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
1.葉義揮,1998,「資訊社會電信事業自由化電信公司、民營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劉文生,1998,「公營事業民營化演進過程中策略契合之研究-以中華電信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劉真美,1998,「自由化與民營化對電信產業之衝擊-兼論中華電信公司之因應策略」,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許添燈,1999,「中華電信公司HiNet在網際網路市場上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鄔繼明,1999,「中華電信在ADSL市場上所具有的競爭優勢及競爭策略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陳冬明,1999,「台灣電信業國際化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7.應公保,2000,「電信事業因應固網開放競爭策略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郭雲珍,2000,「我國固定網路服務廠商策略聯盟與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9.李士陞,2000,「台灣固定網路開放對中華電信競爭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黃福松,2000,「固網開放後台灣國際電信市場發展趨勢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1.朱漢崙,2000,「台灣行動電話服務市場自由化歷程之政經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2.盧宜屏,2001,「我國因應WTO國際化要求之發展策略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3.王碧蓮,1996,「WTO基本電信自由化談判概況」,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十九卷第三期,pp.33-38。
14.李煥仁,1997,「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觀點談國內電信自由化」,經濟情勢暨評論,第三卷第二期,pp.29-37。15.何定為,1997,「電信產業的發展趨勢:自由化與全球化」,電腦與通訊,第六十一期,pp.57-62。16.高凱聲,1997,「電信自由化理論與實例探討」,經社法制論叢,第十九期,pp.27-70。17.李煥仁,1997,「我國電信自由化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二十卷第一期,pp.21-27。
18.劉柏立,1998,「日本實施電信自由化之變革」,資訊與電腦,第二百一十七期,pp.26-37。
19.李欣欣,1998,「WTO電信協定與市場發展」,通訊雜誌,第五十四期,pp.28-32。20.彭慧鸞,1999,「日本電信自由化的制度調適之研析」,問題與研究,第三十八卷第五期,pp.61-76。21.彼得潘,1999,「我國電信自由化現況與展望」,通訊雜誌,第六十八期,pp.11-15。22.詹婷怡,1999,「英國電信自由化發展之介紹」,通訊雜誌,第六十三期,pp.81-84。23.薛紀建等,1999,「由全球電信市場趨勢探討電信公司經營策略」,中華電信技術季刊,第三卷第一期,pp.47-85。
24.高凱聲,2000,「加入WTO對產業的影響與因應措施」,通訊雜誌,第七十二期,pp.12-23。25.彭慧鸞,2001,「電信自由化建制與數位落差的政治經濟分析」,問題與研究,第四十卷第四期,pp.24-39。26.交通部,1997,「電信自由化政策白皮書」。
27.交通部,1999,「電信法」。
28.榮泰生,1997,「企業研究方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9.吳萬益、林清河,2000,「企業研究方法」,華泰圖書出版公司。
30.張紹勳、林秀娟,2000,「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第三版)」,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31.陳景堂,2001,「統計分析:SPSS for Windows 入門與應用」,儒林圖書有限公司。
二、 英文
1.Ansoff, I. H. 1965. 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 McGraw-Hill.
2.Bresnahan, T. and J. Richards. 1999. “Local and Global Competi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3,pp.336-371.
3.Bromwich, M. and C. Hong. 2000. “Costs and regulation in the U.K.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11,pp.137-165.
4.Chandler, A. 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MIT Press.
5.Gleck, W. F. 1980 Strategy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 New York: McGraw-Hill.
6.Hill, W. L. and G. R. Jones. 1995. Strategy Management Theor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7.Hofer, C. W. and D. E. Schendel 1978. Strategy Formulation, West, Saint Paul.
8.Magee, G. B. 1999.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Patenting:Evidence from 19th-Century Australia”,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36,pp.344-359.
9.Okada, Y. and K. Hatta. 1999. “The Interdependent Telecommunications Demand and Efficient Price Structure”,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3,pp.311-335.
10.Porter, M. E. 1979 ”How Competence Forces Shape Strategy”,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11.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2.Weihrich, H. 1982 ”The TOWS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 15(2),pp.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