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9 23: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宗雄
論文名稱:我國企業交叉持股法律規範之研究-以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為觀察中心
指導教授:汪渡村汪渡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5
中文關鍵詞:我國企業交叉持股法律規範之研究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5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財政部為規範企業交叉持股,自民國八十一年起即洽請經濟部於公司法中增列相關規定,惟經濟部認為企業交叉持股多屬個案並非企業全面性問題,故未將財政部意見列入公司法修正條文中。時至民國八十八年,財政部遭受更大壓力,再度強烈要求經濟部修正公司法,經濟部在行政院經建會之指示下態度鬆動轉而同意研修公司法,並研究對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條做彈性的解釋2。財政部除要求經濟部修正公司法外,另採取類似行政指導之方式,例如強制企業公開交叉持股資訊、限制企業現金增資等。相形之下,經濟部對規範企業交叉持股,似較不積極,財經兩部對企業交叉持股規範之態度為何有相當程度之差異,值得吾人探討其原因。
事實上,吾人必須認識到所有解決方案都有成本,而且沒有理由認為,當這個問題無法經由市場或廠商加以妥善處理時,我們應該要求政府實施管制措施。只有細心地研究市場、廠商以及政府實際上如何處理損害的問題,我們所提出的政策,才能令人滿意。
目前的臺灣,正充滿著矛盾的現象,一方面要求經濟自由化,一方面又要求政府提供許多管制政策,諸如勞基法、公平交易法、消費者保護法、衛生安全法等等。到底其間呈現矛盾或相輔相成,而且「政府管制」是否確實得以保障每個人的幸福、自由,實有疑義。本文由交叉持股管制觀點出發,發現除我國公司法採嚴格之準則主義,即嚴格規定設立程序,並加重設立人之責任1之管制外,尚有諸多法律,均有政府管制之色彩(見下頁整理表)。依本文整理,經濟部商業司90年2月編印之「公司行號營業項目代碼表」中載明企業經營除須向公司主管機關依法辦理登記外,另須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之行業,達134項(詳如附件),足見我國政府雖然對外宣稱「提倡自由化,大幅鬆綁法令限制」但實際上仍有相當之檢討空間。
從本文以上的論述中可以得到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在發展國家經濟的源頭,便是促使產業競爭力提升;而政府的功能固然產業競爭力的提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終究應是由產業(企業)自己去開創。政府除非不得已,不宜再多用「政策補貼」、「政策紓困」的作法去勉強挽留不具競爭優勢的產業,反而應該研擬一些得以誘導或激發產業朝提升競爭力的方案及措施。
張忠謀於90年10月27日,國家發展願景研習營演講表示5:「台灣政府救股市、救企業的舉措,與美國相較,對經濟市場的干預太多,違背了自由經濟法則,雖然美國也不是完全走向自由經濟路線,經濟自由程度大約是90%,但與美國比起來台灣政府對經濟干預顯得較多。新加坡並非自由經濟,但新加坡經濟市場的透明度還不錯。」
當今的政府角色已不宜再居於「指導」或更遑論是「管制」的角色,這不僅是環境已改變、政府的能力條件有限,而且是這樣強勢介入的政策指導,已不再有正面的效果了。那麼,政府的角色與功能應如何調整?我們認為,政府最適當的角色就是「推動」企業追求競爭優勢,以及「協助」排除企業所遭遇的不當障礙,更甚於投入大量立法成本的「政府管制」。
我國企業交叉持股法律規範之研究
-以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為觀察中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之動機與目的01
一、研究動機01
二、研究目的03 
第二節 研究之方法及限制03
一、研究方法03
二、研究之限制05
第三節 研究架構07
第四節 預期結果08
第二章 交叉持股之本質09
第一節 交叉持股之意義與目的09
一、交叉持股之意義09
二、交叉持股之目的12
三、交叉持股之影響14
第二節 交叉持股之組織型態及運作模式19
一、交叉持股之組織型態19
二、交叉持股之運作模式21
第三節 形成交叉持股之法律背景28
一、放寬公司轉投資限制28
二、公司透過轉投資(子公司)買回本公司之股份29
三、關係企業專章之立法30
 第四節 交叉持股所涉及之相關問題34
   一、交叉持股對公司法的衝擊34
   二、交叉持股與庫藏股制度的關連36
   三、公司財務危機與交叉持股38
第三章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40
第一節 政府管制之源起40
第二節 政府管制之經濟理論47
  一、制度經濟學47
  二、法律經濟學51
