandro K. Lindner, Ralph Müller. (2000)
[4] Luanne Johnson, A View from the 1960s: how the software industry began, IEEE Annals of the history of computing, Vol.20, No.1, 1998, pp.36-42
[5] S. Gibson, Software Industry Born With IBM’s Unbundling, Computerworld , 1989
[6]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資訊軟體公司申請股票上櫃之補充規定第一、二條,民國90年2月2日
[7] Marianne Doig http://whatis.techtarget.com/definition/0,289893,sid9_gci213024,00.html (2001)
[8] United Nations,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1993 (SNA), http://esa.un.org/unsd/sna1993/glossform.asp?getitem=64 (1993)
[9]孫珍如,我國軟體產業發展趨勢與因應策略分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民國89年12月
[10]台灣經濟研究院,http://www.ibisworld.com.tw/
[11]經濟部工業局,資訊軟體工業發展策略與措施http://www.moeaidb.gov.tw/method/newind/index.htm
[12]范錚強,軟體產業的分類思考,軟體世紀,第十二期, 民國90年1月 http://www.itnet.org.tw/soft5/soft_era12/7.htm
[13]范錚強、王存國、何靖遠、周惠文、范懿文,軟體業成功個案研究,經濟部工業局八十九年度專案計畫期末報告,,民國89年11月
[14]孫珍如,資訊服務業市場現況與發展趨勢分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民國85年6月
[15] Alan G. Hevesi, How NYC Can Compete More Effectively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ity of New York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1999), http://www.nysia.org/comptrollerreport.htm
[16] http://www.osha.gov/oshstats/sicser.html
[17] Lester C. Thurow, Building wealth: the new rules for individuals, companies, and Nation in a knowledge based economic, 2000, 齊思賢 譯
[18]夏文龍,專利對產業界的價值,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第16期,民國87年1月,http://stlc.iii.org.tw/publish/ipma/16/1605.html[19]Kenneth Nichols, The Age of Software Patents, IEEE Computer, Vol.32, Issue: 4, April 1999, pp.25-31
[20]謝佩君,智慧財產權對產業競爭力之影響,科技發展政策報導,民國90年5月,頁358-364
[2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http://www.moeaipo.gov.tw/patent/patent_law/patent_law_1_39_1.asp
[22]孫晨,軟體技術上網,引爆專利地雷,軟體世紀,第10期,民國89年9月,頁26-32
[23] Thomas J. Mowbray, The Componentware Revolution, http://www.componentworld.nu/corp/news/articles/tom/To12a.asp
[24]楊仁達,元件式電子商務應用與技術,軟體產業通訊,第28期,民國89年4月,頁12-23[25] http://www.sei.cmu.edu/cmm/cmm.html
[26] http://www.sei.cmu.edu/sema/pub_ml.html
[27] Mark Paulk, List of Maturity Level 4 and 5 Organizations, May 2002
[28]吳怡銘,新經濟時代產業的生態環境-網際網路的衝突與效應,能力雜誌,民國89年12月,頁90-93[29]David C. Moschella, Waves of Power, New York, AMACOM, 1997
[30]許良光,軟體工業五年發展計畫穩紮穩打,軟體世紀,第一期,民國88年1,2月, http://www.itnet.org.tw/soft5/soft_era/policy.htm
[31] Wolfgang Strigel, What’s The Problem: Labor Shortage or Industry Practices?, IEEE Software, vol.16 No.3, May/June 1999 pp.52~54
[32]許瓊予,軟體產業人力調查,資訊與電腦,民國88年1月, 頁70-74
[33]謝木村、林宜勉,人力資源會計、公司人力資本與效用分析--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之績效評估,會計研究月刊,第123期,民國85年2月,頁21-29[34] P.D. Chatzoglou及N. Vafeas, The financial profile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between 1980 and 1994,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vol.42, 2000, pp.755-763
[35] H. Mendelson, R.R. Pillai, Clockspeed and informational response: evidence from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9 (4),1998, pp.414-433
[36]闕河士、菅瑞昌、黃旭輝,研究發展密集度與專利對股票績效影響-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產業管理學報,第一卷,第二期,民國89年4月,頁257~268[37]丁惠民,ASP業者的營運模式與企業應用價值,電子化企業,第10期,民國89年6月,頁26-30
[38]薛念祖,1999年我國資訊服務業回顧與展望,軟體產業通訊,第27期,民國89年2月,頁9-14[39]周樹林,ASP市場現況與應用發展趨勢分析,資訊與電腦(附冊),民國90年11月
[40]林炯垚,企業評價-投資銀行實務,禾豐企業發展文教基金會,民國88年
[41]吳偉文,財務報表分析-國際化、SIS化與經營分析,高立圖書,民國89年
[42] http://www.softwaremag.com
[43] http://www.nikkei.co.jp/report/00casma9.html
[44]天下雜誌一千大特刊,民國91年4月
[45]商業周刊,703期,民國90年5月14日,頁105-121
[46]國家磐石獎,http://www.moeasmea.gov.tw/index.asp
[47]中華徵信所績效排名,http://www.credit.com.tw/active/NewTop5000/index.htm
[48]公司募集發行有價證券公開說明書應行記載事項準則,http://www.selaw.com.tw/scripts/NewsDetail.asp?no=G0100021
[49]黃德舜,企業財務分析-企業價值的創造及評估,華泰文化出版,民國87年9月
[50]馬秀如、劉正田、俞洪昭、諶家蘭,資訊軟體業無形資產鑑價制度之研究,台灣證券交易所,民國89年2月
[51]江忠儀,資訊軟體產業無形資產評價問題探討,軟體產業通訊,第25期,民國88年10月,頁20-24[52]陳得強,軟體公司之價值評估,軟體產業通訊,民國89年8月http://it.moeaidb.gov.tw/sinet/pub/PUB30/30-6.htm[53]潘敏行,淺談軟體公司鑑價方法,軟體世紀,民國88年5月,http://it.moeaidb.gov.tw/soft5/soft_era3/industry01.htm
[54]林傳敏,公司估價--如何衡量公司價值 (上),企銀報導203期,民國89年10月,頁28-39[55]林傳敏,公司估價--如何衡量公司價值 (下),企銀報導204期,民國89年11月,頁30-40[56]高麗萍,我國軟體業無形資產價值評估與揭露之探討,今日會計,79期,民國89年6月,頁14-27[57]洪振添,智慧資產之評價模式,會計研究月刊,180期,民國89年11月,頁27-35[58]謝劍平,企業評價方法,證券金融,48期,民國85年1月,頁9-21
[59]邱皓政,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9年6月,頁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