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睿以:台灣地區檳榔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中興大學碩士論文, 5-10, 1996。2、Ko YC, Chiang TA, Chang SJ, Hsieh SF: Prevalence of betel quid chewing habit in Taiwan and relate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Oral Pathol Med 21: 261-264, 1992.
3、盧俊泰:口腔癌流行病學研究。高雄醫學院博士論文,6-11,1995。4、林美玲:嚼檳榔者之流行病學初探。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3-40,1989。5、蔡吉政:台灣地區中老年人的口腔衛生狀況調查。衛生署科技研究發展計劃,15-26,1997。
6、蘇晉暉、黃孝鏘、王玉潯: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喝酒抽菸及嚼檳榔對口腔及腸胃道的影響。65-69,1991。
7、譚文海、黃蔚綱、邱志彥、吳昭原:台灣地區大專學生的抽菸態度行為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台灣省公共衛生研究所出版1-501,1988。
8、葛應欽、劉碧華、謝淑芬:台灣地區原住民的健康問題。高醫醫誌10:351-379,1994。
9、葛應欽、劉碧華、謝淑芬、王姿乃:原住民癌症標準化死亡比。高醫醫誌10:379-391,1994。
10、王姿乃、章順仁、葛應欽:原住民癌症標準化發生比1981-1987。高醫醫誌10:392-404,1994。
11、葛應欽、謝淑芬:原住民的重要死因分析。高醫醫誌10:351-366,1994。
12、劉碧華、謝淑芬、章順仁、葛應欽:五峰鄉原住民吸菸、喝酒及嚼食檳榔之盛行率及相關因素研究。高醫醫誌10: 405-411,1994。
13、楊美賞:台灣南部地區菸、酒、檳榔使用之流行病學研究-以青少年及原住民婦女為對象之探討。高雄醫學院博士論文73-81, 1996。14、李秀玉:牡丹鄉鄉民嚼食檳榔、抽菸、喝酒之現況與其口腔黏膜病變之研究。高雄醫學院碩士論文, 4-20, 1998。15、連政平:高雄地區教學醫院口腔健康檢查-口腔黏膜異常影響因子之探討。高雄醫學大學碩士論文,10-21,2001。16、Lu CT, Lan SJ, Hsieh CC, Yang MJ, Ko YC, Tsai CC, Yen YY: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reca nut chewer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anghua County, Taiwan.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 21: 370-373, 1993.
17 李蘭、劉潔心、晏涵文、關學婉、李偉珠、林瑞雄:嚼檳榔預防教育先驅研究(I);國中生嚼檳榔現況及影響因素。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1: 285-301, 1992。
18、吳聰能:國人吸菸、喝酒、嚼檳榔及上下班使用交通工具之盛行狀況分析。行政院衛生署檢疫總所。台北,20-45,1995。
19、嚴道、黃松元、馬藹屏、蕭惠文、周曉惠:台灣地區青少年對吸菸、飲酒、嚼檳榔之認知、態度、行為與其心理特質調查研究。衛生署委託研究計劃保健工作報告,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4-50,1994。
20、鍾兆惠:屏東縣國、高中山含五專)學生吸菸、嚼檳榔之盛行率及對健康危害認知調查研究。大仁學報,205-226,1999。21、周碧瑟、賴明芸、吳碧儀等:青少年用藥盛行率與危險因子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台北,20-57,1992。
22、國家衛生院:文獻回顧研究計劃報告成果討論會(1)10-41,2000。
23、陳鍚琦:從態度與主觀規劃的因素探討國中生之抽菸意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1-64,1995。
24、李景美:台北市國民中學三年級男生吸菸行為之情境及家庭狀況因素分析研究。學校衛生17;38-47,1990。25、嚴道、黃松元、馬藹屏、蕭惠文、周曉惠:台北市國中生吸菸行為與其心理特質調查研究。台北,董氏基金會;19-20,1996。
26、李景美、林秀霞、劉雅韾:台灣地區國中、高中及高職學生之藥物濫用認知、態勢及教育需求調查研究。台北,教育局,18-30,1995。
27、李蘭、潘怜燕、晏涵文:台灣地區成年人口吸菸現況,盛行率及危險因子。中華衛誌13:371-380,1994。
28、黃松元、余玉眉、江永盛、陳政友、賴如香、何瑞琴:台灣地區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研究報告。衛生署保健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台北,45-56,1991。
29、洪百薰:台灣省青少年藥物濫用病例對照研究。台灣省公共衛生研究所。台北,1992。
30、黃惠玲:台北市高中及高職學生使用菸、酒及非法藥物狀況與社會學及社會連結因素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5-46,1993。31、Hindmarsh KW, Opheim EE: Drug abuse prevalence in western Canada and the North West Territories: a survey of students in grades 6-12. The Intal J Addiction 25: 301-305, 1990.
32、Palmer JH, Ringwalt CL: Prevalence of alcohol and drug use among North Carolina public school students. School Health 58: 288-291, 1988.