  三、市場失靈53
  四、政府失靈56
第三節 政府管制之迷思65
   一、政府管制的經濟理由68
   二、政府管制的改革68
第四章 各國對企業交叉持股之規範(含庫藏股立法例之比較)71
第一節 庫藏股之外國立法例71
  一、美國立法例72
  二、日本立法例80
  三、各國之比較83
第二節 企業交叉持股之規範86
   一、德國立法例87
   二、美國立法例88
   三、英國立法例90
   四、日本立法例91
   五、法國立法例92
   六、歐洲經濟共同體立法例96
第五章 我國規範交叉持股之現狀及引發之衝擊99
第一節 公司主管機關之規範99
  一、公司轉投資之規範100
  二、股份有限公司收回、收買、收質股份之規範103
  三、相互投資公司行使表決權之限制105
  四、股票質押之規範107
第二節 證券管理機關之規範111
  一、限制企業交叉持股之資金來源112
  二、規範企業資金之運用114
  三、企業交叉持股資訊之揭露114
  四、增列證券交易法規範庫藏股115
  五、平時及例外管理117
第三節 對我國法制面之衝擊118
  一、對經濟部主管法令之衝擊118
  二、對財政部主管法規之衝擊124
第四節 交叉持股對其他層面之衝擊131
  一、股市公平揭露資訊制度131
  二、會計師簽證責任之加重135
第六章 現行法令之檢討與建議138
第一節 資訊揭露規定之檢討138
第二節 強化外部董事的設置150
第三節 加強公司內部監控155
第四節 健全法制防止不法利益輸送157
一、不動產交易型158
二、未上市或未上櫃股票交易型160
三、進銷貨交易型161
四、財務支援型162
第五節 行政刑罰除罪化170
第七章 結論172
第八章 參考書目180
附件190
專書
1.王文宇,從經濟觀點論保障財產權的方式,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學術論文集,元照出版社,2000年5月初版。
2.王志誠,商事法爭議問題研究-論從屬公司可否取得控制公司之股份,五南圖書出版印行,民國八十九年十月初版。
3.王泰詮,公司法爭議問題,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6年。
4.王躍生,新制度主義(New Institutionalism),揚智文化公司出版,民國八十六年初版。
5.史蒂格勒(G.J.Stigler)著,吳惠林、鍾琴、黃美齡合譯,人民與國家,管制經濟學論文集,遠流出版公司,民國八十年初版。
6.李開遠,證券管理法規,一手文化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六年九月。
7.李甫基原著(Henri Lepage),自由經濟的魅力-明日資本主義,夏適年、馬凱、林全、吳惠林合譯,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
8.林山田,刑法總論,民國七十七年。
9.林鐘雄,西洋經濟思想史,三民書局出版,民國七十三年三月再版。
10.吳惠林,自由經濟大師神髓錄,遠流出版公司,八十八年十一月初版。
11.吳惠林、謝宗林合著,自由經濟的本質,中華徵信所出版,民國八十六年九月。
12.吳惠林,飛躍黑板經濟學,翰盧圖書公司出版,八十九年五月。
13.柯芳枝,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自己股份問題之研究,公司法專題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十一),六十七年十月版。
14.梁宇賢,公司法論,八十年十二月,三民書局印行。
15.陳猷龍,從立法精神論公司法第十六條規定之適用,公司法論文選輯,民國74年。
16.張清瓊、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合著,經濟學,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初版。
17.郭宗雄,公司法概論,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出版,民國八十六年七月增訂版。
18.郭宗雄,公司法之新領域,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印,民國八十六年七月。
19.楊仁壽,法學方法論,民國七十六年。
20.鄭玉波,公司法,三民書局,民國74年。
21.劉連煜,論庫藏股制度,公司法理論與判決二,三民書局,一九九八年四月。
22.劉連煜,公司監控與社會責任,民國八十四年九月
23.賴英照,論公司轉投資,公司法論文集,民國七十七年五月。
24.Antony W. Dnes,The Economics of Law,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1996
25.Cox, James D., Thomas Lee Hazen, F. Hodge O’Neal, Corporations, SUCCESSOR ED. BOSTON :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C1995- KF1414 .C69.
