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
1、內政部消防署(1999),消防倫理,台北:內政部消防署。
2、內政部消防署(2001),消防月刊90年3月。
3、內政部(2002)「高層建築物建築及消防安全檢討改進計畫」草案,P7—8。
4、朱延智(2000),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初版,台北:幼獅。
5、江濟人(1985),「戰術編組中梯子班之編組與應用」,現代消防第31期,P39—44。
6、李宗勳(1999)「高雄市設立都市危機管理專責機構之研究」,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都市危機管理系列研究(三),中華國家競爭力研究學會。
7、余康寧(1991),「危機理之研究—政策設計面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8、林宜君(1988),「高樓火災防治問題之研究」,現代消防第43期。9、邱文豐(2000),「消防實務工作安全管理芻議」,警專學報第二卷第七期。10、施邦築等(1999),「災害危險度相關資料蒐集及資料庫建立(示範區)研究」,內政部消防署,國立台北科技大土木與防災研究所。
11、吳榮平(1996),「都市消防的危機與管理概論」,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26卷6期。12、吳東川(1993),「危機處理」國防雜誌第8卷第8期,P8—10。
13、吳妥真主篇(1984),牛津字典,台北:東華書局。
14、孫本初(1997),「危機管理策略之探討」,人事月刊第22卷第6期。15、孫本初(1998),公共管理,初版,台北:智勝。
16、紀雲曜等(1999),「高雄市都市危機處理行動作業規範之研究」,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都市危機管理系列研究(四),中華防災學會。
17、唐雲明(2000),「災害搶救與危機管理—921震災探討」,中央警察大學災害防救學報第一期,P34。18、唐明雲、盧守謙等(2001),「超高層建築火災搶救戰略」,消防月刊,P27—28。
19、陳弘毅(1984),消防學,三版,桃園:中央警官學校。
20、陳弘毅(1999),火災學,二刷,台北:鼎茂。
21、陳弘毅(1991),火災學,桃園:中央警官學校。
22、許哲銘(1997),消防法及消防設計篇解析,初版,台北:詹氏。
23、許太洋(1983),「超高層建築消防安全設備研究」,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4、張潤書(1998),行政學,修訂初版,台北:三民。
25、黃英忠(1997),人力資源管理,初版,台北:三民書局。
26、黃新福(1992),「危機管理之研究—從組織層面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7、黃彼得(1981),「排煙設計」,現代消防第17期。28、趙鋼(1998),「災難事故危機管理」研考報導第43期,P50。29、趙鋼(1982),「高樓消防安全預防與搶救」,初版,中央警官學校印行。
30、趙鋼(1984),「消防作戰指揮體系」,現代消防第30期,P20—32。31、趙鋼(1982),「消防作戰報案與通訊指揮系統簡介」,中央警官學校警政學報第2期,P222。32、趙鋼(1983),「消防作戰勤務編組」,中央警官學校,警政學報第3期。33、雷明遠、蕭江碧(2001),「從火災案例探討高層建築物防火技術問題」,國科會工程科技推展中心,高樓建築研討會論文集,P85—92。
34、劉廷揚等(1999),「高雄市都市危機分類之研究—市民風險認知之探討」,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都市危機管理系列研究(一),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
35、劉昊洲(1999),「論危機管理」,人力發展月刊,第64期。
36、熊光華(1984),「建築物火載量與建築防火安全設計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未出版碩士論文。37、鄧子正(1995),「論火災搶救之執行與評估」,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25卷3期。38、鄧子正(1994),「消防戰術—理論與實務」,初版,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39、鄧子正(2000),「從都市消防救災探討緊急應變之組織及其運作」,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40、蔡進雄(1988),「組織危機管理策略」,人力發展月刊,第57期,P55。41、蕭國斌(1998),「消防決策—火場指揮」,中央警察大學消防學系,消防月刊第82期,P50。
42、盧守謙(1999),「全球及海峽兩岸1997年十大火災探討」,消防新知第79期。
43、謝百傑(2000),「政府救災角色之扮演」,人力發展月刊第80期,P50。
44、謝呂泉(1982),「高樓火災搶救行動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未出版碩士論文。45、戴久永(1993),管理數學,初版,台北:三民。
46、簡賢文(1993),「建築物火災後調查與分析之研究—災例調查與防火避難相關理論」,中央警察大學,警政學報第二十三期,P251。47、蘇志勝(1982),「自動撒水系統—高層消防安全設備的一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未出版碩士論文。48、龔昶仁(1985),「消防作戰之基本原則分析」,現代消防第31期,P34—38。49、陳弘毅譯(1983),消防戰術,桃園:中央警官學校。
50、李再長譯(1999),組織理論與管理,初版,台北:華泰文化。
51、李茂興譯(2001),組織作為,初版,台北:揚智文化。
52、韓應寧譯(1991),危機管理,台北:天下。
53、www.vac.gov.tw
二、英文:
1、Carl E Peterson:Fire Department Organization, NFPA, Fire Protection Handbook, 16 th edition, 1987, P.15-2。
2、Emanuel Fried, Fireground Tactics, 4 th edition, Chicago, H. Marvin Ginn Corporation, 1978, P.143。
3、Hermann, C. F. International Crisis:Insight Foom Behavioral Research, New York:Macmillan Company, 1972,P.8。
4、Robert F. Mendeo, Fighting High-Ries Building Fires Tactics and Logistics, NFPA, 1975, P.4.。
三、日文:
1、坂本 正,火災防ぎょ論,日本:全國加除法令出版株式會社,昭和55年,P.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