33、胡海國、葉英 、陳珠章:飲酒問題,一個新展現的心理衛生問題。中華心理月刊5:1-9, 1991。
34、葛應欽、劉碧華、謝淑芬:台灣地區原住民的健康問題。高醫醫誌10: 337-351, 1994。
35、吳聰能、徐嫦娥、趙秀琳:國人吸菸、喝酒、嚼檳榔及上下班使用之交通工具之盛行狀況分析。台北:行政院衛生署,1995。
36、葉元麗、王榮德、胡海國、葉英 :台灣地區原住民飲酒習慣及健康問題。台北市立療養院年報,174-188,1987。
37、潘松義:原住民國中生對吸菸、飲酒、嚼檳榔之認知,怠忽行為與人格特資之研究。高醫碩士論文,20-86,2001。
38、行政院衛生署 菸害防制資料彚編 民國83年8月編印。
39、菸、香菸、尼古丁(下)台灣省政府衛生月刊第一卷第六期。
40、Bedi R, Jones P: Betel quid and tobacco chewing among the Bangladeshi communi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usage and health issues. Oral Diseases 3:52-54, 1997.
41、Pindborg JJ, Zheng KH, Kong CR, Lin FX: Pilot survey of oral mucosa in areca nut chewers on Hainan Island of the Pr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 12:195-197, 1984。.
42、Tang JG, Jian XF, Gao ML, Ling TY, Zheng KH: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in Xiangtan City, Hunan Province, China. Dent Oral Epidemiol 25: 177-180, 1997。.
43、Reichart P, Schmidtberg W, Scheifele C: Betel chewer’s mucosa in elderly Cambodian women. J Oral Pathol Med 25: 367-370, 1996。
44、Ikeda N, Janda Y, Khim SP, Durward C, Axell T, Mizuno T, Fukano H, Kawai T: Prevalence study of oral mucosal lesions in a selected Cambodian population.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 23: 49-54, 1995。
45、IARC: Betel-quid and areca-nut chewing.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acer, Lyon, Monographs 37:141-291,1985。
46、Bhonsle RB, Murti PR, Gupta PC:Tobacco habits in India. Control of Tobacco-related Cancers and Other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1990. In:PC Gupta, JE Hamner, and PR Murti,eds. Bomba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5-46, 1992.
47、Reichart PA, Mohr U, Srisuwan S, Geerlings H, Theetranont C, Kangwanpong T: Precancerous and other oral mucosal lesions related to chewing, smoking and drinking habits in Thailand.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 15:152-160,1987。
48、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台灣地區菸酒市場調查提要報告(第二十三次)-1996年。台北:公賣局, 1997。
49、姜逸群、呂槃、江永盛等:民眾的健康意識及中老年病之預防健康行為調查研究。衛生教育雜誌9: 67-81,1988。
50、陳九五:高雄市十五歲以上居民健康行為危險因子調查。高雄:高雄市政府衛生局1991。
51、謝天渝:檳榔與口腔癌。防癌雜誌12: 5-7,1991。
52、謝天渝:有關嚼食檳榔引起口腔癌之最新研究。防癌雜誌6: 29-30,1993。53、楊奕馨:檳榔嚼塊與口腔癌流行病學研究。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8-12,2000。
54、楊奕馨:吸菸之流行病學研究;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13-30,2000。
55、李蘭、蕭朱杏等:台灣地區青少年與成年人有關嚼檳榔之認知與
56、邱清華、洪錦墩、邱丕霞:台北地區吸菸與嚼食檳榔的盛行率調查,中華牙誌28-30,1997。
57、吳德敏、白璐等:抽菸、飲酒與嚼檳榔習慣個人聚集之初探:以健康檢查族群為例。中華衛誌453-458,1999。
58、江東亮、林瑞雄: 吸菸是否會增加利用醫療服務。中華衛誌,1994。
58、Penner M, Penner S: Excess insured health care costs from tobacco-using employees in a large group plan. J Occp Med 32: 521-525, 1990.
59、菸害知多少。防癌雜誌16: 22, 1991。
60、菸、酒、檳榔影響健康。台灣衛生348: 46-411,
61、溫啟邦:台灣地區主動吸菸與被動吸菸之危險性-評估吸菸相關死亡率。Second Pacific Conference on Tobacco and Health 8:28-30,1991。
6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obacco or Health: A Global Status Report.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33-46, 1997.
63、李蘭、陸玓玲、李隡安等:台灣地區成人的健康行為探討:分布情形、因素結構和相關因素分析。中華衛誌14: 358-367, 1995.
64、林瑞雄、江東亮、洪永泰等:國民健康調查之規劃與試驗期末報告。台北:行政院衛生署與台大醫院,1991。
65、吳世勲、吳聰能:國人吸菸、喝酒、嚼檳榔之世代分析:1994~1997。台北:行政院衛生署,1998。
66、黃湧澧:長期抽菸及嚼檳榔者的相關口腔粘膜病灶。牙醫界16:41-45,1997。
67、Yang YH, Lee SY, S Don, Shieh TY: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and leukoplakia in aborigines of Taiwan. J Oral Pathol Med 30: 213-219, 2001.
68、Cheng TAA,CHEN WJ: Alcoholism among four aboriginal groups in Taiwan: high prevalenc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Alcoholism, Clin Exper Res 19: 81-91, 1995.
69、楊奕馨:台灣地區檳榔嚼食率、吸菸率及對檳榔健康危害意識調查。行政院衛生署九十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劃,5-5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