26.Elkin-Koren, N., Slazenger, E, Law and Economics in Cyberspac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HAIFA FACULTY OF LAW, 19(4), Dec. 1999, 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91849
27.G.J. Stigler,The Citizen and the state Essays on Regulation ,吳惠林、鍾琴、黃美齡譯,「人民與國家」管制經濟學論文集,1994.3.1一版。
28.Montree Patthamadilok,“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t the Micro Level? What Transaction Costs Theory Could Learn from Original Institutionalism”,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ECONOMICS DEPARTMENT, June 1999, Vol. 33 No. 2
29.Phillip I.Blumberg,The Law of Corporation Groups: Procedural Problems in the Law of Parent and Subsidiary Corporation, ASPEN LAW & BUSINESS; Phillip I.Blumberg , Kurt A. Strasser , Law of Corporate Groups, ASPEN LAW & BUSINESS PUBLISH, 01/01/1992
30.R. H. Coase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陳坤銘、李華夏合譯,廠商、市場與法律」,民國八十四年三月初版。
碩士論文
1.朱日銓,論我國公司內部監控模式之改造一以外部董事與外部監察人制度之選擇為中心,民90年六月,賴英照指導,國立台北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
2.李廣澤,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回收之研究,台大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鄭玉波指導,民國七十四年六月。
3.林培杰,我國公司監控制度之研究,銘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4.洪志青,公司相互投資問題之法律研究,王仁宏教授指導,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年六月。
5.張湘永,論庫藏股制度,劉紹樑指導,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
6.葉鞠萱,庫藏股制度之研究─分析員工持股制度與公司取得自己股份之規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廖大穎指導,民國90年六月。
7.鄧安妮,關係企業之交叉持股問題研析,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碩士論文林宜男指導,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8.劉敬業,台灣公開發行交叉持股行為之探索,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馬嘉應指導,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期刊論文
1.刁曼蓬,「炒手跳票全民紓困?」,天下雜誌,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頁九十九。
2.王志誠,「不合營業常規交易之判定標準與類型」,政大財經法研究中心財經法新趨勢研討會(六),九十年六月,頁二十。
3.邱秋芳,公司為員工持股取得自己股份之日本法制探討,財經法專論,一九九七年八月初版,頁五十五。
4.邱秋芳,庫藏股制度的利弊得失,實用稅務2000.9,頁七。
5.林嬋娟,「析論會計師懲戎評比各國之差異」,實用稅務第292期,民國八十八年四月,頁十二。
6.吳桂茂,子公司買回母公司股票及交叉持股問題探討,實用稅務,民國88年1月,頁七十七。
7.吳正治,庫藏股制度的利空與利多,錢雜誌,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頁七十。
8.馬慕應、劉敬業,「交叉持股及關係企業問題探討」,證交資料月刊第460期,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十五日,頁十九。
9.許振明,「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八年十月二十九日,頁一五七。
10.陳希沼,「台灣地區集團企業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二十七卷第三期,民國六十五年九月,頁六十二至六十五。
11.陳貴端,我國擬議中庫藏股制度之評析,財稅研究第三十二卷第一期,八十九年一月,頁八十二至八十四。
12.陳維曾,法律與經濟奇蹟的締造,元照出版,2000年7月初版,頁二0三至二0九。
13.商景明,我國庫藏股之制度與理論研究,財稅研究第三十三卷第二期,民國九十年三月,頁二十四。
14.廖大穎,「論交叉持股制度-另類的財務操作與企業結合」,月旦法學雜誌,民國八十八年二月,頁九十一。
15.楊淑娟,「信用擴張星火燎原」,天下雜誌,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頁一○六至一一二。
16.郭宗雄,「從企業財務危機讀股票質押」,實用稅務,民國八十八年四月,頁六十五。
17.鄭桓圭,「會計、稽核人員如何協助公司監理」,今日會計,第七十八期,民國八十九年三月,頁三十。
18.劉連煜,關係企業中子公司取得母公司股份及表決權行使問題之研究,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再版。
19.劉連煜,「關係企業專章之立法及其實務運用(上)」,實用稅務,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第311期,頁七十三。
20.劉連煜著,庫藏股制度評析,實用稅務,一九九八年五月,頁六十三。
21.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民國87年,頁五十三
22.謝碧珠,「庫藏股制介析」,收錄於證券暨期貨管理雜誌,民國八十年九月。
23.鍾起岱,「從政府再造來談政府管制的改革」收錄於台灣經濟第二六四期,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頁十四至十九。
24.公司法研討會摘要,實用稅務,2001.12,頁四三至四四。
研究報告
1.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編印,立法院經濟司法委員會聯席審查公司法部分條文一關係企業章參資料專輯,民國八十一年四月。
2.立法院案關係文書,院總第八0一號,民國九十年六月十四日。
3.台灣證券交易所,「我國證券市場改革之研究一上市(櫃)公司發生財務危機之案例分析與因應措施之研究」,民國八十九年九月。
4.從財務資訊使用者立場探討交叉持股,探討企業交叉持股綜合研討會,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編印,民國八十九年十月二十七日,頁六、十一、十二、十五、十六。
5.康榮寶,「我國交叉持股規範之研究」,中華民國證券同業公會委託研究,民國八十八年十月。
6.經濟部編印,「交叉持股問題之探討與防制」,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7.經濟部編印,「公司法部分條文再修正草案」,民國九十年五月。
報紙社論
1.工商時報,周曉琪整理,「購併題材與買回自家股票持續升溫」,民國八十七年二月九日,第十五版。
2.工商時報,「工商團體肯定交叉持股有助企業發展」,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二版。
3.工商時報,民國九十年四月十二日,經營知識版。
4.工商時報,民國九十年四月十二日,經營知識版。
5.自由時報,「各國公司取得股份制度比較表」,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6.自由時報,民國九十年八月二十二日,第三版社論。
7.經濟日報,八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社論。
8.經濟日報,八十八年二月五日,第二十一版。
9.經濟日報,「檢討改進對企業交叉持股的規範」,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第二版。
10.經濟日報,「荷銀鎖定萬通銀洽商交叉持股」,民國九十年八月八日,第一版。
11.經濟日報,「交叉持股制度維持不變」,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證券投資版。
12.經濟日報,「全力貫徹股市公平揭露資訊制度」,民國九十年六月二十二日,社論第二版。
13.經濟日報,「子公司買母公司股份,不得逾二成」,八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證券要聞版。
14.經濟日報,建立公益董監事制度尚非其時,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第二版社論。
15.經濟日報,民國八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社論第二版。
16.經濟日報,企業交叉持股衍生問題多-部份企業經營者心態不健康用以操縱股價影響市場運作,民國八十九年二月七日,第17版。
17.經濟日報,民國九十年十月二十八日,第二版。
18.聯合報,「經部態度鬆動同意修法嚴管交叉持股」,民國八十八年二月五日,第21版。
網站資料
1.C.Wright Mills , The Power Elite, OXFORD PRESS, 1956, http://www.thirdworldtraveler.com/Book_Excerpts/ChiefExecutives_PE.html, 90/11/01
2.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Incentives: Dilemma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 http://www.cfed.org/sustainable_economies/business_incentives/research/dilemmas.html, 2001/11/08
3.Douglas Ostrom, THE KEIRETSU SYSTEM:CRACKING OR CRUMBLING?JAPAN ECONOMIC INSTITUTE REPORT, NO.14A, April 7,2000,www.us-japan.org/pdf/keiretsu.pdf.
4.David Ellerman, Insider Sovereignty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Japanese Company, January 1997, http://www.geocities.com/Wallstreet/Floor/3935/j-firm.htm1.
5.DIANE KARPMAN, Fiduciary duties basis for all rules,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STATE BAR OF CALIFORNIA , April, 1999. http://www.calbar.org/2cbj/99apr/ethbyte-1.htm, 2001/11/08
6.http://www.law.uc.edu/CCL/InvCoAct/sec20.html, 90/77/01
7.Hideaki lnoue, Companies Continue to Unwind Cross- Shareholdings-The Fiscal 1999 Cross-Shareholding Survey, "NLI RESEARCH"NLI RESEARCH INSTIUTE2000. No.145, http://www.nli-research.co.Jp/eng/resea/econo/eco0010a.pdf
8.http://www.auburn.edu/~johnspm/gloss/index.html?http://www.auburn.edu/~johnspm/gloss/externality.html, 2001/11/08
9.http://www.trade.gov.tw/region-org/region-6
10.http://www.ccohs.ca/oshanswers/legisl/diligence.html, 2001/11/08
11.http://www.moj/prints.asp?id=92
12.http://www.econ.canterbury.ac.nz/rc.htm,2002/01/17。
13.James McCormack, Economist Economic and Trade Policy, Policy Staff. The Japanese Wa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Non-Financial Firms, POLICY STAFF PAPER--NO.94/16,June 1994, http://www.dfait-maeci.gc.ca/english/foreignp/dfait/policy_papers/1994/94_16_e/s24.
14.J. Mark Ramseyer, Cross-shareholding in the Japanese keiretsu, HARVARD UNIVERSITY, JEL CLASS L22,L62,G21, October 1998,http:// www.law.har/vard.edu/programs/olim-center/papers/pdf/244.pdf
15.Magnus Blomstrom, Denise Konan, and Robert E.Lipsey, FDI IN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THE EUROPEAN INSTITUTE OF JAPANESE STUDIES, WORKING PAPER No.91,March 2000, http://www.hhs.se/eijs/Research/Publications/working papers/91.pdf.
16.Mark Scher, Bank-firm cross-shareholding in japan: What is it, why does it matter, is it winding down? ECONOMIC & SOCIAL AFFAIRS, DESA DISCUSSION PAPER No.15, February 2001,http://www.un.org/esa/esaoldp15.pdf.
17.Ronald Dore, WILL GLOBAL CAPITALISM BE ANGLO-SAXON CAPITALISM, http://www.dea.unibo.it/-nardUZZO/SemihariDEA/Papers/dore.pdf.
18.Systemic Economic Change — Internalizing Externalities, http://www.changemakers.net/journal/99september/foot12.cfm, 2001/11/08
19.USHIO Jiro、Ronald DORE, Constancy and Change in Japanese Management, JAPAN ECHO, Vol.26 ,No.2 .April1999,  http://www.japanecho.co.jp/docs/htm1/260208.htm1
20.William Lazonick, The Japanese Economy and Corporate Reform:What Path to Sustainable Prosperity? August 26, 1999, http://www.insead.fr/cgep/papers/jecr.pdf.
21.Zenichi Shishido, Japa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Hidden Problems of the Corporate Law and Their Solutions, FORTHCOMING IN DELAWARE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September 7,1999, http://www.law.berkeley.edu/institutes/law-econ/Working papers/PDFpapers/shishido.pdf.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9.劉連煜,「關係企業專章之立法及其實務運用(上)」,實用稅務,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第311期,頁七十三。
2. 15.楊淑娟,「信用擴張星火燎原」,天下雜誌,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頁一○六至一一二。
3. 14.廖大穎,「論交叉持股制度-另類的財務操作與企業結合」,月旦法學雜誌,民國八十八年二月,頁九十一。
4. 13.商景明,我國庫藏股之制度與理論研究,財稅研究第三十三卷第二期,民國九十年三月,頁二十四。
5. 11.陳貴端,我國擬議中庫藏股制度之評析,財稅研究第三十二卷第一期,八十九年一月,頁八十二至八十四。
6. 10.陳希沼,「台灣地區集團企業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二十七卷第三期,民國六十五年九月,頁六十二至六十五。
7. 7.吳正治,庫藏股制度的利空與利多,錢雜誌,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頁七十。
8. 6.吳桂茂,子公司買回母公司股票及交叉持股問題探討,實用稅務,民國88年1月,頁七十七。
9. 5.林嬋娟,「析論會計師懲戎評比各國之差異」,實用稅務第292期,民國八十八年四月,頁十二。
10. 4.邱秋芳,庫藏股制度的利弊得失,實用稅務2000.9,頁七。
11. 1.刁曼蓬,「炒手跳票全民紓困?」,天下雜誌,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頁九十九。
12. 20.劉連煜著,庫藏股制度評析,實用稅務,一九九八年五月,頁六十三。